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当局者迷>第3章 3

  高瞻父母家住在清华校园北边的一小片家属区里,住户基本都是和老爷子老太太岁数差不多的退休老教师。

  爬上三楼,高瞻小心翼翼蹑手蹑脚地举着钥匙开门,但不等他转动锁芯,老式防盗门里的木门就打开了。

  “回来了?外面冷不冷?”开门的是高瞻的父亲,高远山老爷子退休前是清华自动化系的教授。

  “还行,不冷。我妈呢?”

  “厨房煮饺子呢。”说着,老爷子接过来高瞻手里大包小留的东西。

  “都这么晚了,煮什么饺子呀。”

  春节前高瞻在家过了他的农历生日,但老爷子老太太也没忘记今天是儿子的阳历生日,所以一大早去早市的回民摊儿买了牛肉,还有新鲜的活虾,老两口吃完晚饭之后,老太太又特意再开火准备了高瞻爱吃得板栗烧牛肉和三鲜馅儿饺子。老夫妻就这一个孩子了,所有的宠爱都在高瞻身上。

  闻声,高瞻的母亲从厨房过来,“怎么拿这么多东西?外面冷不冷啊?开车没喝酒吧?”

  “没喝酒。这都是朋友寄过来的特产,腊肉啊还有别的什么的。我又不开火,您跟我爸吃了得了。”

  高瞻并不饿,但还是乖乖坐着吃饺子。

  老爷子老太太知道自己儿子的性子,老太太简单问了几句公司聚会的事儿,老爷子跟着电视上国际时政评论节目里专家的点评评论了几句,老两口也不过多打听别的,不一会儿就回屋睡觉了,留高瞻一个人该干什么干什么。

  洗了澡之后,兴许是吃的太饱,高瞻泡了杯普洱茶,躲在自己的小卧室里打开电脑准备消消食再睡。

  高瞻父母住得房子属于那种学校集资盖楼之后分得老房子,年头儿有点久。虽然老爷子退休之前是教授,但是房子的面积也就在100坪左右,格局一般,进门是见方的一个小客厅,因为朝北所以采光不太好,左手是餐厅厨房,餐厅厨房挨着朝南的大主卧,玄关右手边是隔着小卧室的墙,小卧室斜对着浴室厕所。高瞻原来住在这间小卧室,而现在,小卧室已经成了储物间和老爷子存书的地方。

  按理说高瞻自己是建筑师,就算工作再忙,也完全有能力和资源张罗着给这房子装修一下,但是老两口觉得住得挺舒服,不喜欢折腾,也不想花不必要的钱,所以房子还保持着原貌。

  高瞻有时候会想,这片儿设计得并不算科学合理的家属楼当初施工的时候,开放商没准儿就找得是他们清华建筑系的学生给画得图——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当初他上学的时候,基本上从大四上学期开始,就陆陆续续地开始给开发商或者施工方画图了。在那个年代,运气好的时候,一套住宅小区画下来,就能有三头二百的收入,足够许多人一个月的工资。

  本来高瞻是打算处理一下工作邮件的,但突然想起来方才袁祝提到的那本书,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百度了一番。费了一些功夫查到了书名之后,高瞻很意外地找到了一个盗版pdf的阅读链接,点进去看了几页之后便入迷地快速读完了整本书。

  这本书叫《20世纪最后的浪漫—北京自由艺术家生活实录》,是一位早期自由撰稿人汪继芳的纪实类文学作品。袁祝上高中的时候,在那时候的海淀图书城步行街的地摊上淘来了这本旧书。如今这条步行街早就已经改成了什么创业大街,装修简洁现代的咖啡馆替代了昏暗老旧的书店,来咖啡馆谈项目谈创业谈融资的职场年轻人替代了放学后到这里来玩儿的中学生。

  高瞻中学的时候,常常点着小台灯熬夜看同学借给他的武侠小说,大学的时候,常常趁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看一些在学校附近图书城地摊上淘回来的手抄色情文学。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过去那个白炽灯泡的小台灯换成了曾经很时兴的学生护眼灯,又换成了最近这几年开始流行的节能灯。恍惚之间高瞻一下子从矗在圆明园附近玉米地里写生的大学生,变成了站在工地里指指点点的建筑师,一切的理想和浪漫,都从玉米地里肥沃的土壤变成了工地上泥泞的泥水。

  果然,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

  高瞻已经坐下来吃妈妈亲手做得热乎乎的饺子的时候,袁祝才刚刚开进家里住得部队大院。

  晚上十点半熄灯之后,部队大院一片漆黑。拐进家属区,袁祝放慢车速,生怕自己走神,剐蹭到此时才加完班回家得那些机关参谋们。

  在路边停好车,袁祝借着手机的光亮向夜色深处走去。茂密的高大杨树伫立在石板路两旁,树冠亭亭如华盖,遮住了惨淡的月光,只有道路交叉处,隐约可见一线天光,仿佛是黑暗尽头惟一的光明。黑暗中,杜鹃布谷布谷的清脆啼鸣和喜鹊嘎嘎嘎嘎的沙哑嘶叫在一起交响,令人不禁怀疑,这平静夜色之下是否波涛汹涌暗流涌动。

  走进一栋四层住宅的楼门洞,袁祝轻手轻脚上了二楼。直到钥匙插进锁眼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音后,楼道的自明灯才亮起来。门开之后,袁祝伸手打开客厅的灯,然后反锁住防盗门。

  蹬掉脚上的短靴,袁祝光着脚进屋,换下衣服洗了个澡。

  按理说累了一天,洗个热水澡之后,袁祝应该能借着困乏的劲儿轻松入睡,但现实是袁祝反而觉得有些清醒。于是袁祝塞上耳机,把自己卧室的窗户开了个小缝,点了颗烟站在风口的地方吞云吐雾起来,丝毫不顾外面接近零度的冷空气倒灌进本就十分冷清的屋子。

  今晚虽然不是满月,但是天空清明,月亮斜挂,颇有诗意。袁祝又想起刚才高瞻站在玻璃幕墙边上的孤独身影。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袁祝笑笑,弹了弹烟灰。她想不起来这首诗的其他诗句了,于是一时兴趣,搬来小板凳,从书柜的最顶层找到小时候买得《唐诗三百首》,按目录的索引翻到《月下独酌》这一页,李白在这首诗的最后写到: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