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724章 豪横的招聘通告

  江一宁把那种从沟里扯出来的红薯拿去了厨房,“子星,你看我带什么好东西回来了?”

  “红薯?”江子星看过来,惊喜地接到手里,“有点儿小。”

  “下午去理了一下红薯藤,这是长在沟里的小红薯,我本来还说给马吃,但想想,还是我们自己吃。”

  “你想怎么吃?”

  “洗一下,蒸熟就吃,有滋有味的才香甜。”

  “行,我马上拿去洗,马上拿上蒸上,晚饭就可以吃了。”

  “好,辛苦了,一会儿你多吃两个。”

  把红薯给了江子星,江一宁去了马厩。

  马厩里养着数十匹马,其中有两匹怀上了小马,被单独关在一个马厩里,细细照料。

  锦衣卫李恒好马,马厩一直由他照顾,“江少爷。”

  “嗯。”江一宁把手里特意留下的几个红薯放到马匹的食槽里,“你们快吃,特意给你们留的。”

  两匹马低头便吃起来。

  李恒站在一旁观看,酸酸地说道,“你们简直比人吃得都还好。”

  江一宁笑道,“厨房里蒸了些红薯,一会儿晚饭的时候可以吃。”

  李恒咽了咽口水,“那感情好,我在京城的时候吃过几次红薯粉蒸肉,非常好吃,一直想念这个味道。”

  江一宁一听,也馋了,“你倒是提醒我了,等两天做点儿红薯粉蒸肉吃。”

  李恒笑了笑,“到时候我们能沾点儿光吗?”

  江一宁扔给马匹一大把嫩草,“可以的,自己人就别那么见外了。”

  ……

  凌封锦看着桌上蒸好的小红薯道,“红薯这么小就挖来吃了,会不会太可惜了?”

  江一宁拿一个剥皮,放到祝泽清碗里,“不是挖的,是长在沟里的。”

  “长在沟里的都这么大了,那正经的应该更大了。”师冬青拿一个到手里,剥掉皮,咬了一口,蜜甜软糯,好吃极了。

  祝泽清吃江一宁给他剥的红薯,“这会儿的红薯长不了多大,最多也就一斤左右,毕竟季节到这里去了。”

  江一宁拿了两个红薯到碗里剥,“有总比没有的好,那你职田原本是荒废的,现在能收一些红薯已经算赚了。”

  祝泽清点点头,“是。”

  祝映丰咽下红薯,问,“堂哥,那么多红薯藤怎么办,我们现在又没有养猪?”

  祝泽清不紧不慢道,“卖给牧场吧,你去问问族长要不要?”

  祝映丰扒拉了一口饭,“我明天去。”

  江一宁看向师冬青,问道,“说到养猪,师哥,你不是要开烤乳猪铺子吗?怎么还没有动静?”

  祝泽清在回来的时候就把烤乳猪的菜方给他了,但后面就没后面了。

  师冬青叹道,“我没有找到合适的乳猪货源。”

  祝映丰提议,“要不自己养吧?”

  师冬青态度犹豫,“养的话也要明年才能开铺子了,太费功夫了,我有点儿不想开了。”

  江一宁道,“师哥,你多想想,要是真不想开铺子了,我们也支持你。”

  师冬青道,“我好好考虑一下,对了,我差点儿忘记了,泽清,官学的主体已经建好了,开始建寝舍了,你要不要去看看?”

  祝泽清道,“我抽空去看,不用管我。”

  师冬青应道,“好。”

  ……

  师爷禀告,“大人,韦宗礼又来给你送请帖了。”

  祝泽清手中的笔停了下来,“去回绝他,本县不私下赴宴。”

  “是,大人。”师爷转身离去,来到外面将祝泽清的原话回答他。

  韦宗礼连忙道,“师爷,大人误会了,这次的请帖是邀请大人来参加我奶奶的生辰宴,不是私宴。”

  “那你跟我进来吧。”来来回回跑,他是真吃不消。

  祝泽清看了看堂中站着的人,“怎么不走反而进来了?”

  韦宗礼十四五岁,一身少年阳光开朗的气息,“大人,请帖没有送到,我不能走,不然回家没办法交代。”

  祝泽清搁下笔,“说吧,何事?”

  韦宗礼把请帖呈给祝泽清,“县尊一看便知。”

  祝泽清把请帖打开来看了看,“原来是你奶奶的生辰,既然如此,到时候本县一定到来。”

  韦宗礼行学生礼,“多谢县尊赏光。”

  祝泽清合上请帖,放到桌上,“可还有事,没事的话,回家去吧。”

  “县尊告辞。”韦宗礼离去了。

  ……

  工房书吏走进厅堂,呈现给祝泽清一本公文,“大人,这是这个月前来还了房钱的百姓,请过目。”

  祝泽清翻看了一下文册,“还了钱的百姓一定要做好记录,开给对方的钱契要准确,切勿出错。”

  工房书吏应道,“是,大人。”

  礼房书吏进来,也呈给祝泽清一本公文,“大人,这是这个月建官学的开支,请过目。”

  祝泽清翻开来看,细细地从头看了一遍,这个月建官学支出五千两银子,五万两建官学的银子现在只剩下三万两了。

  银子不经花啊。

  过了片刻,其他房的书吏也来把这个月的总结给祝泽清看,一下子他就陷入了忙碌。

  ……

  官学。

  祝泽清和师爷一起来到了官学的大门前。

  官学距离县衙也就两条街的距离,非常近。

  师爷提议,“大人,里面灰尘泥土,太脏了,沿着周围转转吧?”

  “嗯。”祝泽清转身往左边走去。

  官学外面有一圈儿围墙,大概七八尺,站在外面看不到里面场景,以后在靠墙的位置种一些树,风景应该不错。

  祝泽清一边走一边想,师爷见他在思考事情,不敢打扰,一路默默走着。

  寝舍建在官学比较深的位置,在食堂附近,方便生活,建寝舍主要是方便外来的学生,本地的大多不会住。

  除此之外,还要建十来间夫子居住的寝舍,阳翟县合适的夫子不多,他准备外聘,这就需要房子住了,总不能让老师去外面住吧?

  此时,官学里除了寝舍在建之外,还在修葺教舍,铺地板,修缮花园,种树种花什么的,一切都在建设。

  祝泽清花了半个时辰沿着官学走了一圈儿,差不多了解概况了。

  返回县衙,他写了一则通告:

  先介绍阳翟县的官学,祝泽清用他生平所学,把官学描绘得如诗如画,漂亮不凡,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来,这辈子就亏大了。

  然后说阳翟县如今的现状,比如全县城铺路、商铺林立、货商无数,描绘了一副繁荣昌盛的景象。

  最后才是说聘夫子的事。

  第一点,官学对夫子的要求,阳翟县官学聘夫子,秀才、举人、进士、致仕的官员,只要有才能的人都可以来阳翟县参加夫子选拔。

  第二点,夫子待遇问题,月银十两,过年过节发双倍月银,一月肉面油各五斤,每月吃饭补贴一两,分配寝舍一间,带一位学生名额。

  第三点,也招三名武学夫子,待遇跟以上夫子相同。

  综上:学识好、品德好者优先录取。

  报名时间:十一月初一到十一月十九,十一月二十日考试选拔,有意向者可以托人报名,二十日来参加考试即可,欢迎各位夫子前来阳翟县任教。

  这则通告写好之后,他立即发了出去,争取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把夫子的事定下来。

  不久之后,这则通告在西北各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其他地方只给五两,他居然给十两,阳翟县可是最穷的县城,给得起这样的月银?这是在骗人吧?”

  “这是公然抢夺人才啊,但好令人心动。”

  “想去阳翟县上课,感觉做夫子得到这样的待遇,已经最好了。”

  ……

  阳翟县。

  曾奔和冯御在茶铺喝茶,喝着喝着也忍不住讨论起祝泽清的那个招聘通告。

  要是他们生活在现代,就会用一个词来形容祝泽清——豪横。

  冯御哈哈一笑,“我们阳翟县已经这么有钱了吗?”

  曾奔面色愉悦,“差不多吧,商铺基本都开了,怎么也有六七万的税收,算一算,还挺有钱的。”

  冯御抿了一口茶,“铺路是一大笔开支,每个月还发救济粮,建房子,建官学,一笔笔都是大开支,县衙应该没什么钱。”

  曾奔沉默了一段时间,“就现在才这样,等过段时间收成了就不用发救济粮这些了,能剩下不少钱。”

  冯御带着些期待道,“也不知道阳翟县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曾奔对祝泽清非常有信心,“不管变成什么样子,肯定都是很好的样子。”

  冯御看了眼曾奔,“你很看好阳翟县县令?”

  曾奔露出笑容,毫不含煳地说道,“肯定地告诉你,非常看好。”

  冯御忽而一笑,“巧了,我也特别看好。”

  ……

  韦府。

  书童走进书房,呈上一封信,“小少爷,有你一封信。”

  韦宗礼展信一看,不由一笑。

  信是他同窗好友寄来的,问他通告是不是真的,夫子想过来这边当夫子,让他帮忙报一下名。

  韦宗礼取来纸笔回信,然后亲自送去驿丞,之后往县衙而来。

  出人意料,县衙好生热闹。

  报名的人已经在大门口排成了长队,不过都是托人来报名,目前各大夫子还在书院或者官学给学生上课,暂时走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