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638章 六元及第

  中午之后,状元楼里,今年的进士全都来齐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就算不巴望自己登一甲中状元,也希望自己列入二甲中。

  “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于日后的仕途却有天壤之别。

  秦玉堂三人中午的时候到了,过来之后跟祝泽清和凌封锦坐在一起。

  简君杰手指紧紧捏着扇柄,都快把扇柄捏变形了,“忍不住有些紧张了。”

  陶子衡微笑道,“放心,肯定能入二甲。”

  秦玉堂眼睛扫过二人,“我希望子衡兄说的是真的。”

  祝泽清脸上挂上笑容,“以你们的水平肯定能入二甲,不用担心。”

  未时末,殿试终于放榜。

  与传胪是正名次的顺序不同,放榜是倒名次的,先从三甲开始,再到二甲,最后是一甲。

  因为三甲有二百零二人,其实大多数通过会试的贡士都会被列入三甲之内。

  报喜的人一来,虽在贡士的预料之内,但无悲无喜,最多是让自己心安定下来……总算殿试的文章没犯禁。

  只要没被刷下去,就算是中了进士,回头照样衣锦还乡,光耀门楣。

  得到三甲报喜的人,同时被赐予进士服。

  进士头巾如乌纱帽,顶平,展角阔寸馀,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

  深蓝罗袍,缘以青罗,袖广而不杀。

  笏板为槐木,腰带是青色皮质,以黑角装饰,垂挞尾于后。

  进士服虽不是官服,却已显得极为正式,来日的皇宫传胪时需要穿戴。

  得到进士服的考生赶紧回去准备,若不合适的话可以找人互相调换,但不能擅自裁剪修改。

  因为这身衣服仅仅是借给考生穿戴几天,等拜谒完孔子至圣先师的释菜礼结束后,就要归还朝廷,留给下一届进士使用。

  三甲报喜下来,状元楼立马空了一大半。

  在殿试放榜中,没来消息一般都是好消息,更何况三甲已经公布为二百零二人。

  考生自己掐着指头一算,二甲有九十五人,一甲三人,正好是三百人,殿试不会有人落榜,没在三甲,那必然是在二甲或者以上。

  到了二甲放榜后,更多人开始注意街道上那些来往报喜的报子,报子在报喜之时,会把二甲进士的名字和名次喊的异常响亮。

  “……”

  “京城凌老爷,高中殿试二甲十名!”这是凌封锦的报喜。

  “南州秦老爷,高中殿试二甲第二十六名!”这是秦玉堂的报喜。

  “南州陶老爷,高中殿试二甲第二十八名!”这是陶子衡的报喜。

  “……”

  “南州奸老爷,高中殿试二甲第三十名名!”这是简君杰的报喜。

  在放榜报喜中,只会说考生籍贯、姓氏、名次,并不会说是进士出身还是同进士出身。

  因为考生在第二日皇宫传胪之前,都只是贡士的身份,进士之名是由皇帝来亲自赐予的,连姓名都因为中了进士而不能为普通报子直唿,一律都是“某老爷”。

  二甲的报喜,从二甲第九十五名开始,到二甲第一名黄久林结束,因考生居住的地方不同,想知道每个考生到底列在第几只有等来日传胪结束之后才知晓。

  江一宁和江子星跑来了状元楼。

  “泽清,知道你的殿试结果了吗?”江一宁急切地问。

  京城里到处是报子报喜的声音,江一宁实在坐不住了,拉着江子星赶来状元楼,询问情况。

  祝泽清拉着江一宁坐下,“稍等一下。”

  他话音一落,报子报喜的声音传来,“捷报捷报,南州杞县祝老爷,高中殿试状元,捷报,南州杞县……”

  状元的喜报一张扬开,附近几条街道都跟着喧嚷起来。

  在这年头,状元是鲤鱼跃龙门的最杰出代表,也是民间百姓和士子捧为偶像之人,三年才有一个。

  祝泽清的名气在还未来京城的时候就足够大了,现在经过报子张扬,更是家喻户晓,士子中无人不知。

  “祝老爷中状元啦,祝老爷中状元啦,我们快去讨喜,六元及第啊!”

  在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中均取得头名,也就是连续考取解元、会元、状元,谓之三元及第。

  然祝泽清在县试、府试、院试均取得了第一名,故此称为六元及第。

  连中六元,在这个时代属于读书人最高之荣耀!

  江一宁兴奋极了,“泽清,你考上状元了!六元及第!”

  “恭喜恭喜!”尚未来不及走的士子门,赶紧围过来报喜。

  这是多轰动的新闻,周围街巷的民众情绪跟着调动起来,所有人只知道一件事,就是赶快去拜见一下这位新科状元郎,沾一沾贵气。

  到底是怎样的人,才能以弱冠之龄就获得读书人生平最渴望获得的荣誉,莫非比普通人多个眼睛还是耳朵不成?

  不一会儿半条街都挤满了人,更别说还有大批人正在问询往这面赶过来,简直要把整条街都给挤爆了。

  江一宁早有准备,他走到窗户前,傲然地说道,“我是新科状元的夫郎,大家别挤,每个人都有赏钱。”

  祝泽清走到窗户前看去,起码好几千人,这要是拥挤下去怕是会发生踩踏事件,“大家安静,站在原地不用动。”

  百姓还挺听话,立马就不拥挤推搡了。

  祝泽清问江一宁,“你刚才说每个人都有赏钱,你准备了?”

  “准备了。”江一宁指了指佟玄身后的箱子,“里面全是钱。”

  佟玄把箱子打开,全是铜钱。

  祝泽清向佟玄走去,拍拍他的肩膀,“搬着箱子跟我下来。”

  “是,老爷。”现在祝泽清成了状元,尊称就变成了老爷。

  祝泽清很不喜欢这个称唿,像叫老头。

  来到客栈大门口,祝泽清朗声道,“大家排队领赏,什么时候排好,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发赏钱。”

  “排队排队……”百姓们立马就开始排队起来,不一会儿就排好了。

  祝泽清把箱子打开,一人一把铜钱,“赏钱发完为之。”

  除了百姓,还有来给祝泽清报喜的人,一共有六个,按照规矩,除了礼部三个报子,还有顺天府派来的三个报子。

  “几位,有劳了。”江一宁单独给报子们赏钱。

  “能给状元爷报喜,我们三生有幸!”这些报子也不都是为讨喜而来。

  能来报状元郎的喜,就算不收赏钱,报子们也乐意,传说中状元郎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能跟文曲星亲近一下,以后家里子嗣也能跟着沾光。

  报子们领了赏钱,恭恭敬敬地把祝泽清的状元服留下。

  状元服是祝泽清来日进宫必穿的服装,作为殿试的状元,祝泽清有率领众新科进士进朝堂朝拜天子的责任。

  这也是为何要要选一个一表人才状元的原因,三百人带头的那个看起来便歪瓜裂枣,那朝廷形象何存?

  送走报子,给百姓发完赏钱,祝泽清带着江一宁回了凌府。

  江一宁手捧状元服走到祝泽清的面前,“你快换上状元服看看,这可是你们男子一辈子最荣耀的时刻,我看着都激动。”

  状元冠二梁,绯罗圆领,锦绶蔽膝,纱帽,银带,朝靴,毡袜,槐木的笏板,连同贴身白绢的中单也一并送来。

  ……

  四月十九,一大清早,祝泽清等三百名新科进士就前往长安门等候入宫。

  二门是皇城通往中央官署衙门的总门,门前竖立一座巨大石碑,上刻“官员人等,到此下马”,并有禁军守卫。

  百官上朝都要从此门进入,到了门前就得下马下轿,步行进长安门,经天街,上金水桥,入承天门,继而进午门,到皇宫大殿上朝。

  读书人一旦金榜题名,便如“鲤鱼跳龙”,成为天下知的新权贵,因此,长安左门被称作“龙门”。

  每年阴历八月中,朝廷都在西千步廊进行“秋审”,囚犯由长安右门押解而进,犹如身进虎口,所以,长安右门被称作“虎门”。

  午门的门洞,正面看是三个,背面看是五个,两侧掖门,平时不开,只有在大朝的日子才开。

  文官走东掖门、武官走西掖门,当中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

  皇后在大婚入宫时可以走一次,殿试考中鼎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出来时也可以走一次,其他人等,一律只能走掖门。

  无论是参加金殿传胪,唱名赐第,长安街观榜,参与恩荣宴,还是参拜先师神位、大司成,谒孔庙,状元都处于诸进士中最显赫的地位。

  今年的传胪仪式仍旧在奉天殿举行,不过时间稍晚一些,要等到百官到齐之后,与公卿大臣一同进宫。

  这天虽不是皇帝举行大朝会的日子,却是宫闱中三年一度的传胪典礼,但凡京中三品以上官员,身无大疾,且不需要当值的都必须出席。

  这也是朝臣跟新科进士的第一次会面,象征意义重大,皇帝借此来说明,进士就是未来的朝官,二者地位是相等的。

  众进士一直在长安门外等候一个多时辰,到辰时末,宫门打开,后面零零散散而来的朝臣先行进宫,随后才是三百名进士。

  所有人列成两排,祝泽清和仲锦元作为新科状元和榜眼,各引领一排人由长安右门入内,直接往奉天殿方向而去。

  因为殿试就在奉天殿外举行,这里对众新科进士来说并不陌生。

  在进士抵达后,教坊司司乐于奉天殿檐们外两侧开始起乐,是宫廷大典中常用的“中和韶乐”,就跟运动员进行曲一样,但凡儒家学子对这曲调耳熟能详。

  礼乐声中,百官按照文武大臣的区别,列在三层台阶下的两旁丹墀之内,众进士分两排,列于文武大臣之后。

  所有人站定,开始换乐,为“丹陛大乐”,这是只有帝王出席的大典上才能使用的乐制,意思是,不久之后天子将会亲临。

  与之前考生在殿试时只能低着头不同,此番传胪大典上人多眼杂,头自然可以抬起来,也没人去管,所以学子们趁着这当口,将奉天殿殿堂的宏伟雄奇尽收眼底。

  丹陛大乐声中,礼部鸿胪寺官设黄案于奉天殿门外东侧……之所以黄案不设在正当中位置,因为那里是待会儿天子升銮的地方,礼制上不能有所僭越。

  接下来是宋大学士捧着写有众进士殿试成绩的黄榜走出来,置于黄案之上。

  如此一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接下来便是请天子的仪式,由三位内阁大学士亲自去请天子着帝王衮冕乘銮驾前来奉天殿,于奉天殿升座。

  文武百官和众新科进士开始行三跪九叩之礼,是为大礼。

  行礼结束,鸿胪寺官开始拿皇帝亲书制诰宣读,声音响彻,“朕于三月甲戌,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经过这道制诰之后,众新科进士等于正式从“贡士”变成“进士”,但随后是传胪唱名之礼节。

  宣读制诰完毕,接下来就是由鸿胪寺官从黄榜上,依次从一甲第一名开始唱名,一直到三甲第二百零二名,每唱到一人,此人都要出列,到御道左右分别下跪行礼。

  古人以左为尊,状元跪于御道左侧,榜眼跪于右侧,探花跪于状元之后,二甲第一名跪于榜眼之后……依次类推。

  一甲前三名,每一人唱名三次,且由鸿胪寺官亲自引三人出列,以示隆恩。

  等祝泽清、仲锦元、余敬荣先后跪倒,再唱二甲及三甲,依次而唱,每人只唱一次,且无鸿胪寺官员引路。

  因为名次既已排定,就算靠后的进士听不到是否唱到自己,也会根据名次,知道下一个是谁。

  越到后面,唱名速度越快,很容易出现唱名与出列错位的情况。

  不过在一次完整的大典之上,这点小小的错漏已经算不得什么。

  光是一个简单的唱名,就要持续半个时辰。

  唱名结束后,已经临近正午,丹陛大乐改换乐曲,奏《庆平之章》,众进士再次行三跪九叩之礼,向天子叩拜。

  在奉天殿外的典礼基本就此结束,皇帝升銮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