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想来很多人听过,虽然有点浮夸,但也算有点真实性,毕竟在宋仁宗记在刘娥名下时,她还不是皇后,如果她当时已经是皇后,那倒是名正言顺,毕竟皇后是后宫所有孩子的嫡母。”

  “但因为刘娥本身的传奇性,加上宋仁宗当了皇帝都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直到刘娥死后才明了,使得这个故事才这么让人好奇。”

  “当然,也还许宋仁宗不是刘娥死后才知道生母何人,只是刘娥活着的时候手握大权,所以他只能是刘娥之子,谁知道呢。”李一摊手,对此并不感兴趣,“我们的故事主人公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太后刘娥。”

  “一位不但二婚,还认前夫为兄,在皇帝丈夫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干涉朝政,当了太后之后临朝称制,几乎登基为帝的大佬。”李一耸肩,“虽然这所谓的吕武之恶有点好笑,恶在哪里?不应该把一干男人踩在脚下?不应该登基为帝,乱了狗屁的阴阳纲常伦理吗?”

  “弱者的事后放屁,臭不可闻。”】

  一干骂过吕后武皇的文人们各个面红耳赤,仿佛被踩中了死穴,各个骂了出来。

  “粗俗。”

  “愚不可及。”

  “女人本来就应该在乖乖待在家里。”

  “男主外,女主外,男子建功立业,女子相夫教子,此乃天经地义!”

  吕雉撇了撇嘴,狗吠罢了。

  武则天抿了口茶,含笑道:“诸卿有什么想说的不妨畅所欲言。”

  众大臣:emmm......您老人家都还活着,我们敢说什么。

  【“从一个寄人篱下的孤女、歌女,到后来以二婚之身获得宋真宗的宠爱,逐渐伸手前朝,在还是皇后时,她就已经是一个实权皇后,她的声势和权利就已经极其显赫。

  当宋真宗死后,她再无掣肘。”

  “这样一个人,所谓的狸猫换太子的戏码也就一个餐后点心,听过也就过了,谁在意呢?”李一微笑道:“就我个人来说,是很欣赏这样的特性的女性的。”

  “她一直是不满足的,充满野心的向上攀爬。”

  “她本是社会最底层,却如野草一般顽强生长,直到屹立于世界顶端。”

  “她的人生是逆袭的、励志的,她就是传奇的本身。”

  “那些用来攻讦她的理由在她的成就面前,无力的可笑,更何况在正史中,她还获得极高的评价。”

  “一个临朝称制,穿上龙袍,走进太庙的女人,居然能在正史得到偌大的正面评价,应该说文人们也还算有点廉耻心吗?亦或者是她让连发自内心瞧不起女人,反对女人干政的文人们也为之折服呢?”

  李一赞叹道:“所以我也由衷的赞美她。”】

  刘娥挑眉,她还以为自己会和吕后武皇一般被后人所唾骂呢?

  可谁在意呢?握在手中的权利才是最真实可靠的,她只是再也不要过着那种随波漂流、无枝可依、任人宰割的日子了。

  【“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遗诏“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也就是说,属于刘娥的时代来了。

  上台第一件事,刘娥就是干掉她那个想要独掌大权的同盟。没办法,对方想单飞,独揽大权,所以刘娥只好先下手为强干掉对方。

  而她的动作也非常迅猛并且一击而中,顺利拿下开门红。

  这份警惕和机警还有这雷霆般的手段,谁看了不佩服呢?”

  “干掉前任同盟后,刘娥与宋仁宗五日一御承明殿,仁宗位左,刘娥位右,由此正式开始临朝听政。”

  说到这里,李一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道:“据说刘娥临朝后,穿戴的礼服,出入的礼仪都和皇帝一样。她颁布制令,虽不称“朕”,但称“吾”,她的生日被定为长宁节,普天同庆,她父亲的名字举国避讳。

  她权势最鼎盛之时,殿中丞方仲弓上书,请刘娥“行武后故事”;权知开封府,后入朝拜相的程琳亦献上《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

  “这时候的刘娥是吕雉,更可以成为武则天。”李一有点遗憾道:“但是她没有选择她们的道路,而是沉默选择自己的道路。”

  李一叹了口气,随即又兴味道:“后来刘娥去世,谥号为“章献明肃”皇后。按说旧制中皇后的谥号本是两字,但从刘娥开始,临朝称制的皇后,谥号为四字。”

  “谥号很好,可见宋仁宗以及满朝文武对刘娥的看法和评价。”

  “可能有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刘娥生前都穿上龙袍了,还牢牢握着权利,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还能得到美谥呢?

  其实不是很明显了吗?

  在诸多记载里都写过当时的重臣们均忧虑其“行武后故事”,也就是效法唐代的武则天称帝。

  如果刘娥真的称帝,朝廷不知道要死多少人,而和刘娥没有血缘关系的宋仁宗焉能还是皇帝。

  她明明有能力却没有做,身为强者却抬了一手放过他们,他们当然该感谢刘娥手下留情啊。”

  “所以在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是正面的。”

  李一觉得自己理解没有问题,于是很确信的点头,不然呢?明明成年却还不能亲政的宋仁宗,被一个女人压在头顶的衮衮诸公,他们真的能毫无芥蒂的赞美一个女人啊?

  有吕武之才,却无吕武之恶,这是赞美吗?这明明就是她理解的那样啊。】

  刘娥噗呲被逗乐了,眼里似乎有怀念什么。

  其实也不是没想过称帝吧,她确实有机会,但是,人生在世,除了野心和野心,也许还能有点其他的呢?

  也许后人眼中她的丈夫很不堪,但是……他确实拯救了她,给她一个全新的可能。

  她并不是不懂得感恩。

  【“好了,转回正题。”李一拍拍手,“刘娥临朝称制后第一件事就是终结了宋真宗赵恒在位期间存在十年之久的“天书”运动。”

  说到这里李一是很无语的,“真的,谁听了不心疼泰山呢?”

  “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

  这一场所谓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的,使得宋王朝的朝政陷入混乱,人力、财力大为受损。”

  “关于宋真宗为什么要搞这个所谓的天书运动大家也懂,他想去泰山封禅,可是功绩不够怎么办呢?没关系,祥瑞来凑,于是轰轰烈烈的天书运动出现了,虽然在所有人眼里只是一个笑话就是了。”

  李一耸肩,“总之,刘娥临朝摄政后就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

  “可能她想着既然宋真宗对天书爱的那么真,那就陪葬给他,正好顺便不要让这种东西传到后世丢人现眼吧。”

  李一露出一副特别理解的样子,懂,太懂刘娥的心情。】

  额……刘娥无语,这个话题还是略过吧。

  【“解决掉死鬼丈夫的遗留问题后,刘娥就正式开始她的摄政人生,她在位期间结束党争、发行交子、兴修水利、创设谏院、兴办州学,为“仁宗盛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是滴,虽然宋朝对外不怎么样,但是宋朝百姓幸福指数还是很高的。”李一有点郁闷,为什么大家对宋朝各种吐槽还是带它玩,还不是看在这一点的份上,明明那么富庶,可以打造一个强大的国家,偏偏不作为还拖后腿。

  麻烦把点在经济文治上的技能点分一些给军事吧!】

  交子是什么?有人留意到这个陌生的词,毕竟朝廷政策,肯定不一般。

  【“党争的话是因为宋真宗末年政治混乱,各方争斗,连后宫的刘娥都被卷入党争之中,可见严重。

  所以刘娥掌权后对朝臣之间利用姻亲、朋党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大搞党争深有感悟。

  临朝称制后,一日她流着眼泪对大臣说:“国家多难,如果不是诸位重臣同心辅佐,怎能有今日之景象。现在皇亲国戚都获得了推恩,唯诸位重臣的亲眷没有受到朝廷的恩泽。卿等可以把亲族的名字呈递上来,当破例尽数推恩。”于是众臣将亲族亲信的姓名一一呈递上来。

  好家伙,刘娥一得到名单,立刻让人绘成图,贴在寝殿的墙上,每有奏请升迁封赏,都要比对此图,以防朝中个别朋党集团权势过重。“李一嘎嘎嘎的笑起来,完全可以想象那些大臣多郁闷了,本以为是个机缘,谁知道自己递上绊脚石,笑死好吧。

  这是个阳谋,可能不心动的很少。】

  武媚娘眨眨眼,这个办法不适合她,毕竟眼下世家横行,彼此之间那是七大妈八大姨的勾连成一团,随便两个人之间都是拐着七八个弯的亲戚,真要用这种方法,她可能面临无人可用的境地。

  但,还是可以参考一下。

  【“值得一提的是,北宋天圣元年,刘娥下旨在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由京朝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其印制过程。

  这是宋廷正式发行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交子,比西方1661年由欧洲瑞典银行发行的纸币早了600多年。

  毫无疑问,是很有历史意义的一刻,更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李一着重道:“从交子的诞生也就可以看出宋朝当时商业的繁荣程度了。”交易的货币太多,重量负担大,所以才有纸币需求。

  “将宋真宗留下的混乱的社会治理成繁荣民富,给宋仁宗留下一个富裕的国家。”李一含笑道:“宋朝君臣确实该赞美她。”

  “从卖艺的孤女,到开创宋朝女主临朝先河的皇后,哪怕是在历代后妃中,刘娥也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而在传奇太后们里面,她也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