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自己都摆烂了,也就无怪后人一个比一个更摆烂。”

  “他儿子在位没几年就咔嚓,他孙子万历皇帝大家都知道,后人都说“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说起他就来气,怜惜三秒张居正。

  等到曾孙的时候,这时候时局也就很糜烂了,光宗也早早没了,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之后继位的这位有点一言难尽。”

  “木工皇帝朱由校,一位木工达人。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各有爱好,有的好赋诗论文、有的好丹青画卷、有的好戏剧文艺的等等,这并不算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朱由校的爱好更特别一点,他喜欢木工。

  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而且他有时候还亲自动手,并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毫无疑问,他是这一方面的天才了,然而他是皇帝不是木匠啊!”

  “一个要主宰朝廷、家国百姓的君王,如果将之弃之不顾,那么国将如何?”李一无语道:“诚然,朱由校的处境确实很艰难,但是历来有不少有名的皇帝开局也是地狱模式,还不是照样自己崛起了。而他却沉迷做木工,无视自己的责任,逃避显示,登基以来不管朝政。”

  “实在让人难以怜惜。”

  “但是话说回来这又不能全怪他,因为他爹他祖父都不考虑国家传承的重要性,还能如何指望一个少年继位的文盲皇帝如何呢?”

  “因为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甚至被称为“文盲皇帝”。”

  “是不是很离谱,简直离谱透了好吧。”

  “本来应该得到天下最好的教育的皇子皇孙居然没文化,明神宗也不是什么傀儡,干掉张居正的时候多嚣张啊,结果儿子早死,孙子文盲,简直荒谬。”】

  张居正:......虽然但是,彼时朝廷衮衮诸公都是死了吗?

  朱元璋第一反应:那些大臣其心可诛!

  【“好,前面的皇帝不重视,但是朱由校少年继位,难道没有一个人提出皇帝要继续教育吗?这年级也没有到亲政的年纪啊。”李一呵呵道:“朱由校的木工活总不能是浑然天成,生来就会的吧?”

  “为什么可以学习木工却没有学习别的?”李一无语道:“至少不能连字都认不全啊!!!”

  “什么都不懂,字都认不全的朱由校如何看奏折,如何决定朝廷大小事务?

  他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但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

  据说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

  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

  朱由校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还有一次,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据说进贡的都是好东西。

  然而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但他也不识字,忙转手递给朱由校。

  可朱由校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李一扶额,“不知道还以为在过家家,过家家也不会出现这么离谱的设定,皇帝什么都不懂,朝廷大臣不给皇帝安排老师教学。

  特么朱由校也不是什么敏感的天生的政治家啊!

  这国家能不灭亡大概是因为朱由校不是什么暴虐昏君,这时候倒是要感谢他沉迷木工而不是什么其他更离谱奢侈的爱好了。“】

  文盲皇帝……朱棣差点没站稳摔了,他怒道:“太子,太子!”

  朱瞻基:……emmm他是无辜的啊!以及什么混账玩意啊!

  朱祁钰立刻对侄子严肃评批教育,画重点,要把皇室宗亲的教育都抓上来。

  万一皇子不行至少也要把肉烂锅里吧。

  儿子多的好处就是朱元璋此刻,怒气高涨,见人就喷,尤其是傻逼儿子们。

  【“至于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倒是正常许多,毕竟他也没有条件搞事,他很穷的,龙袍都要缝缝补补,还要找大臣借钱。

  可朝臣有钱,皇帝怎么会没钱呢?“言下之意大家都懂。

  李一摇摇头,幽幽道:“崇祯皇帝大概是一个普通人。”

  “可一个国家走到末路,一个普通人如何能拯救得了呢?至少崇祯皇帝不行。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者说的是明成祖朱棣,后者指的是崇祯皇帝。

  当时李自成已经直捣北京,情势危机,明廷内部围绕南迁的争议也公开化,朱由检却道:“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于是拒绝南迁。

  最后,皇城被攻破时,他上吊自尽,留下遗诏说“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虽然崇祯没有力挽天倾的本事,但是论起骨气,却比很多怂蛋皇帝强多了。”李一有点感叹。】

  朱元璋呼吸一滞,末帝,居然这么快……十六代啊。

  虽然知道世上没有千年不败的王朝,可也属实太快了。

  朱标轻轻一叹,“这崇祯皇帝倒也对得起这身龙龙袍。”

  朱元璋轻哼一声,却终究没有在骂什么,比起宋朝的那些还有那个朱祁镇,这小子也算给他老朱家留下最后的颜面了。

  嘉靖掐指一算,这和他隔了也就是四代,中间还有两个短命的儿孙,那不就才几十年吗?

  他一个激灵,脸色都变了,曾经那股精明都回来了。

  如果他儿子孙子没有搞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那么大明是怎么亡国的那么快。

  n年不上朝的嘉靖帝立刻召开朝会,再浪就要亡国啦——自诩聪明的嘉靖帝简直不能容忍。

  想他聪明一世,儿孙各个是蠢货,把他大明的大好江山就这么弄没了,简直岂有此理。

  【“如果说宋朝皇帝多怂蛋,那明朝皇帝就是成堆的奇葩,基因可真是奇妙,遗传一传一个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