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华夏史上第一个治世的是汉文帝,却也是汉景帝。

  文景之治,是汉文帝的文,是汉景帝的景。

  这个盛世是由这对父子共同筑造的,非是一人之功,非是一代之功,缺了谁都不行。”

  “在历史上汉景帝存在感其实并不高,在史册记载里,他是一个符合儒家观念的皇帝。但是实际上呢?汉景帝的性格一点也不温和,反而很……嗯,很刚硬、冷酷、冲动、暴,总之没有一个符合儒家的就对了,鲜明的特别。”

  “就,从其行事作为和在史书上记载的是两个形象,以至于史书里面的汉景帝的形象很没有特色,概括一个词就是平凡。”】

  没有特色……汉景帝琢磨,这个特色大概很难评吧?

  他有点寂寞的看着棋盘,啧,他看起来是会随便砸人的样子吗?一群不识抬举的家伙。

  【“往上从祖父祖母到父亲,各个都名气大的过分,简历辉煌的过分,往下从儿子到孙子那更是各个比他出彩,所以夹在这中间的汉景帝自然是不显然,在史家的打扮下,更是毫无特色,也无怪大家会习惯性的忽略他。”

  “但是如果翻开汉景帝的一生,就会知道,他同样性格独特,同样有自己的帝王风采。”

  李一以一种款款道来的声调开口道:“”

  “如果文景之治是一个企业,那么在文景之治里面,汉文帝扮演了创业者的角色,而汉景帝就是守业者吧。

  创业容易守业难这句话从来不假,很多朝代的盛世不过一代,在下一代手里就没了。不败光就不错了,更别说延续治世。

  可是文景之治这个治世却成功延续两代,由此可见汉景帝的成色。“李一道:“尽管汉景帝被戏称为大汉皇帝庙号守门员,但是他确实是一代明君。”

  “公元前157年,年仅46岁的汉文帝过世。同年六月,太子刘启顺利继位,史称汉景帝。”

  “汉景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一想了一下,举例道:“在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吴王刘濞的儿子代表父亲来长安行诸侯朝拜之礼。

  这来了肯定不可能立刻就走,总要住几天吧,这么一住就完了。

  当时太子刘启接待这位堂兄弟,一次两人正在下棋,突然起了争执,一般正常兄弟朋友之间大概是不欢而散就完事了,但是刘启不一样。

  他用了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方式来处理这场争执,那就是举起棋盘,把吴国太子给砸死了。”

  “对,你们没有听错,我也没有说错,就是砸死了诸侯王之子,还是继承人那种。”

  “更离谱的是,吴王太子被打死之后,汉文帝也没有惩罚刘启,只是将尸体送回吴地。

  至于吴王看见竖着出门横着回来的儿子是什么心情我们家不得而知了。“】

  吴王:我艹你刘恒的******还朝拜,呸!

  吴王在线激情怒骂某位据说友爱兄弟的汉文帝陛下。

  汉文帝笑而不语,太子嘛,虽然是为了时局而立的,但是做的还是不错的。

  太子刘启翻了个白眼,反正这个黑锅他是背定就是了呗。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家,尤其还是皇帝太子这种,其政治敏感度绝对是杠杠的,而刘启又不是刘恒最爱的崽崽,他怎么可能乱来呢?也不怕引起内战。

  事后刘恒不惩罚刘启,更是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刘启的动手里面有刘恒的意思。

  而刘恒为什么会对吴王之子下手呢?

  首先是当时诸侯王势力强大,其次刘恒的上位是被群臣推上去的,而不是正常父死子继,这也意味着他的位置不够稳定,而群臣能推他,也可能推别人,例如势力强大的吴王啊淮南王等。”

  说道这里,李一笑道:“这一点早在汉文帝继位后就有所体现了。”

  “当初汉文帝继位后,手下人劝他立太子,结果汉文帝说:“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天下人民未有嗛志。今纵不能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而曰豫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其安之。”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还没有做什么有德行的事情,还没有让老天爷满意,天下百姓也很还没有得到满足。现在即使不能广求天下贤明有德的人,将帝位禅让给他,就先确立太子,这是加重我的不道德。

  简而言之,就是他不立太子。“李一大概解释两句,继续道:

  “为什么不立太子呢?划重点,贤圣有德之人和禅天下两个关键词,在联系刘恒自身的遭遇,那么也就明白他意有所指什么了。”

  “刘恒是担心群臣再拥立其他人,也担心诸侯王造反啊。”】

  “这不能吧,汉文帝都有这个忧虑,群臣若是真的再拥立其他诸侯王,那些诸侯王也会担心,如此君臣相疑,天下如何能安?”有人嘀咕道,正确的不是做了选择就不要再朝三慕四吗?

  “你怕是不知道汉文帝的舅舅都能和淮南王勾勾搭搭吧。”旁边有人吐槽道,亲舅舅都不靠谱,何况其他呢?根基不稳,担心没毛病啊。

  “那倒也是。”先前开口的人也没有纠结,继续听就知道了。

  【“再来看汉文帝的太子刘启和吴王太子其争执这件事,吴王太子下棋想下嬴刘启,并且还为此其争执,还寸步不让,这是不是意味着吴王太子没有把刘启当回事。

  刘启与吴王太子本质上是上下级,我们都知道上级和下级下棋,下级是最难的,不能赢,也不能输得太难看,要让上级险胜才是最好的。

  结果吴王的太子就是要赢刘启,不但想赢还起了争执,这是没有将汉文帝的太子放在眼中。

  那么是否可以进一步推断,吴王也没有将汉文帝看在眼里呢?”

  “在古代不敬也是一项罪名,不敬太子不敬皇帝,那被惩罚也是理所当然,只是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李一感叹了一句,又道:

  “所以刘启杀吴国太子,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立威,同时也是除去一个心头大患,吴国太子如此骄横,如果他继位吴国,将是西汉的隐患。

  所以说,刘启其实不是蛮横也不是霸道无理,看一个人做事还要看他的时代背景。”

  “固然这件事也可以说成是兄弟间的玩闹,刘启太过分了,但是他是太子,在古代真的有人敢忽视他的身份没了轻重吗?这种是混不到刘启身边的,而能出现在他身边又无视尊卑的,请问刘启和你很熟吗?没有的话你怎么敢啊?”

  李一嗤笑,就是普通人之间相处,都要注意分寸,何况是尊卑分明的古代,何况是身份敏感特殊的诸侯王太子,怎么敢不注意这些细节啊?

  是觉得自己能拿捏刘启,是觉得汉文帝父子不敢动他吗?

  李一懒洋洋道:“至于死了儿子的吴王呢?他没有兴师问罪,史书记载中写道: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

  嗯,把儿子又葬回长安了,大抵想着有一天在风光回去吧,让死去的儿子见证一切?“】

  汉文帝眼神微动,一个诸侯王还能如何更风光呢?当然是更进一步,成为皇帝。

  他笑道:“天幕说话倒是有意思。”又对太子道:“看在吴王在你登基后造反了?”

  太子眨眨眼,“也许?”天幕很少说没有用的信息,他杀吴王太子,吴王怎么可能不恨他。

  而天幕意有所指吴王造反之事……如果是在父皇时期造反,那么天幕之前就应该说了,而不是在讲他时说起。

  “也不算意外。”太子如是道。

  汉文帝颔首,“你知道就好。”有所防备和毫无准备的应对藩王作乱的事情可能造成两个不同的局面。

  不过,“看来你倒是过得比朕精彩多了。”汉文帝打趣道。

  刘启:……听起来不怎么美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