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我是马文才?!>第119章

  皇帝驾崩后,大晋朝不可避免的乱了套。

  会稽郡早有准备,加上经济上比较的稳定,所以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

  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各种的人,为了占更大的地盘,发动战争。

  对于他们来说,一些伤亡根本算不上什么。

  然后桃源县城外,就多了不少的难民,来自各地的难民齐聚县城外面。

  马小良没想到,过去几年的时间,又一次遇上这样的难民群。

  并且这一次的规模,竟比之前还要大。

  看到那么多衣衫褴褛的百姓,马小良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让人开粮仓,起过煮粥,做馒头。”马小良知道,现在要是不让这些难民吃饱了,迟早要变成祸事。

  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办法区分,只能先按照老弱病残的次序进入桃源县。

  好在有过几次的经验,桃源县的人基本上都是不慌不忙的。

  不听话的,杀无赦!

  少有人真的敢找事的,毕竟桃源县四个方位,都是有军营的,每个军营都超过两千人。

  没错,这就是马卓让他弟弟们调派过去的人,基本都是军营里挑选出来的精锐。

  对付手无寸铁的难民,根本不在话下。

  看到那些冰冷的武器,难民是不敢动弹,在每个人领到一碗粥,和一个玉米面馒头以后,就更老实了。

  半天的时间,上年纪的,还有妇孺们,就排队进入到了外城。

  一批新建起来,还没来得及装修的居民区,就先派上了用处。

  明明快十二月底了,还有源源不断的难民到达。

  这还是距离会稽郡比较近的,又知道世外桃源的消息。

  才能摸索的来到桃源县,其他更多的,马小良都无法想象。

  但不管来多少的难民,他们都会收下。

  总不能看着他们去死吧?

  这都是大晋朝无辜的百姓,他们做错了什么?

  以前是无法温饱,现在则是背井离乡,随时殒命在路上。

  马小良便令人安排下去,往桃源县附近的官道寻找,看是不是还有难民。

  若是有,直接拉回来。

  为此马小良安排了十几头牛拉车,所幸最近的天气不错,没有下雪。

  桃源县外头的百姓,也陆陆续续的住了进去。

  唯一麻烦的是,住的条件不是太好,万一遇上下雪就麻烦了。

  没有下雪,下雨也是很糟心的。

  管理百姓的衙门就忙碌起来,那些个小吏,平时都是管一些小事的。

  不过因为在桃源县的待遇很好,他们做的非常开心,即便是看城门都行。

  只是城门不是他们这些小吏看的,那都是军队看守,特别是到了这个时候。

  就怕一些恶人,伪装成难民进来。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内城已经不对外开放了。

  除非是拥有桃源县居民证的人,否则根本无法进入内城。

  也有人嘀咕,这也太差别待遇了。

  但这样的人往往被记住,然后悄悄的就不见了踪影。

  这些人基本都是被秘密逮捕,审问后,确定是否是别处派来的探子。

  很多人消失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那些空出来的房子,很快也分给了真正需要的人。

  “做的不错。”马小良对身边的助理很满意,他们的行动力不错,速度也很快。

  “多谢公子的夸奖。”助理们都很开心,这可是他们跟在马小良的身边以后,遇上的第一件大事。

  内城主要成员,每一个都忙成了陀螺。

  本来就是年关将至,是最忙碌的时候,还来了这么多的难民。

  每天都有百来人,最少也有几十个人,陆陆续续的被拉来。

  要不是马小良怕他们饿死,或者冻死在路上,也不可能派出牛车去拉人。

  牛车上铺满了稻草,可以稍微的抵御寒冷。

  这些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想过,还能有这么一天,坐上牛车。

  马小良站在城墙上,看着一张张麻木的脸。

  都是被生活,被战争折磨的无辜的百姓。

  “也不知道,这样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马小良低声说道。

  马朗摸了摸弟弟的脑袋,“只要人还有欲望,就不会停止。”

  “说的也是。”马小良沮丧的说道。

  “也别太沮丧了,最起码,在我们治理下的百姓,可以过上好的生活。”马朗让弟弟朝着好的方向看。

  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事,如今桃源县的人口暴涨,接近两万人。

  人多了以后,生活压力也跟着来了。

  这么多的难民,吃吃喝喝,那都是银子。

  也就是马小良第一时间打开了粮仓,每天在住宅区的门口,就排起了长龙。

  因为每天领取三餐,都需要上外头来。

  马小良从棉服厂调取了不少棉服,不过还是不够。

  哪怕马小良在当初新帝驾崩的第一时间,就让人堆了一些棉服做起来。

  这么多的人,都要分到棉服,肯定是不够的。

  主要是还是给老人和妇孺,至于那些强壮的青壮力,熬一熬还是可以扛过去的。

  青壮力和老人孩子妇女,住的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

  哪怕是亲人,谁能保证,在温饱都不能解决的情况下,不会发生点什么?

  反正分开是必要的,事实上,老年人经受这样的磨难,能撑到地方的也没有多少人了。

  第二少的就是妇孺,毕竟在某些人的思想里,老婆可以再找,儿子可以再生。

  女儿几乎是第一时间被丢弃的存在,也就是马小良派人出去寻找,带回来了一些女娃。

  得亏不是闹饥荒,连野草都没有的时候。

  不然怕是会看到更加可怕,惨绝人寰的事。

  可即便是这样,也好不到哪里去。

  马卓最近也很忙碌,他管理的是整个会稽郡,不像他的两个儿子,只需要让桃源县平安无事就好。

  难民过境,这其他的县城还能有好的?

  所幸他让人开仓,多多少少的,提供路过的难民吃上一些,并且安排人将难民送去桃源县。

  因为他清楚,唯有桃源县能吃得下这么多人。

  其他县城,基本够呛,想安排有心无力。

  更何况,也只有桃源县没有那么多的士族门阀,不用担心这些人被迫为奴为婢。

  对于上位的掌权者,马卓并不希望百姓变成奴隶。

  要知道,普通的百姓那都是需要纳税的,谁不用纳税呢?

  答案当然是士族门阀,他们不光不纳税,收拢的奴隶一样不纳税。

  一个郡的运作需要什么,当然是税收。

  没有税收,会稽郡将会步步艰难,为何这几年的会稽郡发展迅速。

  主要还不就是依靠桃源县,光桃源县的税收,就能抵两个会稽郡。

  不然为什么,马卓让弟弟们派人手过去守护桃源县,这是他儿子建得县城吗?

  那是会生财的聚宝盆好吗!

  当然这也是他们几家人,这么几年的辛苦劳动。

  这桃源县也不是一夜间自己冒出来的,那都是一点点的创造出来的。

  有马家王家,甚至是在桃源县里的广大的劳动人民的努力的成果。

  毁掉这里,那是要被几万人的反噬的。

  特别是从外地,千辛万苦的到来,他们是真正的,经历磨难困苦,甚至是亲人离世的悲痛。

  才到达的桃源县,生活刚有点起色。

  正因如此,一些个探子很容易就被暴露出来,然后被人举报。

  举报的人可以获得一笔银子,没人能够忍住这样的诱惑。

  倒也不至于疑神疑鬼,因为假举报是要坐牢的。

  “感觉外城突然热闹了许多。”马小良出来巡视,他穿的不算显眼,倒也没人注意到他。

  “是啊,陆陆续续快小一万人呢。”助理点点头,每天都有人来到桃源县。

  不然他们也不会严格把控进入内城的人,避免出现一些麻烦。

  助理五人就是住在内城的,他们的家人也基本在内城。

  平安自然还是在马小良身边的重要存在,毕竟跟了他好些年了,从三岁一直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七个年头。

  很快就要八个年头了,他乳母崔氏,也是靠着儿子在马小良身边。

  直接鲤鱼跃龙门,身价肯定是高出了许多。

  基本上她别脑子不清醒,搞出点什么事来。

  这辈子应当是过的相当的滋润的,就是她儿子平安,在马小良身边,都是前途无量。

  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拍马小良马屁拍不进,不少人就走平安的路子。

  可惜早早的,平安就被他阿母教育的很好,什么都要听小公子的。

  别人就算求到他头上来,也千万不能动摇。

  他们家安身立命之根本,便是他在小公子的身边。

  一旦他有别的心思,他们家也就不复存在了。

  好在平安算不得非常的聪明,胜在听话,打小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不然马小良也不可能放心将不少的事,交给平安区处理。

  “仓库的粮食还够吗?”马小良询问的说起。

  毕竟小一万人,每天都需要消耗掉不少的粮食。

  “够的,今年大丰收,几个粮仓都装满了。”平安当即回答的说道,“太守那边也提起过,那边的仓库也是装满的状态。”

  别说是让百姓吃上一个月了,就是几个月都足够。

  到那个时候,新的一批粮食,都能收获了。

  不过这么多张嘴吃饭,粮食用量不是一般的大。

  每天都是以惊人的速度消耗,食堂的大厨都快忙成陀螺了,如今那些还在学校的学生,都被拉出来炒菜。

  不过重要的是量,是让难民们吃饱了,倒是不怎么在乎是否好吃。

  能活下去,都不容易了,能下嘴的,他们在路上都没少啃。

  野菜都算是好的了,他们连野草都吃。

  来到桃源县,不光有新鲜的蔬菜,还有那些个大馒头,里面是掺和着玉米面一起的,吃起来贼香。

  年头好的时候,他们都不曾吃的这么饱过。

  暂时那些工厂还不招工,都要过年了,谁还找工人的。

  所以一般他们都接一些闲散的活,比如包火柴盒子,叠上一堆,能赚点小钱。

  吃饭不花钱,还能赚钱,谁不乐意?

  说起来这火柴马小良卖出去的价格虽说不贵,主要成本也便宜。

  并且非常的受外乡人的喜爱,轻轻一划,这火就点燃了。

  倒不是说本土没有点火的装置,而是那火折子吧,造价奇高,就不是一般的百姓能买得起的。

  不像这火柴,两文钱一盒。

  里头有十根火柴,成本那成本才多少,这妥妥的暴利啊。

  马小良愉快的在后山画树,不怕伐木的人看出来。

  主要是伐木工不是同一批,基本在一处伐木过后,就会让让他们去其他的山上溜达。

  至于竹子就更方便了,因为竹子长的快,他只需要随便画画,几天就能长出一片来。

  最方便是还是画竹笋,只要画一点尖尖,自动就给他补齐了。

  在桃源县的山上,经常能采到各种的菌菇,那也都是马小良画的。

  没办法,他喜欢吃的那些菌菇,上辈子那都是人工培育的。

  想起来自己好惨,到死了都没吃过正宗的口蘑。

  全是商家培育的国外品种代替品,总有那么一天,他会吃上正宗的口蘑!

  不过现在,山脚下建起的小屋,里面也开始养起了蘑菇。

  这样桃源县,即便不上山,不需要特定的季节,都可以吃上各种的蘑菇。

  只要别弄出毒蘑菇来就好,好在能吃的那几种,基本上都长的差不多。

  冬天,来上一顿菌菇火锅,开心心!

  外城认识马小良的人比较少,就连他身边的助理,认识他们的也没几个。

  毕竟每次有什么命令传达,都是直接内城下令,然后负责外城的人来处理。

  路上看到只有十岁大的马小良,不少人忍不住侧目。

  主要是他的穿着打扮,就算已经尽量的简朴了,可那白嫩的模样,还是跟大部分的人不一样的。

  没办法,出色的人,走到哪都是显眼的。

  马家投喂了这么多好吃的,这要是面黄肌瘦,像话吗?

  就是内城育幼院的孩子,那都是长的白白胖胖的。

  不过就算有人侧目,也没人去管马小良,毕竟这时候,打饭比较重要。

  等过完年,开春以后,他们有了工作,日子才能变得更好。

  不过比起那些刚到桃源县的,他们的日子已经算是滋润了。

  每天积极的糊火柴盒子,再做些零工什么的,也能攒下点小钱来。

  甚至过年买上点年货不是问题,在桃源县的物价不算高。

  起码跟他们在外头见过的,算是比较低的物价了。

  马小良去看了一眼粥摊,这每个人领到的粥不算薄,那馒头也扎实,一个成年人若是想要吃饱,基本没什么问题。

  基本只要是吃饱穿暖了,百姓一般都不会太闹事。

  为了防止棉服棉被领了再领,所有人的物资,都是分发到家的。

  各家各户,门牌号是多少,家里几口人,都是签字画押的。

  避免有人想要耍赖,当然了,抢夺其他人的物资,那是要被赶出桃源县的。

  也有人犯过,以为自己有把子力气,就去欺负人家瘦小的。

  结果就是被桃源县的守备军发现,直接一顿打,丢出桃源县,没有任何的废话。

  从哪以后,就没人敢再犯了。

  又不是嫌自己的日子太舒服了,想要去体会继续流浪。

  并且赶走之前,领到的衣服都要被收回来的。

  想穿着桃源县的衣服离开?想的倒是挺美的!

  所有人都明白了,桃源县确实是世外桃源,但也不是谁都能欺负的世外桃源。

  人家的拳头可是一点都不小,真有哪个不长眼来找事的,他们也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