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我是马文才?!>第117章

  在桃源县的生活,简单又忙碌,这时间就跟按了快进一般。

  一眨眼,马小良就度过了他十岁的生辰,没错,他已经是十岁的崽啦。

  除了身高不尽如人意,其他的还算是不错的。

  桃源县的地盘如今已经十分的稳固,两年的时光,有无数其他城市的百姓慕名而来。

  有来找工作的,也有来选择定居的。

  基本上只要是人才,无论是工匠还是其他的,但凡有一技之长的,基本上很快就能落户。

  “这皇上怕是要不好了。”马卓有些忧愁的说道,这几年来新帝做的一直都算不错,稳固了各路人马。

  只是现在身体每况愈下,这让所有人都很惆怅,毕竟新帝的子女,长女司马兴男不过十三岁大,皇太子更是满打满算才八岁大。

  对小孩子来说,也不过是刚上学启蒙的年纪。

  若是新帝有个万一,一个不过刚启蒙的小皇帝。

  本就千疮百孔的晋朝,真的合适吗?

  简直不敢想象,只希望新帝可以撑过去。

  当然了,想要过太平日子的人,都祈祷着,新帝可以活的长久些。

  谁也不想开始打仗,一旦新帝驾崩,这原本虚假的和平日子。

  也会随之分崩离析,苦的只会是那无辜的黎民百姓。

  算起来新帝还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他父亲留给他的烂摊子,实在是太大了。

  应该说,他祖上留下的这个烂摊子,不是一般人能够扛的起来的。

  就新帝想力挽狂澜,真有心而力不足。

  也就王导那老头比较精力旺盛,倒现在都很活跃。

  一心想将新帝辅佐成旷世明君,奈何新帝的身子骨不争气。

  “我们就先做好准备吧。”马旭点点头,不怪他们要在一起商讨。

  “也是,这事多说无益。”马卓对弟弟说道,“你们再调一些人手过来。”

  “没问题。”马旭点了下脑袋,对于保护桃源县,绝对是重中之重。

  如今的桃源县,已经是他们各种的经济来源。

  为什么会稽郡内,招兵容易,还不就是因为马家的待遇实在是好。

  古话说的好,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谁家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会当兵去。

  在会稽郡就不一样了,为了好的生活,他们才会踊跃的参军。

  别的不说,当兵几年后,就能在桃源县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甚至是田地。

  这还有不愿意的?

  桃源县的房子,可是会稽郡出了名的好。

  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桃源县已经声名远播。

  来桃源县做生意的商人,都是以前的好几倍。

  也就是最初的那批,如今身价都翻了好几翻了。

  对于桃源县的生意,他们说什么都不愿意丢了的。

  开玩笑,谁会跟银子过不去?

  正因为有这些商人在,桃源县也获得了不少的好处。

  金钱属于其次,主要是来自全国不同地方的作物。

  像棉花这种,只要给出的报酬足够多,只要是阳光好的地方,棉花就会被种植出来,然后源源不断的送来。

  就是成本上高了那么一点点,对马小良来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像桃源县所处的棉布,广受好评,就是对外的价格稍稍的贵了一些。

  但很受士族门阀的喜爱,没办法,这棉布穿着舒服,棉麻的布更是适合夏天。

  比起棉布,价格更贵是的白糖和冰糖,这两样也是从别处运来的甘蔗做起来的。

  要不是北方不属于晋朝,不然马小良多么的想去北方种甜菜。

  好在目前甘蔗的供应也算不错,做糖还是足够的。

  在别家还在熬制发苦味的糖,马小良这边,红糖白糖冰糖,一样不少的往外售卖。

  甚至他在让人研究水果糖,等奶源充足了,奶糖也不是梦!

  目前马小良拥有五十几头奶牛,上百头的黄牛,终于实现了,牛肉偶尔自由的生活。

  想要完全是牛肉自由,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会稽郡能大量的养牛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种植玉米等可以作为饲料的原材料。

  甚至还在适合的地方,画了一大片的牧草。

  那都是马小良在书本上看来的,经过好些年的努力,他也算是掌握了一些,功德画笔的使用技巧。

  比如想要画一模一样的东西,只需要注入更多的功德,一次挥墨。

  还能随时修改,就好像他画的奶牛一般,这世上总不可能有张的一模一样的奶牛吧。

  他就可以稍作修饰,至少肉眼看起来,长的是有些差别的。

  所以牧草就是这么画出来的,所幸,牧草这种的花费,不像画奶牛这么大。

  一片一片的牧草被画出来,连画一头小牛犊的功德都不用。

  画这种的时候,马小良是最快乐的,可以成片的买,还不需要怎么修改。

  因为很少会有人能发现不说,反正放牛过去,自动就给啃干净了,风过无痕!

  正是这样的双管齐下,马小良的养牛事业才能蓬勃的发展起来。

  甚至是鹅,不光能做成各种的好吃的,鹅毛还有好些的用处,什么鹅毛扇、鹅毛做的羽毛球,还能做冬天的鹅绒被子裤子衣服。

  桃源县的百姓,因为要用鹅毛,所以没办法,努力的尝试将鹅做成各种的美味。

  光是酒楼里卖的,就有红烧鹅、焖鹅、茶树菇烧鹅、秘制炖鹅。

  要不是这玩意没办法保存,恨不得让那个外乡人都把烧鹅买回去。

  得亏如今桃源县有超过两万的人口,倒也不担心大家吃鹅吃到吐。

  毕竟每一天的荤食都是不同的,鸡鸭鱼鹅,总要换着来的。

  只有猪肉,每天都会供应。

  当然,桃源县最受外乡商人喜欢的,还是他们的酒。

  无论是葡萄酒还是黄酒和烧刀子,每年都有不少商人趋之若鹜的来进货。

  不过马小良可不是谁都卖的,毕竟酒就这么点,像好的葡萄酒也不可能当年就拿出来卖钱。

  所以卖一半留一半,像黄酒白酒什么的,因为桃源县不缺粮食,大米的产量也比别的郡来得多。

  所以酒的产量也就跟着涨,但对于那些好酒之人,是远远不够的。

  马小良让商贩们跟北方做生意,他们想要烧刀子,那就拿好马来换。

  这两年,不说别的,就是那些好马,算是赚翻了!

  马小良不是不能画,主要是对他来说。

  能花钱买到的,何必浪费功德呢。

  这功德,关键时刻应该能够救命。

  所以这两年的马小良,都尽量的攒起来功德,非必要的情况下,不浪费功德。

  哪里像他小的时候,傻乎乎的浪费了好多功德。

  不过现在想起来,也并不后悔。

  瞧瞧他这能充门面的桃源城,来的那些个商人,哪一个第一次来,不被他镇住的。

  俗话说的好,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谈生意最起码要让人看到自己的底气,而马小良这边,无论是最先让人看到的城墙,还是内里的街道店铺。

  哪一个不是让人震撼的?

  现在不少的百姓,逐渐的开始往外城挪动。

  相比内城,外城的空间更大。

  而一些不重要的工厂,也因为需要扩建,纷纷搬到了外城。

  这样需要上班的百姓们,自然是要一起跟着走的。

  不然上班会麻烦很多,不是谁都坐的起马车的。

  除非是工厂安排的,但相比每天上下班的接送,当然是外城建造宿舍楼更方便。

  以前还是两层的小楼,现在直接建起了三层的,至于为啥不建四层五层呢。

  很简单,四不好听咩。

  而且住在四五层的房子里,没有自来水,那会非常的不方便。

  以目前的手段来说,还是非常的不便的。

  马小良觉得,最起码也得建起个蒸汽机,然后再打造一个自来水厂,这样才能让桃源县的人都用上自来水。

  这么一来,他需要的人才,也就更多了。

  当年他就是培养人才,开办的学校。

  一晃眼五年过去了,确实是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

  光是那医科,就有好几百人,不光有男子,同样还有女子。

  女子一般来说,学习的时候都会选择妇科多一点。

  倒不是歧视,主要是妇科需求量大,有需求就有学习!

  而且相比其他的学科,妇科是更加新鲜的领域。

  在这时代里,少有妇女会找大夫看妇科疾病。

  所以几百个大夫里,有那么几十人,努力的学习钻研。

  主要是她们自己也是女子,有些什么状况,也好研究。

  马小良光是给桃源县就开办了十几所,大大小小的医馆。

  大的医馆是给与可以做手术用的,里面的光线设计,都是完全不一样的。

  小诊所呢,就只有一两个大夫,轮流坐诊。

  只要凭借工厂的工作证明,看大夫抓药就只需要一半的银子。

  可以说是非常的划算,也让百姓不那么惧怕看病。

  有点头疼脑热的,百姓就会主动上医馆。

  并且马小良他大师兄研究出来,可以搓出来的药丸。

  吃药就不需要像以前那么的艰难,也不用漫长的等待了。

  毕竟抓完的药,炖煮后,还要稍微放一下才能喝。

  反正马小良这辈子都不想再喝药了!

  绝不!

  “阿焕,你要去建康?”马小良见到阿焕,听说他是来告别的,不禁惊讶的问道。

  十一岁的司马焕,已经很有少年的模样了。

  从背后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十五六岁的年纪。

  正面的话,还是很稚嫩的。

  架不住长的实在是好,肤白貌美什么的。

  “嗯,阿兄来信,让我回建康,有事商讨。”阿焕没什么可隐瞒的,便说了情况。

  他本来就是跟马小良来道别的,主要是不清楚,去到建康会有些什么样的事。

  带马小良去的话,不好保证马小良的安全,这人是司马焕绝对无法接受的。

  所以他只能独自前往,连师父都没带。

  “真……身体很糟糕了吗?”马小良皱了皱眉头说道。

  “嗯,等我回来。”司马焕摸摸马小良的脑袋说道。

  “知道啦,我都十岁了,不是三岁啦。”马小良拍掉对方的爪爪,没好气的说道,还不忘记解释一句,“摸脑袋要长不高哒。”

  “知道了,以后不摸脑袋了。”司马焕忍不住笑了起来。

  也就是对马小良一个笑笑,外头那些人,想看他们王爷露笑脸?给你们脸了?

  “你要快些回来哦。”马小良不忘记嘱咐的说道,“还要平平安安的。”

  “好,我肯定平安的回来。”司马焕一点不觉得不耐烦,点点头答应的说道。

  马小良送走了司马焕,他没去码头,作为一个幼崽,他一点也不喜欢分别的感觉。

  司马焕也没有想要马小良去送他,怕忍不住,不想去建康了。

  但没有办法,兄长的信里写的很严重,他不得不前去。

  因为司马焕清楚的明白,一旦他兄长不在了,晋朝必定大乱。

  即便由皇太子继位,可谁又会服气一个八岁的孩童做皇帝。

  新帝之所以找司马焕,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他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司马裒十一年前就去世了,剩下还有四个弟弟,司马昱太小了,新帝根本没考虑他。

  至于司马焕之外的两个,他也都给了两人消息。

  一旦他有点什么事,就由三个弟弟,辅佐他的儿子。

  比起老三和老四,新帝清楚,他的孩子们更亲近司马焕。

  倒不是司马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主要还是那几个小的,在桃源县结下的友谊。

  所以几人关系,至今还算不错。

  哪怕司马焕从没给他们什么好脸色,那热情不减!

  还能因为什么?

  当然是马小良,一年四季的往建康送好东西,这几个小的,哪里扛得住这个。

  就是皇后,都忍不住替桃源县说好话,并且对桃源县十分的神往。

  可惜作为皇后,无法离开建康,否则是多想去桃源看看啊。

  这么一想,新帝就觉得自己有些对不起皇后了。

  他们两个年少作伴,一路走来十几个年头,他却从未能替皇后做些什么。

  万一他撒手人寰,皇后便四面受敌,还要保护他们的孩子。

  如今反而只能指望年幼的弟弟,他真的是很惭愧,却无可奈何。

  马小良等司马焕走了,又开始投入到了读书和工作当中。

  学了这么些年,总算是有那么一点眉目了。

  不过诗歌什么的,他依然是老大难。

  也就是字练的还算不错,文章写起来也有模有样了。

  主要是他条理清晰,只要不是敷衍了事,基本都还算可以。

  加上他的课业老师,他是想敷衍也是不敢的。

  那可是他亲舅舅喂!

  马小良每次写的好的文章,都会被张贴在学校里。

  他也是个有虚荣心的崽,主要是隔上一段时间,没张贴他的文章,周遭的人就要问起。

  问就是一问一个不吱声!

  无奈的他,只能老老实实的写作业,不敢有一丝的放松。

  “公子,这就是最近新招聘的人员,全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毕业生。”平安领着五个人,进入到马小良的镇长办公室内。

  “坐。”马小良指着那皮革沙发,让五人坐下谈话。

  不得不说,选人的时候,平安是懂马小良的。

  选的都是眉清目秀,最起码没有那种长的丑的人。

  颜控就是如此,长的辣眼睛的,工作能力就算再好,他也不想放在自己的跟前。

  好的,不禁带入到那些皇帝,都是工作,自然是愿意看到顺眼的人。

  经过交谈,不愧是经过删选之后送来的人,基本都是口吃清楚,条理清晰。

  说话表现没什么问题,马小良也很愉快的就收下了几人,让他们成为自己身边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