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我是马文才?!>第75章 镖局

  这不得还是他阿耶脑子灵活,这就想到用烟花来传递消息了。

  不过要让工匠们研究,给烟花变个颜色。

  红色代表了危险,绿色安全。

  而且他们还开始尝试,这烟花可以放的多高,最远多少可以看到。

  真是忙坏他们了!

  马小良则是期待腊八的日子,因为腊八可以吃腊八粥。

  今年他就准备以师父的名义,让镇上的百姓来免费的喝腊八粥。

  等年后,可以开始建造道观了。

  到时候他师父,大师兄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地盘。

  又他的地方,就有他师父的!

  “可真是我的孝顺徒儿啊。”老道开心的摸摸崽的脑袋,扫了眼大徒弟。

  “嘿嘿,等建道观了,师父我把私房钱都给您。”大师兄狗腿的说道。

  一文钱都不出,他怕被师父逐出师门。

  不过大师兄并不担心,反正其他二三四个师弟们,也是要出银子的,谁都别想跑!

  至于老五和老六,大师兄没怎么考虑过,主要是老五六岁老六五岁,就这年纪,他们这一把年纪的,也不好意思。

  大师兄是几个弟子里,年纪最大的,都快三十了。

  没娶老婆,也没有固定的住所。

  从以前开始就一直游走在全国,因为是大夫,基本上别人对他都是客客气气的。

  正常人,谁会对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态度恶劣?

  除非你能保证,你这辈子都健健康康的。

  是个人都无法保证,没瞧见先帝年纪也不算太大,就被气死了。

  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但遇上太憋屈的事,郁结于心,还是很容易气死的。

  留下孤儿寡母的,得亏那长子已经成年了。

  只是马小良听他师父说起,好像新帝的身体不算太好。

  来桃源镇之前,老道有给新帝开过药,就是不知道有没有持续的在喝。

  最好是喝一段时间,把脉后,对症下药的改药。

  老道又不是给他们老司马家打工的,当初给老五治病,那都是看在他们不少人的面子。

  马小良还有送一些好东西去京都,阿焕写信,说是送给新帝的。

  希望他别错过了,要是他自己不吃,那就没把那了。

  毕竟马小良送的,都是带功德的好东西。

  长期坚持的吃,对身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瞧他阿翁阿婆就知道了,之前阿婆还有些小毛病来着,现在是一点都没发作了。

  身体好的不行,每天都在花园里溜达。

  马小良府上的花园建的不小,那些个珍惜的植物,都在花园里随处可见。

  为了养好这些,花园里有两个花匠小心的打理。

  不过这些花卉什么的,也都是马小良自己画的,要啥颜色都有。

  像那茶花的十八学士,就属于珍品的存在,树型优美不说,花朵结构还十分的奇特。

  马小良一口气画了好几种的颜色,那是马老太爷最喜欢的。

  当然了,这年头还没人管这个叫十八学士呢。

  怎么也得等到唐朝,到哪个时候,他早就成了黄土了。

  马小良将来决定,等自己挂了,才不要建什么墓地。

  开玩笑,那些个盗墓的家伙,可不会尊重你死者为大。

  说不定骨头都随便丢,光想想就心塞,陪葬品给人搬空了,还不讲武德。

  至于那些考古的,也就是一个正规,也个野蛮的差别。

  弄了不好,你身上穿的破烂,还要被扒下来,放到博物馆里展出。

  马小良表示他不能接受,所以等他挂了,陪葬一律不要,至于棺材,直接用石头的。

  至于棺材里面嘛,当然是啥也没有!

  等他死了,就火葬!

  看谁还能掘他的墓!

  腊八的早上,就有人上街来排队了。

  因为提前就说过,早上要分发腊八粥。

  对于免费,简直是刻在骨子里。

  不少老人早早的就来排队,老道和厨子们,推着粥桶过来。

  这些厨子,还都是在烹饪班上学的孩子们,每个人手艺暂时还很一般。

  但对于这种免费的八宝粥,已经是足够了。

  大厨们让他们来做这事,主要也是给他们练练手。

  怎么也学了一段时间,基本功还是可以的,这时候的腊八粥比较简单。

  用的都是基本材料,太珍贵的,又不是傻子。

  当然了,这要是在外头,被人瞧见了,怕不是要大惊小怪了。

  也就是在桃源镇,平时都能见着的食材,混到了一起去。

  像花生莲子什么的,马小良在池塘里,种了不少的荷花,等到了时候,就有擅长水性的小娘子们。

  坐着木盆去摘莲蓬,这也是为什么,去的人都是小娘子了。

  也就小娘子比较轻便,在桃源镇,男娃也不可能闲着。

  马小良又不是做慈善的,帮别人养儿子,他肯,他家的长辈也不肯。

  老马家唯一养着的,是跟随他们家南征北战多年的老伙计。

  这也是马家在会稽郡能站稳脚跟的原因,谁家都不可能对跟着自己征战的将士如此。

  桃源镇上,也被送来了一批上年纪的将士。

  他们的体力已经大不如前,跟人拼杀自然也是弱了不少。

  但马小良不在意啊,拼杀体力不行了,不代表干活体力不行!

  马家给他们一笔安家费,足够他们在桃源镇过上舒服的生活。

  对于这些为马家奉献青春的将士们,马卓直接安排了桃源镇的一批住房给他们。

  当然了,是给了马小良银子的,不会让幼崽吃亏的。

  算起来的话,其实还是马卓占了便宜。

  等再过两年桃源镇的房价,可不是现在这样了。

  也就是镇子刚建起来,还没有对外出售房屋,否则早就抢疯了。

  光是那琉璃窗户,这东晋有几家装的起的?

  临街那些个琉璃窗户是马小良画的,但那些后来建起来的宅子,窗户基本上都是后来弄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制作玻璃也不像开始那么的繁琐。

  工匠们还是很厉害的,能够去繁化简。

  一开始的摸索,到现在的驾轻就熟,马小良很是满意。

  瞧瞧这亮堂的玻璃,那可都是工匠们的智慧结晶!

  “来来来,别挤,都有,都有的。”

  每次排队都是这样,特别是免费的,大家都很兴奋。

  这次施粥,跟当初给难民施粥完全不同,没有提供碗。

  基本上都是百姓自己带来的碗,还别说,桃源镇上的碗都是统一形状的。

  因为价格便宜,款式漂亮,百姓都愿意买一些备在家里。

  就是一般家庭做饭的机会比较少,即便是周末放假,也架不住工人的热情加班。

  马小良都不太能理解,虽然也给加班费吧,但喜欢加班是个什么爱好?

  “没错,都排好了。”老道也开口,让人老实排队,插队的轰出去。

  “好多人呀。”马小良看着那排队的长龙,忍不住的感叹说道。

  “以后会更多。”老道对此充满了自信,他家徒儿这么好,就是建个大城那也不叫事。

  不过他这话不是胡说八道的,就他小徒儿身上的金光看来,这桃源镇建的好。

  凡事身上带有福泽金光的,那日子一般都不会过的太差。

  像阿焕这样的,要不是被带有福泽金光的马小良靠近,哪里会转危为安的。

  这些情况,老道是绝对不会说的。

  他当初非要收幼崽为徒,不光是因为这孩子骨骼惊奇,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事实上,他们老马家都差不多。

  但自带金光是幼崽,是真的实在难得。

  老道怎么可能不心动呢,这不,愉快的手下了这老六。

  他都没想到,正因为他当初的这个决定,让他的晚年生活如此的丰富愉快。

  虽然偶尔背锅,但是给身负大功德者背锅,有何不可!

  因为背锅的事,他还能混到一些功德呢。

  老道参与其中以后,这因果关系存在,自然功德也有一小部分落到了他的身上。

  这对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满意的结果吗?

  唯一让老道不解的是,为什么幼崽的金光会这么的多。

  他也算见过马家大部分的人,马老太爷身上的金光,还不如老太太崔氏呢。

  听说崔氏没事就会上街乐善好施,是那边县城出了名的善人。

  按理说两三岁的幼崽,不该有这样的金光存在才是。

  但自打收了这个徒弟以后,老道就发现了,幼崽虽说馋还懒,但心地善良。

  瞧瞧那一千多的难民,说收就收。

  光最后那一点,馋就馋一点吧,懒也不是什么大错。

  每个领到腊八粥的人,都对老道和小镇长说一声感恩。

  最主要的,还是对马小良说的。

  平日里,就算马小良出来闲逛,他们也很难碰上。

  今天却的不同的,实打实的面对面,可以亲自道一句感谢。

  来到这座桃源镇的,谁不是泡在苦水里长大的。

  现如今,他们有自食其力的工作,孩子们有书读。

  换了哪朝哪代,都不可能有这样的好日子。

  自古到今,谁人不知,能读书的,只有那些他们仰望的大家族,才有资格。

  也就他们小镇长,无视那些规矩。

  在桃源镇,马小良就是规矩,他说可以就是可以。

  事实上,读书真的会不一样。

  桃源镇上的百姓,无论是说话还是处事,都跟外头来的人不同。

  在这里的犯罪率也不像外头那么的高,大家都有廉耻不说。

  最重要的是,他们多多少少懂一些桃源镇的律法。

  偷盗除了罚款以外,还有劳动改造。

  一切惩罚结束了,直接被驱逐出小镇,不允许再次进入。

  可以说,为了一次小偷小摸,断送了自己以后一切的可能。

  是个人都不会去这么做,又不是嫌弃自己现在的日子太舒服,想去外头吃点苦。

  如果说桃源镇是仙境的话,那外头的世界堪比炼狱。

  当然了,会稽郡其实还算是好的。

  一般有大家族的把控,只要不视短的,也不会做出那种斩尽杀绝的行当。

  像马家这样的,若是遇上收成不好的年份,还会相应的减少点租子。

  这样百姓才能活的下去,而马小良,他镇子附近的租子只收少少的一点。

  若是百姓自己开的荒,税收都是免了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镇子附近的百姓,都会来桃源镇购买良种。

  更愿意来此地开垦荒地,没资格住进桃源镇,就是给这小镇种地也是好的。

  最最重要的,还是桃源镇给百姓的安全感。

  谁家小镇,每天绕着地盘巡逻的?

  城内巡逻的又是另外的一部分,接近三千人的小镇,那叫一个热闹。

  马家的家将离开了军队,本以为自己不再被需要。

  却是没想到,刚到小镇上,就被安排了熟悉环境。

  小镇长,也就是马家的小郎君施粥,他们就主动过来帮忙了。

  每个人还都被分到了一碗粥,那香甜的滋味,真叫人流连忘返。

  “这可真好吃。”捧着碗的大汉,都忍不住的落泪。

  打仗这么多年,他们啥时候吃的这么好过?

  也就近两年的时间,他们的伙食改善了一些。

  只是这样的日子他们没过两年,就到了退下来的年纪。

  能来桃源镇的,也就是他们挣了一些军功在身,同时还有些本事在。

  原本被丢到这边来,满心的忐忑。

  说到底,还是怕被卸磨杀驴。

  马家在这方面口碑还算好的,只是让他们来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地方。

  谁都忍不住多想,事实却是跟他们想的完全不同。

  这些人马小良准备开个邮局,主要是平时负责送信什么的。

  哦,也可以叫镖局!

  只不过一般的镖局是个人的,而他这个是属于桃源镇的。

  也可以送包裹,护送人,更可以送信什么的。

  因为这些家将武艺不弱,为人谨慎,在外头的经验也多。

  马小良没其他的意思,就觉得如果真让他们进了工厂,稍微的有些浪费了。

  这么好的武艺,荒废下去,迟早要废了。

  咱是那种浪费的人吗?

  明显不是,小镖局开起来!

  得亏他早就选好了院子,里面有对方货物的仓库,也有员工的宿舍等等,前面则是办公大厅。

  门口还有一个铜制的邮桶,写完的信件,上面清晰的写明地址姓名后,贴上邮票丢邮桶里。

  不过目前来说,这镖局能送到的目的地,不超过会稽郡范围。

  并且打仗的地方,也是不去的。

  开玩笑,送个信丢了性命,那多么的划不来?

  马小良是想为桃源镇开展新的业务,但不是要让人送信变送命。

  镖局一共有二十来人,吃饭可以去小食堂,只要有工作证明,那就是三餐免费的。

  这是幼崽特别给不是工厂的员工准备的,小食堂要比工厂大食堂小得多。

  毕竟整个桃源镇的铺子,都是属于马小良的,给员工准备员工餐,也是没啥问题的。

  被马家送来的将士可不止二十来人,差不多有上百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马小良不会去强迫他们做什么,能被他家阿耶送来的人,基本上都是为马家做出不少贡献的。

  他能平安的长大,不能说光靠马家在当地的作为。

  难道就没有这些将士的功劳在吗?

  有他们的保家卫国,会稽郡才能一直平安下去。

  在住宅区,每个到了这里的将士,都拥有一栋两层半的宅子。

  他们所有人都姓马,原本他们没有姓氏,被马家赐予了姓氏。

  很多百姓,其实都是没有姓氏的,有不少都是自己起的。

  像马小良收留的这些百姓,读书以后,他们纷纷给自己起了好听的名字。

  最起码听起来很有文化的样子,光是马小良他大姐,就给学生起来好几个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