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配音演员日常番>第46章 二三正经事

  方恒去日本的第三天,下午四点,牧阳刚收工正要回去,坐棚外休息的时候刷手机,看到陈茜在朋友圈里转了一条公众号文章。

  标题是:《把“磕CP”做成生意,能赚多少钱?》

  他起先只当这是陈茜的日常工作,看标题有点意思,就点进去翻了翻。等看到第二段时他觉得不对,又回过头去看发布文章的公众号名称——【二三正经事】

  二三正经事?

  这是陈茜当年在学校里做访谈的公众号,都多少年没更新了,怎么突然又更上了……

  当年她琢磨这个专栏的名字,牧阳心口给她胡诌了一个“闲话二三”,但陈茜不同意,说自己要写的都是正事,后来就改成了这个名字。

  这篇文章是她写的?

  他把文章链接转给陈茜,配了个喵喵问号表情包,陈茜秒回他:出来吃饭,我请客!

  能蹭上饭的机会难得, 牧阳按导航坐了十几站地铁,跟陈茜约到了工作日排队100桌起的火锅店。到店门口刚好是五点,门口正要开始取号,他们两赶巧坐上了最后一个小桌。

  牧阳点单之余还在想,“五点你就出来吃饭,你们公司下班这么早?”

  “什么公司也不可能五点下班啊,我都辞职两天了,现在是自由职业,跟你一样。”陈茜把点菜权交给了牧阳,自己一直捧着手机没放下,像是在忙。

  “你辞职了?”牧阳没觉得稀奇,他周围几个同学都这样,三天两头换工作,很正常。但他还有疑问,“自由职业是什么意思,你以后不上班了?”

  “怎么可能?我也就稍微攒点钱,能过渡几个月,下半年还是要找个正经工作的。”陈茜把自己的手机摊在牧阳面前,给他展示的是刚刚牧阳还没看完的文章,“发布时间不足二十四小时,现在已经是5W阅读量了。要是再能扩散扩散,说不定我就能成为产出10W+爆款文章的公众号写手了。”

  她还同时打开了自己的抖音和小红书,同样的文章内容,她精炼了中心思想,制作成短视频传播,现在评论数也很可观。

  牧阳先让她打住,“你等会,让我看看你文章里都写了什么。”

  “?”陈茜一脸嫌弃,“你刚刚在地铁上花五分钟时间就能看完了。”

  “小时候老师教过,不要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牧阳一目十行地把文章往下翻,“而且我坐地铁的时间很宝贵,得用来清三个游戏的日常。”

  紧接着他就再没说话了,认认真真地从导语一直往下看,看到了最后。

  与其说这是一篇文章,不如说这是一篇报道。

  陈茜用非常客观的口吻描述了她在上家公司的见闻,如何通过贴标签的形式给两个人塑造“人设”,再通过匹配人设的人物关系来增强受众的想象。她匿名处理了一对娱乐圈当红CP,拆解了一方的人设在于高冷,即使是出活动,也很少与人交流,而另一方的人设在于赤诚,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笑脸迎人,照顾所有人。这样一来,两人就有“冷”与“热”两种不同的标签。高冷的人耐不住热情,有所回应,展现出的“反差”和“双标”即是受众最期待的戏码。

  “受众有所期待,就产生了需求,也就促成了磕CP这门产业的形成。”牧阳品味着她的遣词用句,“你这是不是等于揭露了行业内幕?要紧吗?要是有人知道这篇文章是你写的,会不会有麻烦?”

  “不会的,现在社会,还有什么行业内幕?你要是真想知道什么行业的内幕,上网上一搜就有。我都匿名处理了,也没说上家公司任何机密,找不到我头上。这篇文章能产生掀起一点水花,主要还是信息全面。”陈茜给他看了几个她手机里的小视频,说的也确实是这些内容。什么“把平白无奇的眼神放慢10倍,配上旖旎无比的BGM就可以达成看狗都深情的效果”这类文案,牧阳自己都刷到过几次。

  但陈茜的文章,除了抛出现象、揭露本质,还洞悉了人们产生需求的原因。站在女性受众与创作者的角度,援引文献,论证人们热衷于磕CP的原因,对于理想中的亲密关系做了进一步探讨……

  虽然没干这一行,但牧阳还是从她的文章里回想起了他们新闻学老师说过的话——写报道不仅要客观详实,还要抛砖引玉,既要有自己的思考,也要留足读者的发散空间。

  这可不是辞职两天就能写出来的。

  牧阳把服务员送上来的毛肚一股脑下进锅里,兼带吹捧,“大记者终于重操旧业了,这次肯定能大展宏图。”

  “毛肚不能一次性往锅里下!这点常识你都没有,幸亏你没去当厨子。”陈茜把锅里的毛肚赶紧夹出来,分到了两人的碗里。但她没忘记牧阳的恭维,还坦然受之,“我是准备重操旧业了,就从这个公众号开始!”

  “我都已经想了好几个题材了,打算趁着这段时间没工作,多去调研调研,多写点东西。”她居然还从包里掏出了一直录音笔,“看看我新买的高科技,可以自动把录音转换成文字,准确率还高,不像我们当年的录音笔,还要自己往电脑上誊。”

  不知怎地,牧阳突然想到了,也许死亡真的会带来很多新生。

  他想到了和陈茜一起看过的太阳。

  也许早在当时,陈茜就已经想好自己要做什么了。

  就在这时,他放在桌上的手机震了一下,弹出了一条消息。方恒发来了一张照片,是夜晚的东京铁塔,暖色灯火、很有情调,他于是把自己面前这一桌冒着热气的红油火锅发了过去。

  陈茜“啧”了一声,自己埋头吃菜,见怪不怪。

  “我给你安利一部番吧,叫《破茧》。”牧阳看她拿起手机搜索,又忙说,“现在还没有网站可以看,你先等着吧。”

  陈茜就不相信自己手握各大APP,还有找不到的资源,但还真如牧阳说的,关键词搜出来都是小说和歌曲。

  她都疑惑了,“什么番这么冷门?”

  “一集一个单元剧的故事。”牧阳谨慎地进行描述,生怕自己剧透了细节。

  陈茜又问,“什么类型的故事?”

  “硬要概括的话……”牧阳思索,“应该是不热血的励志番。”

  “整部番说的都是破茧成蝶的故事,每个单元剧的主角都在为了自己想做的事而努力,但也没有放弃日常的生活,不会抛下工作跑去深山野林修炼,也不会突然打通任督二脉就学会了什么技能。更多的还是一种磨砺自己的感觉。”牧阳说这些的时候,脑海里还一直浮现着方恒后腰的纹身,“总之我觉得,有梦想的人,都能在里面看见自己的故事。”

  “又给我安利又没的看,不知道你安的什么心。”陈茜正在吃肥牛,烫得她嘶呀一声,“而且梦想这么大的词,我可不敢背。我只是兴趣上头做点想做的事,还不知道这阵三分钟热度能坚持多久呢。”

  牧阳不这么觉得,“梦想不是个很大的词,就是个很平常的词。”

  那天晚上跟方恒一起看《破茧》时,他就有这种感觉。

  他好几次被配乐渲染得眼眶发酸,转头看方恒时,发觉方恒的表情触动依然。这些故事,方恒一定已经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了,甚至纹身纪念它带给自己的影响,但不论看过多少遍,都依然与它共鸣着。

  他立刻就知道了方恒想要将它引进国内的原因。

  把事情想得太复杂,目标想得太远大,就会难以迈开第一步。但所谓的梦想,其实不过是一件想要做的事——真心想要做,去做就好了。

  不必要有什么负担。

  好在陈茜心里有谱,“以前在学校里做访谈,都是人家说,我拿笔写,没有自己的东西。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每个细节都是我亲身经历、亲眼看到的,质感就完全不一样了。原来以前老师说的,记者要用眼睛看,用心里记,是这个意思。你说往一个领域稍微钻深一点就能有这种奇效,大学四年我们都干嘛去了?”

  “也不能这么说吧,量变才能引发质变。”牧阳琢磨,“我自己也有这个感觉,没跟以前有太大变化,但好像一下开窍了。”

  “你不会是要红了吧?”陈茜侧目,“你们这行要是红了,一夜之间可就身价倍增了。”

  牧阳反怼,“没准你先红呢,把你在上家公司学到的运营经验用在自己的账号上,说不定一夜之间能涨粉过万——你可不要看不起网红,网红就是这个时代的新闻传播方式。”

  “你说得对诶!”陈茜又刷新了一下自己的文章后台,“8W阅读量了,今晚肯定能到10W!”

  她刷了一会,又把手机放下了,“不刷数据了,平常心,反正下一篇文章说不定又是500的阅读量,反正公众号时代早就过去了。不能被数据捆绑,不能被数据捆绑……”

  牧阳看她这一惊一乍的,心想你今晚不抱着手机刷到凌晨才怪呢。

  他第一天发剧的时候,每过几分钟就要看看有没有新评论——人要想不被数据捆绑,可有一段路要走呢。

  手机又弹出了一条消息,显示他的一个包裹已经寄出,预计明日到达。

  ——里面装的是他去日本的签证。

  火锅太辣,酸梅汁已经喝了一整杯,陈茜又要了两杯冰豆奶。

  牧阳直接拿起来举杯,“陈记者,大展宏图!”

  “大展宏图你刚刚说过了……”

  “就大展宏图,大展宏图最有气势!”牧阳不管她,抄起杯子就去碰。

  陈茜细想之下觉得有理,跟着举杯,“大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