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213章 在寻秦记里开地图7

  虽然算上穿越的时间, 年纪加起来都能有几百岁了,可阿玉一直觉得自己挺年轻的,看看, 总是这么青葱的岁月对吧, 可怎么就老是忘事儿呢?良木来了一趟, 一直到他走, 他才反应过来,刚才良木说什么来着?赵国的大王要召集军队?还规模不小?这是个什么信息?这是战争的信息啊!虽然说,自打这三国分晋一来,这赵、魏、韩三个国家,那是打打和和的,土地城池也轮转的飞快, 今天还是韩国的, 明儿就成了魏国的, 搞得和玩家家酒一样。可只要是打仗,阿玉觉得自己应该能从这战争信息里得点什么吧, 比如长平之战?

  想到这个, 阿玉差点直接追出去,好在他到底还知道, 如今家里还有两个刚来的,带着不安的孩子, 不好做的太过分,吓着人。再说了,这两个孩子好歹也是当事人, 总不能半点不知道吧,或许问问也能有些消息?

  “来来来,就是这屋子,这炕会用不?对,这就是床,等等啊,我这……”

  怀着这样的心思,阿玉心定了几分,转头又想安抚一下两个孩子,可等着进了屋子,指点火炕什么的,阿玉猛地又想起了一个大问题,这床不愁,屋子也新盖的,可被子呢?嚓,他自己都没有,这可怎么好?他就是本事再大,似乎也没有凭空编出来的本事吧。想到这里,阿玉尴尬了,索性这会儿是初夏,一时半会儿的似乎问题也不大,不过这些日常用品,怎么也不能少倒是真的。

  想到这个,阿玉在让两个孩子摸索炕的档口,又转头去了外头,将自己昨儿洗好的衣裳拿了过来,丢给他们,说到:

  “晚上先用这个盖,这山里比外头天凉,自己小心些。”

  阿玉到底是有些照顾孩子的经验,所以啊,在他毫不见外的招呼下,这两个从到了这边就一直没出什么声音的孩子这会儿神情看着也缓和了不少,等着吃完了东西,还知道帮着收拾碗筷。而到了这会儿,天色也开始暗了起来,屋子里点上火把,阿玉也终于有了功夫和他们说闲话了。

  “可听说是为什么召集军队没?这近来也没听说有什么大事儿啊?你们教啥?你们出来了,那地怎么办?”

  两个孩子能知道啥?再怎么被当半男,那也只是个11岁的孩子,那大的叫做大牛的孩子哆嗦半响,也只是知道似乎是为了西面的边境,具体是为啥,他就说不清楚了,那个9岁的二牛更是除了点头,就没了二话。这让阿玉十分的沮丧。

  “行了,赶紧睡吧,我和良木是打小一起长大的兄弟,你们权当是他家就成。”

  再怎么失望,阿玉该做的还是要做,看着这两个孩子睡下,将自家屋子四周查看一遍,确定了安全,这才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当然这不在多问不代表他心里就不寻思。西面……边境?其实还是有些可以参考的对吧。比如长平之战,那可不就是在西面嘛。

  若是这事儿就是这两个娃遇上的……说起来长平之战这事儿最初的起因是咋回事儿呢?因为韩国和秦国之间的征伐,然后秦国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觉得,这已经脱离掌控的上党郡送给秦国求息兵,给自己留点喘口气的机会,以谋将来也不错,谁知道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反过来准备将这十七个城池送给赵国,好利用赵国力量抗秦。而赵国的国君赵孝成王和平原君赵胜、赵禹呢,对于能坐享其成得到十七座城池辣么大的地盘,也很是眼红,于是就想摘桃子,最终被秦国按在地上暴揍。这就是长平之战的政治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冯亭不是个老实人,有点小鬼子以下克上的心态,嗯,或许这也是三国分晋之后,这三个国家内部形成的风气造成的后果。而赵国呢,从上到下,都有点犯眼红病,并且自持三国中的老大,自信过了头。

  若是这么算,这事儿真说起来,还真不能算是老秦家的错对吧。咦,不对啊,他不是想算计可能发生战争的地点的嘛,怎么突然又开始给老秦家洗地了呢?唉,这始皇帝光环太耀眼,总是影响他的思路。

  阿玉翻了一个身,重新在嘴里叨叨这西面,边境等词,可这一次,瞌睡虫却比脑子更快,不过是一会儿的功夫,呼噜声就起来了。

  家里来了两个孩子,对于阿玉来说影响并不大。一大早起来,拿着自己自制的木剑,练了一个时辰的功夫,看到那两个孩子已经在帮着烧水,还能十分乐呵的指挥着人家帮忙搬动柴火,这熟悉的,就好像这两个一直就是他家人一样。良木过来看到这一幕,脸上也忍不住带上了几分笑容。对于阿玉这个伙伴越发的亲昵起来。笑说道:

  “看来,我这让他们兄弟过来还真是来对了,你家往日可没这么热闹。”

  “这话说的很是,往日就我一个,从早到晚都冷清的很,如今倒是好,咱们去山里,还能有人在家看屋子,这待遇真是上去了。”

  看到良木过来,阿玉放下了手里的东西,询问起了上山的事儿来。

  “怎么样,秋生他们说好了?”

  “说好了,一会儿估计就过来了,对了阿玉,咱们这次去多长时间?我娘说早年我爹去山里,若是想进山的深些,打些值钱的大东西,少不得要两日的功夫,可咱们……”

  这是家长们担心他们不知道深浅,怕他们贪多吧,阿玉一听就心里有数,忙给了个让人安心的回复:

  “不用那么些时候,就咱们几个,又不是什么老猎户,也没什么好兵器,去的深了,那是给大东西送菜呢,咱们就在外围,兜着圈子的走就是了,别的不说,兔子山羊总能寻上些,若是巧了,得个鹿什么的,也值不少钱。”

  听到阿玉这么说,良木心下松了口气,可与此同时多少也有些不甘。这几户人家里,除了阿玉家,就他家情况最上下不济。说是两个男丁,却都还年少,不像是秋生家,虽说负担重,却有秋生爹那么个顶梁柱,更不像三河家,说是只有四口人,却有祖孙三代三个男丁能撑门户,他们家只能靠他一个,如今又来了这两个表弟,如此一来,这一家子的负担……良木觉得自己肩膀上沉甸甸的,若不是有阿玉的应承,答应一起进山,他都要觉得自己撑不住了。

  可在怎么撑不住,再怎么急着挣钱,良木也明白,有些事儿冒险不得,山,最是公平,没有那份本事,强求只能送命,所以即使对于打大东西充满了渴望,对不能进山深处感觉有些不甘,可他依然顺着阿玉的话点着头。

  “对,鹿也能卖个好价钱,对了,阿玉,我阿母说,这会儿山里细藤正嫩,让我们回来的时候别忘了多扯一些,到时候好做衣裳。”

  “成啊,顺手的事儿。”

  嘴里说是顺手的事儿,阿玉的心里却又是一个大大的囧字。他阿玉,如今都混到这个份上了。粗衣粝食,在阿玉这里本不过是个成语,最难过的时候也不过是粗麻衣裳罢了,可如今呢?都混到了要用藤皮纤维做衣裳的地步了,这倒退的,真不是一点点啊。

  可他能说不?最起码在他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前,这是不可能的。最起码这些日子来,他穿的衣裳也一样是这么来的,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这原有的几件旧衣裳因为洗的多了些,这纤维已经够软软,不怎么刺人了。

  这里两个正说这话呢,栅栏外说话声又渐渐的传了过来,不用问,必定是秋生和三河两个。阿玉正想招呼,不想一个抬头却发现,三河爹和秋生爹居然也在后头跟着。这是啥情况?给他们保驾护航?以往好像没这么个待遇啊。

  “我们正好去山里砍木头去,和你们一起吧,若是有什么,喊一声,也能搭把手。”

  “阿玉啊,你这屋子,可是把我们都给眼红了,都想趁着雨季来之前,给自家弄个好窝呢。到时候你可要来帮忙啊。”

  砍木头?这里边上住着的,家门口就不少,还用刻意去山里?虽然说的好像理由十足,可阿玉明白,这估计是知道他们这几个小子这一次,不像是往日那般,只图吃口肉,而是一心想挣钱,生怕他们冲动,去不该去的地方,所以来看着他们。只是这样的关心很含蓄,不想让他们尴尬而已。对此阿玉也乐得接受他们的好意。就他来说,只要他进山,那就没有空手的时候,多几个人,到时候也多点运东西的人力对吧。

  “那感情好,都起了新屋子,我这手艺估计都能练出来到外头给人起屋子挣钱了。”

  阿玉本是一句笑话,免得将帮忙什么的,说的太重,生分了去。可不想才说完,那边秋生爹却狠狠的点了点头,端着一脸还能这样的惊喜表情,手指点着阿玉说到:

  “嘿,你别说啊,你小子脑子倒是快,这确实是个好法子,阿玉啊,我和你说这样啊,等着咱们这里的起好了,我就给你去集市上几个老伙计那里说项去,别的不敢说,让你混上几日工头的伙食肯定没问题。指不定还能挣上几个钱来呢。”

  “确实是啊,这屋子多好,只要让他们看一样,估计就能心动。咱们这里起屋子多是土糊弄的,多不结实。有了这么个法子,还没有什么大花销,到时候估计想请你的人不少。就我知道的,那做藤箱的老罗头,他家想修房子就想了不少时日了,往日只是凑不够银钱而已,如实知道这样就行,只怕明儿就能寻来。”

  “你一说,我也想到了几个,大鱼家那屋子也不成了,估计也会弄,还有……”

  这两个说着说着,居然都开始掰着手指头掐算有多少人脉,能让多少人来看的问题了,可见他们是真的将阿玉说的给人起屋子挣钱的事儿给放到了心上,可阿玉这里听得却忍不住想苦笑。混个工头?好吧,这也算是个很不错的,有前途的职业!

  “二位叔父,赶紧的,咱们进山吧,这些就是真成,也还有些日子呢,倒是这日头不早了,在不赶紧,这一早上可就浪费了。”

  “哎呦,光顾着说话了,走,赶紧走,你说你这孩子,怎么不知道提醒时间呢?”

  呵,合着还是他的错?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

  安 1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