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72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5

  逃难都被记挂, 还不忘带礼物回来奉上,这样的情谊对阿玉的冲击力可想而知。往日并不怎么在意的海螺这会儿拿在手里,感觉真的是沉甸甸的很啊。若非控制表情已经成为了本能, 这会儿阿玉的脸上铁定很好看, 比如和边上自家那不争气的弟妹一样, 眼泪鼻涕糊成一团。

  “他们有心了, 对了福寿叔,他们这人丁……”

  “老奴都没敢问,只看了那么一眼,按照户头来算,最起码少了四五个,有老有小的, 哎, 毕竟是逃难, 能回来这九成,就已经是难得了。”

  有些话当面确实不好说, 特别是涉及到戳人心窝子的敏感话题。所以阿玉对于福寿叔没有细问也表示了理解。只是与此同时, 又为这个时代感到一阵的悲哀。早年西东汉时期,最高足有6千万人口, 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时期,人口也还有5007万, 而现在呢?

  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 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所说的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的说法!根据记载,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恢复到767万。及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重新统一全国,全国人丁达16,163,863人,才算是缓过了一口气,不至于亡族灭种,可紧接着的五胡乱华,却让两晋几百年的休养生息毁于一旦,到了隋朝开国,也不过是4.6千万,还不及东汉后期。这人口……

  哦,这话题扯远了,说起这人口数,阿玉真正想说的是,人曹魏,到后来的晋朝能在这个时代唱主角,最后一统天下,什么人主英明,什么谋臣猛将的,说白了,那从根子上来看,人家底子厚,实力强才是最主要的。

  先不说东吴,就看动不动出山北伐的蜀汉和自称老大的曹魏,有资料记载,就明年,对就是公元236年,人丁比例差距有多大真是谁看谁知道。

  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老曹家整整是人老刘家4.7倍的人口好不,你说这还打个/屁啊!这样的人数,直接碾压就过去了好不。至于东吴?《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幼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这是啥道理?很明显人曹魏和蜀汉那是在让卡在中间的东吴持续性流血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东吴的治安问题能好?

  这么一算,出去的能回来九成,已经是等同于没损失了,对吧。反正阿玉对于此已经是感觉相当的安慰了。

  哦。顺带说一句,某些演义小说动不动啥八十万大军,啥七十五万大军的,那都不能当真。按照正史《三国志》给出的数据,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灭亡时各自的人口和兵力数。其中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总兵力约50万;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10.2万;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兵力23万。看明白没?三国末期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只有83万人左右,曹操的大军……除非是穿越的,不然这数字严重失真。

  此外,地形也是曹魏最终获胜的关键,为啥古人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中原,那是大平原,种植收获比别的地方强啊!不说蜀汉这山多的地方种植怎么艰难,就是东吴,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的江南粮仓地界,而是水泽遍地,瘴气漫布,百越野人出没频繁,水兽、水蛊致命的半原始时代。也没有超级水稻,小麦粟米种植适应不良,你说,这日子怎么过?能养活多少人?

  所有的精华都在中原,自然是得中原而定鼎天下了。

  嘿,又扯远了,继续说这些人回来的事儿。阿玉对于回来了这么多佃户乡邻那是相当的高兴,人一高兴吧,这做事儿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这不是,第二天一早,就让自家媳妇将上次弄回来的旧衣裳,选了粗布的一并挑了出来,随手一裹,就带着和福寿叔往山下走了。

  “郎君,这是……”

  “去年有同窗搬家,这些都没法子带走,我就一并要了,这会儿给你们正好,虽说数量少了些,可好歹也能让你们多几套替换的,不至于……”

  “这如何使得,郎君家中也不是没有仆妇。”

  这时代的人不忌讳穿什么旧衣裳,也是,人都快死光了,还能有啥讲究,倒是这份相互接济的心,更让人看重些。想着郎君舍了面皮弄来的衣裳,居然给了他们,这些农人一个个的,都有些眼睛发热。嗯,泪点那是相当的低。

  “他们自有他们的,又不是没了换洗,倒是你们,这会儿更急些。若是觉得心下不安,那等着日子好过了,学会了这湖里求食的本事,送几尾鱼就是。对了,且不说这个,今日我来,是来教你们做陷阱的。这山里猎物颇为丰富,以后靠着自己,存下些皮子,便是冬日,也不用发愁了。”

  阿玉不耐烦和他们因为几件旧衣裳推让来去,索性几句话的功夫就把重点转移到了打猎的问题上,甚至还直接点了几个尚在家中收拾,没轮到去田里翻动的汉子,拿着他带来的工具,开始往山上去,准备立马就开启教导模式。这坐立起行利索劲,看的几个老人都有些傻眼,在后头偷偷的拉住了福寿叔,忍不住询问起来。郎君啥时候变这样了?以往小书呆子一样,怎么突然多了几分武人的风采?

  这就问对了啊,有关于阿玉打虎的事儿,福寿叔那是憋了很久了,一直也没个叨叨的叙说的地方,如今总算是可以痛快的,好生的宣扬一番了,这激动的,不说他唾沫横飞的说的夸张了几分,反正吧,这一个上午,愣是没干成什么事儿。直等到阿玉带着人挖了五六个陷阱,回来休息,才惊觉自己居然差点把郎君给弄丢了,你说这激动成了什么样。

  “郎君这是好了?”

  福寿叔讪讪的,对于自己这一番没分寸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阿玉只是看了他一眼,却什么都没有说。他能说啥?人都是群居动物,旧日的邻里重新遇上,有说不完的话也正常,他从不是那苛求的人,所以不但是不说什么,反过来还顺着福寿叔的话头,将事儿给掀了过去。

  “哪里就好了,下午在弄上几个,怎么也要凑满了十个才成。毕竟这么多人呢,对了,这水边的东西,昨日可都说了?”

  “说了,说了,别的不说,这一片的菰米,就是好东西,哪里能不说呢。只是郎君,我瞅着这里水蛇也多,你说的河蚌什么的,只怕……”

  又时候越是不说,效果越是好,看看,阿玉不说福寿叔自己还是十分有眼色的将注意力给转了回来,不在闲话家常,而是对着这地方的生存问题表示了关注。他毕竟不是阿玉,二传手教导别人,能教导到昨日那个份上,已经是很用心了,再想提升?那真心没那点本事。好在,有问题找郎君啊,如今他们郎君有什么不懂的?福寿叔就是这么自信。

  “水蛇?那不也能吃?蛇羹,烤蛇段,都是肉啊。芋头呢?这个应该也有不少,不过这个到了秋日才能看出数目。老媪,我瞧着你们早上也去瞧过了?这野菜可挺新鲜。来,我再告诉你们几种,多点填补。”

  对于求生技能几乎点满的阿玉来说,这世上就没有什么寻不到吃食的地方,眼睛更是利的能当探照灯用。既然来了,他自然不吝啬亲自出手的,所以喽,看看,这才盏茶的功夫,这收获几乎是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这年头有太多的东西被人们忽视了,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神农尝百草的勇气的,所以很多东西即使无毒,也没什么人采摘。这样一来,自然便宜了阿玉和他身边的人。至于这河,那物产更加的丰富,有时候阿玉都搞不懂,这么点人,这么大的地盘,这么就有那么多人饿死呢?换了他,妥妥是走到哪儿吃到哪儿的好不。

  看看,最起码,这河边刚抓的一只老鳖,就十分的不错。嗯,甚至因为凶悍,没人敢惹,数量也多的让人咋舌。阿玉不过是一眼看去,就发现了不下十只,真是让人流口水。遇上了阿玉,算这些老鳖倒霉,没几下,就已经开膛破肚,等着去田里的人回来,这边好几个瓦罐已经让他教导着给炖成了一锅锅的憋汤。

  “这东西居然也能吃?要命了,早先咱们逃难的时候也瞧见过,也曾饿狠了抓来烤着吃,可那味道……”

  呵呵,老鳖?烤着吃?这想法太牛掰,阿玉都服气他们的想像力。

  “咱们这是端着金饭碗要饭啊,看看,居然有这么多能吃的,往日怎么就不知道呢?”

  “往日?往日看到都不认识,怎么吃?所以还是要读书啊,看看郎君,就是懂得多。”

  其实书里也没教怎么辨认野菜。等等,难道说其实自己还可以著书立传的,弄个什么野外食谱?

  这个还这是可以有啊!甚至连着什么季节能寻什么都可以写的对吧。这要是流传后世……阿玉的思维有些散开了,脑子里一个个的念头的往外冒,正开始畅想自己的著作和本草齐名什么的,边上一阵的笑闹又惊醒了他,转头一看,是几个娃娃,正从远处过来,手里拎着一条半大的鱼,不用说,这是刚从河边捞的,那簸箕还湿哒哒的在他们手里拎着呢。

  “都是有本事的,这样的簸箕也能捞鱼了,对了,鱼篓,福寿叔,明日提醒我,帮他们做几个鱼篓过来。那东西只要早上放下去,晚上去收就是,能省不少的劲。”

  “那可好,这撒网什么的,一时半会儿的,刚上手还真是有些生疏。对了,郎君,这鳖汤好了,你看看,怎么样?”

  怎么样?还能怎么样?这野生的老鳖,闻着虽然腥,可这滋味……阿玉都忍不住吞口水好不。

  “以后就按照今日我教你们的法子收拾,这东西补身子的很,老人多吃,正好能补上逃难的亏虚。看看,这才多少工夫,这汤就黏糊了吧,这东西河边不少,隔上几日来一只,补力气。就是孩子吃的少些,免得不得太过流鼻血。还有那蛇也能这么弄。”

  又是吃的,又是补身子的,阿玉一样样的教导听到所有人都裂开了嘴,满眼的都是幸福的滋味,有几个还偷偷的转身抹泪,嘟囔着回来好之类的话,这让耳朵尖的阿玉都有些不忍了。轻咳几声,掩饰了一下情绪,这才说到:

  “这里是河边,旁人进来也难,住着也算是安全,只是到底要多看顾几分孩子,落水里可不是玩的。”

  “郎君放心,这些人,一个个都会水,不妨事。”

  哦,这个他倒是忘了,这里的人都是代代在水泽之国居住,会水属于基本技能,倒是他想多了。

  “那就好,行了,吃过了东西,咱们继续,这陷阱早日弄好,你们也能早日有出息。”

  越是贫穷的人其实越在意自尊,施舍什么的,即使是主家,给多了,也未必能让他们感觉安心,相反,还容易引发惶恐,生怕换还不起情分要用命添补。所以还是让他们靠着自己活得食物,更能稳定人心。

  “唉,这就好。”

  “郎君,我们也跟着去吧。”

  “郎君,要用点啥,要怎么弄,你说,我们来干,别伤了你写字的手。”

  “对对对,郎君,有我们呢,我们来干,你说就成。”

  看看,连着上午在地里忙乎了半天的几个汉子,知道阿玉教导怎么制作陷阱也顾不得劳累,积极地响应,态度不是一般的好,由此可见一斑。

  “行吧,那咱们这就走?带上东西,进山。”

  阿玉挥着手,乐呵呵的,将这些从来都在地里刨食的汉子们带进了山,也带向了另一条求食之路。生活即使在艰难,转一个弯,其实你就能发现新天地,这里的人们也一样,阿玉给他们带来的就是新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