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41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38

  从阿玉爹殉国到如今, 这才几年?阿玉居然就已经成了副千户了?这可是从五品的官职。不到二十岁的五品,即使是在武官中,那也绝对是除了世袭勋贵外难得一见的奇迹。

  而这样的奇迹就出现在身边, 你们说, 这锦衣卫扎堆的几条胡同里的人如今是个什么样的兴奋状态?姥姥的, 多少年了, 他们这条胡同居然也出了这么个人物了,鸡犬升天就在眼前啊。

  看看铁虎家,看看后头王二贵那小子,看看那些跟着阿玉从最底层干起的人,如今一个个的是个啥状态?眼见着就要水涨船高,一个个的大发了, 他们能不激动?这就是他们的未来!甚至有些人还忍不住开始畅想一下, 阿玉而是岁升正千户, 三十岁做同知,四十岁当上指挥使……这个美的, 比阿玉自己都能想。乐的饭都能多吃一碗!

  连着家里刚被认命当了管家的老刘头都激动地一个劲的寻思, 是不是该再多寻摸两房下人,将这五品人家的场面撑起来。另外门口的大门……哦, 大门还在,不过那门口那两个刚放好的石虎, 又要换了,云纹什么的那代表的可是档次,怎么都能凑合了去。

  明明升官的是阿玉, 可忙乎的,兴奋的细看,那基本都是别人,至于阿玉自己?一来他这样的,对于一边从五品其实没啥可激动的,二来,你当这官是好当的?那刺杀的案子已经直接放到了他的案头,如今就归他管了,若是不能办好了,嘿嘿,那这官可就当到头了。别当人锦衣卫指挥使就那么好心,这么好白送个官职人情,甩锅的意思还是很直接的好不,阿玉又不是愣头青,还能不知道好歹?

  所以他对于这个案子那是相当的重视。而这个国家……怎么说呢,我们国家一向都是如此的,只要是重视了,那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看看,阿玉将各种可能全想了一遍之后,开始分派人手到各处问讯,等着第二天一早,就有了一些消息,比如说某个更夫说,那日半夜曾在某个角落看到过隐隐的人影,只是过去之后却什么没有。而这个地方附近的人家,也曾见过画像里那几个刺客。等着问到了这一点,以此地为起点,向四面散开来问,不过是一日的功夫,这几个人曾出现在哪里,干过什么事儿就都清楚了,等着城门看守的人在确认过画像里的人,这几个刺客进京城的路线就这么出来了。

  而有了这进来的路线,那么出去就不用说了,即使再怎么绕,明眼人都知道,一般进来的肯定是最近的路线,因为罪犯会考虑逃跑的路线却一般不会多想进来的路线。沿着这个在继续寻,锦衣卫接力赛一般一点一点的摸过去。果然,最后这几个人的在通州运河一代没了消息。

  “问漕帮,只要他们还想继续好好的做这门营生,就不敢对锦衣卫隐瞒,告诉他们,这人若是寻到了还好,若是寻不到……漕帮就有窝藏刺客的嫌疑,这可是刺驾,九族都不够砍的。对了,另外从银库拨二百两银子,告诉漕帮,谁提供线索,谁就能得到50两赏银,若是能帮咱们将人抓到,寻到源头,不但能得到200两银子,我这里还提供一个锦衣卫校尉的职缺,想来那漕帮帮主家的孩子一定感兴趣。”

  阿玉这个话一出口,别人还没什么,隔壁老同事,经历司的磨勘百户立马就挑起了眉头,很是诧异的看了阿玉一眼,眼中露出了几分深思和欣赏。

  短短时间里突然提拔上来的副千户,还是个这样年级的小子,人脉稀松,根基不稳,却能分得清轻重,有魄力不禀告上司就从锦衣卫司库中提点银两奖赏,给予校尉名额,从这些事儿上就可以看出,阿玉这个家伙,那真是天生的官料子。看的懂上司的底线,也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该做,这样的人交好了绝对不会吃亏。

  想到这个,那磨勘百户立马给了边上司库百户一个眼色,不等阿玉多说一句,那二百两银子就已经捧到了阿玉的面前,那话还说的十分的好听。

  “秦大人说的是,只要能早些破了案子,寻到那些人,区区200两,我们锦衣卫还是出的起的,至于名额,若是真的能破此次大案,寻到源头,别说是校尉了,就是给个小旗又如何?咱们锦衣卫可不是那些见不得人好的,能者上,庸者下那是常例。”

  听听,这水平,院子里凡事听到这些的锦衣卫那一个个,就差没有挺胸叠肚了,骄傲啊,我们锦衣卫就是这么敞亮。咳咳咳,这会儿大家都选择性的忘记了在锦衣卫里内部倾轧时的艰难。这心可真是够宽的,或许这也算是集体荣誉感?

  漕帮,这个词,在清朝那是时常出现,实力势力都颇为可观。以至于很多人认为,这漕运为生的帮派似乎历史挺悠久。可事实上,细究起历史,却不是那样。在隋唐之前,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供漕区域在北方,漕运路线呈东西走向。那个时候的漕运基本是军人,或者说水师自己干的,没漕帮这个词。

  之后因为经济重心南移,唐朝及以后王朝的供漕区域变成南方甚至东南方,京杭大运河开始变得重要起来,这才有了这一条路线的繁荣。到了宋朝开始出现专门管漕运的漕卒,而这一制度一直沿续道明朝中后期,也就是说一直到万历这会儿,大部分的漕运依然是有军队来负责。某些明朝小说里尝尝出现的什么巡检,就是河道专业官员,有从九品的正式官职。

  只是到了后期,军饷克扣严重,再加上官商勾结,贪腐遍地,各个官卡等地成了一部分人敛财的重地,于是对下越发的苛刻。以至于各个漕运关卡的漕军军户的大量逃亡,不得不雇佣无业游民充当船工水手,这些船工水手和漕军就是后来清朝出现漕帮的基础成员。

  阿玉如今说的也正是这些人,这些人里有曾经的漕户,也有外来的贫民,靠着做苦力拉纤等挣钱,在这一条河道上结成团伙,抱团取暖,消息作为灵通。也正是因为曾经是军户,对于官职,对于锦衣卫,比常人更多几分敬畏和崇拜,用这校尉的名额做鱼饵,用实在的银两做备注,那是绝对能让漕帮的人动心的。

  你还别说啊,这漕帮里还真是有那么几个聪明人。领了阿玉吩咐的锦衣卫不过是去走了那么一圈,往日因为自身成为逃户而对着锦衣卫避如蛇蝎的漕帮,立马就顺势贴了过来,殷勤的,好像以前躲着的不是他们了。

  甚至这主观能动性高的,都让一些知道详细的人有些侧目。不说立马给出什么有用的消息吧,最起码作为第一个重视他们,给予他们机会的千户大人,阿玉这里是时常能见到漕帮的人过来请安什么的。甚至时不时都有漕帮的人往他家送点水里的河鲜,或者报告点小消息之类的。

  对于他们这样的亲近举动的目的,阿玉心里很清楚,这些苦哈哈们是想通过这样的走动,对外展示一下,表示他们并不是无所依仗,锦衣卫里头他们也是有靠山的,好让他们日常少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阿玉还怀疑,他们还试图将自己绑上他们的船,给他们当保护伞。

  说实话,阿玉若是真的认可了他们的举动,那以后和走这条道的官商们出现矛盾的可能性想都不用想,那是必定不少的。可同样的,好处那也一样很多,最起码作为一个根基不怎么样的新进红人,有了他们,阿玉好歹也算是手里有了一点和别人掰腕子的实力,让他能更快的在这镇抚司里站稳脚跟。

  更不用说……等着海船图纸翻出来,新大船造出来,只怕无敌舰队也会慢慢的在这雄心勃勃的万历皇帝的手里重建,那时候,这些人里头或许将检拔出合用的人才,让阿玉的触角深入到那无垠的大海中。为了这么一个未来,现在这些麻烦算什么?

  想想万历皇帝惩治贪腐的力度,想想未来那些海商有可能的结局,最多最近几年难些而已,这一点时间他还是熬得起的。反正就他的年级,最近几年只怕也没有继续飞速提升的可能了,退一步又有何不可?甚至因为这样,或许在这锦衣卫内部,他还能混点人脉出来呢。

  阿玉的算盘珠子打的飞快,而有了他这样隐隐接纳的态度,人漕帮的办事效率也一样给出了最好的回报。三天,只用了三天,逃走的贼子的踪迹就已经出现,连着几个人是从哪个渡口上的船,上的是谁家的船,又是在哪里下的有了大致的模样。

  有漕帮的消息,再加上锦衣卫暗探送来的各种细节,还有沿岸几个地方这些时日的不同寻常之处,阿玉将这些整理一清,在堪舆图上,画下了每一个节点,他似乎已经能看到这贼人仓皇而逃的一幕,真是让人振奋的消息。

  将手往这堪舆上重重一拍,阿玉沉声说道:

  “有了这一条线,那就继续,还要往细致里查,不但是要查这些人,连着他们一路牵扯上的人家,不管是船主还是船工,连着住宿的客栈,采买的人家也一并查,我就不信,这样一个人,一路往南,能没个接应的。”

  这一刻阿玉似乎回到了开封,回到了提点刑狱司,回到了当初那破案无数的断案高手的状态。真是怀念啊!即使那时候日子过得很忙碌,很辛苦,可不管是去了什么地方,过了怎么样的一生,总有那么些东西,让阿玉从骨子里变得强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