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90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37

  要说阿玉武功好, 这个地球人都知道,可要说他最大的大杀器就只有武功,这个很多人都觉得不正确, 因为阿玉最毒的明明就是那张嘴啊。你看看, 这才说了几句话?孔颖达就已经想要吐血了, 冲上去掐死阿玉的心都有了。

  可为啥他就没动呢?因为没法子动啊, 你说说这老孔家和阿玉,啊,一个是朝廷重臣,一个是黄口小儿,你冲上去,这看上去是太激动的缘故, 可事后呢?人立马就把老孔家的档次也一并给拉到了和这苏玉一个等级, 这他能接受?老孔别看不怎么掺和朝堂上的蝇营狗苟的事儿, 可这脑子对这一套还是相当熟悉的,所以即使再怎么憋屈恼怒, 恨得牙痒痒, 这套路也不能丢。

  再一个,这会儿和阿玉吵吵是小, 皇帝心里怎么想才是大事儿好不。别以为大儒什么的,就没有政治敏感度, 老头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就知道问题大条了。自己秃噜顺嘴的一句让人抓了小辫子,特别是最后那一句,可大可小啊, 一个不小心……

  阿玉要感谢穿越的这个时间点,隋朝创立的这一套因为被世家们十分的排斥,这会儿科举制度刚开始实行没多久,也就是说,整个天下所有的读书人还没成为儒家的基本盘,就是这五姓七家里头,有些也不是老孔家一个派系的,所以老孔家底气还没那么足,没到明末那种,一边偷税漏税,一边往后金卖粮食都脸不红气不喘的,自认君子的地步。

  所以喽,即使有心想给阿玉套个大帽子,可突突了几句,还是装了一回柔弱。

  “陛下……老臣,老臣……这苏玉如此羞辱圣人,曲解臣的意思,这……臣无颜面对祖宗……”

  恩?这老脸皱成这样……这是想玩悲情?想哭惨?想借着孔圣人的名头混过去?不行,可不能让他下了套,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坐实了实在是浪费。想到这里,阿玉忙赶上去又插了一句:

  “咦,孔大人,您这是做什么?阿玉没羞辱圣人的意思啊?孔圣人又没在这里,也没说错话,我没谁人羞辱他干啥?哎,我记得,《论语·学而》篇中曾子曾曰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大人,人都有说错话的时候,只要知道错了,道个歉,事儿也就过了,谁还能死揪着不放?可您这……您这是说错了话还不让人说啊,这也太霸道了吧。儒家不是讲究王道的吗?这……”

  用儒家的思想,著作,名言,反过来压死孔家的人呢,阿玉啊,你这一手很毒辣你知道不?你看看,边上其他人看你的眼神都不对了,你家苏亶叔叔眼珠子都发红了,你回家日子不好过啊。

  阿玉回去好不好过不知道,孔颖达那是相当的难受,才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已经能感受到后头一扫而过的那些意味不明的眼神。作为孔圣人的后代,他们平时确实借着祖先的荫蔽,能有不小的好处优势,怎么折腾好像也不至于损失太大,可与此同时压力也一样不小。无论做什么,都像是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他们。让他们平时十分的注意维护自己的形象。

  这么说吧,在这个时候,孔家的人还是很有些底线的,像是对待李承乾的事儿上,及时他们一门心思想要下李承乾这条破船,那也不能用背叛什么的法子,而只能用孔颖达这样逼疯李承乾,同时也逼疯自己一样的彼此折磨来扯开关系。

  后来的孔家为什么会变成那样……细想,许是在元朝的时候开始的。蒙古人统一了天下,孔家在挣扎中一分为二,北宗彻底抛开了皇朝主人是谁的问题,只顾着自己,而南宗呢,在南下避走却最终不得不妥协中彻底丢失了作为圣人之后的骨气。从此……底线这东西,丢了一次,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当然了这些说远了,咱们继续说这里,孔颖达知道自己一着不慎,让苏玉这混小子给逮着了,这次不认也得认,不然自己这名声……可同时他也有些奇怪,自己和这小子好像没什么交集的地方吧,这是到底怎么了?怎么就盯着他来了?侧目一看,边上太子那神色不明的模样,心里猛地一闪,似乎明白了点什么。

  “是老臣的不是,急躁了。陛下,您也知道,老臣最是看重孔家的名声,这突然之间……到是失了德行。太子,老臣向您道歉,是老臣说的不妥当,不过老臣也是好意,一国太子气度宽宏,宽仁怜悯,眼光长远才是正道,若是整日蝇营狗苟,这……非大唐之福啊。”

  所以说,这一帮子能在乱世活下来的老家伙那是一个都不简单的。看看这话说的多利索,又是以退为进的将前头阿玉的攻击给轻轻地卸下,另一头还用老臣这个词,给自己下了注脚,换来了一定的同情分,最后还用什么非大唐之福来继续攻击,这一连串的组合拳,若非阿玉对此早就有了心理准备,绝对能被打击的吐血。

  “孔大人,这话我是不赞同的,就像是先头我说的,孔家……没有为君的经验,什么样的储君才是合格的,才是符合大唐利益的,这不是您说了算,而是陛下说了算,因为只有陛下才知道皇帝该怎么当。作为臣子,按照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理论来说,只有辅助的权利,而没有选择的权利,你这样……莫非,这大唐该选谁做太子,需要得到孔家的认可才成?呵呵,太上皇还在呢。”

  擦,这句更毒,这是说孔家向凌驾于皇权之上?即使他们真有这样的心思,那也不能说出口啊,这一摊开来,大家还怎么玩?更要命的是,这一次阿玉用的依然是儒家的理论,嗯,虽然是董仲舒的,和孔家没啥关系,可同样是儒家,同样是独尊儒术的受益人……这锅不背也得背。

  孔颖达脸色变了,他这一次已经相当的肯定,太子和这个苏玉,太子的小幕僚或许已经意识到了他们孔家在太子问题上的态度,所以开始从根子上裂开了孔家和太子有可能的关联,已经在为以后做准备了。

  阿玉这一次做的这么明显,说实话这已经不单是孔颖达意识到了,在场的其他人多多少少的也意识到了一些,一个个眼神有些诡异。就是李世民,那眼睛也开始不自觉的往这些大臣身上扫过。

  这些大臣……看来想要挑起皇子纷争的不仅仅是五姓七家,还有其他人,想在这事儿上参合一脚,谋取更大的利益。哼,阿玉有一句话说的没错,选谁做太子,什么样才是合格的太子,有资格决定的只有朕,任何一个想要搅混水,谋私利的,不单单是太子的敌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一样是皇帝的敌人,因为他们这是在捅一个父亲的心,是想要消耗皇权的行为。

  “阿玉,好了,孔卿年迈,即使有什么不妥当,敬老也要注意,少说几句吧,对了那边雪橇学会了几人?年轻就是好啊,看看,这一个个利索的,这样的活动,我都有些心动了,可惜啊,腿脚不中用了。”

  这话……这是皇帝给太子,给阿玉背书了?那么也就是说,孔颖达刚才的话已经让皇帝很不高兴了?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作为一个获得了军方全力支持的皇帝,李世民可不是李承乾,不是这些臣子们随便可以挑衅的,所以今天这话……只能告一个段落,再不能继续了,不然那就是自己找死,他们不傻,一个个立马开始就着敬老等话题扯了开来,至于孔颖达说的?哦,那就当什么都没说好了,装傻什么的,那不是当官的基本技能吗,做起来还是挺容易的。

  这边说的看着热闹,可这说话的人其实心里都不平静,有的是琢磨着太子和孔家……或许还有其他人家的关联,而有的不参与这些事儿的,则开始想太子和阿玉说的那些牛啊,马啊之类的生意,还有的则开始注意起太子来,这么些年因为李承乾一上来就是太子,大家也习惯了,所以没多想什么,可如今……就着一年来的表现来看,不说政务上怎么日益精进,单是着能带着大家伙儿一起发财,就很让人满意了好不。

  既然太子这么好,可为啥还有这么多人不满意呢?真是的,难道一定要凌驾于皇权之上,一定要将下一任皇帝掌控在手里,他们才满意?想想前一次隋朝最后的纷乱,这些中立派们忍不住对那些世家之人有了些怨言,觉得他们这是不知足,是没事儿找事儿,是好日子过得多了,开始浑身不舒坦。

  呵呵呵,这其实就是阿玉的目的了,大家看出来了吗?在某些喜欢搞风搞雨的一派没可能拉拢的情况下,直接撕破脸对立其实对太子更有利,以来能让敌人明朗化,让李世民看清楚李承乾的艰难和危机,此外还能利用人心思定的大势,将中立派拉拢过来,不求他们能替李承乾说话,只求关键时刻能偏上那么一点两点。有了这一点偏颇,既不至于引来李世民的侧目和忌惮,又能让李承乾不至于孤立无援。这对于一个太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看看,这事儿已经有了效果了。这一出醉翁之意不在酒,用的不是一般的好,就是李世民都没看出来。由此可见,阿玉真的,真的,其实很有政治天分。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开始更新不定,15号之后,会恢复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