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68章 当李承乾的小伙伴15

  阿玉即使套着孩子的皮, 几经小心,手法婉转,可只要做事儿, 就不可能没人察觉。朝堂上多的是人精子, 即使阿玉的娃娃脸能迷惑一二, 让他显得不那么刻意, 可那些皇子,那些孩子的变化就在那儿摆着呢,怎么可能熟视无睹?

  于是在某一日,朝堂上又有人开始弹劾太子了。理由听起来还特别的有理,说是:业精于勤而荒于嬉,作为一国太子, 不能总在外头晃悠, 应该在东宫带着, 好好的跟着师傅学习才对。就是那些皇子,也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多读书, 少玩乐等等。

  劝学,还是那种口气温和, 用讲道理的方式来劝学,你能说他不对?就是皇帝也说不出有什么问题来。若是放到以前, 那人只怕还要被标上一个忠心敦厚的标签。然后转脸对太子等一干儿子们一通教训,让老子丢脸,被人弹劾, 不揍个满脸桃花开就不是你们爹……

  可惜啊,这样的场景如今是不用指望了。如今的李世民可不是以前那么好忽悠了,作为皇帝,被一群人遮着掩着,一叶障目的时候是有,可如今有了阿玉,有了这最近一段时间的实际例证,李世民多少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这些文人,这些世家为什么一定要把太子,皇子们圈在皇城里?真的只是因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真的是为了保护他们?不,李世民分明能感觉到,在隔离圈禁一般的保护中,这些孩子能接触的只有这些儒家世家的人,听的想的都会受到他们的影响,那么长时间下来,孩子还能有自己的想法嘛?只怕最后只会成为被世家牵着鼻子走的傀儡吧。

  五姓七家,世家大族,他们可不是什么善茬,别看最上说的总是子曰,日常言谈举止也推崇谦谦君子之风,可真下起手来……隋炀帝可不是他老李家一家能搞定的,当年背后捅刀子,造反的,有多少是世家的人?不说别人,就说王世充,你当他哪家的?还有晋朝,两晋几百年的时间,除了开国的几个皇帝,司马家在史书上几乎没有痕迹,这还不能说明问题?

  作为一个有前科的群体,阿玉甚至都不用多嘴,只要露出那么一丝丝的线头,就足够让皇帝心里嘀咕了,更不用说这些个不知道是太自傲,还是把别人都当成了傻瓜的世家,居然还照着以前的路子,傻不拉几的来个劝学?想把人拉回宫里当泥塑?呵呵,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了。

  看看,心里重新戒备起来的李世民行动力还是很不错的,这边刚轻声安慰了那弹劾的官员,又雷声大雨点小的,给了儿子们一通抄书之类的惩罚之后,等着下了朝,不到半天,就把自家几个儿子身边的都重新调查了一遍,连着交际网都拉了一圈,每一个人就差没有把人祖宗八代一起查了。而这一查……呵呵了。

  先不说李世民查到了点什么,我们先回过来看看历史上这一截:李承乾腿瘸了,这是怎么回事儿且不说,单单说他和李泰造反的事儿。那一场逼宫什么的,真说起来那就是场闹剧,不是这个下属有人背叛,就是那个有人告发。

  亲,这可是逼宫,这些跟着皇子闹腾的人,闹到这地步图的是啥?还不是从龙之功?还不是以后能混个公候爵位?既然这样,怎么突然就在关键时刻溜号了?除非他们有更大的好处,有人给了更实在,更让他们信服的承诺。而这个在皇帝不知道的情况下,谁给的起?自然是那些世家大族。

  而这些世家为什么这么干?很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忠心耿耿能解释的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对于这两个皇子都不看好的缘故。或者说这所谓的夺嫡,所谓的逼宫,不过是世家对这两个都不满意,所以要先下手为强,挑拨他们自己都起来,弄个两败俱伤,好让他们看重的人选渔翁得利。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明白了?是的,那个渔翁就是李治。这其实只要用心些,就能看出端倪来,比如李治的媳妇,那就是王家的闺女。再想想当初李世民为太子求取五姓女被拒的事儿,这么一对比,世家这布局是不是就清楚了?很多事儿当时可能不怎么显眼,可前后这么一联系,真的很说明问题啊。

  至于他们为什么这么干?理由也很简单,首先谁让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已经8岁了呢,那个岁数的孩子已经懂事了,就是李泰那时候也记事了,他们肯定对早年世家支持李建成的事儿有印象(李建成的媳妇姓郑)。想想当年他们干的事儿,又是下毒,又是排挤的,你能保证这两娃长大之后不记恨?世家怎么可能放心将家族的未来放到这么些有过节的人手心里捏着?所以自然要想法子推到重来的。

  只是这些世家的人也没想到,他们居然看走了眼,李治这家伙从根子上,绝对也不是什么善茬。先是让太原王家和兰陵萧家斗(王皇后和萧淑妃),等位置稳了之后,一个武媚娘就顺顺当当的,用后宫手段将世家在宫里的根基给直接掘断了。等着后宫干净了,前朝的就开始倒霉了……

  要阿玉说起来,在坐收渔翁之利上,李治的手段妥妥是教科书级别的,一张懦弱老实的脸,这是骗了多少人啊,就是一代女皇都傻啦吧唧的替他冲在了前头,可见他的厉害。再看看长孙无忌这一辈子,那真是给李治当了一辈子的枪,手里沾了多少人的血,最后自己一家子都没落了好,恩,连着弄死他的名头,人李治都没沾手……果然,兵法说的好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当然有人问了,好歹是亲舅舅和亲外甥,别的世家利益相关的折腾,这长孙无忌又是为了啥?最后闹成这样?弄得不死不休的?

  还能是为了啥?为了利益呗!是,这都是他的外甥,可外甥和外甥又是不一样的,这上头长大的几个,已经慢慢的有了自己的圈子,对他已经不那么依靠了,不像是那最小的,因为皇后的死,对他这个舅舅分外的亲近,又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想要拉拢朝臣,亲近宗室,铲除威胁,抑制世家,每一样都缺不了他这个舅舅。这样一来,他们长孙家才有可能权倾天下,发展壮大,这么一个大果子在前头摆着,你说长孙无忌能不下嘴?

  而他这一手确实操作的挺6,最后也确实实现了他的想法,权倾天下了,可这权利一大,李治还能容得下他?不说别的,单单是长孙无忌手里沾了不少李氏皇族,李治他亲兄弟的血,就绝对不能容下他,不然这皇室的尊严该怎么维护?所以这死就成了必然。

  哎呦,扯得有点远了,且说这李世民将儿子们身边的人翻了个底朝天,一个个关系网列出来这么一看,心里一惊有了点数了,等着将这些人往日的怂恿话语在那么一翻,嘿,差点没气的头顶冒烟了。

  别看上头好些话好像挺隐晦的,可亲身经历过争夺皇位游戏的李世民,那是一看一个准,立马将这些人的用心给揪出来了。当然,这所谓的揪出来,由于李治这会儿还小,所以还没牵扯上,世家的操作也还处在挑拨离间的阶段。至于圈起来培养一个符合他们标准的皇帝?这个……这个是备选方案,以防万一的,毕竟这时候孩子的夭折率有点高,万一这李治活不长呢对吧……

  “好。真是好,这就已经等不得了?朕还活的好好的呢,这就开始下注,想着从龙了?当不得人子的混账。”

  “陛下息怒……”

  “出去,全都给朕出去……”

  “哐当……”

  一个杯子砸飞了,内侍们相当的有眼色,立马给外头的人一个眼神,等看着那人往后宫去,他们立马在门口跪下,静静的等着里头安静下来。领头的老太监还忍不住皱着眉头迅速的过滤这些日子的点点滴滴,想要分析一下的,到底是什么事儿让皇帝这么生气。

  当个太监头子压力也很大的,一边是下头不择手段,想要拉下了你,自己上来的小崽子们,一边则是皇帝的各种隐私,一个不好,脑子没能跟上,那就有送命的危机,这样情况下,寻找合适救场的,并搞好关系是就十分的必要了,比如皇后娘娘,就是他们最大的依靠……

  “陛下这是怎么了?”

  说曹操,曹操到,看样子,那跑腿的家伙该赏啊,才多少时间,救场的就来了。

  “观音婢,你怎么来了。”

  “你都开始摔东西了,妾身怎么能不来,怎么了,可是孩子们有什么不对?听说御史又弹劾了?哎,他们毕竟年纪不大,玩心是重了些。陛下也别太生气了。”

  “不是为了他们……不,哎,你看看这个吧。”

  李世民对妻子的信任爱重,或许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当然这也是长孙皇后用自己的行动换来的,都知道长孙皇后生了不少的孩子,可细细查看不难发现,所谓生得多,其实很极端。

  前头李承乾和李泰,长乐,几乎岁数相连。而后头则是从李治开始,城阳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连续四个孩子,接连出生。可问题是,在长乐公主和李治之间的七年呢?怎么就没孩子?那是因为这七年正是李世民夺嫡的七年,是整个秦王府出境最危险的七年,在这七年里,长孙皇后为了保护丈夫和孩子,几乎日日都在宫中,为李世民讨好宫中李渊的后妃们。

  这样一个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妻子,李世民怎么可能不信任。所以当他生气,暴怒,为即将再一次开始的夺嫡之争心痛恐惧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妻子的关心,将手里的东西递了过去。因为在他心里,唯一能相互分担,相互安慰的也就是这个妻子了。更不用说这被算计的还是两个皇后嫡子……

  “他们,他们这是想干什么?”

  长孙皇后从来都不笨,又是亲历过一遭的人,和李世民一样,不过是看了几眼,就立马什么都明白了,可这明白太突然,消息太惊人,以至于皇后脸色都变了。

  “陛下……咱们的高明,青雀……不,陛下,那都是臣妾的心肝啊,若是,若是,臣妾心都要碎了。”

  “他们是朕的儿子,虽说高明成了太子,可往日青雀却最是受平朕的偏疼,说一句手心手背都不差。若有可能,朕……朕恨不得将这些阴险小人破皮抽筋,可……你看看,看看,这一个个连个跟脚都不留,连着这些话,也句句含而不露,可见他们早就留下了后手,让朕怎么抓?”

  “这,这如何是好……臣妾……”

  “这就是皇家,他们,他们大了,也该学会自己看人了……”

  “不,不能这么放任……要不这样,臣妾去找哥哥,让他帮着劝劝?只要孩子们对这几个人说的话有了疑惑,想来……”

  “不,别去……”

  听到皇后说到长孙无忌,李世民的眼睛猛地一闪,头一次,对这个舅哥有了不信任。连他在宫里都发觉了不对,那这在外头经常和这些人打交道的舅哥,真的就一点也没发觉?左不过是这两个都是他的外甥,无论是谁上位,他都不会吃亏而已,所以他就隔岸观火?他这么做嫌隙什么的倒是都避了个干净,看着还公平公正的很,可这置身事外的态度……怎么就让他觉得那么的冷血呢?

  “陛下……难道,哥哥他……”

  也许是李世民的表情太过明显,长孙皇后猛地意识到了什么,这一个猜测太戳心,皇后整个人都有些不对了,那惨白的脸几乎没了血色。

  “不,不可能,那可是他的外甥……”

  “两个都是外甥,帮了任何一个,都有一半失败的可能,而一个都不帮,他却永远都不用担心失败……哎,观音婢,终究,咱们的孩子,还是要靠咱们自己保护啊……”

  纸张从长孙皇后的手中滑落,隐隐灼灼的烛火中,皇后闭上了眼,流下了心碎的泪,好半响才轻声的呢喃道:

  “臣妾知道了,臣妾的孩子,自有咱们这父母保护,确实……不是他们的责任。是臣妾贪求了。”

  “唉……不哭,咱们不哭,都是好孩子,你看,看看这后头写的,高明这个哥哥当的真不错,恪儿,青雀,还有老五,每次出去,他都带着一起,兄友弟恭啊,这孩子,用心了。”

  看着媳妇伤心,李世民一时也心酸的很,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友,曾生死与共的兄弟,如今却为了利益,生出了这样的心,李世民真的,觉得很痛心。可他是个男人,是皇帝,软弱什么的,不该存在,所以忙重新捡起了那张纸,指着某一段,开始转移其话题来。

  “还有这……看看,一起打架,这样的感情,怪不得他们想让他们回宫关起来读书呢,只有这关起来,不见面,这挑唆起来自然省事儿……”

  “陛下……”

  “好好好,不说这个,你看这里,往日都说恪儿文质彬彬,不想也是个皮小子,你看他这闹腾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