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文理科高考状元之逆袭>第158章 讨论古代文化

小刘笑道:“有这么多好处?有这么大的魅力?怎么我没有这么大的感触呢?假假地我都是读中文系的呀?”

金英笑道:“因为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亦或者是‘当局者迷’呗!”

“世界那么大,你真应该去看看。就不会成了井底之蛙,而坐井观天了。”

小刘笑道:“也对,我明年就要出去学习一番,到时候可要长长见识才好!”

金英笑道:“对呀!要不你们的两个未来计划如何实现呢?产能过剩转移如何实现呢?内部供应改革如何实现呢?你就应该早点出去的。”

小慧亦笑道:“连我们这两个弱女子都不远万里过来求学了,何况你一个大老爷们,不出去走走,太可惜了!”

小刘笑道:“好!好!两位姑奶奶,我会去的还不行吗?我的事先放一放,你们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感触有哪些?说来听听,奇闻(文)共赏嘛!大家交流交流,好吗?”

宋小慧立马抢着道:“那我先说我对老子的《道德经》最为佩服,寥寥5000字,就将宇宙、人类过去、未来讲了个通透,而且还因此而衍生出了一个教——道教,而且还经久不衰,你不得不佩服,我一直好奇老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否历史上真有800岁以上的人?如按历史上所说的说法,好像秦朝之前,中国还是有蛮多圣人或先贤的,秦汉之后做好似越来越少了,不知道为什么?”

小刘问:“为什么如此说?”

小慧笑道:“你想,秦之前,可称为圣人的有:神农氏、黄帝、炎帝,这几个还太古老了,周的有:周文王、姜子牙,后面就有:老子、孔子、鬼谷子,还有许多的接近圣人的:孙子、韩非子、墨子、孟子、荀子等等。”

“但一过秦之后,不知道是近了现代还是历史记录越来越齐全,就一直没有一个敢被称为圣人的。如果要算,就是公元660年间的,即唐朝的六祖慧能,或可以算一个圣人,其他人好像连接近圣人的都没有。”

“而你们再想,老子最后是在函谷关守令尹喜的强烈要求下,才写了《道德经》,亦即是他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打稿,算是即席挥毫,而且当时是写在了竹简上的,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辛苦,他用三天写完了,就骑了一只青牛出了函谷关就不知所踪了,你说神不神奇?”

“而圣经里提到的东方三圣,一直都不知道是指哪三圣,这个一直争议很大,是否是老子骑牛而去,是否去了印度,去了阿拉伯,去了欧洲都不得其解。但老子留下的道德经却成为了几千年来大家一直研究的对象,而且越研究越觉得老子的厉害,后人没有人能望其项背。”

“而且到现在为止也还是没有多少人或多少机构,敢说完全研究透了《道德经》,而又有多少人因研究《道德经》而发表文章的,就如恒河沙数,数也数不清楚了。而《道德经》的基本将宇宙的起源、物种的起源,还有人类的发展、智慧的发展,都做了精辟的陈述。”

“而且,后面还有许多后人证明了它的正确性的和准确性。它有点像预言书,但它又是一部文化书,因而它的许多人生道理已经渗透到中国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骨髓里、基因里,而且好像人人都会似的,因为已经完全日常工作行为化了!”

“真是神奇的一本书,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无为而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连中国老人小孩都可以耳熟能详了。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亦是我想好好研究,好好学习的原因。”

金英道:“好的!我支持你!”

小刘道:“那你的个人心得是什么?你刚才说的是现象呀!本质是什么?”

小慧道:“我的心得体会是:是想问:道是什么?或什么是道?它在开头就有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里就引人费解了?后面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后面又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个道又是什么?难道是道是一个混沌?道是无?道是万物之起源?但它又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此处的道同前面的道相同吗?我就在不断的琢磨着。”

小刘笑道:“好像还真用了一些心机来研究答案似的,好!祝你成功。那么金英你呢?”

金英笑了笑道:“我学习研究的是《论语》,觉得孔子这个人真厉害,将人类的行为,规范得相当成功,而且还将人性都已表露了出来,但他还将修身治国平天下统一到了人的日常行为规范里了,就是人类如果想和平共处,大家好好生活下去,就要去学这本《论语》,真是太神奇了,为什么孔子会写出这本书来?我真的是很好奇?真想穿越到孔子年代去看一看,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

小刘问:“那你的个人感受呢?”

小英笑道:“就是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这个字囊括了许多主张及思想,而他的中心思想就是建立秩序,就是要有以德服人,而不诉求武力解决一切。而且他这一套日常行为规范,最终成了中国几千年统治及文化体系,一直占主流地位几千年,而且不论怎么添怎么加,都没有离开这本《论语》,宋朝的赵普更牛,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他亦没有什么特别,但他真的做到了。这种文化魅力可不是一般的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书可以做得到的。佩服!”

小刘道:“是啊!后来者中有许多研究国学的专业人士,又有哪个能只用5000字,编一个文章如《论语》、如《道德经》这般的经典呢?没有,一个都没有,当然,还是有研究国学的专业人士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儒家学说发扬光大的!”

小英猛烈的点头,道:“研究者、学者、专家,都是可以的,叫大师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另外,《论语》所讲的伦理、礼教、仁义、智、勇、谦、恭、让等等,又蕴含了类似的礼教仪式在里面。总之,就是让大家更有秩序之意。”

小英道:“因此在一些人眼中,中国就有三大教,儒释道,释就是指释迦牟尼佛的佛教,道指的是老子《道德经》的道教,儒就是指孔子《论语》所创的儒家学说而成的儒教。而这三大文化体系,最终奠定了中国的文化体系。”

“道教创立了神仙体系,上至九重天,下至妖魔鬼怪,上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鸿均老祖,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九天玄女,72洞神仙,36星宿,寿星公、财神爷,全天下大大小小的道观,道士、道姑,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体系。”

小英接着道:“当然,千百年来亦养活了多少人?救了多少人?当然亦可能痴迷了许多人?而佛创造的佛教,佛的体系就更大,上至西方极乐世界,三千大世界,三千小世界,每个世界还有三千世界,真如佛经所说的如恒河沙数,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十八罗汉、八百罗汉,还有十八层地狱,还有天龙八部,六度轮回,还有妖魔鬼怪,而留在世间的佛经则是五六千部,而再加上在历史上的各个高僧大德的各种解说,那更是多如牛毛了,因此,佛教亦是最终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而全世界的佛庙,寺宇,就更是数不胜数,还有不少的尼姑庵,这个体系亦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体系及人生哲理,从而让人们在信仰思想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儒家,其实还不太像一个宗教,但历朝历代的太庙,各个姓氏的宗祠,还是有祖坟亦成了人们举行祭奠的场合,从这个角度亦可算构成了一个文化体系,从出生到老死都有各种仪式所赋予的含义,而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则有做人的所有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并要亲身历行之,如:食不言寝不语,尊老爱幼,见长辈要行礼,见到父母要磕头请安,父母在不远游,到了祖宗祠堂,祭祀的所有的礼仪都一一有所细分。”

“而又在社会上分等级,帝皇、天子,应如何穿、吃、住、行,而宰相大大夫又如何?平民老百姓又如何?在社会中,无形中和有形中形成了等级,什么刑不上大夫?后来又到了隋唐又出了一个科举制度,那更是分得厉害。”

“秀才——举人——解元——状元体系更是让千千万万的人在此路中消耗巨大的人生,因此为什么古代四、五十岁了还在考秀才,考举人,而且还有一家之父子一齐考上秀才的。后来为了简单,又创造了八股文,又僵化了文化、思想了。而这些到今天还有影响,当然,社会是进步的,现在的思想、文化比以前进步多了,亦开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