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养猫人家【完结】>第1章 小舟小淼

  林舟从小就粘徐森淼。

  她们两家是对门的邻居,两个孩子年纪相仿,又都是女孩子,三五岁时就在一起玩娃娃、过家家。

  徐森淼大林舟半岁,学说话学走路都早一些,她个性活泼,聪明又机灵,往好了说是学什么都很快,往坏了说就是有点淘气,大人们稍不留神她就往外跑,看也看不住。

  好在近旁和她同龄的玩伴只有林舟一个,她乱跑乱的很有范围,不是在楼下看小猫,就是跑去林家找林舟。

  徐森淼的父母是做服装生意的,忙起来没日没夜,不是下工厂就是盯铺子,常年不在家,徐森淼上中学前,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对父母的印象很浅,印象中她爸徐胜常挂在嘴边的叮嘱就那么一句——

  “姑娘,去人家家里玩要懂礼貌啊,别把小舟带坏了。”

  和徐森淼鬼精灵的性子不同,林舟安静、胆小、反应总是慢半拍,被大人们逗一句,好一会儿才会笑起来,她生得可爱,小脸白嫩嫩圆乎乎的,嘴边有淡淡的梨涡,小区里老人们见到,总爱抱一抱,塞给她一块糖,哄着她喊奶奶。

  老人们都说,林家那小姑娘和她妈一个模样,招人疼的。

  林舟的父母都是艺术团的音乐老师,家里挂满了各种乐器,林母林舒恩教小提琴,林父周自行教钢琴,其他乐器也都会一些,附近的孩子们考级,偶尔会请他们辅导,路上见到。无论学生家长,都会恭敬地喊一声老师。

  林舟继承了林舒恩和周自行样貌上的全部优点。却并没有继承他们音乐上的天赋,对家里所有乐器的兴趣都很淡若,在客厅里溜跶了一圈,就判定一屋子都是“不好玩的玩具”,非要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容易响的玩具”和“不容易响的玩具”。

  林舒恩拉肖邦,林舟在一旁玩手;林舒恩拉梁祝,林舟在一旁玩手;

  周自行投其所好,弹《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给她听,林舟勉强有一点反应,百忙之中扬起脑袋晃两下,拉着长音嘀咕一句“是小羊”,然后继续玩手。

  反倒是徐森淼,听见小提琴的声音就偷偷跑来敲门,周自行得空教她识谱、教她指法、她倒也坐得住。

  林舒恩样貌上和林舟一个模子,却是个玩闹性子,说自己闺女太乖,没意思,总琢磨着把徐森淼喊过来,拉着徐森淼吹口琴玩。

  她吹一句:“小螺号滴滴的吹”。

  徐森淼就跟着唱一句:“海鸥听了展翅飞。”

  两个孩子上幼儿园那一年,徐胜跑生意路过家里,难得回来看看,周自行特意上门找徐胜聊了聊,说徐森淼音准很好,一点就通,又对乐器感兴趣,是个好苗子,愿意的话,可以让孩子常来玩,系统地学习一下。

  徐胜学历不高,兄弟姐妹都不是什么会上学的苗子,几十年前也不比现在,十几岁就打工的打工,嫁人的嫁人,他自知自己就是个跑工厂拉业务的,这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现如今奔三的年岁,能得个姑娘已经很满足了,只盼着徐森淼规矩些,好好上学,别学坏就行,没敢奢望什么别的。

  早些年有学上都是了不得的,那些个精通乐器,板正儿的人才,徐胜小半辈子都没遇见过几个,邻居一家在他心里,那都是高不可攀的知识分子,徐森淼老往人家家里跑,他已经很过意不去了。

  没想到还能得到两位老师的认可和赞扬,简直喜不自禁,当即就想让徐森淼跪下磕头拜师,被周自行拦住了。

  周自行说,他们两口子闲来无事,教林舟一个也是教,教两个孩子也是教,徐森淼灵透,学得快,有她当榜样,说不定林舟开了窍,还肯多学一些。

  徐胜虽然五大三粗,没什么玲珑心思,也知道人家这样说,就是为了让他放宽心的,人家两口子是大好人,他也不是什么糊涂蛋,周自行不肯收什么学费,他就变着花样给林舟买东西,把林舟当亲姑娘宠着。

  林舟和徐森淼的幼年,在日复一日的钢琴声中度过,两个人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午休,两张小床挨在一起。

  林舟开智晚,认生、话少、语言表达能力稍弱一些,睡醒后头发散了,别的小朋友排队去找老师,她就扭头找徐森淼,奶声奶气地喊:“小淼,扎小辫。”

  徐森淼跟着奶奶长大,老人家没那么多新鲜花样,整日给徐森淼梳一个马尾。

  大概是习惯了,后来大了些,徐森淼也没有在发型上费心思的念头,常年一个半扎马尾,十五秒搞定,濒临迟到时边扎边往外跑。

  然而却一直精通各种发型,大概是从小攒下的好底子。

  小区环境很好,常年有几只野猫安家,附近的人们良善,小猫们也懂礼貌,不扑人不捣乱,整日在草坪上晒太阳。除了挑食,可着贵的吃,没其他坏毛病。

  林舟放了学,总要先看一看小猫,才肯回家练琴。

  小猫们活动场所不固定,林舟找猫的模式却很固定——

  走到一处,蹲下来,喊三遍“喵喵”,没人理就去下一处。

  她学话晚,语言逻辑比较混乱,吐字也不是很清楚,大人们跟在一旁,总也分辨不出她喊的是“喵喵”还是“小淼”。

  但徐森淼是知道她的意思的。

  林舟不想喝感冒药时,会悄悄跑来找徐森淼,举着小杯子和她说“喝完了”,徐森淼一看,杯子里还有小半杯,就知道她说的“喝完了”,是“不想喝”的意思。

  小朋友逃避吃药是本能,徐森淼也并不能参透“吃药病才能好”的深层意义,她心说,不想喝就不喝啦。

  于是人往背后一靠,见小穆老师正在检查大家的体温表数字,趁没人注意,眼疾手快地举起杯子,把半杯板蓝根倒进了花盆里。

  幼儿园墙根下养了一排月季花,少说有二十盆,徐森淼雨露均沾,没有盯着一盆花祸害,林舟一敲她的手心,就有一盆月季遭殃,林舟感冒总也不好的那年四月,一排月季,愣是没有一盆开出花来。

  四五岁的孩子还没有生出复杂的思想体系,不明白良药苦口、不明白坚持就是胜利,在徐森淼的认知里,小舟不想喝药就不喝药,不想弹琴就不弹琴,不想做的事儿就可以不做,这理所当然,没有错处。

  林舟也的确不想练琴,五线谱没有动画片好玩。

  大人们走的路多了,自然不会像徐森淼一样思考问题。

  然而家长也有着家长的智慧,林舟坐不住,周自行绝不勉强,林舒恩也一副纵容的样子,注意到林舟走神溜号,就切一小盘苹果递给她,哄着说:“那小舟去看电视吧。”

  林舟得了允许,坐在小板凳上吃苹果,动画片却变得不好看了,隔壁房间传出流畅的琴声,是徐森淼弹的《两只老虎》,林舟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总忍不住跑回去探头看。

  周老师林老师相视一笑,林舒恩蹲下来轻声问:“看累啦,那我们练一会儿琴好不好?”

  徐森淼甩着马尾辫转过头,朝她招手:“小舟快来。”

  周自行讲给徐胜的话,的确是为了让他放宽心。但搭伴儿上课的形式确实是有效的,林舟在音乐上没什么天赋,无从领略音符的美妙,低浓度的兴趣不足以支撑她日复一日进行枯燥的练习,好在有徐森淼。

  徐森淼四岁接触钢琴,五岁开始学小提琴,没事就在单元门口的草坪上锯木头,草坪边上的池塘里有小鱼。

  因此成了小猫们钟爱的打滚场地,小猫们不嫌徐森淼吵,围成一圈听大师“演奏”。

  林舟蹲在一旁,负责指挥,徐森淼的声音一停,她就指一下小猫,小猫们很给面子,立刻吵吵闹闹地“喵”一声。

  徐森淼锯木头锯了大半年,总算磕磕绊绊的有了起色。

  于是合奏对像从猫变成了林舟,她一个人练习无聊,就和林舟商量着,这个曲子好听,下周我们练这个吧。

  一曲练完还有下一曲,徐森淼永远有新的喜欢,林舟被徐森淼邀请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底没能逃离小红本和节拍器。

  徐森淼爱往林舟家里跑,林舟家有小提琴,比她家好玩;

  林舟则爱往徐森淼家里跑,徐森淼家有徐奶奶,比她家好吃。

  徐奶奶是南方人,做得一手好卤味,叉烧糟鸡都是一等一的品相,无论上桌还是送礼,都拿得出手。

  老一辈儿不似小辈糊弄人,对吃食是很讲究,秋冬日腌小菜春夏日熬糖水,放学回家过去转一圈,喊一声奶奶,永远有新鲜的绿豆汤喝。

  春笋应季,就做春笋咸肉饭;香椿应季,就做香椿腊肠饭,腌的剁椒到了日子,徐奶奶念着周自行和林舒恩爱吃辣,会炒一大盘剁椒牛肉送过来,大人们不好意思说着客套话,小孩子却不会想那么多。

  于是林舟拉一拉徐奶奶的罩衣,仰着脸撒娇,吐字慢吞吞地拖着尾声:“奶奶,我想吃小圆子。”

  林舟内向,学话要比其他孩子费劲些。但这个阶段并没有持续多久,上了小学后,她的表达能力逐渐追上来,偶尔“伶牙俐齿”,冒出一两句怼人的言语,也能呛得人接不上话。

  徐胜愁的很,总疑心是徐森淼把林舟带坏了,但林舟却觉得,她能有如此大的“进步”,多半是她妈林舒恩的功劳。

  早些年钢琴还不像现如今这样常见,小提琴更是富贵人家才能碰一碰的稀罕物,能培养孩子从小学乐器的,都是阔绰的大户人家,林舒恩家境富裕,又受宠,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实在是……不会做饭。

  她和周自行在一起时,也生过“今来为君做羹汤”的念头。

  然而兴致勃勃的下厨,切伤了三次手指头后,就被周自行哄出去了——她那双手是拉琴的,真心伤不得。

  想来教养和见解多半并存,周自行没什么迂腐的思想。并不觉得女人就该相夫教子洗手熬汤,自然而然的担了准备一日三餐的任务,夫妻俩一人煮饭,一人洗碗,自有不为旁人说的乐趣。

  这种平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林舟出生。

  林舒恩待产时,在医院认识了几个孩子妈,接触到了宝宝辅食这么个新鲜领域,被各种三部曲菜谱忽悠着,短暂忘记了自己“一刀一个手指头”的本事,又开始拎着土豆进厨房。

  结果土豆蒸不熟、肉丸下锅散、说好香甜绵软的蜂蜜小蛋糕,也不知道哪一步做错了,一咬嘎崩脆。

  林舟不肯吃,林舒恩也不敢祸害亲闺女,通通留给了周自行。

  屡战屡败后林舒恩终于消停了几日,心说宝宝辅食太复杂,还是从简单的小零食做起吧,刚好天气一暖她就格外想吃爆米花,于是抱着一袋子玉米架起了锅。

  玉米是正经人家的玉米,锅也是持证上岗的锅,然而又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

  五分钟后,伴随着一阵吓人的辟啪声,林舒恩手忙脚乱的拿着铲子从厨房跑出来,抱起走到厨房门口看热闹的林舟,一把撞上了门。

  门后的厨房仿佛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发着哔啵的声响和诡异的红光,刚刚两岁的林舟吓傻了,仿佛看见了妖怪,死死抱住妈妈的脖子不肯松手,瞪着眼看了好一会儿,才颤着小奶声出了声。

  这是她生平,继爸爸妈妈后,说的第三句话,小姑娘可怜巴巴地喊道:“救命,救命呀。”

  作者有话要说:

  幼年章节不多,很快就到高中了。

  养成型主角,长得快,且养且珍惜,耶。

  (10月11号碎碎念:听说有些姐妹是看到豆瓣推荐来的,谢谢大家捧场,我尝试加了一下豆瓣小组,因为不会做题,题目都没咋看懂(我再研究研究),所以目前没法评论,只能在这里谢谢楼主啦,谢谢谢,给你拜个早年吧!

  ——如果哪位姐妹有豆瓣,可以替我转达一下谢意,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