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1095章

  苏庭瞻走上前,行礼道:“禀皇上,这确是淮东铁骨船。”

  “闽东海民世代走海,造船之术应不会差,你们倒是说说看,林缚到底是怎么的一个人物啊,竟然想到用精铁铸船骨?”叶济尔袖手问诸将臣。

  张协心里暗想,当年陈西言到底是出于什么心态,才会称林缚为猪倌儿的?他不相信以陈西言的眼力,真就是开始看走了眼。

  苏庭瞻藏着话未说:淮东在荆襄会战中使辎车披覆铁板,成为战场横行无敌的铁甲战车;照此看,淮东甚至也可以在战船上披覆铁甲。到时怎么在海上与淮东战舰争雄?他藏着话不说,不是为别的,是怕更打击北燕将臣的信心。

  叶济尔问那赫雄祁:“找匠师估过这艘船耗去多少铁料吗?”

  “粗略估过,”那赫雄祁说道,“仅船骨耗用精铁,应在十二万斤以上……”

  那赫雄祁这么一说,在场好些人都生抽一口凉气。

  精铁堪比铜价,十二万斤精铁就价值两万两银子,这艘船从北条氏手里搞来,花了十数万两银子,真是一点都不冤啊——北燕控制的铁场,一年也就产百十万斤精铁,其他什么事都不干,全部用来造船,一年也造不出八九艘来啊!

  而在淮东,崇州、明州以及江宁三地的船场,津海级的商船、战船,一年能造四十艘;船体更为庞大的林政君级战船、商船,一年能造十艘……

  这些船里,即使只有三分之一是铁骨船,所耗用精铁也极可能高达三百万斤。

  叶济尔委托那赫雄祁在登州设立的、专司搜集淮东各种情报的西监寺,称淮东一年铁料产量逾三千万斤,还四处不停找铁矿设场时,燕京城里诸公都是不屑一顾,以为在那赫雄祁的操纵下,西监寺的刺探夸大其辞,但经几处相互对验,实情还真是叫人难以接受。

  “雄祁将这船拆开来摆在这边好啊,但不够好,应该摆在金銮殿前面,叫大燕的王公大臣都睁着眼睛看一看!‘燕骑满万、天下无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要以为还占据着半壁江山就大事无忧——你们再不给朕醒过来,什么都迟了!”叶济尔一字一顿的说着话,字字仿佛砸进在场的王公大臣们的心里,但是他说完这些话,也似耗尽了全身的力气,咳嗽不己,背躬得像海虾。玉妃忙上去搀扶,替他捋背缓气,然而看着身后森森发生的铁船骨,也情不自禁的想:林缚到底是怎样的男子,竟叫汗王如此生忌?

  她十四岁嫁给叶济尔为妃,迄今已有十五个年头。在她眼里,叶济尔就是天下无人能及、堪一统天下的雄主,只是荆襄会战的失利,叫她认识到,那个曾给世人称为猪倌儿的男子,也许会更强一些。

  卷十二(终卷) 定鼎 第28章 应子

  在金州城临时驻辕的行宫里,夜深人静,叶济尔犹未眠,玉妃站在一旁执琉璃灯照着他看图。案上是从关中一直到辽的河淮渤海地舆大图,各色丝线绣成,铺满整张长案,将南北两朝的防御形势准确无比的标注出来,要细看某处,要掌灯俯身而看。

  在徐州战事之后,从徐泗地区南下的作战意图无法实现,北燕的战略被迫西移,但在荆襄会战受重挫,北燕就被迫变进攻为战略防线,而且防御的重心又重新转移到东线来。

  “皇上,夜已深,明日还要早起,还是早些歇息吧!”

  叶济尔每得空便令宫侍将地舆大图铺开,不舍昼夜的细看,这幅大图不晓得看了多少次,角上还沾有他咳出来的黑血,看他夜深不眠,而是反复细看这图,玉妃心疼的劝道。

  “心不能静,怎得眠?”叶济尔苦涩一笑,伸手要将琉璃灯接过来,说道,“玉妃,你去歇息去吧,莫要乏了你。”

  “皇上不睡,妾身又怎能安心睡下?”玉妃轻叹道。

  叶济尔放下琉璃灯,年逾五旬的他,看着身边正风华盛龄的玉妃,看她仿佛此时节正盛艳开放的夏花,爱怜的摸着她滑如春水的脸腮,只觉身子有些发凉,将她披着的薄衫拢紧了一些。

  “皇上,多镝王爷与雄祁将军求见。”一名幼宦走进来禀道。

  “快宣。”叶济尔说道,他知道老三与那赫雄祁不会无缘无故深夜求见,必是有大事发生,也不让玉妃退避,北燕还没有彻底的汉化,女人倒是不避政事。

  叶济多镝与那赫雄祁很快走进来,随他进来,还有西寺监都督佟成化。

  “有什么消息传来?”叶济尔坐回扶手微冷、入夏后还垫着薄垫裖的高背梨花木椅,他是临时决定渡海来辽东,金州城里没有专门给他建的行宫,而是临时占了金州守将的大宅下榻,事事自然都不能讲究。

  “林缚忽从寿州至海州,据徐泗密探传报,高丽叛军首领甄封以及扶桑筑紫国执政佐贺赖源等人都在海州,与林缚密会……”佟化成禀道。

  “是不是召白石、张协过来商议?”叶济多镝问道。

  “不用了,不急于一时。”叶济尔无力的摇了摇头,倒不是事情不紧急、不重要,更是有一种力不能及的无奈跟颓弃。

  甄封与佐贺赖源,都是崇观十一年之后林缚在海东扶持的两家势力。林缚缴甄封、佐贺赖源跨海来见,意图有如秃子头上的虱子,无非是加强甄氏对高丽国相左靖所部兵马的攻势以及通过佐贺氏加强对扶桑诸岛的渗透。

  无论哪一桩事,都不是北燕希望看到的,但也不是北燕能直接阻拦的。

  “此外,南越军事参谋部在海州新设一军,以陆七零三镇师为编号,任命当年崇州童子里的人物胡乔冠为制军,”佟化成继续禀道,“‘陆七’乃淮东海东行营军之序号,以马一功为指挥使,此前在海东仅驻有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水步军,此时新设一镇师,直接编‘陆七零三’序列,奴才怀疑儋罗国及东州都督府这次很可能会直接并入淮东早初在济州所设的都督府,其兵马直接编成目前所缺的‘陆七零二’镇师……”

  佟化成是那赫雄祁推荐的斥候头子,负责西寺监、专司对淮东的情况刺探之事,自然是精于情报分析。

  林缚要开江淮社会之风气,在公府治政之后,就逐步的将海东、南洋以及枢密院、军事参谋部诸多事务向外界公布,不再作为军事机密严禁外泄,故而西寺监也能得以更全面的了解及刺探淮东的情报。

  林缚将军情司从枢密院独立出来,设立军事参谋部以为中枢军事指挥之所,是要使军政关系更加的正规化,自然也是更直截了当的重编诸军序列。

  林缚将骑营、禁营军、崇城军、长山军、凤离军、淮东军以及海东行营军等马步军都归入陆军军种,分编“陆一”、“陆二”……一直到“陆七”序列;军以下的镇师、旅,则直接编“陆X”之后再编序数,方便军事参谋部能直截了当的掌握诸军兵马。

  在陆军之外,又以“水一”代指靖江水师,以“海一”代指靖海水师、“海二”代指东南水师。这些都是林缚使淮东军国兵化措施里一些具体而微的细枝末节,也是要在传统将领及官员的心目里强化“海师”的地位,平衡海陆军种之间的地位。

  眼下,军事参谋军直接掌握的行营及军一级军事单位有十个,下辖镇师二十六个,算上直辖的登海独立镇师,淮东野战精锐部队就有二十七个镇师。

  另外,林缚还在枢密院下设提督诸郡兵备司,以孙敬堂为诸郡兵备提督,实际与地方郡司、府县双重领导地方兵备事务,将之前的府军以及一部分屯卒,统统编入地方治安部队。

  以“兵备某某镇师”排序,每郡原则上只给予一个兵备镇师的编制,实际的兵额则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目前在提督诸郡兵备司之下,设有九个兵备镇师,但仅编有十四个兵备旅。

  林缚如此进行防务及兵备改制,也是方便军事参谋部与地方治安兵备事务隔离开来,以便日后能将野战军较为彻底的转为国防军,这些新制也都以邸报的形式统统颁告天下。

  也由于林缚在江宁大行新政、新制,西寺监及燕廷才能更为准确的掌握淮东的情报,更加准确的判断淮东的军事实力。

  就眼下,将以董原、岳冷秋等人为首的河南六镇十四万兵马排除在外,国公府直接掌握的武备就超过四十四万人,其中六万人为地方治安兵备,马步水军野战精锐高达三十八万人,还没有将设于徐泗、寿州、庐州等地、多达二三十万之众的诸屯田辎卒计算在内。

  既然林缚在“陆七”序列之下,直接编“第三镇师”,很可能就意味着,林缚派往海东的驻兵将提高到三个镇师的规模。这个问题比甄封、佐贺赖源渡海来与林缚密会,要严重得多、也要严峻得多,意味着林缚有意使淮东军直接参与高丽国的内战。

  “荆襄会战之后,世人皆知南北对峙之重心转移到东线,”叶济尔手撑着扶手,站起来,走到长案前,将山东、渤海、黄水洋以及高丽半岛统统画在内,有着难以掩饰的仓惶,说道,“真是预料什么最坏,就来什么啊!”

  叶济多镝、那赫雄祁也是心头沉重。

  荆襄会战之后,南北双方的战略重心东移,是明确的。

  淮东的水军优势明显,而经营多年的淮东、徐泗等地都在东线,从东线北伐有着西线难以比拟的优势,还能克服淮东军骑兵数量不足的劣势。

  在荆襄会战过后,淮东军差不多有近二十万兵马陆续东移,填入寿州以东的防线,对北面之山东,展开强烈的进攻势态。

  故而近半年来,北燕也视山东防务为重中之重,叶济尔也抱着病躯视察山东防务;锁海防线,归登州都督府冶领,仅是山东防务的一部分。

  叶济尔常与北燕将臣称“中原人才济济”,实际施治军政时也是言行合一,其令叶济多镝治山东防务,整个防线构想,就是直接剥自当年李卓的“内线防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