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枭臣【完结】>第479章

  木已成舟,岳冷秋也知道林缚是什么跋扈性子,拿总督的头衔强压他也没有用,将渡淮军左营的招降将领名单拿过来。

  岳冷秋不怕林缚对他不利,但还不敢去睢宁城去见这些归降将领,见江东左军的营寨与睢宁城也是一副河水不犯井水的样子,心知林缚眼下也只是利用这些人来对付陈韩三,还掌握不了这些人,他坐在总督的位子上,总是有机会拉拢这些归降将领的。

  岳冷秋不进睢宁城,不意味着刘庭州不能进去与这些归降将领接触,也不意味着不能将睢宁知县李卫召到跟前来询问细情,这份名单还是有用场的。

  岳冷秋将归附将领名单收下,又从怀里掏出一本折子来,对林缚说道:“制置使虽有前例,但不是常设。其衙署、幕佐、军制、募兵以及粮饷、兵械、驻营、辖防等务,与军镇有何异同,都还没有明确前例可以参考。朝廷既然委我来从权处置此事,而你与陈韩三又都是新任之官,其细节,不能不跟你们商议,我拟了一本折子,你且看一下,若无意见,还要你来副署……”

  正式就任淮东制置使,有利有弊。

  利是表面上管辖的地盘增加了,对地方文官也有一定的节制权限,甚至能调地方乡军作战,权力要比镇军体系的镇守主将大得多,弊就是要江淮总督府的直接辖制。

  淮东制置使到底有多大的权属,受江淮总督府的限制很大。

  林缚将岳冷秋将呈朝廷的条陈接过来,就在大营前的校场边上翻开细阅。

  与林缚之前猜测的差不多。

  通常意义上的淮东是指洪泽浦以东、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区域,包括海陵、淮安、维扬(扬州)三府以及两淮盐区。

  而岳冷秋的条陈上,将维扬府与两淮盐区从淮东制置使司的辖防区划掉,只保留淮安、海陵与鹤城草场作为淮东制置使司的辖防区。

  两淮盐区受张晏所辖,张晏是正四品盐铁使,制置司的官衔才从四品,伸手去管两淮盐区也不合理。

  维扬历来是大府,知府比其他府的知府要高一级,也为从四品,再说此时是沈戎任维扬知府,林缚想伸手也伸不进去。划不划到辖防区里,此时也没有实际的意义,林缚也不争这个。

  淮东制置使司设行军长史、行军司马、判官等佐官,这些都是常例,岳冷秋也没有在条陈里推荐人选,想来也知道插手这个举荐权没有意义。

  制置使的属官该用谁,谁会有实权,都是林缚一言决之的事情。

  但在条陈里,岳冷秋有个刹手锏就是建议在淮东制置使司之外,再设淮东军领司,荐刘庭州兼任军领司使。

  军领司使还是郝宗成新造出来的官职,前例就是三镇军领司,总辖蓟北、宣府、大同三镇的粮饷兵械驻营物资供应,说白了就是限制李卓等边帅对边军的兵权。

  朝廷暗弱,地方监察体系就成了摆饰,地方权力,除军政外,就是民政与财政。

  林缚作为制置使,是辖防区的最高军政长官,但在制置使之外再设军领司使,就能限制林缚对地方民政、财政事务插手。

  对这种种安排,林缚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意外的地方,岳冷秋要不给他设几道枷锁,才叫遇到鬼呢。

  林缚再往下看。

  岳冷秋在条陈里建议,淮东制置使司麾下以两万正卒来核定兵员,粮饷以镇军正卒标准供应,每卒每月供粮六斗、饷三百钱,悉由军领司按季核发,兵械折损及驻营物资,由军领司照实核发。

  岳冷秋冷眼瞅着林缚,见他差不多看完条陈,说道:“渡淮军左营既然也属淮东制置使司编内,那粮饷自然也应该一并由淮东军领司来核发;两万正卒,扣掉渡淮军外,也就剩八千兵员留给你了……”

  孙壮等部虽接受招安,但独立驻军在睢宁,林缚也调遣不了他们,原以为还能拿粮饷供应来施加影响,但是给岳冷秋这军领司一来,粮饷供应却给刘庭州抓到手里。

  林缚不动声色,岳冷秋自以为计,却不知道他就没有想过孙壮等人会轻易降服,让孙壮等人“假降”占了睢宁,最终还是想引刘妙贞退到淮泗角来跟陈韩三对抗。

  刘庭州要有能力掌握渡淮军左营这些流寇,林缚也乐得拱手相让;再说,将来孙壮再举叛旗,将睢宁城让给刘妙贞,也能将责任推到刘庭州头上。

  说来最可惜的是,本来通过淮东制置使司名正言顺能得来的粮饷供应,倒要给孙壮这些“假降”流民军分掉大半。

  “岳督真是英明啊……”林缚不动声色的说道,岳冷秋从他这里争不到什么,他没有想从岳冷秋那里能争到什么。

  岳冷秋见林缚不动声色,又说道:“守淮以来,张玉伯在淮安筹措粮秣,功勋也著,本督打算荐他出知徐州,兼任徐州军领司使,林制置使觉得如何?”

  张玉伯升任淮安通判还不到五个月,就出知徐州,也算是青云直上,但去徐州是福是祸还真说不好,但只要陈韩三不再举叛旗,张玉伯去徐州倒也不会有性命之忧;岳冷秋不想张玉伯留在淮安,也不意外。

  “岳督英明啊,此等事务,卑职可插不上嘴,”林缚笑道,“如今有岳督来主持大局,卑职也能安心回崇州养伤了……”虽说淮泗战事还没有收尾,淮阳、濠州、泗州等地都还给流民军占着,寿州的罗献成部更是兵强马壮,实力丝毫不损,但那里属淮西、河南战区,林缚也管不了太多,脚底抹油,就想走人了。

  卷七 山河碎 第74章 淮东军制

  进入九月,淮泗间的战事以陈韩三、孙壮等贼将接受招安基本告结。

  淮泗流民军残部渡汴水进入淮阳,刘妙贞自号“皇觉天女”,成为淮泗流民军新的首领,占据淮阳以南、濠州以北的广袤地区,与在寿州的流民军罗献成部遥相呼应。

  九月初九重阳节,长乡侯梁成冲率军进抵济宁,兵抵城下,就展开猛攻,才一日工夫,天袄军便抵挡不住,葛平弃城南逃。

  岳冷秋率长淮军从徐州渡泗水,在丰县拦截南逃的天袄军,与北追来的梁成冲所率大军,联兵溃之。葛平率残部渡汴水东逃,在沛县给陈韩三所围。

  葛平投降,在沛县城里,给陈韩三用弓弦绞杀,残部万余人,皆附陈韩三。

  近年来声势最盛的两股流民军首领刘安儿、葛平,就这样都死在淮上流马寇出身的陈韩三的手里。

  在南四湖的西岸土地上,天袄军十数万兵马践踏溃乱,横尸盈野、血流漂杵,跪地救饶者无数,更有数万残部逃入淮阳,投奔红袄女。

  梁成冲收拢数万降兵,整军退回济宁。

  岳冷秋率长淮军主力退回徐州休整,陶春率一部精锐,从徐州南下,奇袭泗州,在濠州的流民军被迫西撤。

  两度失陷流寇手里的濠州府城、长淮军的驻镇,在时违八个月之后,终于再次回到官兵的手里,城垣残破,四城的城门都不知道是不是给流匪拆了当柴火烧掉。

  至少从表面上,中原地区恢复到三十万黄河修堤民夫叛变之前的局面。

  天袄军溃败,葛平在沛县给陈韩三绞杀,梁成军率军进驻济宁,也就意味着整个山东西部都给梁家牵牵控制。

  九月中旬,顾嗣元就率部从宿豫拔营,渡泗水,沿沂水北上,经郯城、临沂,从沂水县北行,进驻临朐县南境的破车砚关,在破车砚关等候朝廷的赏功策封。

  破车砚关位于沂水县与临朐县交界的大砚山上,此关道径危恶,左右有长城、书案两岭,峻狭仅容一车通行,为齐南天险。是从临沂府北进青州的必经之路,是青州城南面的门户。

  破车砚关曾为春秋时齐国的边境,如今犹存烽台、障城等齐长城遗址。之后千余年,也屡为南北争夺的要地,迄今关城仍在,不过已算山东腹地,除临朐县在这里设哨卡外,倒没有正式驻军。

  梁习受封鲁国公,又任郡督,有大义名份,麾下兵强马壮。要避免梁家的手伸到青州去,当前情势下,军事对抗很可能是迫不得己将走的一条道,必然要先占了破车砚关这处门户要隘。

  ※※※

  顾嗣元离开宿豫后,林缚也没有派兵进驻,自然也不可能让给陈韩三,而是交给渡淮军左营戍守。以睢宁、宿豫两县作为淮东与徐州之间的缓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