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清平调>第25章 陌上凰曲

  不远处一阵突然响起的鼓声,吸引了汐裳的注意力。

  街道一侧搭了一个戏台,周围已聚集了不少人。台上,一个汉子正卖力击鼓。

  汐裳扶额:“连戏都唱上了,这居然是祭祀时的活动。其实宫祭应该叫宫节才对吧。”

  凤倾芸失笑:“你这般想也可以。”

  “……我并不想这般想。”

  戏台前围的人愈发多了,凤倾芸笑问:“要不要去听听?”

  汐裳摆摆手:“没兴趣。我娘便是个戏痴,回回听戏都带上我。凡是有些名声的戏,我俱听过了。”

  凤倾芸闻此,本欲作罢。忽眼尖瞧见了戏台附近扮正旦的伶人。

  她露出了一抹狡黠的笑:“这出戏你必然没听过。”

  “为何?”

  “这出戏只有临泽有,且很少唱。”

  汐裳来了兴致:“这出戏叫什么?”

  凤倾芸笑答:“《陌上凰》。”

  未及汐裳想出这三个字是哪三个字,就被凤倾芸拉走了。

  她们登上了街边一处酒楼,坐在一间雅室的靠窗位置,刚好能清清楚楚地看见整个戏台。

  因为一头银发太过扎眼,凤倾芸一早施了障眼法。顺便给汐裳换了副模样平凡的脸和身段。

  汐裳点了壶酒,边喝边打量着戏台上背对她们的正旦扮相。

  一袭红衣,腰坠青笛。

  正旦回身之时,汐裳意料之中地瞧见了她额间的彼岸花。

  汐裳:“……”

  好了,她大概知晓了。

  她无可奈何问道:“这出戏你听过?”

  凤倾芸笑得促狭:“听过几次。”

  想了想,她补充说:“这出戏几年才会唱一次,颇为难得。”

  物以稀为贵,汐裳忽然觉得这出戏值得一听。

  “讲的是什么?”

  “你自己去看。”

  汐裳撇嘴。

  没过多久,台上的正旦咿咿呀呀唱了起来。

  先是一段独白,正旦睥睨着台下,将陌伊的目中无人表现地淋漓尽致。

  随后小生上场,向正旦求娶。

  汐裳认出小生扮的是凤青琰。

  第一折的戏份完全出乎汐裳的意料。

  更让她震惊的是,正旦纠结唱了几句后同意了。

  汐裳:“?”

  什么东西?

  凤倾芸被她骤变的脸色逗笑了:“稍安勿躁。”

  汐裳安静下来继续看,只听正旦唱道:“为妇二三德,恕我难相听。君自充宫室,我徒供虚名。”

  她憋不住了:“我像是会把自己的婚事当作儿戏,随随便便就嫁的人吗?还有什么充宫室?所以我嫁他为了点什么?这解释不通啊。”

  凤倾芸还笑着:“正是因为解释不通,所以只好胡编乱造。这出戏的解释便是,你被我兄长的一番深情所感动,但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意,于是只答应了名义上的婚事。而你允许他纳妾,又体现了你的宽宏胸襟和知书达理。”

  似乎是为了应和她的话,小生唱道:“小子非梁鸿,不敢求相敬。但乞行俗仪,聊有夫妻名。”

  汐裳:“……”

  好深情一凤青琰。

  好讲理一我。

  第一折戏到此结束。紧接着第二折开始。

  背景是小生与正旦的婚礼,二人身着喜服。

  这时,披散着银发的小旦缓缓上台。

  正旦看着她一愣,小旦也紧紧盯着正旦。

  一旁小生自觉退后。

  正旦捂着胸口唱:“头顶步摇曳,恰似我心旌。银发被冰雪,丝丝动我心。”

  小旦也唱:“身重步难移,痴意心头萦。伦德无从败,岂可生别情。”

  缠缠绵绵的唱词让汐裳忍不住啧声。

  她捋了捋剧情:“所以,在这出戏里,你我这个时候才见面,还来了个一见钟情?”

  凤倾芸微笑颔首。

  她撑着下巴兴味十足地看着汐裳,长睫扑闪着,眼里有光流转。

  面前人的神情变化,远比戏台上的表演更加有趣。

  很快到了第三折。

  正旦去找小生和离,唱:“成婚月有余,承蒙君厚遇。我心已予人,不忍再相误。”

  汐裳云,我真的好讲理。

  小生有些伤怀,又有些释然,唱:“有此短暂缘,意满心亦足。冒昧多一言,慎莫为情苦。”

  汐裳云,凤青琰真的好吓人。

  无法想象他说出这种话的样子。

  第四折继续。

  正旦与小旦表白,字字句句,真挚感人。

  汐裳自愧不如。

  奈何小旦仍心有顾虑:“你我同女子,兼有伦常阻。纵有万千意,安可任自由?”

  正旦自不会放弃,唱道:“若得情长久,万般皆非故。今甘违天意,死生不相负。”

  随后又各自唱了许多句,小旦终于答应了。

  紧接着第五折,也是最后一折。

  正旦满身是血,行将就木。

  小旦凄凄唱:“既有长守誓,缘何却不遵。卿今相委去,教我何独存!”

  正旦气息奄奄,唱:“生死各有命,卿其勿伤悲。今生难长依,来世必全诺!”

  气氛至此,已是万分悲痛。

  汐裳敛了神色不语,脸上一直带笑的凤倾芸,神情也凝重了些许。

  正旦倒地而亡。

  小旦悲苦的调子持续飘进窗子。

  汐裳正想说些什么,忽听得戏台上一阵鼓响。

  竟是落幕之后,正旦扔了首饰和水袖,爬起来击鼓。

  细目看去,居然是个男子所扮。

  二人大吃一惊,随后相视一笑。鼓声热烈,先前低沉的氛围一扫而空。

  凤倾芸问:“这出戏,还不错吧?”

  汐裳点评:“还不错,虽然很多与事实严重不符。我很喜欢第二折和第四折。”

  说着,她忽眉头一皱:“我出去一下,很快回来。”

  凤倾芸不明所以,却还是应道:“好。”

  汐裳说很快,却过了许久才回来。她双手神秘兮兮地藏在身后。

  凤倾芸偏头:“是什么?”

  汐裳轻咳一声,随后将手中的物品递到凤倾芸面前。

  是一枚做工精致的簪子,上嵌有红艳冶丽的珊瑚玉。表面打磨的很是光滑,阳光映射下流光熠熠,却不晃眼。

  簪子上缀着几颗小巧圆润的珠子,内里依稀可见细小的“风月常新”字样。

  “怎么突然买这个?”

  “方才听戏,我见那正旦送了小旦一根簪子,突然记起我居然未曾送过你。”

  凤倾芸嘴里说:“身外之物,我不十分在意。”

  但她闪亮的眸子和上扬的嘴角分明在说:她很想要。

  汐裳把簪子插在她的头发上:“无论如何,该送的我一样不会少。”

  她退后几步:“真好看。”

  “那我以后每日都带着。”

  “嗯。”

  汐裳噗嗤笑了一声。

  “笑什么?”

  “没什么。只是方才我买簪子时,老板以为我是给自己添妆。与我说,女子嫁人必要嫁妆厚实,才不会被欺负。

  “我的嫁妆算起来倒真不少。撇开群玉山露华宫不算,光是这辈子我娘在江宁为我置办的就不少。我有这么多嫁妆傍身,凤倾芸,你是不是不敢欺负我?”

  凤倾芸失笑,配合她道:“自然不敢,我还需靠你养我呢。”

  汐裳一本正经道:“我必然会将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如此甚好。”

  二人用了些酒食,随后去街上闲逛。

  汐裳看许多物件都好,于是一股脑买下来,打算回去装点露华宫。

  天色转暗,见汐裳兴致丝毫未减,凤倾芸提议道:“不若去观灯?”

  “观灯?”

  临泽城中有一汪池水,名曰留絮池。

  城中常年被积雪覆盖,池水自然也常结为冰。

  每至夏日冰雪消融之时,正逢柳絮纷飞,洒落一池新雪。

  池水虽直通城南的洛滢泽,其中积存的柳絮却从不随波逐流,固执地留在狭小的池水中。

  留絮池因此得名。

  每至宫祭之时,人们白日听戏,夜里便来留絮池放灯。

  一盏盏竹灯怀揣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沿着水流一路飘到城外。

  汐裳对此很是纳闷。

  柳絮远远轻于竹灯,却无法随水流而去,其中想必有些蹊跷。

  因着这点好奇,汐裳答应了凤倾芸同往观灯的提议。

  皎洁月色洒落在池中洁白的柳絮之上,微风乍起,竹灯向远处漂移,而池中的素白丝毫不动。

  此情此景,汐裳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瘆人。

  不过好在池边充满了男女老少的欢声笑语。

  汐裳侧耳听了几句,只觉额角青筋跳了又跳。

  满面春色的闺阁少女祈求好姻缘;大腹便便的商贾渴望赚得盆满钵满;新婚的夫妇想尽快有个孩子;侍奉汤药已久的孝子盼着老母早日痊愈……

  祈愿内容五花八门,祈愿对象却是同一人——万能的已逝仙尊——陌伊。

  汐裳有些恍惚:“我竟不知自己本事这般大。”

  凤倾芸莞尔:“坊间传闻向来神乎其神,他们大抵是真的相信你可以做到。”

  汐裳摊手:“巧了,我一样也帮不上忙。”

  她眼风一转,忽瞥见一旁有卖竹灯的摊位。

  竹灯上绘有莲花图案,做工很是精致。

  汐裳心念一动:“我也想买一个。”

  凤倾芸顺着她目光看去,笑说:“好。”

  卖竹灯的是一位老婆婆。她见有客,便开始自卖自夸。

  汐裳对她的介绍兴致缺缺。

  老婆婆见此,只得祭出绝招:“姑娘,我这灯定能顺着洛滢泽,一路漂到陌伊仙尊的祠堂。”

  汐裳眼皮微跳。

  怎么什么都能跟她扯上关系?

  作者有话要说:

  《陌上凰》其实就是通俗狗血版的陌伊和凤倾芸的故事。就像汐裳吐槽的,情节根本就不合理。这出半拉可及的戏剧纯属我在构思过程中突发奇想,文化水平有限,写得也就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