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晓菁平平静静地开口:“什么脏东西?我们组里这阵子就是精神压力大,领导说了,让这两位江城大学的老师过来和我们聊聊,把问题都解决了,以后专心工作。”

  看得出来,武晓菁在部门里还是挺有权威,听她这么一说,男人应了声,虽仍有些不情愿,可还是蹲下来把那八卦符摸走了,揣回自己裤兜里。

  程言瞧得出来,除了稳定军心,武晓菁这么做,还颇有几分不想把事情闹大的意思。这也是人之常情,她刚继任部门主管不久,整个部门又在往上升的节骨眼上,这些邪门事还是少让顶上的大老板知道为好。

  他们出了休息室的门,又在大办公室里转了圈。

  办公室里有一张桌是空着的,另有一个年轻女孩抱着笔记本坐在一旁公共长桌边上,正埋头敲字。

  程言指了指那张桌,问武晓菁:“这是孟敏以前的座位?”

  武晓菁点点头。

  孟敏就是他们部门以前的同事,两个星期前车祸去世,据武晓菁所说,她出事之前一个月,就已经从公司辞职。

  她走了以后,部门缺人手,又招进来两个大学刚毕业不久的小姑娘。坐在公共长桌边的就是其中之一,武晓菁叫她小宋。小宋本来被分配坐到了孟敏的座位上,但后来这间屋子里的人开始做起噩梦,老刘说他好几天瞅见孟敏还坐在原先的这张座位上,吓得小宋再也不敢原地待着,宁可搬着家当临时坐去公共长桌边上。

  孟敏的桌上早就空无一物,可看着也没落灰,桌子正中放着一个玻璃长颈瓶,里头插着一束白色蝴蝶兰。

  程言问:“这花是谁插的?”

  “我。”武晓菁伸手拨弄了下那束花,“瓶子本来就是孟敏的,她以前就喜欢这些花花草草,离职时候没带走。”

  程言没多说什么,点点头,走过去和小宋聊了几句,先问她工作压力大不大,接着切入正题问她认不认识孟敏。

  小宋说不认识。

  程言问:“你来了公司以后,有没有午睡过?”

  小宋点点头。

  程言又问:“梦见过孟小姐么?”

  小宋惊恐地瞥了眼那空着的座位,就跟那里有什么看一眼就会中毒的感染源一样,飞快地撤回目光,连连摇头。

  如此看来,她的恐惧只是被同事传染的。

  下午李冬行还有课,他和武晓菁约了下之后见面的时间,准备下一次就和她的部门同事挨个谈谈,看如何能安抚下大家的情绪。小宋和另一个年轻姑娘对这安排都挺乐意,不过老刘明显不以为然,临出门的时候,程言瞧见他正偷偷弯下腰去,把在武晓菁面前收好的八卦符重新贴到自己的办公桌腿上。

  武晓菁送他们出写字楼,那叫薛湛的保安再次转过头来看她,在瞧见李冬行之后,又把头扭了回去,似乎想和王沙沙一样做出一个傲慢的鼻孔出气的表情,偏偏太用力了些,刺激之下颇为狼狈地打了个喷嚏。


  李冬行只得放弃了与老同学说声再见的打算。

  两人在走回学校的路上,李冬行问程言:“师兄,那位宋小姐都没有见过孟敏,又怎么可能梦见她呢?”

  “是人的话当然梦不见。”程言双手插在风衣兜里,随口一说,“但不是他们老怀疑有鬼么。”

  李冬行一愣:“武小姐不是很坚决地不信这套?”

  程言反问:“你觉得她说的是真话?”

  李冬行认真思考了下,说:“其实,她昨天来找我们的时候,我就觉得她说了假话。”

  他说得煞有介事,倒换程言惊讶了:“哦?”

  李冬行笃定地说:“她当时说她一点不害怕,但这是假的。”

  程言笑了一声:“又是共情?”

  李冬行听出他语气里的不当回事,脸红了下,小声说:“……直觉。”

  其实所谓直觉,很多时候也就等同于极细微的观察力。李冬行天生有着体察入微的本事,估计也是瞧出了武晓菁说话时掩盖于淡定外表下的紧张。

  “她戴着桃木手串呢。”程言摸了把自己的手腕,“她今天穿的衣服颜色和那手串可一点不搭。要戴桃木辟邪,她心里未见不虚。可就算害怕也很正常,谁乐意老梦见刚刚去世的同事?只是,究竟为何会做这个梦呢?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办公室的人都总是梦见孟敏,这惦记也未必太深了些吧。”

  他边自言自语边摇头,一副想不通的模样。

  两人回了学校,下午正常工作,谁也没有再提武晓菁的事。

  晚上到家已经不早,李冬行睡前照常掏出日记本,按照韩征教的方式闭上眼冥想了一刻钟,让自己的意识慢慢放松。

  这几个月来,韩征对他的诊疗徐徐推进,说不上有太大突破,但韩征也并不着急。他对李冬行说,多重人格目前很难说有良好的治疗手段,他的首要目的是先帮助李冬行的精神状态变得更加稳定。以往,李冬行总是竭力抑制其他人格,不许他们随便冒出来。韩征劝他不要这么做。无论李冬行主观愿意与否,这些人格都已经存在了,强行抑制可能只会起到相反效果。

  假如一般人的人格是一张连续的、完整的薄膜,里面兜着这个人所有的情绪与思想,那对多重人格的患者来说,这张膜有了漏洞,意识的洪流从不同洞口不受控地奔涌而出,从而便形成了自我认知的分岔。如果硬要按着其中一个孔洞,水流受力反弹,会从别的孔洞口喷得更加猛烈。

  韩征的意思是,既然源头处难补,他们不如换个思路,想办法把分岔过后的水流再重新拧成一股。因此这段时间,他们的阶段性目标是促进李冬行的各个人格交流更加通畅,争取加强李冬行的主人格对其他人格的控制感。

  而让不同的人格通过日记手段交流,就是韩征想出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