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异能>从种田养猫开始>第233章 规划

  新的一周, 周五。

  江荇和杭行一惦记着在基地里住的狗子们,下午就收拾了东西,带着家里做的好吃的赶到了基地。

  他们开车到枸杞林的时候, 太阳正下山。

  大黑它们正在训练小狗崽子牧鸡。

  江荇和杭行一远远看着, 这些小家伙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夕阳下,一整队毛茸茸昂首挺胸, 目不斜视地往前面走去, 连竖起的尾巴高度都一样。

  江荇看着这些小家伙整整齐齐的步伐, 就忍不住想笑。

  尤其那些小短腿的小家伙们, 圆滚滚的身体尚未脱离稚气,眼睛也圆滚滚的,耳朵高高竖起,好像随时准备倾听四周的动静并且做出反应。

  江荇看着这一幕,恶趣味顿生, 忽然轻轻吹了一声口哨。

  轻而尖的口哨声飘出去, 瞬间,小家伙们齐刷刷地转过头,停住了队伍, 它们摇尾巴的摇尾巴,动耳朵的动耳朵,都眼巴巴地向江荇看来。

  这些狗子估计还没有练习抗干扰项目, 稍微有点动静就被吸引走了注意力。

  偏它们又知道这样不对,注意力飘了多半要挨训,溜号也溜得小心翼翼。

  这看起来就更可爱了。

  大黑察觉到身后的动静, 转头看了一眼。

  原本想跑过来找江荇撒欢的小狗崽们瞬间定住了, 跟施了定身法一样, 嘤嘤嘤都不敢了, 只能用可怜兮兮的眼神表达想出来玩的意愿。

  这模样实在太可爱了,江荇没忍住,靠在杭行一身上哈哈大笑起来。

  杭行一也勾起了嘴角。

  大黑责备地看他们一眼。

  江荇笑得站不住,举手道:“我的锅。家里下午炖了牛肉,想给你们送牛肉来着。”

  听到这话,大黑还没怎样,大黄它们的耳朵倒齐刷刷地竖了起来,那瞪圆了眼睛的小表情和狗崽们一模一样,只是它们身为教官,勉强控制着自己没流口水。

  所有人和狗都看着大黑,等它拿主意。

  大黑本来还想再练一会儿,看狗子们的心思都不在这里,实在练不下去,只好“汪”一声下令解散,让大家吃牛肉去。

  江荇拿出一次性碗筷给狗子们分肉。

  家里今天下午刚炖的瘤牛肉,现在还烫着。

  瘤牛肉的脂肪分布非常均匀,他们家采取草饲和草饲相结合的方式,牛肉很嫩,完全不会发柴,还有着奇妙的奶香气。

  加番茄炖煮出来后,大块的牛肉软嫩的同时又饱吸汤汁,那美妙的滋味简直无法言说。

  江荇不算能吃肉的人,都吃了三大块。

  江荇一分好,狗子们就叼着各自的碗到旁边吃去了。

  它们努力用圆滚滚的身子挡住自己的碗,就怕别的狗子来抢。

  江荇看着狗子们吃得跟小猪一样,又笑。

  他转头看大黑。

  大黑在这个时候依旧吃得非常斯文,哪怕这个时候,也绝不会将食物吃得到处都是。

  他伸手拍了拍大黑的脖子,大黑不躲不避。

  江荇:“这几天辛苦了啊。”

  大黑:“汪。”不辛苦。

  大黑转头看狗崽子们一眼,压低声音:“汪汪汪。”它们很好训练,目前已经有一定的效果了。

  “那就好。”江荇站在旁边跟大黑说农场里的事:“小一它们一切都好,还让我和杭行一向你们带好来着。”

  “家里的咖啡已经上架了,今年的咖啡卖得比去年更好,现在预订咖啡的人已经排队排到下个月去了。”

  “无相果的果子最近长得比较快,应该能在两个月内成熟,到时候一起回家吃。”

  “

  南瓜全部收回来了,卖了一部分,剩下一部分留给家里的牛羊加餐。”

  “山上新种了十株枸杞树,等春天的时候,我们就能吃枸杞芽了。”

  大黑耐心地听着,听到最后问:“汪汪?”小牛怎么样了?

  江荇:“小牛现在已经能独立吃草,每天都跟着牛群出去自由活动,每天都会长大一点。芝麻它们管理小牛管理得很好,小牛们也挺乖的。”

  大黑高兴地摆了摆尾巴:“汪。”那就好。

  江荇家这阵子没发生什么大事,除了农场里的作物按照季节依次成熟之外,基本没有什么其他的变化。

  他们家现在又恢复了挤奶。

  不知道是因为很久没挤奶,还是吃了足够多灵草的玛无奶牛体质确实上升了,新挤出来的牛奶比之前的品质更好。

  现在牛奶放到锅里简单煮一下,就能凝结出厚厚的奶皮。

  不煮的话,放到消毒机里消毒之后,也能尝到牛奶那浓稠香甜的味道。

  他们家现在已经离不开酸奶了,基本每天都会做酸奶,奶豆腐,黄油等,当然,绝大部分需要搅拌的工作都交给机器来做。

  他们家有时候还会做奶茶。

  他们家的茶叶还没有进入正式的投产之中,奶茶一般用别人送的茶砖煮。

  大部分时候他们都喝甜奶茶,偶尔也会喝咸奶茶。

  喝腻了,他们还会用陈皮泡普洱茶,再做成奶茶,放点蜂蜜,也别有滋味。

  大黑非常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江荇在它耳边说了那么多,它并没有表示出馋样。

  倒是旁边的狗子们忍不住了,一边听一边流口水,口水简直流下了三尺长。

  大黑眼睛的余光扫到它们的模样,脸上露出嫌弃的表情,轻轻汪一声,让它们不许丢人。

  江荇在旁边又是笑。

  他们喂完狗子之后就回到酒店了。

  晚上也有个会议,江荇特地带了电脑过来,打算先录音,再做笔记。

  因为他们只有每周末才过来,平时不跟着研究,每次再过来的时候都要努力补笔记,要不然一不小心就容易跟不上进度。

  他们到酒店的时间有些晚,入席的时候,大家基本都已经坐满了。

  江荇和杭行一前面是两个壮汉。

  这两个壮汉他们都认识,一个是王不识,另一个是老熟人曹岑卓。

  江荇意外:“岑卓,你怎么过来了?”

  “我家也是这片的嘛,他们邀请我过来做个讲座,顺便说明本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我就过来了。”

  曹岑卓说着把笔记本电脑塞给他,求助道:“这个是我带来的讲义,做了一个星期,不知道算不算完善,你赶紧帮我看看。”

  “可以啊。”江荇一目十行地看着这个讲义,发现这个讲义非常有水平,“写得真好!”

  江荇:“从这个讲义就能看出来,你一定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

  曹岑卓自豪:“那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怎么可能没感情?”

  江荇将笔记本还给他,问道:“你们的葵花杆子现在还剩多少了?”

  曹岑卓:“也没多少,大概再给你们发个五六车,应该就能发完。”

  曹岑卓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一个星期给你发一车,发到十二月?”

  江荇:“这个没问题。”

  曹岑卓:“那就行,我这段时间还帮你联系其他灵植,不过暂时没什么结果,如果能联系到我再跟你们说。”

  江荇和曹岑卓寒暄了几句,工作人员很快过来提醒,会议马上就要开始了。

  曹岑卓立刻顾不上聊天,他站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又紧张地喝了一口水,带上他

  的笔记本电脑,打算去等候区等候。

  江荇拍了拍他的肩膀,示意他加油。

  江荇从来没有看过曹岑卓讲PPT的样子,实际上他心中非常有数,从这片地区的水源土壤开始讲起,讲陆地上的动物,再讲天空中的鸟,讲得非常详细且深入。

  如果不是在这片地区长期生活过,并仔细观察,努力查阅资料,他绝对拿不到那一手鲜活而生动的资料。

  江荇看着他,小声对杭行一道:“他讲得真好,看来一个地方确实有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不可以无视当地的生态环境乱来。”

  杭行一:“你是想到了什么?”

  “我们的山啊。”江荇继续小声说道,“我们的农场里多了那么多山地,我之前打算无论梯田还是平田都一样地种,现在看来确实需要一个专门的农业规划师,再帮我们规划一下。”

  他们家之前请过农业规划师,不过那是在农场刚刚建立的时候。

  当时他还没有种植那么多灵植,对农业也不算太熟悉。

  农业规划师的水平其实也很一般,只是照搬书上大致给他们规划了一下。

  他们明年要重新开垦整座农场,自然不能生硬地套书上的模式。

  再加上他们农场里有那么多林子,书上也没有相应的灵植农场可以参考。

  江荇道:“你说我们要不要趁着参加这个项目,找一个靠谱的专家帮我们全方面规划一下?很多植物好像都可以相辅相成,种在一起会互相成就。”

  杭行一:“我觉得可行,你心中有人选了吗?”

  江荇:“暂时还没有,我之前甚至没想过要重新规划。”

  要说完全没有重新规划过,那也不算。

  他们农场扩大的时候,农场村大家过来帮忙,其实就已经帮他们规划了一下。

  不过那种规划比较粗糙,大概限定在果树种在山上,作物种在田里那种规划。

  至于更详细的,大家也没有注意。

  江荇这次出来参加项目就已经注意到了,农业真要认真弄起来,是可以往精细化方面走的。

  有时候多花一点心思,可以得到很多收获。

  他们家起码还要种几十年作物,仔细规划一下,哪怕每年只增长一点产量,几十年下来也绝对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数目。

  杭行一道:“如果要找一个规划师,我倒是有个人选,等我们周末回去的时候,可以顺路过去问一问。”

  江荇:“哪个人选,我认识吗?”

  杭行一:“你可能听过,但是应该没有注意到。”

  杭行一想了想,又道:“也有可能你注意到了,但是他有很多个名字,你也没办法给他对上号。”

  江荇好奇:“听起来像是大佬。”

  “如果论资历的话,他是。”杭行一慢慢道,“要按其他的论,就不那么大佬了,甚至混得还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