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飘渺烽烟>第47章 第四十七章,联姻

  酉月,楚王遣使臣携带大宗礼物赴秦,欲索秦女入楚王宫为妃嫔,两国结成姻亲同盟。

  秦王嬴稷在大殿接见楚使,笑纳礼物。退朝后,楚使在专人护送下前往宾馆歇息。嬴稷留了寿烛和白起,继续在殿中议事。

  “去年,寡人写了封国书,让舅父魏冉送去给熊横,称熊横失德,寡人要联合诸国伐楚,争一旦之命。当时熊横就吓得半死,连忙奉上大宗财帛,以求平息干戈。”嬴稷兴致勃勃的说道,“今年更好,楚国自己上门来巴结大秦了,可见我大秦国威日益壮大!”

  寿烛作揖道:“大王治国有方,乃大秦之福!”

  嬴稷笑着对白起道:“楚国畏惧大秦国威,白卿家功不可没!”

  白起躬身行礼,道:“大王谬赞。”

  他俊朗的脸上无半分悦色,反而透着一股莫可名状的森寒冷酷之意。

  原来他是想到了去年婷婷溺水一事,因此对楚国恨得咬牙切齿!

  嬴稷低叹一声,道:“我们和楚国永远是仇人,只不过今时今日,还没到白卿家你挥军伐楚的时候。”

  白起又施了一礼,道:“微臣明白。”

  寿烛问嬴稷:“大王,您是同意与楚国联姻吗?”

  嬴稷颔首:“正是,寡人会在宗室中挑选合适的女子,嫁于熊横。”

  寿烛道:“此事可要征询太后与魏大人的意见?”

  嬴稷双眉微拢,似笑非笑的道:“今日魏冉正好来宫中拜望太后,寿卿家现在便去甘泉殿问问他俩的意思罢。”

  寿烛领旨。

  嬴稷又道:“你再知会魏冉,让他来大殿一趟,他平日对珍宝颇有研究,可帮助寡人鉴赏楚王送来的礼物。”

  寿烛道:“谨诺。”遂毕恭毕敬的退出大殿。

  寺人蔡牧凑到嬴稷身旁,道:“大王,小的听说,楚国这次送来了许多震泽珍珠,那可是好东西啊!”

  嬴稷笑道:“一会儿寡人让舅父帮忙,把最好的震泽珍珠先挑出来。”

  *

  蒹葭殿外,唐夫人陪着希儿晒太阳,一边谈说着生养之事。

  公子柱带来了一柄木剑,给婷婷演示他新学的一套剑法。

  婷婷本是剑术高手,在观看完公子柱舞剑之后,赞美鼓励之余,不忘作出一些指点。

  公子柱高兴得很,道:“美人小姐姐真厉害!你说的话句句在理!”

  婷婷欣然笑道:“妾身的武艺确实挺强的。”

  公子柱道:“本公子要请求父王把那击剑老师罢免了,换美人小姐姐来教导本公子!”

  婷婷哈哈一笑,道:“那不成。妾身的武功偏于阴柔,只适合女子修习,不适合柱殿下。”

  公子柱低头努了努嘴,似颇为沮丧。斯须,他又抬起头,问婷婷道:“那么,美人小姐姐可以时常指教本公子的武术吗?”

  婷婷爽朗的道:“这倒是没什么不妥的。倘若妾身真能帮助柱殿下提升武艺,那也是一件乐事呀。”

  公子柱登时笑得无比灿烂,道:“太好了!太好了!”

  少顷,蔡牧领着另外两名寺人来到蒹葭殿,三人各自捧着一个金黄色的锦盒,行礼道:“拜见唐夫人、希美人,拜见柱殿下,拜见大良造夫人!”

  唐夫人雍容的道:“平身。”

  蔡牧和两名寺人站起身,蔡牧道:“今日楚使送来了许多宝贝,大王和魏大人先选了五份上品震泽珍珠,一份献给太后,另外四份赐给唐夫人、吴夫人、希美人、还有大良造夫人。小的估摸着此刻唐夫人、希美人和大良造夫人都在蒹葭殿,就一并拿来了。”

  小鹃接过一只锦盒,呈给希儿,小葵也接过一只锦盒,呈给唐夫人。蔡牧亲手把自己捧着的锦盒呈给婷婷。

  婷婷淡眉微蹙,不禁自言自语道:“似乎我不该受此赏赐呢……”

  蔡牧殷勤的笑道:“大王说了,楚国这次之所以这样来巴结咱秦国,那是因为楚国十分畏惧咱秦国的国威,而秦国能威震天下,白将军功不可没!因此这赏赐正是大王对白将军与夫人所立军功的嘉奖,夫人受之无愧也!”

  婷婷听了这话,心情大为放松,遂伸双手,优雅的接受锦盒。

  锦盒里一共有三件首饰,其一是发簪,通身由黄金制成,簪头缀以珍珠拼成的五朵梅花,精巧非凡。另两件是珍珠项链和珍珠手串。三件首饰所用的珍珠皆是形状浑圆、色彩净白、光泽柔润。

  蔡牧道:“还有其他各种金玉珍玩,会陆续送到蒹葭殿与蘅芳殿、以及将军府。”

  婷婷嘴角一撇,暗忖道:“金玉珍玩,我家已有很多了,真没意思。”她霍然忆起去年吃过的大江螃蟹,不由得默默感慨:“大江螃蟹才是楚地最好的珍宝!”

  这时唐夫人走到婷婷身畔,笑道:“小仙女,你戴上这些首饰看看呢。”

  婷婷淡淡的一笑,道:“这发簪和项链都太华丽了,妾身戴不习惯。”

  唐夫人道:“也是,小仙女可以在一些典礼上再佩戴这发簪与项链,以添隆重风范。”她从锦盒中取出手串,道:“这珍珠手串倒是简素雅致,小仙女不妨试试。”

  婷婷同意,笑着接过了珍珠手串。她右手皓腕上缠着白起制作的朱砂手串,所以她将珍珠手串戴在左腕。

  她的手腕太纤细,这珍珠手串挂在她左腕,垂下来好长一截,悠悠晃荡。

  公子柱注视着婷婷左腕,张口问道:“震泽珍珠很有来头吗?”

  蔡牧躬身敬答:“回柱殿下,震泽珍珠形色极佳,光滑无核,乃天下珍珠之魁首,便说是楚国国宝也不为过。”

  公子柱面露高傲之色,道:“依本公子看,美人小姐姐的肤色比这珍珠的色泽要漂亮一百倍不止!以后那些外国人再来炫耀他们的珠玉珍宝,我们就请美人小姐姐去灭了他们的得意劲!”

  婷婷“嘻嘻”轻笑出声。

  唐良人捏了捏公子柱肩膀,责备他道:“柱儿你又口不择言了!大良造夫人固然是美貌无伦,但凡事须讲礼法,你岂能让大良造夫人随随便便的抛头露面?”

  公子柱惭愧的垂下脑袋,道:“母亲所言甚是。”

  蔡牧道:“楚王此番派遣使者来给咱大秦送礼,本也不是炫耀楚国物产。楚王是害怕咱们大王发兵攻楚,故而委派使臣携珍宝来访,以求秦楚联姻,避免兵祸。”

  婷婷眨眨眼:“联姻?”

  蔡牧笑道:“正是,楚王欲纳秦女为妃嫔,大王已应允,太后也无异议。”

  唐夫人道:“未知大王与太后打算选哪位女子赴楚?”

  蔡牧道:“大王说会在宗室里挑选合适的女子,这两天应该就要决定了。”

  唐夫人轻轻颔首。

  婷婷蹙着眉,低声唏嘘:“那位女子连楚王的面目都未曾见过,便要嫁作楚王的姬妾,也不知她将来在楚国能不能过得快乐……”

  希儿挺着肚子走至婷婷身边,双手挽住婷婷胳膊,温婉的道:“各人有各命,小仙女无须为了他人命途而忧虑伤神。”

  婷婷微笑点头,笑容隐含苦涩。

  唐夫人道:“数百年来,诸国之间常有联姻之事,我们的大王就有位异母姐姐,当年远嫁燕国,成为燕国王后,而吴夫人也是为了秦赵邦交,才从赵国嫁来秦国。”

  婷婷又点了点头。

  她明白,有些事情从来都轮不到她去操心。况且即便她操心了,也改变不了甚么。

  *

  正午,白起带着婷婷回到将军府,见大门外已停了一辆马车,马车上装载着好几只大箩筐,箩筐里是咕噜噜吐泡的大螃蟹。

  “哎呀!是螃蟹!”婷婷惊喜的呼道,“我刚在宫里还惦记着去年吃的大江螃蟹呢!”

  白起亲昵的捏了捏婷婷的下巴,笑道:“我这就给你烧螃蟹。”

  于是婷婷又尝到了大江螃蟹的肥美滋味。

  白起烹制了三道菜肴,一道是寻常的蒸螃蟹,蟹肉、蟹膏、蟹黄都取出,堆在蟹盖里,拌了醯、饴和姜末来吃,与去年的吃法一样。另外两道菜,一道是蟹膏蟹黄炖猪蹄筋,另一道是蟹肉末葱叶竹荪羹。

  婷婷吃得颇为满足,眼角时不时的溢出几滴晶莹泪珠。

  白起手里拿着一方帛巾,轻柔的为婷婷拭泪。

  这日夜晚,婷婷沐浴完罢,裹着白起的汗衣,静静的仰躺在床上沉思。

  白起伸手抚摸婷婷雪白的脸颊,柔声问道:“婷婷有心事?”

  婷婷道:“我听说大王要选一位宗室女子远嫁楚国,我心里有些难受。”

  白起困惑的一笑,道:“你难受什么?这又不关你的事。”

  婷婷细眉颦颦,道:“我的师姐之中,有几位是列国没落贵族的后裔,昔日在华山,我时常听到她们议论家族旧事,她们都会说‘若是当年家族未曾衰败,那我们如今即便不是公主,也是王室宗亲,生活该是何等的高贵风光’。听着她们谈话,我偶尔也会动心,偶尔也会憧憬王亲国戚家的富贵生活。可今日我却明了,这贵族家的女儿,平日虽锦衣玉食、尊贵体面,但也有着诸多的无奈,比如远赴异国、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认识、不了解的男人。”言至此处,她幽幽一叹:“唉,我懂得这是为了国家邦交,凡事应以国家利益为重。但是,如果为了国家,就必须牺牲一己的幸福,那也是很可怜的。我现在真庆幸我不是贵族家的女儿。”

  白起听完她这番话,不禁“嗤嗤”笑了两声。

  婷婷愠怒的道:“你笑什么哪!”

  白起的笑容俊气逼人,道:“我笑你脑子里总能冒出呆念来。”

  婷婷不服气,横眉立眼的质问白起:“我脑子里有什么呆念?”

  白起深情的吻了吻婷婷的丹唇,道:“倘若你是贵族家的女儿,难道你就会不幸么?我告诉你,如果你真是贵族之女,你也绝不会嫁给乱七八糟的男人,因为你只能嫁给我。”

  婷婷眉梢微挑,道:“呿,自大狂妄。”

  白起坚定的道:“我这是有决心、有信心。恩,我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是贵族也好,是平民也罢,是公主也好,是女强盗也罢,总之,我一定娶你做我的妻子!”

  婷婷嚷道:“什么女强盗!我怎可能去做强盗!”

  白起笑着亲吻婷婷洁白的颈项,道:“我说错话了。我的婷婷如此贤良,当然不可能是强盗。”

  婷婷怒意难平,仍不停的斥责白起,但很快,她的斥责就变成了□□喘喊,柔婉、销魂……

  *

  五日后,秦国宗室女嬴珩身披礼服,至王宫向秦王与太后辞行。

  两国联姻,嬴稷本该挑选一位公主嫁于楚王。然而嬴稷的姐妹之中,有一位姐姐远嫁燕国,妹妹慕月公主嫁于胡伤,其余异母姐妹皆在“季君之乱”中丧命。他的女儿则都年纪太小。

  嬴珩是嬴稷的堂妹,是公子华最小的女儿,年已二十,三日前主动自荐,愿赴楚国联姻。

  “珩儿就像她的父亲一样,胸怀家国大义,丹心赤诚。”太后慨然道。

  公子华是嬴稷的叔父,是秦惠文王执政年间的秦国大将,文韬武略,战绩彪炳。秦惠文王二十五年,秦楚爆发丹阳、蓝田之战,战争结果虽是秦军击败楚军,公子华却在一次突围中壮烈牺牲。

  那一年,正是嬴珩出生之年。

  太后慈蔼的叮嘱嬴珩:“珩儿,你到了楚国,务必万事珍重。”

  嬴珩长长一拜,道:“妾身定不辱使命,绝不辜负大王与太后厚望。”

  待嬴珩与侍从、仪仗退出大殿,太后叹道:“珩儿这一去,不知何时才能重返故土。哀家十六岁嫁入秦国,转眼数十年逾过,也是再未有机缘回到楚地。”

  嬴稷清朗的笑道:“可是母亲您自己并不想回去楚国,不是么?”

  太后庄严的一笑,不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