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痴花>第三章 夕去逢故人

  盛星在租界逛新开的胭脂铺,把新上架的洋货买来,预备送给秦妈贺新年。陈江福的铺子,卖精致新鲜的蜜饯;榅桲、青梅、瓜条儿、炒红果,或是甜掉牙的金丝蜜枣儿,盛星由仆人陪着,俩人买了包金黄香甜的苹果脯。

  江菱月还是穿着那条深色的夹裤,棉袄外面披着件发白的军服,他回过头,看了盛星一眼,又转过脸去。

  盛星想把嘴巴里试吃的一口枣儿嚼完,他咳了两声,恍惚地抬起眼皮,说一声:“菱月姐姐。”

  “还是个小泼皮,喊谁姐姐呢?”江菱月冷冷清清一问,像是拿冰,把盛星弯起的嘴角冻住了,他买了两包甘草杏,往嘴里塞了一颗。

  盛星穿着老式样的长衫和毛褂儿,像个金贵的财主少爷,他还是没翻脸,总觉得有愧,因此笑嘻嘻,哽着喉咙,说:“还回不回来唱戏?”

  “唱戏?”江菱月牙有些酸,他看着盛星,用讶异又疑惑的眼神,像深色的冬夜长空。

  光线在铺子里,略微昏黄,玻璃橱窗陈列着橙黄或剔透的果子,盛星答:“是唱戏。”

  “盛星,你出来,我有话说。”江菱月两步跨过来,就扯着人不松手。

  外头冷,仆人把红漆的汤婆子递上来,盛星头发梳得一根不乱,他跟着江菱月走;烟突然递上来,盛星一抬头,江菱月已经蹙着锋利的眉毛,吸得气息都呛人 。

  “刺嗓子,还唱不唱了。”

  “你管我!”他反驳,接着,嘴边翻腾着浓白色的烟圈,这样的确有失礼仪,对于盛星略显刻意的咳嗽,他毫不在意。

  在军队里四年时间,人被培育得有些粗鲁,他一抬眼,浓密的睫毛掠过眼睑,乍现许久不见的青衣风情,可眉峰厚重了,颊边是隐约的邋遢的胡茬,整个人从少年时候的清丽里挣脱出去,变得更像个走街串巷的痞子。

  可神情不粗野也不流氓,有任性不羁的锐利感觉,更少不了淡薄的书生气。

  江菱月当然上过学堂,盛星记起来,他用旧毛笔沾水,在晒得烫脚的洋石灰上写《百家姓》,写《三字经》,写:夜泊秦淮近酒家。

  “想喊你回来唱戏,你这不是……”盛星一双被水红勾勒的明亮眼睛,柔软地扫遍江菱月全身,又笑,说,“不是挨枪子儿的身子,军饷我又不是没交,穿的这什么呀……”

  他满身心的嫌弃,嘴角往下垮着,又忍着,不敢迁怒于衙门或者少帅,他只得把自己给部队拿了十几块钱的事儿,扭捏着说出口。

  “得得锝!”江菱月终于被惹恼了,他捏着燃了一截儿的烟,那两包红印章牛皮纸包的甘草杏拎在手上,他看着盛星满身优雅金贵,忍不住歪过头去,嘲讽地笑,说,“我倒没什么要交代的,就想问问,我藏在墙砖缝儿里的那一块钱——”

  “我花了。”

  “你知道我要问什么吗!”

  “不管,你说了有我一半儿的,谁让你倒霉,藏钱被我瞧着了?”冬季严寒,盛星双颊被冻得通红了,他背过身,往街头朝向太阳的一边去,和那些喧嚷的人群擦身而过。

  电车的轨道,狭窄,街道被高耸的楼遮挡着,傍晚时候只有一端泛着落日的亮黄,盛星搓了搓冻僵的脸颊。

  江菱月跟着他走,问:“你是不是特别高兴我被赶出去?”

  “不高兴,”盛星突然就停住了脚步,身后,是一家灯火通明的外国餐厅,他转过身来,回答,“小时候呢,我爱欺负你,我承认,可我总不能一点儿长进都没有,你被师傅赶走,那可是件大事儿,谁还笑得出来。”

  江菱月伸手,把烟头蹭在电线杆上,他隐隐地笑,随即露出更为沉寂的神色,想了想,才说:“就是我的错,所以……”

  “你还知道是错的?我真不该整天拿你开涮,涮出毛病来了。”盛星没忍住地笑,他拍了拍江菱月的手臂,回身把仆人也喊上,说:“你去家里喝一盅?”

  “给少帅买的蜜饯,要送回去。”

  “让轮子替你送,”盛星慢悠悠,又回身去喊仆人,“轮子……”

  太阳更低,晚霞染上了冬季天空的浓郁乳色,光芒覆在江菱月脸上,他摇了摇头,情绪不高涨也不低落,终于说:“我给人家做事,怎么说都得亲力亲为,我过两天儿找你去吧。”

  “最近在城南戏园子,那行,”盛星在寒风里,冷得鼻尖泛红,眼睛本身含了水一样柔和,没防备地笑起来,像是在雪地里,燃了一汪温泉,他又否认,“……不怎么行,我得过完年才能去唱呀,两天儿就过年了,你是不是得回老家?你姑姑呢?”

  明显地,江菱月吸了口冷气,他说:“我姑姑在陈家做事儿,莲香不愿意回……我没家,房子倒还在那儿,可不愿意卖。”

  “少帅对你好不好?不行就去我那儿住,还空着间房,我知道在部队不会好过,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我过得好,”江菱月有点迟疑,他看向盛星,十分顺从,说,“可如果行的话,我更愿意在你那儿待着。”

  “那你,”盛星低头,伸直了手从钱袋里取了几块钱出来,他歪着头想,索性,把那只红绸刺绣的袋子塞到江菱月怀里去,说,“没几个了,你先用着,过年的时候上我家,不然一个人怪冷清。”

  盛星趁着晚饭的时间,坐汽车去拜访钱四代,即便他现在成了角儿,可这应该是和和气气求人的时候。一院子喧闹的少年师弟,正一人举一个焦黄厚实的大饼,配粥。

  院角的伙房暖洋洋,支着口黑乎乎的铁锅,里头是白米汤;原本白皙丰润的言嫂,也随着时间衰老了,她一张脸蜡黄,举着勺子,给排队的小子们添粥。

  盛星顺着墙往里走,他凑上去了,语气有些俏皮,问:“粥是不是太稀?”

  “您尝尝不就得了,”言嫂搅动着锅底还剩的稀饭,眼盯着,灶里的火苗要渐渐灭下去了,她笑起来,这才看得着刻在命里的几分娇柔媚态,她冲着盛星说,“一个个儿都出去过好日子咯,我现在老得没脸见人。”

  天已经半乌,像是谁挥毫,把那染满晚阳的幕布重新上了墨色,盛星眼睛漆黑,他凑近一些,把准备好的钱和点心递到言嫂手里去,他说:“您照顾过我,我就拿您当母亲孝敬……陈江福家,糕点花样儿少,可这个椰泥酥饼啊,好吃,我买到了今天最后六两。”

  “谁敢当您的母亲?你那时候,腰还没人家胳膊粗……我给你留点儿饼或者窝头,你这才没饿死。”她嘴上、神态上从来不饶人,可又觉得自豪,最后两碗,她询问盛星吃不吃。

  “罢了,我知道你嫌弃,现在你是锦衣玉食的人。”她又说。

  盛星立即埋怨里带着温和,说:“我是不穷酸,可也够不着锦衣玉食,您再说笑,那也甭想着再和我叙旧了。我得快点儿过去,求我师父办事儿。”

  “走吧,走吧。”言嫂把碗放到灶台上去,她刻意不再理会盛星,一双眼睛又极其明亮,在盛星快出门的时候,盯了好久他的背影。

  电灯在寒冬里,像一颗脆弱晶莹的水泡,钱四代结束了一整个旧年的奔波忙碌,于是在近些日子使自己平静下来,他举着只新买的紫砂茶壶,靠在卧房的炕上。

  “师傅,到年跟前儿了,我知道您闲暇几天,也不是有意来打搅。”盛星厚着脸皮套近乎,他跪到炕沿儿上去,接了钱杨氏递来的烫热的茶。

  钱四代话不敢多说,再怎么着,他不舍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把盛星送到别人手里。

  他坐直了,又盘起腿来,声音沉闷地说:“你讲。”

  “江菱月……你记得江菱月吧?”盛星捧着那白瓷蓝花儿的茶碗,正暖一暖冬夜将至时候冷冰冰的手心,他直直把话说出口来,“能不能再让他回来,讨口饭吃?他身体不好,在军队那种粗野的地方,迟早得病死。”

  面目从容地,盛星撒了个谎,他扬起嘴角,冲着钱四代一笑。

  钱四代僵直的脸,终于在想起江菱月是谁之后鲜活起来,他咬着牙,问:“他到军队去了?”

  “给少帅写书信,拟文本告示,然后跑跑腿儿;你想想,那样一个人,本来就是个旦,是冲着娇贵去养的——”

  “放屁,”钱四代突然低骂一声儿,他似乎是懊悔了,可终究还是没致歉,只是含混过去,他又放柔了声音,说,“你想想,你们谁娇贵?可别唬我。事情呢,我当然要好好考虑。”

  盛星牙痒痒,他恨钱四代,恨他以训诫为名的一切辱骂和暴力,恨固化的师徒尊卑,恨钱四代见人下菜的虚浮嘴脸。

  他仍旧在笑,把在台上安抚人心的一切本领都用上了,虚假柔情地笑,满嘴好听话:“师傅,就当我这回欠您人情了,他现在也不哑了。”

  一口热茶终于下口,钱四代皱了皱眉头,他想来,这不是什么犯难的事儿,可总觉得自己厉害,因此要以师傅的身份,在盛星面前摆出副架子,他伸开腿,还算干脆地说:“得给他改个名字。”

  “好嘞。”

  “过完年你领他过来。”

  “好嘞。”

  让轮子提溜的一大盒点心,在钱四代桌上摆着;盛星躬了腰,钻出巷口一个偏僻低矮的侧门,出到大路旁。

  街上车水马龙,还热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