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异界种田小日子【完结】>第488章 都是有钱人

  柯子洲看着荸荠,点点头,“吃过,二万带给我的,特别甜。”

  三十七也想要,“洲哥,我能吃一个吗?”

  “你等一下。”柯子洲去池塘边,用水槽里的水洗了一下,然后拿给小家伙一个,“把皮咬掉再吃。”

  “嗯。”小家伙把荸荠拿到手里,看了好一会儿才找准下口的位置,一点点把皮咬掉。

  祝一万的儿子也在附近玩儿,看到之后也想要,小昭儿一岁零六七个月了,很会跑,慢慢跑过来,“我也要。”

  柯子洲又给了他一个,“会咬皮吗?”

  “我会。”小昭儿大牙还没长,只长了前面的牙齿,但并不妨碍他咬皮,咬得还挺快,就是坑坑洼洼的,等他咬完之后,果肉已经没剩多少了。

  这个时候,三十七也把皮咬完了,小家伙生长在满是孩子的善堂里,很会分享,当即把辛苦咬了半天皮的荸荠给昭儿,“要吃吗?”

  “要。”小昭儿也不客气,拿过来就吃了,“真甜。”

  柯子洲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那荸荠上满是口水,也就只有这么小的孩子不介意了。

  三十七向柯子洲伸手,“洲哥,我还要刺龟儿。”

  小昭儿也要了一个。

  柯子洲一人给了一个,然后两个小孩儿一起坐到了田埂上,互相给对方的荸荠咬皮吃。

  柯子洲不忍直视,“你们都不讲究的吗?”

  三十七很有责任感地说道,“昭儿小,我要照顾他。”

  柯子洲道,“你还是先照顾你自己,昭儿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三十七把一个咬了皮的荸荠递给小昭儿,特别坚持道,“我比昭儿大,我是哥哥,我得照顾他。”

  “你俩感情还挺好。”江一宁走过来,把一篮子荸荠放到两个小家伙中间。

  “算得上竹马了。”钟玉烜也提着一篮子荸荠过来。

  小昭儿歪着头问,“竹马可以吃吗?”

  江一宁揉小昭儿的脑袋,“竹马不可以吃,小馋猫,啥都想吃。”

  小昭儿可惜地说道,“不能吃啊,我还想尝尝呢。”

  大家被小昭儿的样子逗得捧腹大笑。

  江一宁双手捧住小昭儿的脸揉了揉,“小馋猫,跟家里的太阳似的,什么都吃。”

  小昭儿摇摇头,“太阳都胖成球了。”

  江一宁逗小孩儿,“你也知道胖成球了?你要这么吃下去,也得胖成一个球。”

  “我不会的,我吃得少。”小昭儿说着把手里的荸荠放嘴里咬了一口,“真甜。”

  几人,“……”

  这娃绝对要胖成一个球。

  说说笑笑,一会儿后,三人领着两个小孩儿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三人把小刀拿出来给荸荠削皮,一会儿长辈们收了稻谷回来吃。

  这时,大门被掀开,隔壁新媳妇看了看院子里,“你们不用去收稻谷吗?”

  钟玉烜摇头,“不用啊,娘不让我们干活儿。”

  “你们真幸福啊。”新媳妇羡慕地走了。

  三人互相看了眼,夫君的家人对他们是真的好,完全是当自己的孩子疼,是挺幸福的。

  ……

  农忙时节,祝泽清也迎来了第七次月考。

  在进考场之前,凌老叮嘱两人,“你们答题的水平比第一次强了不少,而且已经摸清楚了规律,稳定发挥就行。”

  两人点点头,走进了考场。

  依然是严格按照科考的时候要求,整个考场透着一股紧张感,令人不由自主精神紧绷。

  这次给他们监考的是一位叫高夫子的人,为人和蔼,但绝对不能违反考试纪律,否则直接在教室门口罚站,让大家围观,丢尽颜面。

  试题是夏老出的,试卷上印着题目,直接作答就是。

  第一场第一道试题是四书题,每一个州的题目不同,但是类型都是一样的,全是四书题。

  这道题需要答三四百字,小试牛刀的意思。

  祝泽清看着题目,思考片刻,便提笔作答,他做了几百张试卷,并且擅长归纳总结,第一道题再难也难不住他,何况他还擅长考试。

  轻轻松松就写好了第一道题目。

  高夫子看到这一幕,以巡视考场的模样来到祝泽清身后,看了一会儿他的答题后,点点头,不错,真不错。

  然后他又去看了看凌封锦的答案,也是大赞,不愧是凌老的孙子,也是一点儿不差。

  看了两人的试卷答案后,他又坐了回去,把试卷拿到手里琢磨。

  凌封锦侧脸看了眼祝泽清,对方开始答第二道题目了,这是一道作诗题,作诗难不住祝泽清,毕竟他可是背诵了唐诗宋词全集,以及这个时代的所有诗词,稍微融会贯通,作诗也是轻而易举。

  凌封锦不太擅长作诗,思考了一会儿才做完第二道题,他没再去看祝泽清。

  他心里清楚,祝泽清考试似乎没有短板,就算有短板,他稍微花点儿时间弥补,短板也就没了,而他是有一些短处的,多看无益,反而乱了心智。

  考试持续三日,这三日下着绵绵细雨,处处透着一股湿润感,有些不舒服。

  江一宁在食堂大门口等祝泽清,“考完了?”

  祝泽清脸上透着几分疲惫之色,“嗯,有点儿累,我们吃了饭就回去睡觉吧?”

  “好。”江一宁扶着祝泽清去屋里吃饭。

  凌封锦跟在后面,有些艳羡,什么时候子星也能像这样跟他光明正大地接触?

  江子星给凌封锦挥手,“封锦,你在想什么?”

  几个月的时候,两人的关系近了许多,凌封锦让子星叫他名字,不要再叫哥了,然后称唿就变了。

  凌封锦道,“我在想什么时候才能跟你成亲。”

  江子星确定了心意,心里便一心一意对凌封锦了,“既然答应了等你,我就会一直等你,久一点儿也没关系。”

  凌封锦感动地看着江子星,“我尽量不让你等那么久。”

  江子星笑着点点头,“好。”

  吃过饭,祝泽清三人便回凌府休息了。

  回到房间,江一宁神神秘秘地冲祝泽清眨眼睛,“泽清,你猜猜我们今年收了多少稻谷?”

  祝泽清心算了一下,“七千斤左右。”

  江一宁微微张开嘴,吃惊道,“你猜得也太准了,就是七千斤。”

  祝泽清轻松道,“我知道一亩地大概产多少,家里一共六亩地,随便一算就知道了。”

  江一宁兴奋地说道,“这还不是最让我高兴的,我高兴的是今年不用交田税,泽清,你考上秀才简直太好了。”

  祝泽清道,“不交田税,但是还有徭役和兵役,家里人多,这笔税也多。”

  江一宁挺知足的,“不过能少交一笔也是好事,好了好了,不说了,你快休息吧,我去把你的衣服洗了。”

  祝泽清把江一宁拉过来亲了亲,“一宁,辛苦你了。”

  “我都是心甘情愿的,快睡吧,一会儿我过来陪你睡。”江一宁轻轻拍拍祝泽清的脸,用哄人的语气说道。

  祝泽清笑开,“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跟你成亲。”

  江一宁故意翻旧账,“不是,你一开始还要赶我走,还说不喜欢我,对我好只是责任。”

  “我怎么舍得赶你走。”祝泽清把江一宁拉到怀里,“而且我也没有赶你走,只是觉得觉得你年纪小,被迫跟我成亲,心里难免不情愿,给你一些选择空间,不过现在我们互相喜欢,那些话就当是不成熟的玩笑话了,好不好?”

  江一宁轻轻在祝泽清的肩膀上咬了一口,松口后才回答道,“那我就忘了。”

  这时,敲门声响了起来,“泽清少爷,夏大人给你送了一封信来。”

  “夏大人?”祝泽清放开江一宁,把房门打开,接过信件,“管家,多谢了。”

  “不客气。”管家躬了躬身,干脆地离开了。

  信是夏永清派人给祝泽清送来的,说的是今年京城周边的村子丰收了,用的正是从他这里买的谷种,他替大梁谢谢他,然后希望今年他还能卖一些稻谷给朝廷做种子。

  祝泽清把信给了江一宁,“你看看。”

  江一宁看了信,“卖吗?”

  祝泽清想了想,“卖,去年的稻谷卖一两一斤,你去告诉村里人,把多余的稻谷拿出来卖给朝廷,一两一斤,这样可以大赚一笔,以后不用受穷了。”

  江一宁迟疑道,“村里起码能凑一万斤稻谷,朝廷要的完吗?”

  祝泽清想了想,“暂时先不要通知村里人,我回信微微夏大人再决定。”

  江一宁点点头,“嗯。”

  第二日祝泽清就给夏永清回了信,五日后,夏永清回信了,信上说,都要,一万斤的谷种固然贵,但是明年可以收更多粮食,价值远在一万两之上。

  祝泽清看了信后道,“一宁,你去告诉村民这个好消息吧。”

  “好。”

  江一宁抽了一个空返回村子,径直来到村长家,“村长,你在家吗?”

  村长在屋子旁边侍弄菜地,听到江一宁的声音,有些意外,“一宁,你怎么回来了?”

  江一宁向村长走去,“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村长感兴趣地问,“什么好消息?”

  江一宁道,“朝廷要来我们村买稻谷,你让村民把多余的稻谷都留着,一两银子一斤,时间不定,但是肯定会来。”

  村长难以置信,“一两银子一斤?一宁,你没开玩笑吧?”

  江一宁道,“没有开玩笑,已经得到确切消息。”

  村长心里合计了一下,一两一斤,最贫困的家户只怕也能拿出百来斤,他们祝家村发达了,“好好好,我马上去通知大家。”

  “通知之后,让大家耐心等着。”江一宁严肃提醒道,“村长,稻谷是卖给朝廷,绝对不能弄虚作假,否则被发现,很可能会被杀头。”

  村长神色郑重起来,“我知道了,我会通知到位的。”

  “好,那我就不多说了,先告辞了。”江一宁回了一趟家,打了一个招唿,又返回了杞县。

  朝廷要来收稻谷的事很快在村子里传开,所有人都兴奋了起来,只要卖了稻谷,他们就都是有钱人了,这事儿像天上掉馅饼似的,把人的脑袋砸得晕晕的。

  等待了一个月的时间,朝廷终于派人来了,村里人把交了税收之后的稻谷全部拿了出来。

  来收稻谷的人是夏永清的手下,细细检查了之后,挨家挨户称重记录,然后把钱给了大家。

  村民拿着百两银票的时候,好些人都哭了,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多,像做梦一样。

  有些卖了一千斤稻谷的,拿着一叠银票,高兴得都差点儿晕了。

  收了稻谷之后,官员押运着高产稻谷又急匆匆走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拿到钱之后,几乎所有村民都买礼物去感谢祝家,要不是祝家,他们是不可能有这么多钱的,可以说是难以想象的富裕。

  就连村长也买了重礼去感谢,内心非常非常感激。

  从这件事之后,祝家在祝家村有了超乎寻常的地位,尤其是祝泽清,上到八十岁老人,下到三岁小孩儿,唯他马首是瞻,言听计从。

  江一宁也拿到了七千两银子,他留了三千两,四千两给大家分。

  当柯子洲和钟玉烜拿着两百两私房钱的时候,都难以置信,一个家户里还能这么分钱?从没听说过。

  柯子洲问祝二万,“家里的钱都这么分了吗?”

  祝二万看着柯子洲惊讶的表情,跟他解释,“不是啊,做生意的钱在江一宁那里统一管着,支出入账都需要记账,这种卖粮食的钱都是一宁留一部分,其他的给大家分。”

  “这么好吗?”柯子洲还是觉得不可思议,“爷爷不管钱吗?”大户人家不都是老太君管家吗?

  祝二万道,“爷爷不管,不过我们有钱会孝敬他一些,他也就懒得管了。”

  说着他打开抽屉把一个盒子拿出来递给柯子洲,“我们成亲了,我的钱都交给你管,你拿着吧。”

  之前没顾得上,这次干脆一并给子洲了。

  柯子洲把盒子打开,看到里面的银票,不由瞪大眼睛,“你这么多钱吗?”

  盒子里有七八千两银子,包括他分的钱和他写话本赚的钱,他花钱少,这快两年的钱都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