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365章 抄家回来了

  两个弟弟没有得偿所愿,还得继续会试,不由得有点蔫巴巴,随后被王珺一脚一个的踹了出去,回去睡觉了。

  温润也累了,昨日已经沐浴过,今天想要沐浴也没那个条件,干脆用热水洗了脸蛋烫了脚丫子,就收拾收拾上炕睡觉了,实在是太累了,沾着枕头就呼噜上了。

  第二天天不亮王珺就起来了,但是温润还在睡,他没喊人,而是自己出门去洗漱,等到收拾妥当了,就去了议事厅。

  他在这里是大将军,自然是住宿条件最好的地方,这地方虽然是军营,但是也有的时候会接待一些高官显贵,故而修建的好不说,住宿之地也修缮的很是舒坦,但是没有奢华,毕竟是在军中。

  不如家里但是也比野外强多了。

  以前王珺他们急行军的时候,又是在江南,野地里头草多,随便找个地方一窝,就能过一夜,现在高床暖枕的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戍边的那些人,雪地里头都睡过觉,何况是这里,有房子有火炕的,被褥都齐全,觉得在这里简直是享福。

  等到温润醒了,太阳都升起来了,外头传来嘹亮的喊声,这是早上大营的集体活动,围着大营跑一圈,在没有训练的日子里,这就是活动了,白天会有一些营地轮流演武。

  就是做一些基础训练。

  温润起来之后,小豪就叫人送了洗脸水进来,自己跑去找王珺,说人醒了。

  等到温润洗漱过后,王珺拎着个食盒子进来了:“早上看你睡的香,就没喊你起来,吃早饭吧。”

  “抄家的梁二哥他们,人回来了吗?”温润还惦记去抄家的人呢。

  “说中午之前回来。”王珺道:“一夜没睡,据说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厉害,见了钱么。”

  能不精神抖擞吗?

  抄家啊,这帮家伙大贪是不敢,但是小偷小摸的肯定没少搂。

  这本来就是个油水十足的活儿,要不然,王珺也不能让自己的亲卫们去,加上一些裨将,其他的将军们虽然没去,但是他们的亲卫也有的去了。

  领队的就是梁二,后来刘奎也去了。

  王珺给温润拿了早饭过来,很简单的菜肉包子,其实菜多肉少,还有一碗蛋花汤,一碟香油小咸菜。

  以及一盘凉拌的小野菜,这是昨天听说温雅士爱吃,特意挑了嫩的给做的一盘。

  火头军那里也有人挖野菜填补一下大营,只是野菜也不好挖,十万人马,几筐的野葱也就切个葱花的量。要是全军吃一顿野菜,只能打发军士们自己去挖,然后火头军负责洗干净,凉拌或者做成馅儿吃包子。

  能给温润单独做一盘,特殊待遇啦!

  “给你要了一盘凉拌小野菜,我们吃的猪头肉,知道你不爱那个。”王珺将食盒子里头的东西倒腾到了炕桌上:“在这里吃饱了再去前面吧。”

  温润吃着东西不错:“味道挺好的呀!”

  “是你爱吃而已。”王珺指了指包子:“菜多肉少,这肉还不止是猪肉,还有昨天巡逻带回来的兔子肉、狍子肉等等,反正只要是能吃的肉,剁在一起,拌了猪肉使劲儿的搅合,再放入菜,然后包成包子上锅蒸,省事儿的很。偶尔还会放一些蘑菇进去,但是那要秋天了。”

  王珺就是火头军出身,当然知道后勤的艰辛,负责这么多人的伙食,第一不是味道如何,而是要干净卫生,要是有人吃了拉肚子,上头的人会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把人拉去打军棍。

  “原来是这样啊!”虽然王珺说什么肉都有,但是温润没嫌弃,当年刚到莲花坳老王家的时候,还吃不上这样的好饭呢。

  吃饱喝足了之后,又去看了看学生们,发现他们都在清点物资,见到他问候一声,继续自己的工作。

  有些粮食都是陈粮,赶紧吃掉;有些肉类不宜多放,就赶紧腌制成咸肉吧。

  做腊肉是来不及了。

  还有一些布匹,这帮家伙要钱不要命了,明明是要求细棉布,他们不止将布料换成了更便宜透风的麻布,还不是细麻布,是粗麻布。

  这玩意儿只能当个干活的衣服穿,朝廷拨款下来,是要购买细棉布,给军士们裁定单衣,也就是夏天的时候,可以外穿的那种单衣。

  粗麻布其实通风透气也挺好,但是一般那个时候穿的单衣,都是直接接触皮肤的,粗麻布就跟现代的麻袋差不多,就是没有麻袋那么粗劣,可也没有好到哪儿去,怎么能直接接触皮肤呢?

  穿上之后肯定扎皮肤啊。

  军卒们再傻也不会穿呐。

  就这么放在库房里,而且这粗麻布质量还不太好,放了一年了,都有些发霉了。

  丢呢?丢不起,这都是没有裁开的布匹;不丢出去,这玩意儿只能当个外衫穿着,肯定不能贴身穿。

  王珏点了布库就有些烦闷了,跑去议事厅,看到大哥他们正在议事,他突然跑进来,大家都看着他呢。

  “有事情?”王珺知道弟弟去清理库存了:“东西没有对上的?”

  “就没有对上的,都是错误的,这细棉布给改成了粗麻布,那么多也不可能贴身穿着。”王珏硬着头皮道:“穿在外面也不太合适,不如让人做成棉衣外套吧,那样的话会好一些。”

  这是他能想到的废物利用最好的办法了:“而且那都是原色的粗麻布,比较耐脏。”

  王珺看的是那边坐着写字的温润:“你觉得呢?”

  “让人将冬日里的棉衣服都收上来,找一些家眷,将那些旧的棉衣服都拆了,做成棉鞋,棉花弹一弹再放到棉鞋里去,这些粗麻布就听王珏的,做新的棉衣的时候,放到外面吧!”一来就做新棉衣,是因为温润知道北方的寒冷,有多严重。

  王珺也明白,他在京城过过冬天的,那种干冷干冷的气候,都能让你皮开肉绽。

  “就这么安排吧,对了,看看还有什么需要的?等本大将军上奏朝廷,好为我等讨要一些军需物资。”王珺倒是很不客气,他都想好了,一定要早点要东西,趁着这会儿告一状,然后也好卖卖惨,多要点。

  这还是他从温润那里听来的一些小故事里总结的经验。

  “好的,大将军!”王珏美滋滋的走了,大哥说了,能多要点是一点,这些军卒们别看太平无事的样子,可日子过得真惨哪。

  温润在盘算整个大营的物资,这帮蠹虫可没少搂钱搂东西,大营里缺衣少食不说,连存下的银子都很少,只有区区一万两,幸好这一万两是整箱整箱的搬来的官银,他已经点过了,都是户部发来的饷银,没被得手。

  剩下的崭新的铜钱,也都成了旧的铜钱。

  何况还有五百两黄金,本来是户部发放的金元宝,也被他们偷天换日的改成了民间的金锞子。

  纯度肯定不如户部国库里出来的高啊!

  看着比铜也亮不了多少,里头不知道掺了啥玩意儿。

  重量没变,但是含量和色泽就不一样了。

  你还不能说这不是金子,可纯度不高啊!

  “都被你们玩出花样来了。”温润恶狠狠地嘀咕:“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

  王珺听见温润嘀嘀咕咕的还满脸愤慨的小表情,就知道他又生气了。

  可是俩人离得远了点儿,加上目前人可不少,王珺没听清楚他嘀咕的是什么,梁二跟刘奎就回来了。

  两个人拉回来的东西,就堆在演武场那里,一个十万人大营的演武场有多大?

  可是愣是堆出来好几个小山,光是现银就抄出来十万两之多,都是官银啊!

  还有金子一万多两,铜钱根本没法儿数了。

  除了钱,还有东西。

  家具都给搬了回来,说实话,古代家具一般都是不搬走的,因为很多时候他们都是量身定做的成套家具。

  现在也搬了回来。

  王珺看着家具都气笑了:“本大将军的大将军府还是皇上下旨,着内务府给办的,装修的时候,也是用了心的,清一色的红木家具,意喻本大将军旗开得胜满堂红,你们比本大将军的大将军府用的家具都好啊,清一色的黄花梨!”

  红木也分很多种,酸枝木啊,鸡翅木的都是红木的一种。

  其中最适合做家具的就是普通的酸枝木,但是普通的酸枝木一般人家也能用,内务府给大将军府用的是黑酸枝木。

  黑酸枝木是酸枝木中木质最好的,其颜色由紫红至紫褐或者紫黑色,木质坚硬,抛光效果好,是传统家具的上等美材。

  有的甚至能与紫檀木极为的接近,因此常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紫檀木。

  但大将军府要求建设的时间太短了,紫檀木家具来不及了,就用了黑酸枝木的,不过也很好看。

  “大将军,这个家具还有什么讲究吗?”梁二摸了摸其中一个大件的家具:“看着是比咱们家的好一点儿,有人说是紫檀,我就都拿了回来。”

  “好一点儿?”温润撇嘴,羡慕嫉妒恨的道:“黄花梨可比黑酸枝木贵多了!”

  “而且非一般的品级是不能用黄花梨木的,这玩意儿在北地根本就没有,要从海南那边千里迢迢的运过来。”刘奎倒是知道的很详细:“黄花梨主要产于海南那边,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是因为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有一定的韧性,适合作各种异形家具,如三弯腿儿的那种,其弯曲度很大,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我家想要一套黄花梨的家具,都没能得手啊!”

  “这么贵的吗?”众人十分吃惊。

  刘家都没搞到手,这帮人买到了,只能说明一件事,老刘家的财力,还不如这群贪污的蠹虫。

  “黄花梨的吗?”梁二摸了摸脑袋:“我以为是紫檀的呢。”

  “黄花梨木与其他木材的特点比较相近且容易混淆,最主要的是易与花梨纹紫檀混淆。一般人还真分辨不出来。”温润还爬上去闻了闻:“而且这种花梨纹紫檀木主要产地是两广和海南岛,有的书称之为海南紫檀,也有称为越南檀,因越南及周边山区也生长有这种树。”

  “据说黄花梨木色金黄而温润,心材颜色较深呈红褐色或深褐色,有屡角的质感。黄花梨木的比重较轻,可能比咱们家的家具,还要轻工一些,放入水中呈半沉状态,也就是不全沉入水中也不全浮于水面。”刘奎也懂一些这里的东西:“且黄花梨木的纹理很清晰,如行云流水,非常雅致。”

  “是啊,是啊!最特别的是,木纹中常见的有很多木疖,这些木疖亦很平整不开裂,呈现出狐狸头、老人头及老人头毛发等纹理,美丽可人,即为人们常说的鬼脸儿,偶然形成却纯天然,很少见的!”温润拿了一个木质笔筒:“这个就是了。”

  那是一只成年男人胳膊粗的笔筒,只有一掌高,笔筒包浆圆润,造型古朴,笔筒的底座上天然形成了一只火红色的小狐狸,趴在那里,从哪儿看都很灵动,天然去雕饰的那种灵动。

  刘奎拿了过来欣赏了一下:“前朝和本朝的匠人们,制作高档的家具大多是用黄花梨木,宫里也有不少家具都是黄花梨的呢。”刘奎看的也是一阵羡慕:“好东西啊!”

  “好不好的先不说,本大将军就想知道,这一套家具,多少银子?”王珺的问题永远都是那么的犀利和直白。

  “多少银子?”刘奎苦笑了一下:“有价无市啊大将军,这东西本地不产,你想要的话,得先跟大商行订货,还得交最少三五千两银子的订金,大商行去南边儿伐木,过个三五个月的才会给你回复,货物回来,你交了全款,还得找到合适的木匠给你雕琢,有名的工匠那都在内务府呢,他们的徒弟也勉强能用吧,也得等人家交了手上的活儿才行,加班加点,半年左右能成型就不错了,一旦有人卖木料,都不用吆喝,有的是人上赶着去买。”

  “何止啊!”家在京城陈兵镇的那位裨将咧嘴憨厚一笑:“都能抢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