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大将军的读书郎【完结】>第262章 冬日里的事情

  “秦副将啊!”温润自觉将自己当成了娘家人。

  “是!”秦勇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抱拳行礼,一副面对军中上官的架势。

  其实说起来,他跟温润还算是平级呢,只不过温润这职位,可有可无;可副将却是必须的,一个军中最少要有主将、副将、先锋和后勤。

  连左右两翼都可以省略,但是有最好,没有也能过日子。

  尤其是副将,一旦主将自顾不暇,或者阵亡,副将必须顶上去。

  王珺能毫不犹豫的任命秦勇为副将,就是对他的看重,而且一旦王珺高升,这将军的位置,第一考虑的还是让副将担任。

  所以温润看他跟自己人一样:“不用这么紧张,你坐下,慢慢说。”

  “说什么?”秦勇也不知道要跟这位说什么才合适。

  “说一说,你跟小文的事情。”温润直接就道:“你怎么考虑的啊?”

  “标下跟小文,是两情相悦,我们都说好了,一起养那些孩子,将来老了也埋在一起,我们没什么负担。”他也说不出来个子午卯酉。

  “我知道,这些都是次要的,我是想说,你们既然要在一起了,那就起个文书,定下关系,请客吃饭一下,让大家伙儿都知道你们俩是一对儿了,也能省了一些麻烦,小文是王珺的亲兵头儿,要跟着王珺一辈子的,故而他的另一半,也得仔细小心。”

  “我知道,我对将军也是忠心耿耿。”秦勇想了想:“我们以后就在这里落地生根了。”

  反正也没想换地方。

  温润跟他聊了聊,才知道这人沉默寡言的同时,也胸无大志,并不想往上爬,就想守家在地的过日子。

  跟小文是真心的,温润就放心了。

  他就怕小文不谙世事,被人给忽悠了,遇到什么渣人。

  但是秦勇不是那样的人。

  那他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两件事情定了下来,温润忙忙活活的一直到进了腊月,府城书院放假了,他才发觉,这一年就要过去了。

  晚上吃饭的时候,他才感慨了一句:“腊月了。”

  “是啊,一年到头了。”王珺竟然明白了他的意思。

  俩人自打住在一起,几乎每日都住在一起,这默契就培养出来了。

  这段时间,才感觉像是一家人,每日白天出门去上班,晚上回来吃饭。

  偶尔出门去赴宴,喝点小酒,吃点好菜。

  “过了年终文会,十五之前,将军营里的事情安排好,过了十五咱们就回老家莲花坳。”温润提前打算了起来:“先让其他人回去打个前站,咱们回去的时候,起码有热乎水,热乎饭,热乎的炕睡。”

  BΕíЬèì。

  张三哥也开了口:“过两天,去一趟赵家,月姑请你们吃一顿好的。”

  其实是老赵家姑侄俩,想表达一番谢意,渔家子有什么?只有新鲜的渔货,可供一尝。

  “行啊!”温润答应了,王珺无事,当然同去。

  张三哥可是说了,月姑请他们吃“珍馐美味”!

  所谓的“珍馐美味”,就是麒麟蒸鲈鱼。

  是用香菇、火腿、笋片夹着鲈鱼片排成麒麟状,蒸熟而成。其造型美观,味道鲜美。

  主要是这做法十分的有要求。

  鲈鱼切断头、尾留用,从背部剖开成两大块(广东人称之为“起软硬边”)。

  每一边斜刀切成六大片儿,用少许盐和味精入味。

  香菇切片,火腿片裁成合适的大小,此为一组。

  拼成每边六组,共十二组,放上头和尾,大火蒸半柱香时间至熟,蒸后倒掉倒汗水,淋上滚油和芡汁即成。

  除了食材要新鲜,还要掌握好火候。

  然后是摆盘,摆出来的花样要像是一只鳞须皆在的祥瑞麒麟。

  这道菜是月姑会做的唯一一道好菜,还是家传的手艺,尤其是这鲈鱼,必须要现捞上来、大小差不多的才可以。

  老赵家的房子外面还是老样子,但是内里已经被张三儿请人重新收拾了一下,家具都换了新的,地面上铺了砖,又铺了木板子。

  给他们就做了这一道菜,但是大家吃的心满意足。

  “三嫂好手艺,这道菜,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大酒楼的招牌。”温润是真的觉得这道菜,完全可以卖给鸿运大酒楼那种地方。

  “卖倒是想卖,可谁买呢?何况这道菜要求特别高。”月姑道:“我们这样的小船,捞到的鲈鱼,都是凑数的,还有不少都很凑巧。”

  “大船每次都能捞到的,比我们强很多。”赵良子道:“其实大酒楼未必不能准备齐全,就我们姑侄俩是个见识短的,也不太敢冒头。”

  他们是怕被人给骗了,或者是贱卖了这门手艺。

  温润想了想:“你们若是放心的话,我找人来买这个方子,鸿运大酒楼的总掌柜,张家大哥是我们自己人,他也是莲花坳出来的,肯定不会骗你们。”

  何况这里头有他的份子在,鲁明也会给个好价钱。

  而且这道菜的确是很好,主要是胜在“新鲜”、“色香”和“味美”上。

  烹饪的手法,火候的掌控,都需要。

  “如果能卖个高价,那最好。”张三儿是知道,温润在这方面,很有点天赋,老王家过得那么破烂的日子,都让他经营的有声有色,甚至还富富有余。

  他还指望媳妇儿家,能过上好日子呢,这个做菜的方子,别人未必不会研究出来,但是如果他们能提前一步,那么这道菜,就有可能成为一道主菜,甚至是名菜。

  那价格肯定不低,这样的话,媳妇儿也能给侄子留下更厚一点的家底。

  温润就真的把这件事情记住了,第二天就去找了张大哥。

  “真有这样的好菜,那可一定要买下来。”张大哥兴奋的道:“你是不知道,今年是新皇登基之后的第一个年,很多酒楼都推出一款新菜,谁家的菜最好,谁就是这府城里最好的酒楼,一直能延续到下一个皇帝登基!这是酒楼的规矩。”

  其实就是几个大酒楼的潜规则,形成的默契。

  主要是,他们也想借一下新皇的新气象。

  “这有什么可斗气的呢?”温润不明白了。

  “你不懂,新皇登基之后,官员们有烧龙尾,酒楼也有献菜的举动。”张大哥道:“不管是哪个地方,都得给新皇上贡不是?若是菜品入选,那酒楼也就随之扬名了!我们这鸿运大酒楼,虽然是本地大户,名气是大,地方是好,服务周到,菜品也独特,可就是没有底蕴,在上头没名气啊!如果真的有了,那可是大大露脸的事情。”

  “那行,你跟我去一趟。”温润带着他,又去了一趟老赵家。

  这次老赵家姑侄俩用心做了一顿麒麟蒸鲈鱼,李总掌柜的吃过之后,一拍桌子:“就这个了!菜谱我愿出一百两银子,购买下来!”

  “一百两?”姑侄俩惊讶了,他们俩以为十两八两的就够了,最多二十两。

  “我买下来这个方子,你们也别太高兴,我跟你们说,这道菜,以后你们不能随便坐,也不能再交给别人了,不然我可吃亏啊!”李大哥吓唬他们:“不过啊,也不是以后一辈子都不能做什么的,只能说,以后十年八年的谨慎一些,等过了十年八年的,你们再做,也没那么严格保密了。”

  其实一般的新菜、奇菜等等,一经推出,传遍天下之后,总会有那种精通厨道的大厨,研究研究。

  等到三五年之后,就该遍地都是了。

  当然,口味或许不一样,但是七八分像还是能达到的,有的甚至是八九分相似。

  那个时候方子被人琢磨的差不多了,也就无需保密了。

  如果成为御菜的话,那保质期,还能长一些,七八年也够了。

  “行,行!太行了!”月姑高兴的道:“这道菜平时我们也不做的,那啥,也做不起,太讲究了,家里也没那么多食材弄这个,卖!卖给你,一百两银子,一文钱都不能少!”

  一百两银子啊,她可以给侄子当家里的存银。

  甚至可以买到一艘中型的船只,将来渡江,打鱼都可以。

  剩余的钱,可以留着,存起来,然后家用就一边赚钱一边花。

  月姑打算的可好了。

  赵良子想的是,这是姑姑的手艺,卖的银子,到时候,可以陪嫁给姑姑当压箱底的银子,将来在夫家,也能站稳脚跟。

  如果天可怜见,姑姑有个一儿半女的,那这钱,也可以给孩子攒着。

  双方很快的就达成了协议,温润做的中间以及保人,一百两银子给的是现银,不是银票。

  成色不错,温润很满意。

  而且张大哥够意思的很。

  他特意第二天送来了谢礼。

  给赵氏姑侄俩的谢礼,说是感谢他们给了一个好菜的菜谱。

  谢礼是特意挑选的,两匹正红色的绸缎,两匹正绿色的锦缎。

  还有六匹大红色的细棉布,十匹大红色的粗棉布。

  以及两贯崭崭新的铜钱,这个就让赵良子收了起来,他要留着包红包,姑姑出嫁的时候,压轿子,或者是塞进包袱里去。

  这可是必须的东西。

  他正愁怎么找新的铜钱呢。

  这个时候,上哪儿找新的去?

  有了这些就不用了怕了,太好了!

  温润这边解决了心事,很是开心的跟王珺躺在一个被窝里嘀咕,半天不睡觉,听的王珺都困了。

  他说他的,自己睡自己的。

  实在不行,他就身体力行!

  终于,后半夜,抱着人去洗漱,这才睡了个消停觉。

  第二天温润是中午才起来的,自己昨天太兴奋,今天就吃亏了,下次不那么兴奋了。

  下午的时候,王玫小姑娘找来了:“哥夫,让二哥三哥,送我去一趟兰心蕙舍吧?我们几个姐妹有约的,你都不起来,我找不到人送我去,他们俩说,哥夫不开口,他们俩不送我去。”

  “那就明天,让他们俩送去。”温润一挥手:“想带什么,就带什么。”

  “我想带泡芙,奶茶,对了,还有咱们家那个,冬瓜茶!”小姑娘选择的都是家里的好东西。

  尤其是冬瓜茶。

  别人家的冬瓜茶,都是切成片的冬瓜,炮制一番,就成了冬瓜茶。

  可是温润让人做的冬瓜茶,那是先把冬瓜切片,然后镂空成图案。

  然后制成冬瓜茶,泡的时候,不止茶水好喝,那冬瓜也好看啊!

  其实是温润根据前世的记忆,让人做成的冬瓜茶,倒也十分风雅。

  他还在年礼里,将冬瓜茶作为一份礼物,打算送出去,反正他要送的别致一些,总不能只送贵的,不送对的。

  “行,行!”温润点头:“你只要别把家送出去,就行了。”

  “我才不会呢!”小姑娘呲牙:“哥夫,你是不知道,跟姐姐妹妹们在一起,我才知道,咱们家有多省心,她们家里头,不是有庶出的姐妹兄弟,就是有得宠的姨娘大丫鬟,后院一团乱,各种乌烟瘴气;前头的兄弟们也不省心,嫡出的总想着打压庶出的,庶出的总想出人头地,压过嫡出的,我听得都觉得胆战心惊。”

  见了世面,才知道所谓的大户人家,都是什么样儿。

  外面看着一个个都煊煊赫赫,内里一团乱麻。

  就算是家里的嫡女,也有不少人,犯愁自己的婚姻,她们都是要为家族,做出一些贡献的,家里不能白养她们吧?

  很多人都是要联姻的,为此,她们十分珍惜现在的光阴。

  想一想,小姑娘都犯愁了:“哥夫,将来我……我不想那样。”

  听两个嫡女姐姐说,她们的母亲,每天就知道跟后院的女人们宅斗,今天联合起来,明天又各自为政,别提多郁闷了。

  而且她们的母亲除了正室夫人的身份之外,根本不受宠。

  父亲只初一十五在她们那里休息,平时是不去的,有事情来回传话的都是下人。

  这还是夫妻吗?

  “不会,将来我妹妹肯定要找一个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夫婿。”温润笑着安慰她:“不要皱眉,不要想那么多,不要强说少年愁,懂吗?你还没到愁的年纪,现在怎么开心怎么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