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还是公务要紧啊!”

  “没办法,我们异地为官的,万事不自由啊!”

  两人不紧不慢地闲聊着,偶尔对视一眼,却都是飞快地移开了各自目光,觉得对方实在是深不可测,无法琢磨。

  刚才的一问一答,看似平常,其中却是大有玄机。孟聚用接头暗语询问易小刀身份,他主动暴露自己身份,看似冒险,其实却是有一条退路的:“自己是东陵卫的镇督,韩启峰在自己手上被审了两天,自己清楚南唐鹰侯的接头暗号,这事是能解释得通的。”

  而易小刀的回答更妙,按规定,回答的句子中要有“北疆”和“秋分”两个词才能确认身份,而易小刀的回答中却只有“北疆”这个词,没有“秋分”这词——这同样是可进可退的妙计,如果孟聚是南唐的鹰侯,那自然会知道他的身份;如果孟聚只是单纯的东陵卫镇督,却也抓不到他的把柄。

  想通了其中玄妙,孟聚不由得由衷地佩服易小刀,顷刻之间,亏他怎么想得出来呢?这人当真有颗剔透玲珑心啊!

  孟聚笑笑:“易将军好手段啊。这下,真的料理干净了!”

  易小刀笑容可掬:“不敢不敢,孟镇督言重了,元都督说得好,大家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吧!”

  第二卷 北疆风云 第一百八十五节 新政

  那晚的协调会开得不长,眼看一桩难缠的纠纷在自己手上顺利解决,元义康很有成就感,他顿时以为自己威望得到了很大提高,滔滔不绝地说起“和睦共处,同舟共济”的废话来,但孟聚、易小刀等人哪有兴趣随他扯谈,大家敷衍地嗯嗯几句,道声“都督言之有理”就算给面子了。

  有人做得更过分,鲜于霸旁若无人地打了个呵欠,然后站起身,“都督,不好意思,末将有点公务要忙,先走一步了。都督,您和诸位将军慢慢谈吧!”

  没等元义康发话,他躬了个身,转身扬长而去了。

  元义康恨恨地看着鲜于霸背影,那眼神简直要杀人的,他愤怒得连手指都在颤抖,大伙都不好意思看他的表情了。

  到了这地步,会议肯定是开不下去了。不忍看元义康的窘态,大家也纷纷告辞,孟聚正想出门走人,但被元义康叫住了:“孟老弟且慢一步。”

  孟聚停步,他显得特别客气:“都督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是这样的,孟老弟,有人想见你谈点事,不知您能不能抽出空来?”

  “有人?”

  “一位姓文的先生。”看着孟聚迷惑的神情,元义康解释说,“他是从怀朔镇的固阳城那边过来的——你明白我意思了吧?”

  孟聚恍然,怀朔镇的固阳城,那是六镇大都督府的驻地。从那边来找孟聚的人多半是拓跋雄的代表了,看着元义康忐忑又躲闪的眼神,孟聚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元都督虽然胆小又无能,但小心眼还是不少的。

  他故意等调解完了,才告诉孟聚拓跋雄的代表来了,是怕孟聚与拓跋雄闹翻后就不肯帮他调解了吧?

  “我明白了。这位文先生是六镇大都督府派来的吧?他是什么官职呢?”

  元义康摇头:“我不知道,我跟他没打过交道,但他是持拓跋元帅的手令过来找我的,没报官职,应该是大都督身边的幕僚。”

  “这位文先生想见我?”

  “正是。他知道今晚孟老弟你要过来都督府,托我请你过去谈一谈,他现在就在我都督府里住,着我们一同过去如何?”

  孟聚心想无怪连元义康一手提拔的鲜于霸都不肯再跟他了,此人确实是无甚本领,连这种小伎俩都看不透。双方谈判僵持时谁主动去拜访另一方,那无形中气势就短了一分,而能在自己主场开谈的话,那又是更添两分优势,何况孟聚现在根本就不想跟拓跋雄谈!

  他笑道:“不愧是拓跋元帅身边的人,真是懂礼数啊!一个白身平民,居然就能吩咐都督您这个一品官召我过去见面了?”

  元义康这才觉得有所不妥,经了今晚的事,他的自尊尤为敏感,当即脸色大变,却还强笑道:“是有些不妥,但大局为重,我们不必计较这此小事嘛,宰相门房还七品官嘛,他是拓跋元帅身边的人,怎么也算个五六品吧,哈哈。”

  孟聚坚决地摇头:“都督,麻烦您回告那位文先生一声,想见我请他递帖子到东平陵署来求见,上衙时间我都在,心情好的话我会见他的。

  元都督,倘若是您的事,咱们兄弟俩的交情,什么事都不成问题!但涉及拓跋元帅的话,孟某人心胸狭窄,最喜欢计较小事了,尤其是礼数。”

  说完孟聚对元义康歉意地点头:“对不起了,元都督,不是不给您面子,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姓文的一个白身,居然坐在家里等我们两个朝廷命官上门拜访?他还真受得起啊!”

  孟聚把这件事提到朝廷命官尊严这个高度上了,元义康也不好再说什么,他苦笑着一路送孟聚出去一直送到都督府的大门外。

  孟聚上马车的时候,元义康犹豫一阵,终于还是说了:“孟老弟,你对我有救命之恩,我俩也投缘,我不是偏袒我那表舅,不过听老哥说句该掌嘴的话吧:叶镇督已经去了,为了她,你真要跟拓跋元帅硬碰硬的话,那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啊!”

  孟聚想说话,但元义康挡住他:“老弟,你听我说完:你们白总镇很器重你,叶家也跟你关系不错。这些我都知道。但若拓跋元帅真的恼了,全力来对付你的话,他们都保不住你的。这里可是北疆,在这里跟拓跋元帅作对的,没一个好下场的!

  孟老弟,你给不给我面子无所谓。但你去见一下那姓文的吧,这是为你自己好!”

  看着元义康那诚恳而焦切的脸,孟聚微微感动。他能察觉到,在这一刻,元头康说的是真心话,他是真的为自己担心。

  官场上的真情就象沙漠里的泉水一般,正因为罕见,所以才显得越加珍贵。

  他拍拍元义康的手,温和道:“都督,我知道你是好心的。放心吧。我有分寸的,告辞了,您也早点休息吧,鲜于霸那种小人,为他呕气不值得,这人迟早会有报应的。”

  看着孟聚那辆印有东陵卫白狼标志的马车疾驶而去,慢慢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东平都督在原地门口伫立久久,长叹了口气。

  在元义康看来,孟聚不但是位勇敢善战、文武双全的优秀将领,更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重情重义、正直侠气,他正直的品格比他的勇敢更为难得。

  但唯一的缺陷是,他太执着于义理了,不肯变通。

  这今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啊,他难道不明白吧?如今这荒谬的世道,好人都是先死的啊!

  因为韩启峰这个大威胁的消失。接下来的几天,孟镇督过得无忧无虑。他终于过上了自己长期以来一直憧憬的吃饱了睡,睡饱了吃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省镇督,要忙的话,他能忙得马不停蹄,但倘若要偷懒的话也容易,只需把那些要签字的公文统统往桌子底一塞就好,难道谁还敢来催他不成?

  休闲期间,孟聚比较关注南唐北伐的进展。过几天他都打发王九去机要室问下,有没有新的军情通报。

  东平行省离南方实在太远了,现在孟聚获知战情的渠道只剩下总署的军情驿报了,而上面的消息起码是一个月前的。

  从驿报上来看,南唐的北伐战是步步胜利,北伐军势如破竹,已打到了成都平原附近。不过南唐军队至今还没遭遇巫庙的重型斗铠主力部队,洛京的兵部认为,南唐肯定是占了上风,但最终胜负如今还是殊难预测——蜀中崎岖的地理限制了南唐军队的补给,蜀人的“山海”系列斗铠军团同样是精锐军团,这支巫庙统管的精锐部队,随时可能出现在南唐军队的任何一线上。

  因为这是分析南唐与西蜀的战斗。事不关己,孟聚认为兵部驿报的分析还是可信的。但倘若是南唐和北魏开战的话,那就说不好了,驿报里只有日期和地点是靠得住的,哪怕南唐的北伐军攻克了洛京。驿报上也只会说:“我英勇王师在洛京城内再次给予南贼重创,共计击毁南贼斗铠XX架,杀伤贼兵XX人,辉煌大捷!”

  而东陵卫总署的驿报里则提到,在这次战事中,南唐军方大量启用新生代的年青将领。这批年青将军无论是能力还是进取精神,都比墨守成规的老将们要强得多,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这场本该势均力敌的战争成了南唐势如破竹的进军秀。

  总署特别提到了几个南唐将领的名字:“襄樊镇守府稗将沈俊秀、江都禁军鹰隼校尉徐离、江都镇守府镇虎校尉李君息、襄樊镇守府拔山校尉赵军圣。”

  总署的驿报没有具体说这几个人的履历和战绩,只是简单地说,这几个少壮派将军在战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总署的兼知署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前沿的江淮署、豫南署也要加强对这几位将领的信息搜集,至于加强信息搜集要干什么,驿报里没写,不过大家都猜得出来,接下来不是收买就是绑架、刺杀这些下流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