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有新情报!”

正当李定国沉思之时,一名亲兵走了进来,对着他恭声说道。

随着清国大军的动作,整个大明的谍报机构都动了起来。

相关情报不仅要发往京都和戚继光处,同时也会向李定国报告。

“快,呈上来!”

李定国闻言,不敢大意,沉声说道。

很快,一份密报被呈到了李定国的面前。

“皇太极亲征,多尔衮为前锋,洪承畴随军……好大的手笔!”

看完密报,李定国脸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

他没想到,清国竟然会如此果决,看样子是真心实意的要和大明开战。

“将军,我们该怎么办?”

亲兵看着李定国,低声问道。

“传令下去,让所有将士做好战斗准备!”

李定国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

“是,将军!”

亲兵应了一声,随即退出了军帐。

李定国站在原地,双眼之中闪烁着精芒。

他知道,皇太极和多尔衮率领的这支强军,是绝对的强敌。

八旗骑兵虽是异族骑兵,鞍具和武器都不及大明,但实力绝对不弱。

之前,李定国全歼了一支八旗骑兵,还是击杀了清国亲王尼堪。

但李定国很清楚,那一战,他之所以能获胜,运气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而这一次,皇太极亲率大军前来,显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

想要击败皇太极和多尔衮所率领的清国大军,李定国就算用尽全力也不可能。

他必须整军备战,在戚继光大军到来之前,坚守防线。

不给清国大军,一丝一毫的机会。

“来人,请所有将军来我帐中议事!”

李定国对着账外的亲兵吩咐道。

“是,将军!”

亲兵应了一声,迅速骑马离开,向着营外跑去。

现在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

清国必定会仗着速度的优势,急行军,强力冲关。

按照李定国对多尔衮的估计。

他完全有可能率一支八旗骑兵脱离后续大军,先一步杀到。

清国大军,现在就是在和戚继光抢时间。

看谁先到,看李定国能撑多久,看八旗骑兵到底能够破关。

几刻钟之后,行进中的戚继光大军。

“呼……”

戚继光看着面前的密信,脸色阴沉如水。

锦衣卫和东西厂数次派遣密探深入清国探查清国大军的动向。

虽然成功带回了情报,但锦衣卫和两厂也受到了不小的损伤。

这也让戚继光等人意识到,清国情报机构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将军,这是李定国将军传来的密信!”

一名亲兵走进了军帐,将一封密信交给了戚继光。

戚继光接过密信,快速的扫视了一遍。

“不错,这李定国很敏锐,动作也很快!”

看完密信,戚继光低声喃喃道。

李定国在信中简单阐述了他对清国大军的看法。

其中的很多看法和戚继光脑海里的计划不谋而合。

对于李定国其人,戚继光早有耳闻。

大西贼军出身,贼军魁首张献忠的义子,曾经击杀西军大将张令。

之后更是击败了大明女将秦良玉,直到被大明招安。

被招安之后的李定国,更是展露出了他强大的军事能力。

以普通的大明边军,引蛇出洞,埋伏八旗骑兵。

那一战,李定国击杀清国亲王尼堪,全歼了那一支八旗骑兵。

说起来,这李定国的经历称得上是传奇。

原本,戚继光还因为李定国的出身,而对他有些意见。

但经过之前的一战之后,戚继光彻底的认同了李定国。

在戚继光看来,李定国的能力和谋略,绝对是不下于自己的存在。

他知道,李定国是个人才,大明军方,必定有其一席之地。

根据李定国的密信,戚继光看到了一个机会。

一个击败八旗骑兵,甚至是留下多尔衮的机会。

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不仅要会看战场,更要会看到战场之外的东西。

比如,对敌国的国力,敌军的后勤怎么样,敌军的将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为明清两国大战,大明一方的主将,戚继光也会研究对手。

多尔衮作为清国数一数二的名将,很早就跟在皇太极身边,四处征战。

他以骁勇善战而闻言,尤其在临阵对敌的时候,表现极为出色。

最为重要的是,多尔衮天赋异禀,修为绝伦。

根据可靠情报,他已经突破武神。

武神的强大,戚继光见识过了很多次。

真正的一人成军,来去自如。

当然,对于多尔衮,戚继光没有丝毫畏惧,只有无尽的战意。

大明和清国是敌人,两方之间,必有一战。

他是大明的名将,而多尔衮是清国名将。

他们之间必有一战,戚继光对此早已有所预料。

而现在,一战的机会终于来了。

“传令下去,全军加快速度!”

“是,将军!”

随着命令的下达,数万大军速度猛地一快,向着边境前进。

而就在戚继光大军加速之时,多尔衮率领的大军也在加速行军。

相较于戚继光大军的速度,多尔衮麾下的八旗骑兵,速度更快。

“快,再快点,粮食和土地就在前方……”

多尔衮对着手下的八旗骑兵们大声的呼喊着。

只见他身后的八旗骑兵也在不断的加速,如同一道洪流般,向前方冲去。

在多尔衮看来,这次大战的胜负没有太大的悬念。

以他麾下的八旗骑兵的强大,即便是明军人数众多。

即便是明军有关有守,但也难以抵挡住八旗骑兵的勇猛进攻。

多尔衮相信,在他的率领下,八旗骑兵能够轻易的击败明军。

倒不是多尔衮小视明军,单纯的因为,多尔衮对自己的实力有绝对的自信。

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跟在哥哥皇太极身边,四处征战。

就他所见,八旗大军说过之处,所向披靡,没有一合之敌。

相较于皇太极相信所谓的萨满预言,多尔衮却是持怀疑态度,不怎么相信。

如果不是因为哥哥皇太极相信,再加上萨满教在清国的信徒众多。

多尔衮早就已经带着麾下的八旗骑兵,对明国开战,入主中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