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古代言情>却将万字平戎策>第134章 血战雁门关

  柳柒被司不忧封住穴道强行带回了马车里, 他清楚地听见雁门关的铁门正在徐徐合拢,闷沉的声响如鼓槌般叩击在心头,几欲将他的五脏六腑震碎了。

  司不忧心底亦不好受, 他艰涩地闭了闭眼, 对柳逢道:“走吧。”

  陈小果看向那道即将合拢的铁门, 萧家军的身影逐渐消失在他的视野里。

  怔然间, 他想起了昨日观星时算的那一卦——行路难,荆棘重,出门逢凶皆不顺, 名利两般不由人, 十死无生。

  此为坎卦, 大凶。

  萧煦国父子并非愚忠,他们有的是机会退回雁门关, 然而古话有云,“君要臣死, 臣不得不死”,当今皇帝铁了心要除掉他们, 就算他们侥幸逃过了这一劫,日后也不会好过,甚至还会背上怯战的骂名。

  这对武将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宁死,也不可屈。

  “道长, 该走了。”柳逢的一声吆喝打断了陈小果的思绪, 再回神时, 铁门已然闭合。

  他讷讷地跳上车辕, 驾着马车往前驶去。

  柳柒被封了两处穴道, 不能动亦不能言, 棠儿趴在司不忧的肩上望着他不断地喊着“爹爹”, 柳柒无法回应,眼眶湿润微红,额角青筋也狰狞毕现。

  马车辘辘前行,早已将雁门关抛诸身后。司不忧侧首看向柳柒,语重心长地说道:“为师知道你难受,可你心里应该清楚,今日这样的困境皆因那个昏君而起,他不想放过老侯爷,就算他们退回雁门关了,皇帝也会找其他的理由戕害萧家。君臣之间一旦有了猜忌和嫌隙,必生杀戮。

  “权利这个东西,能杀人,也能救人。而你没有权利,就谁都保护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上位者滥杀无辜,残害忠良。”

  柳柒的眼瞳布了满血丝,嘴唇剧烈颤抖。

  司不忧叹息了一声,将乱爬乱动的棠儿紧紧抱住,又道,“以往我总在想,你这种性子的人为何要生在帝王家?当权者个个都心狠手辣,你的心软和他们格格不入,善良也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幸。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柳柒不可否认师父说的话,如果当初他不顾旧情将赵律白的所作所为昭告天下,便不会有后面这些事发生,他的宽容和仁慈反而成了赵律白变本加厉的筹码。

  可是现在后悔又有何用?

  柳柒倒行逆施,将体内真气悉数打乱,良久后,他终于冲破穴位的禁锢,身体恢复行动之际也吐了一口鲜血。

  “砚书?!”司不忧惊骇地看向他,“你怎么能——”

  话音未落,便见柳柒冲出马车,身体猝不及防地跌落在官道上。

  “砚书!砚书!”

  马车没能及时停下,司不忧的呼喊从身后传来,柳柒却恍若未闻,从滚滚黄土中爬了起来,疯怔般往回跑去。

  关外尘土飞扬,北狄的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雁门关挺进。

  萧煦国和二子、三子、四子常年镇守雁门关,曾在这里历经了数十场战役,早已对此地了如指掌。眼下他们虽然只剩了不足两千的兵,但萧煦国一如既往地沉着,利用各处关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设下防守点。

  “爹,东面山口已经布下了巨石阵。”萧楚逸道,“那些石头还是两年前准备的,没想到会在今天派上用场。”

  萧煦国点了点头,回头对萧千尘道:“雁门关的地势对你和戎儿来说颇为陌生,你们兄弟俩就跟在我身边正面迎敌吧,楚逸、君安以及韫生则带兵前去设伏,若是敌不过就尽快撤回,莫要恋战。”

  三子齐声道:“是!”

  一两千的将士对抗七万北狄军无异于以卵击石,好在长城外面地势险峻,萧煦国还能再抵抗一段时间。

  不多时,述律英的赤色旗帜出现在众人视野里,浩浩荡荡的北狄铁骑正迅速朝这边赶来。

  入关途中要经过一处狭隘的山口,此处只容得下一辆战车通过,萧楚逸等人便是在这里设下了巨石阵,等候敌军的到来。

  然而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北狄大军仿佛早有准备,在他们投石之前就已架起了木槾做防御,萧君安蹙了蹙眉,看向萧楚逸道:“二哥,他们怎么知道此地有埋伏?”

  萧楚逸道:“述律英此人年纪虽小,但他自幼熟读兵书,对中原的各处关隘和军队都略有了解,自然知道我们会在这里设伏。”

  箫韫生道:“赶在他们过来之前投石吧,就算伤不了人,也能阻止战车的攻进。”

  萧楚逸点头道:“这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倘若他们敢清路障,便将其射杀。”

  说罢下令山上的将士们松开闸阀放下滚石,巨大的青石自黄沙土坡上滚落,声响震天,仿佛整座山体都在颤动。

  然而滚石数量有限,弓弩亦不足以对抗数以万计的敌军,挡路的巨石很快便被清理殆尽,箫韫生等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狄大军继续前进。

  “撤退!”萧楚逸不得不下令退兵,回到萧煦国身旁与他共同迎敌。

  半盏茶后,述律英率领大军进入了舒家坳,与驻守峡口的萧家军遥遥相望。

  萧煦国早过了花甲之年,长达半年的作战几乎耗尽了他的体能,盔帽下的头发已然发白。然而岁月不掩铮铮铁骨,他紧握长戟守护大邺疆土的模样一如年轻时那般巍然。

  述律英勒马止步,目光凝在那面破损的“箫”字军旗上,朗声说道:“箫侯爷,前方便是雁门关,若您退出关外,可免于一死,亦或是归降北狄,封王受赏,流芳百世。”

  萧煦国道:“你已经追到此地了,还不明白老夫的意思吗?”

  述律英道:“本王敬您是位英雄,所以才百般劝降,若您执迷不悟,就莫怪本王不留情了。”

  关外的风格外凛烈,吹动旌旗哗哗作响,连同盔帽上的红缨也在猎猎翻飞。萧煦国眯了眯眼,问向身后的一众将士:“今日一战,十死无生,你们当中可有谁愿意归降北狄,自此享受高官俸禄,荣华一生?”

  将士们身上的盔甲被一层金芒笼罩,仿佛平添了几许刚毅之色。

  老侯爷的问话没有得到任何一人的回答,几息后,萧煦国又问,“诸位是否愿意与老夫死战御敌?”

  “守卫疆土,万死不辞!”

  “守卫疆土,万死不辞!”

  “守卫疆土,万死不辞!”

  明明此处只有一千多个将士,可洪亮如钟声的回话却响彻了整个山坳,一阵阵地灌入述律英的耳朵里。

  萧煦国笑道:“我们箫家军没有一个孬种,述律殿下,请战——”

  述律载厚蹙了蹙眉,对身侧的少年道:“殿下,出兵罢。”

  述律英绷紧下颌,喉结滚了又滚。

  今日进攻雁门关的北狄大将除了述律载厚之外还有两员猛将,他们曾是北狄统一草原七部的主力,骁勇善战,果敢威猛。

  见他心生犹豫,另外一位将军道:“殿下赶快下令吧,前方就是雁门关,邺军随时都会打过来,今日若不除了箫家父子,他日这些人就会攻破临潢府,踏灭我们整个草原!”

  述律英握紧缰绳,锐利的眼眸里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几位将军齐齐催促着他,半晌后,述律英哑声道:“杀。”

  一声令下,北狄大军呼啸而来,萧煦国吩咐众人迎战,山坳里很快便漾开了厮杀声。

  永安后萧煦国归降建德帝之前曾是前朝名将,刚过弱冠之年就已积下了不朽的战功。归降大邺后,他奉建德帝之命出征大夏国,在玉门关外三次击退敌军,被世人尊称为“战神”。

  其长子萧千尘便是在玉门关出生的,他的母亲临产之前还在随军作战,产子时正值沙暴,萧煦国一拍脑门便给他起名为“千尘”。后来他春闱落榜随父出征,累下战功后就与义弟李戎驻守在玉门关。

  另外几子的战绩虽不如他这位兄长来得丰厚,却也是能过独当一面的良将。

  本该享万世功业的箫家军,却在出征北狄收复燕云十六州时损兵折将,如今又受困于这一处山坳之中,与七万敌军浴血奋战。

  时至此可,述律英已经不需要排兵布阵了,他只需要耐心地等待就能将箫家父子六人耗死在这里。

  可他没想到的是,负隅顽抗的蜉蝣也能在临死之前倾尽全力,大有撼树之姿。

  冲锋陷阵的北狄军渐次倒下,很快又有新的血液充斥其中,与筋疲力竭的萧家军拼杀。

  舒家坳内陈尸满地,一千多名萧家军仅剩了不到百人,而浩浩荡荡的北狄大军竟已死伤过万!

  述律英不再进攻,而是命人布下箭阵,冷锐的箭矢直指向浑身浴血的萧家军。

  “保护侯爷和公子们!”人群中不知是谁开了口,伤痕累累的将士们顿时排成数列,围挡在了箫家父子身前。

  下一刻,密密麻麻的箭矢破空而来,山坳里很快就响起了闷沉的“噗噗”声。

  ——那是箭羽贯穿□□时发出的声响。

  最前列的将士逐一倒下,而北狄人的箭却没有要停止的意思。

  紧接着,又有一列将士倒了下来。

  第三列……

  第四列……

  司不忧卸下马车的马匹,载着柳柒返回至雁门关。

  柳柒倒行逆施冲破了穴道,与体内的余毒起了冲突,司不忧若再强行把人带回,只会让他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不得已之下只能陪他同往。

  马儿嘶鸣一声后停了下来,柳柒迅速下马对守关的将领道:“开门,开门放我出去!”

  那将领方才授了萧煦国的命令,让他严守关门,不可放柳柒出关,所以对于他的恳请充耳不闻。

  柳柒求了几声未果,毫不犹豫地奔向了城楼。

  司不忧紧随其后,本以为他想在此处查看关外的状况,哪成想柳柒上了城楼后纵身一跳,竟从数丈高的长城上一跃而下。

  “砚书!”司不忧脸色苍白,不做他想地施展轻功也跳了下去。

  柳柒落地时并未受伤,他脚不停歇地往来时路跑去,塞外的风呼啸入目,刺得他眼睛生疼。

  约莫一盏茶后,他来到舒家坳的入口处,还未进入山坳,就有一股浓浓的血腥气扑了脸来,几欲让人作呕。

  他不敢设想前方战况如何,却也知晓一两千人对战数万敌军的胜算有多低。

  双腿已经疲累到没了知觉,柳柒麻木地、机械地朝前奔去,直到看见了满地横尸,他终是难忍痛苦跌倒在地。

  万千北狄军前,仅剩六人还活着。

  述律英终是不忍杀掉箫家父子,遂停止了射杀,眼里透出几分悲凉。

  萧煦国伤痕累累地立于满地尸体之中,次子萧楚逸与四子萧君安一左一右地搀扶着他,神色异常从容。

  述律英张了张嘴,正要下令撤军,却在这时发现一道湖色的身影出现在视野里,极目瞧去,正是去而复返的柳柒。

  柳柒跌倒在地,但已经爬不起来了,他远远地望向这边,嘶声力竭地喊道:“述律英,不要杀他们!不要!”

  萧煦国父子齐齐回头,脸上俱露出了震愕之色。

  述律载厚见述律英起了动摇之心,此刻也顾不得僭越,朗声下令道:“放箭!杀了他们!”

  述律英还未来得及出声制止,身旁的弓箭手们已经松开了弓弦,将手中箭羽悉数射了出去。

  “不要——”柳柒的声音陡然变得嘶哑,视线也被水雾模糊了去,他抓住地皮试图往前爬行,可身体却像是被抽空了力气般瘫软在此,难以挪动分毫。

  密密麻麻的箭羽贯穿了萧煦国的身体,他身旁的萧楚逸、箫韫生和萧君安也同样被万箭穿心。

  李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抱住了萧千尘,为他挡下了长箭的攻势。

  萧千尘趔趄后退了好几步,眼前一片空白,双耳也如同失聪,再难听见半点声响。

  他被李戎扑着往后倒去,所有的箭矢都射在了李戎的身上。

  “哥哥……”李戎张了张嘴,鲜血如柱涌出,全落在了萧千尘的脸上,“哥哥不要……不要推开我,好好……好好……活着……”

  那一刻,萧千尘的世界仿佛死掉了,他的眼角不断有泪水在溢出,余光所及之处,父亲与另外三位弟弟的身体仍旧巍然伫立。

  只是,他们的身体里都插满了箭,再也不会回头看他一眼,唤他一声“泊舟”,或者“大哥”。

  不……

  不……

  不……

  柳柒如同失了声,喉咙里再难吐出一个字来,他无力地爬行着,直到司不忧赶来将他扶起,他才又活了过来,踉踉跄跄地跑了过去。

  述律载厚还想下令杀掉柳柒,却见述律英忽然拔刀架住他的脖子,怒吼道:“谁允许你发号施令了?!”

  述律载厚愤愤地看向少年,没再说一句话。

  “侯爷……侯爷……”柳柒来到萧煦国身前,视线落在那几双未能合上的眼眸上,眼泪如决堤般溢了出来。

  他扑通一声跪在萧煦国身前,掩面恸哭。

  司不忧担心北狄军对柳柒不利,便紧紧地挡在了他的身后。

  山坳里的风无休无止,捎来了春的温暖,却拂不尽这漫山遍野的血腥气。

  述律英没有撤兵,亦未再下杀令,止静静地看向那道瘦削的身影。

  也不知过了多久,地面隐隐传来了颤抖的动静,司不忧满怀希冀地看向雁门关的方向,不出片刻,“邺”字军旗赫然入目。

  “是大邺的援军!”人群中忽然传来一声呼喝。

  卫敛率领十万援军出了雁门关,直奔舒家坳而来。

  他的视线扫过满地的尸体,最终凝在那几道插满了箭,却没有倒地的身影之上。

  卫敛眼眶一热,沉声道:“给我杀!”

  千军万马自柳柒身旁疾驰而过,溅起的尘土里满是血的味道。

  恍惚间,一匹骏马在他眼前骤然停下,震天的厮杀声里传来了一道熟悉的声音:“柒郎!”

  云时卿自马背上一跃而下,俯身拥他入怀,“柒郎,我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