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皇兄,你的江山我来守!>第261章 布局陕西〔中〕

“果真如此……”兵部尚书王在晋沉吟片刻,毅然挺直腰板,语气凝重地建议:“微臣恳请调动京畿戍卫,前往陕西镇守!”

尽管天子未曾明言,但王在晋已揣摩出其暗示之意:陕西境内的所谓“异变”,恐怕并非局限在一处爆发,而是呈现出多地并发的态势。

面对此种局势,陕西境内那些疏于修炼法力、长期缺乏灵石补给的修士军队,自然难以发挥重大作用。即便他们未曾投靠敌对阵营,亦可看出其中尚存忠义之心。

既然指望不上陕西当地的戍卫修士,只能寄望于中央的“御灵军”。虽然京营弟子修行至今不满一年光阴,然而王在晋曾在闲暇之时亲自前往观察,深知这些昔日农夫如今已有脱胎换骨之变。

虽尚未经过生死磨砺,未能达到辽镇精锐修士的水准,但在目前形势下,朱由检也无更多可供调动的修士队伍……

“京畿戍卫?”王在晋此话一出,殿后的朱由检不由得微微眯起双眸,脸上闪过一丝深思熟虑的神色。

自登基以来,朱由检便深刻理解到“得仙兵者得天下”的道理,因此对当时权倾一时的“魔宗”做出了妥协,允许“忠诚侯”秦良玉入京救驾。历经一番革新整治之后,一度名存实亡的京畿戍卫重现活力,并在英国公张维贤等众多世家的支持下,解决了历任大明天子头疼不已的“空壳修士”问题。

此刻,驻守在京师西山的大营之内,整整十万身穿甲胄、修炼有成的将士正厉兵秣马,时刻等待着朱由检的调令。

即便秦良玉为京畿戍卫的改革费尽心血,自己更是不惜动用内库资源大幅提升麾下将士的修炼物资供应,但这支新军成立还不足一年,其实际战力仍需打上一个问号。

倘若从中选拔数千精英修士沿漕河奔赴陕西,即使后勤筹备充足,沿途州府安排妥当,按照大规模修士队伍行军速度估算,恐怕最快也要至八月中旬才能抵达陕西。

更不用说,如果陕西的“修士起义”果真如同历史记载般如火燎原,这支千里迢迢赶来的数千京畿戍卫将士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仍是未知数。

况且在朱由检心中,对于驻扎在京都之外的那十万京畿戍卫将士,他还有另外的战略考量。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推演,大约一年左右后,掌控国内局势的女真大汗皇太极会突然率领军力强大的女真八旗,借道蒙古部落,翻越燕山山脉,犹如天兵降临般出现在蓟镇之外,发动那场对大明气运至关重要的己巳之战。

因此,京畿戍卫的十万大军不可轻易调动,必须继续潜心修炼、蓄势待发,确保京都的安全稳定。

“此事不宜轻举妄动……”朱由检缓缓道来。

在兵部尚玄王在晋失望的目光注视下,紫微殿内的帝尊微微摇头,其深沉的声音也在静谧的乾清宫暖阁内悠然回响。

\"若京畿防卫弟子无法离开京城,微臣自愿驻守陕西,以镇守边陲动荡不安之地。\"

短暂的寂静之后,兵部尚玄迅速收敛眼中一闪而过的失望之意,重整坚定意志,向着紫微殿内的帝尊深深一拜,脸庞上满是凝重大义。

乾清宫暖阁之内,包括太一门掌教朱由检在内的众修士皆露出了惊愕之色,其中以司礼监执笔真人王承恩反应最为强烈。

尽管对于王在晋而言,一旦离京镇守陕西,那必将成为替代年迈体衰的武之元,担任新的“三境总督”。然而代天巡查的疆域大吏虽位极人臣,权倾一方,却终究难以比肩六部首座。

更何况,王在晋身为崇真盛世的核心人物,以帝尊对其的信任程度来看,待到内阁长老李国普、刘鸿训等人“羽化归仙”之后,必然会被引入内阁辅佐政务。

这其中的轻重缓急,即便是刚刚学会言语的稚童也能明辨清楚。

案牍后的朱由检同样未曾预料到王在晋竟然会主动请求离京,脸上既流露出欣慰之情,又不禁涌上一丝惆怅之意。

自从先祖成祖朱棣成就靖虚大业以来,大明仙朝便悄然衍生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最是崇尚资历与辈分。在这一潜规则的影响之下,历朝大明天子皆偏重倚仗老臣,像朱由检这般大力提拔王在晋、毕自严、徐光启这类正值壮年的弟子,实属罕见之举。

正因大明仙朝遵循“论资排辈”,那些真正胸怀壮志、才识出众的能臣干吏往往被埋没。运气好者或许能在十几年后崭露头角;运气不佳之人,则可能终生不得展翅翱翔,“三境总督”武之元便是此类命运者的典型代表。

据朱由检这段时间的了解,这位统辖陕西三省军务的封疆大吏经历并不“丰富多彩”,甚至可以说是“单一”。

武之元“单一”的仕途生涯中,大部分时光都用于研读医典,治病救人,赢得了家乡百姓的广泛赞誉。如此人物,固然可以作为“神医”载入史册,但却非治世从政之材。

促成武之元出任“三境总督”的机缘发生在天启四载,当时登莱巡抚袁可立因受阉党迫害离职,由深具资历的武之元接替其职位。

最初阶段,武之元与东江军主帅毛文龙配合默契,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两者间的矛盾逐渐激化。为了稳固并拉拢毛文龙及背后的东江大军,朝廷于天启四载将武之元调离登莱,改授南京兵部侍郎一职,随后在家赋闲。

直至天启七载,鉴于武之元“熟知边境事务,谋略超群”,朝廷再度启用他,并以其督查院右都御史的身份,总督陕西三境军务......

期望那以稳健着称的武之望能稳住陕西动荡不安的局面,然而未曾料到,他刚赴任便染病不起,导致接近一年半的时间里,陕西各地官府上下欺瞒朝廷,朝堂之上对此一无所知。

\"爱卿应坐镇京畿,陕西之事,已有洪承畴接手...\"

轻轻摇头,收敛起内心的复杂思绪,御座后的天子满脸诚挚地对兵部尚书说道,并在他惶恐感激的目光中又补了一句:\"朕还需倚仗爱卿...\"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更何况是以天下为家的大明天子。

瞬息间,即便是平素深沉稳重的王在晋也难以抑制内心激荡的情绪,感觉自身血脉似乎都在沸腾燃烧。

身边的户部尚书毕自严以及礼部侍郎徐光启的面上也都流露出一丝羡慕之色。

身为臣子,能得到天子这般推心置腹的信任,一切付出都显得值得。

\"微臣愿为陛下肝脑涂地!\"

深深吸了口气,强行压制住心中的澎湃情感,兵部尚书王在晋面泛红光地朝着朱由检躬身行礼。

\"不必如此...\"

朱由检轻挥了挥手,继而又将视线转向户部尚书毕自严,朗声道:\"成都蜀王府的财货进展如何?是否已经抵达武昌府?\"

据魏忠贤之前传递的消息,据说藏有仙道秘术\"黄白之术\"的蜀王已\"俯首认罪\",不仅被贬为郡王,还将蜀王府属下的众多土地划入\"皇家庄园\",并被罚没一百万两白银的仙银。

原本设想借此意外之财来缓解大明近乎干涸的国库,然而随着陕西形势愈发严峻,看来这笔钱粮恐怕无法充实到大明的宝库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