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大秦:召唤鬼神吕布,打造仙秦!>第363章 能从魂魄中复生,绝非易事。

在天地劫未降临之前,一切行动皆遵循天地规则,新创的法则会被天地吸收,而革新体系的修士更能得到天地的眷顾。

比如,运势强盛到极致,就如嬴政修习的《人皇经》,已为天地所接纳。

同样的,赢耀的修炼之道也被认可,因此龙灵默许了父子二人的奇思妙想。

“什么天意不可违,全是空谈。”

“天地追求的是秩序与法则的完美,谁能达成,便与它息息相关。”

“天亦有其复兴之心,天地自身也有提升力量的渴望。”

“唉,鬼族鬼帝崭露头角,其他大帝却未现,天机混沌。”

对于狼神这样的大帝,赢耀选择视而不见,待他恢复巅峰,若与大秦为敌,赢耀自信能让他彻底消失,化作天地的养分。

这场天地劫,本质上是对残存大帝的清算。

能从魂魄中复生,绝非易事。

只有当这些大帝彻底消逝,天地才能算是对上次劫难的终结。

新生的大帝和上回劫后余生的大帝,都将面临新的格局重塑。

“这只是新一轮的洗牌之战。”

赢耀洞若观火,若非推演碑,他也不会知晓其中隐秘。

许多大帝可能对此一无所知,然而赢耀却已明了,这对于圣境修士来说,或许是不该泄露的秘密。

在大帝巅峰的修士眼中,这本是他们的特权,不能让低阶修士轻易得知,否则修行界将充斥谎言。

这一点,只要实力达到那个层次的人都心知肚明。

赢耀同样守口如瓶,除非战争的局势逼迫到无法退让的地步,那才是他的常态。

就连嬴政也不知道这个秘密,赢耀并未透露。

他只是在一旁静观其变,期待人族天帝的选择。

如果人族被当作他们证道的棋子,那么人族大帝的价值又如何?他只会说一句:“你们自求多福吧。”

在这个宇宙中,每个个体的存在并非不可或缺,星辰运转,大地繁衍,不会因某个人的离去而有所偏移。

除非他们具备扭转乾坤的力量,足以颠覆世界的格局。

赢耀的视线逐渐聚焦于香料商东坷的动态,他的探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里隐藏着众多被各国列为禁地的神秘领域。

它们实际上成为了大能者的隐居之地,包括人族大帝,其中不乏几位在东域潜藏的身影,只是他们隐匿得深不可测。

至此,赢耀开始质疑起远古的人族大帝:明明有许多大帝活跃,为何亲眼目睹人族的衰落而不采取行动?为何不助人族复兴?唯一的解释可能是人族在暗中布局,既算计其他种族,又限制自身大帝的出现,这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权谋。

想到这里,赢耀对自己的过去行为不禁苦笑,如果人族大帝尽数陨落,人族陷入如此困境,他无从辩解。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活下来的那些大帝似乎默许了异族崛起,纵容仙门凌压人族,这背后必有隐秘的交易。

\"这样也好,将来行事便有了借口,无需指责我的决绝。”

赢耀心中暗道,\"人皇印作为至高帝器,其中定有玄机。

我倒要看看,是谁在暗中策划新的皇位争夺?\"

\"上古巫、狐、龙等种族的蛰伏,难道真是败于战争。”

他又疑惑地自问,\"还是说,上次的天地浩劫并未真正终结,只是中场休息?若真是如此,实属荒谬。”

此刻,全球动荡不安,各势力在一股隐形力量的驱使下相互攻伐。

除却帝族置身事外,各大域的强权势力已蠢蠢欲动。

东域和天风域,面对其余域的战火纷飞,他们的命运似乎也即将面临严峻考验。

在大秦的庇护下,东域诸国勉强维持战局,但缺乏大秦的支持,他们可能无法持久。

\"陛下,臣以为,应大幅度增加涅盘丹的供应,将大罗丹的生产提升至百万级别,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士气和持久战力。”

王阳明、诸葛亮和李斯三位辅政大臣的意见一致,\"至少将涅盘丹数量提升至一万,方能鼓舞他们继续战斗。”

这场宏大的棋局,每一步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而大秦,正处在决定这一切的关键位置。

李斯提出的策略立刻引起了白起、王翦、尉缭、蒙恬和徐达这些军事巨头的强烈反应。

他们目光如炬,等待着赢耀的裁决。

李斯面对他们的质疑,毫不退缩,坚定地阐述:“这是出于国家的整体考量,并非损害国家利益。”

赢耀闻言,经过仔细思考后,他强调:“一定要保证我们的军队至少达到太虚境的标准,”帝国的丹药产量需公开透明。”

他的这一决定,犹如春风拂过,使得白起、王翦、徐达、郭嘉、刘基和贾诩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释然的笑容,若蓝玉在场,恐怕会引发一场朝堂上的唇枪舌剑。

在军中,唯有蓝玉敢于挑战权威,他身为纯粹的战士,与白起等人有所不同。

白起他们通晓政事,而蓝玉的缺席正是由于他的军人本色。

如今,大秦帝国已组建四大主力军团,白起、王翦、蒙恬和徐达坐镇其上,唯独蓝玉未能成为统帅,执掌修罗卫。

尽管蓝玉名义上是修罗卫的指挥官,但世人皆知,真正的幕后决策者是当今的天子赢耀。

修罗卫的成员从不在朝堂上显山露水,他们的使命只在于遵从皇命,其他指令对他们来说并无约束力,这是修罗卫独特的存在意义。

修罗卫作为帝国的顶级战力,战斗力惊人,满是英勇的将领,他们都是人族的杰出之才。

“朕理解你们内阁的担忧,但我们无需过多储存战略资源。”

赢耀的话语掷地有声。

“帝国的战略资源,早已妥善布局。”

他接着补充道,“因此,现有的资源应直接用于增强军队,而非盲目囤积。”

“我相信,最好的防御就是主动进攻。”

赢耀的决心不容置疑,“帝国韬光养晦太久,现在是时候展现实力了。

泰国虽强,但在我大秦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

赢耀的决策让李斯、诸葛亮和王阳明瞠目结舌,心中暗自嘀咕:“该死,我们又成了工具人。”

然而,既然陛下有新的安排,他们作为臣子,自然不会公开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