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玄幻奇幻>大哥威猛>第76章 赵氏朝廷的那些腌臜人,腌臜事

夏知秋一愣,讶然问道:

“陈老,怎么,难道您还真的相信奶娃子是菩萨转世,天神下凡,拥有无边神通,能够预测吉凶不成吗?”

陈安时不置可否地一笑,道:

“可是。

我以前跟曹家从无瓜葛,今日跟奶娃子也是第一次见面,可是,如果奶娃子没有预知吉凶的能力,他怎么知道我现在处境堪忧,危险重重呀!”

夏知秋脸色微变,心头一颤,目光灼灼地盯着陈安时,沉声问道:

“陈老,您说什么,您处境堪忧,危险重重,难道现在还有人正在追杀您不成?”

陈安时为了证明奶娃子的不同凡响,知道有些事情不该瞒着,便点了点头,道:

“知秋,您远离朝堂,如今朝堂上的很多事情,您是两眼一抹黑,一无所有。

当年我为了洗刷岳帅的冤屈,保护岳军旧部,得罪了得势的秦贼一党,虽然身在朝堂,却已经是势单力薄,举步维艰。

近日,我又因为如何对待金人是战是和的问题上,与太子发生了争执,得罪了太子一党,从而失去了太子的保护。

因此,昔日那些魑魅魍魉们,便纷纷蹦了出来,闹得更欢了,意欲对我不利。

所以,待我今日挂印归去,离开朝堂,浪迹江湖,考察民情。

这一路走来。

我曾经遭到数次的刺杀,若不是因为燕殊他们的拼死保护,我恐怕早就抛尸荒野,埋骨他乡了!”

夏知秋听得双眼喷火,攥紧拳头,咬牙切齿,沉声叫道:

“太放肆了。

您就算离开朝堂了,那也是当世大儒,太子帝师,名满天下,他们怎么敢!”

陈安时撇撇嘴巴,苦笑道:

“有什么不敢的。

想当年,岳帅可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统领过千军万马,保家卫国,杀敌百万,于国于家,功在千秋。

可是。

岳帅后来还不是照样被他们绞杀于风波亭,而我充其量不过是一介文人,除了舞文弄墨,发发牢骚,一无是处。

他们若是想要弄死我这个糟老头子,那更是肆无忌惮,毫无顾忌了!”

夏知秋浓眉一挑,眼睛一瞪,不服地叫道:

“当年杀害岳帅的,与其说是秦贵狗贼,不如说是赵雍那个昏君。

若是没有狗皇帝赵雍的点头,秦贼就算想要杀害岳帅,也不敢擅自动手。

今日秦贼等人刺杀于您,不知道是否也得到过太子的授意啊?”

陈安时一脸索然,摇头道:

“是否得到过太子的授意,已经不重要了。

自从那次政辩之后。

我与他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分道扬镳了。

他若是想要杀我,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他若是不想杀我,也没有什么可值得高兴的!”

夏知秋瞅着陈安时这黯然的样子,叹息道:

“陈老,您一向豁达开朗,百折不屈,今日见到您这般容颜憔悴,气色不佳,看来与太子决裂之事,对您打击不小啊!”

陈安时无意识地摇摇头,苦笑道:

“知秋,我把半生的心血与希望,都寄托在太子的身上,没想到他居然如此地不成器。

我播下的是荞麦种子,收获的却是藁草。

此事若是换作是你,你能高兴得起来吗?”

夏知秋点了点头,叹息一声,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宽慰。

几息时间。

夏知秋关心地问道:

“陈老,既然您如今已经跟赵氏朝廷彻底切割,远离那个腐朽之地,不知今后有何打算啊?”

陈安时反问道:

“知秋,您跟我说句实话,如今的赵氏朝廷,可还有挽救的必要吗?”

夏知秋不及思索,摇了摇头,断然道:

“不值得。

赵氏朝廷如今已经从根子里烂透了,腐朽不堪,大厦将倾,任谁也救不了他的!”

陈安时问道:

“哦!理由呢?”

夏知秋略一思忖,组织了一下语言,分析道:

“大夏太祖皇帝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夺恩主柴氏的天下,建立大夏。

他吸取了大唐军阀割据,国破家亡的教训。

也为了防止日后大夏有将军军权在手,一家独大之后,效仿他赵匡胤,也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夏自立。

所以。

他当上皇帝之后,便采取了重用文官集团,打压武官集团的国策,防止将军做大,威胁皇权与国家的稳定与安全。

赵匡胤的这个扬文抑武的国策,如果放在大夏国力强盛,外邦孱弱的环境下,对于稳定朝局与国家,的确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一旦外邦崛起,国力强盛,剑指大夏,双方发生武装冲突。

那么,这个扬文抑武的国策,立刻就会露出其弊端来。

比如。

纵观大夏这百几十年来的对外战争,对外之所以屡战屡败,丧师失地,皆是因为朝廷扬文抑武,防范打压武人,让不懂军事的文官执掌军队,致使应对失当,兵败如山。

而即使出现了武人良将执掌军队,打了胜仗的情况,便立即有文官出来诬告军人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结果往往弄得这些有功于国的良将们,最后不是降职留用,百般打压,就是削去兵权,归隐山林。

如此这般。

便致使朝廷越发地是非不分,良将蒙尘,人才凋敝,武备废怠,军事越发混乱糜烂。

面对强敌之时,更是不堪一击。

更可悲的是,

即使百年来大夏屡屡被外族肆意凌辱,丧权辱国,赵氏朝廷的这种重用文官,打压武将的国策,也没有得到纠正。

而到得后期,反而更加地不可理喻,丧心病狂。

以前,赵氏朝廷虽然扬文抑武,打压抑制武将集团,但是,对于那些保家卫国的武将们,多少还保持一点怜悯。

最多也只是削其兵权,让其回家。

可是,到得庸帝赵雍当政,他对待军人更是越发地乖戾凉薄。

他为了防范抗金保国的岳帅拥兵自重,威胁皇权,居然放弃岳帅直捣黄龙,光复中原的大好时机。

用九道金牌将岳帅召回,即而任由奸佞秦贵等等奸佞之贼诬告陷害,最后竟然将岳帅绞杀于风波亭,开了残杀良将的先例。

而岳帅何许人也?

他精忠报国,公正严明,清廉自律,是武功盖世的绝世将才。

他其率领岳家军征战南北,将反贼外寇杀的是落花流水,损失惨重。

他是保境安民,收复河山的国之肱骨,民族英雄。

可是,像岳帅这样爱国、正直、清廉的人杰,居然遭到当朝的诬告与绞杀。

这不但是对大夏的拆梁断掾,自毁长城,而是打断了大夏的脊梁,灭了大夏的精气。

从那以后。

赵氏朝廷的文官集团,不但权势越发大了,行事也越发地猖狂。

他们可以明目张胆地把控军权,残害武将,让军队越发地人心涣散,孱弱不堪。

而那些原本一腔热血,保卫国家的将军们,在面对文官之时,为了保住性命,只得卑躬屈膝,唯命是从,没有脊梁。

致使他们在面对异族强敌的入侵之时,更是束手束脚,被动应对,怯战避战,成为常态。

军人原本是保护国家的万里长城,而大夏的长城却被朝廷拆的七零八落,千疮百孔;

军人原本保家卫国的一把利器,可是,自此这把利器,却被赵氏朝廷给折了刃口。

如今我大夏国周边强敌环伺,兵锋锐利,鲸吞蚕食,山河破碎。

如果国内亦无能战之士,敢战之师,长此下去,必将宗庙不祀,国之不存。

而根据我的估算。

赵氏朝廷若是不能改弦易撤,消除沉疴,重用良将,文武并重,坚决抵御外敌;

如果任由朝中宵小肆意妄为,误国误民,让国家继续糜烂沉沦。

那么,即使垂死挣扎,苟延残喘;

赵氏朝廷撑不过百年,必定大厦倾覆,亡国灭种。”

夏知秋想起赵氏朝廷的那些腌臜人,干的那些腌臜事,情绪激动,一脸悲愤,长编大论,分析时敝,待得说了很多的话,一时口干舌燥,喉咙滞塞。

他咳嗽几声,端起茶壶,嘴对着嘴儿,吨吨吨地,就灌了几口。

待得茶水滑入了喉咙,滋润心肺。

他的喉咙方才舒服了许多。

夏知秋继续道:

“陈老,赵氏朝廷已经从根子上烂透了,根本就没得救了。

因为赵氏朝廷与那些文官集团,他们不爱国不爱民,只爱他们手中的权利与地位。

他们只要能够保证他们每天人五人六,奢靡享受地生活,那怕向异族割再多的土地,死再多的百姓,他们都是不在乎的啊!”

陈安时对于夏知秋对赵氏朝廷的腐朽本质,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分析,深以为然,深表赞同,一脸苦笑,点了点头。

他叹息一声,感慨道:

“哎!你分析的很有道理,大夏的赵氏朝廷的确是没得救了。

看来,为了避免我汉家江山,不至于落入异族之手,就此亡国灭种,最终只能改朝换代,朝廷易主了。

大夏只有换上贤明纯良之人,来率领大家抵御外辱,收复河山,肃清吏治,国富民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