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命令, 谷运筹和其余六个人刷的一下坐回了各自的位置,他们不敢直视石忞,但石忞却把他们全部看了一遍, “你们是第一次见朕, 朕也是第一次见你们,从左至右,自我介绍一下吧”。

  左边首位谷运筹大家都认识, 直接略过,第二位直接站起来开始自我介绍, 一圈介绍后, 石忞才把人名和人对上号, 在坐的六位都是边军都督, 驻守一方边境要塞。

  但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坐在她左手边首位的黔山边军都督卫启能, 虽然是第一次见面, 但当初先帝轰然驾崩,她临危授命时曾调派三万黔山边军前往平叛, 领军的就是卫启能,叛乱平定后, 黔山边军损失过半, 被她封为卫辅侯。

  平叛时的粮草器械供应和战后的封赏抚恤, 几乎把本就不丰厚的国库花了十分之七八,这也是现在国库匮乏的根本原因之一。

  与华国接壤的藩属国一共有六个,但华朝的的边疆军事要塞比藩属国还多一倍, 足足有十二个, 每个军事要塞最高将领为都督正二品武职,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直接听命于皇帝并由皇帝任命, 每个军事要塞驻兵两万到四万不等,驻扎兵力最多的是黔山边军和原南边军。

  上次平叛兵力损失后,第一时间进行了替补,包括繁都的禁军,目前全国兵力加起来共三十二万三千,包含禁军,不包含临时征调的府兵,一个偌大的华国所有兵力加起来才三十多万,每次想起这件事,她都背脊发凉,生怕周边藩属国反叛或者其他国家侵略。

  改革现有兵制刻不容缓,了解边疆大将忠诚与否也很重要,所以今年年初她就先发了六封密信给另外六位都督,让他们秘密入繁都,于二月底,也是在这个地方进行了秘密会见。

  现在见的这六位都督是第二批,也是最后一批。表面看上去精神面貌都很不错,即使最年长的看上去也能带兵上阵大打一场,听他们说话的时候,她有刻意去观察他们心里的想法。

  上一次的六位都督,通过她的仔细观察,有四位比较忠诚,有一位犹豫立场不坚定,还有一位直接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表面恭敬,心里要多龌龊有多龌龊,她都记在了本子上。

  能当上都督的不是弃笔从戎的文将就是战场上历练拼杀出来杀将,年龄较大的基本上都跟随武宗参加过平定八王之战,据史书记载,那一年也是打的难舍难分。

  文将看上去还好,比如谷运筹之类,即使杀了再多的人,你从他们身上也看不到杀气,可杀将的话,即使长得不凶神恶煞,她也会一眼看出来,没有缘由,她就是能看出来。

  在坐的杀气最重的就是卫启能,再加上他膀大腰圆的身体和凶神恶煞的面容,小孩子见到他估计会被吓哭,自我介绍完之后,殿内再次恢复平静。

  “卿等不必拘谨,可抬头直视朕,尔等驻守边关,长着数十年,短则十年,劳苦功高,朕心甚慰,若将尔等调入繁都任职,尔等可愿意?”正襟危坐的石忞缓缓的开口道。

  谷运筹记得上次秘密召见的那批都督,陛下也问过这个问题,虽然不知道陛下何意?要做什么?但她知道这个问题绝非问题本身那么简单。

  若将全部的都督都调入繁都,职位安置问题先不说,边疆短时间内肯定会军心不稳,而且也是变相的剥夺他们的军权,这不符合陛下稳重求进的性格。

  “臣等愿听陛下调遣”六位都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想的多的和谷运筹想的一样,想的少的有的觉得是提升的机会,有的则和说的相反,在地方上当土皇帝自由惯了,在皇帝眼皮子低下,还不得处处受限制,觉得无法忍受。

  石忞把谷老师和六位都督的心思全都看在眼里,卫启能不想进繁都来受限制,在她预料之中。另外有三个心口如一服从安排,还有两个年轻一些的抱着一腔热血,想高升,想建功立业。

  她又问了一些他们日常训练和军队情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和有无好的意见建议,六位都督也从一开始的拘谨慢慢放松下来,心里活动也就越多。

  观察武将越多,她就越发现武将的心思比文臣单纯,并不是真的单纯,而是想的没有文臣那么多,心里的弯弯绕绕也少很多,多数都是直来直往的直性子。

  除了上次一心想着天高皇帝远当土皇帝的那个都督之外,大部分都督满脑子想的都是忠君报国,觉得最高荣誉就是马革裹尸,她不想贸然再打仗,马革裹尸什么的他们就暂时别想了。

  转眼就到了二更天,她想问想知道的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军队是一国安全的重要保障,回去之后,朕希望你们勤加训练,提升军力,守护好国门要塞”。

  “臣等遵旨,必定牢记陛下教诲,誓死守卫国门”深感陛下对自己信任和身上担着的重任,六位都督站起来铿锵有力的保证道。

  “卿等长年守卫边关,劳苦功高,朕决定赏你们每人一把宝剑,以资嘉奖”抱着两把宝剑的路关初和双手各捧着一把宝剑的四位内禁军适时推门而入,分别将样式规格一模一样的六把宝剑奉给六位站着都督。

  站着外面隔着一百米的路关初自然没有顺风耳,是谷运筹得到暗示提前出来交代,才会这么及时。

  上次她也赏赐了同样的六把宝剑给另外六位都督,这十二把宝剑由兵部兵器处精心打造,锋利朴素,没有镶钻任何金、玉、珍珠,只有剑面底部刻的御赐二字彰显了它们的身份。

  华国没有尚方宝剑一说,赐剑是对武将精神上最高的赏赐,赐笔则是对文臣精神上最高的赏赐,还有就是赏坐轿入宫,这些是面上的虚荣赏赐,一般是大臣的功绩不足以赏赐更高的奖赏或者怜惜大臣才会特别赏赐。

  比较实在的赏赐则是封爵、升官、赏钱和赏赐宅院,宅院一般很少赏赐,赏赐最多的是钱和升官,封爵除非皇亲国戚,否则必须有军功或者大的功绩才可以。

  “谢陛下赏赐”卫启能得到这把剑比当初被封为卫辅侯还要高兴,突然觉得就算被调入繁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他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

  “望卿等牢记嘱托,恪尽职守”石忞慎重说完后,起身离开,路关初等人紧随其后。

  谷运筹作为秘密召见事宜的主要负责人,并没有一同随离开,她要在这里一直呆到明日一早六位都督都离开之后才会回城,但还是和马道长亲自送陛下到道观外,看着马车走远后才回去。

  陛下一走,提前一步带着内禁军过来确保安全的左旋也带着人不近不远的跟在后面一起回了城,陛下虽然没有吩咐,但是保护陛下是她的职责。

  就在她洋洋得意陛下不知道自己跟着来保护的时候,坐在马车里的石忞已经无力吐槽,在贤良观的时候,她就发现了,这会还隔得这么近,她想装没发现都难。

  路关初一开始不知道陛下大晚上的掀车帘子看什么,直到她也看了一眼后,差点大叫起来,后面那么多的火把得有多少人啊?还好陛下及时说是自己人,她才没有出糗。

  要不是知道左旋的忠心,就这件事她就可以查办了她,可大可小嘛。她又不傻,没安排左旋,自然有她的理由。

  下密信的时候她就明令都督前来不得带随从超过六人,而且以谷老师的性格,一定会在观内观外做到万无一失,自然不用安排内禁军前来。算了,她还是当做不知道吧。

  扣城门的时候石忞并没有亮身份,而是出示了金牌,入了城又被巡逻的拦了两次,她并没有因此而恼怒,反而为他们的恪尽职守而高兴。

  第二天下午,她在文宣殿召见了谷运筹、齐铭、罗布暔、左旋和兵部尚书邢安,把自己亲自拟稿的兵制改革方案拿来传阅,并让他们提出意见建议,一直讨论到深夜才定稿。

  一个月后,步千雪顺利慢悠悠的抵达鸿顺的首府土城,乔装先行一步的颜一诺半个月前就已抵达土城,还去长河县溜达了一圈。

  这是她们在路上商量好的,一个人先行一步取证,一个人慢慢的赶来吸引王沛铭他们的注意力,直到快到土城,颜一诺才赶回来与她汇合。

  一路走来,有不少地方官闻风前来求见,都被步千雪以旅途劳累挡了回去,身为督察官员,不正己如何正他人?她是万万不会接见这些一心专营,想着投机取巧的人。

  王沛铭为他们特意搞了一个重大的欢迎会和接风宴,步千雪不想去,最后还是被颜一诺拉着一起去了,从头到尾都板着一张脸,心里想的是:这隆重的场面和奢华的宴席,不知道花了多少钱?贪了多少民脂民膏?。

  看到颜大人从头到尾都笑着脸一副好说话的样子,和平常简直判若两人,步千雪不知道她打的什么主意,只想着能尽快把这些蛀虫绳之以法才好。

  散了宴席回到驿馆的时候,两人一身酒气,其实步千雪没喝多少,就喝了几杯,酒气都是沾染上的,倒是颜一诺脸微红,看上去有些许醉意。

  “颜大人,你还好吗?要不要我让人煮一碗醒酒汤?”步千雪怕颜一诺跌倒,下了马车就搀扶着她往里走。

  两人虽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也共事了大半年,但加起来都没有之前半个月一起赶路时了解的多,她才知道颜大人虽然工作上很严厉,但私下却像个长辈一样很会关心人,以前她都把她当上级,现在则多了一丝晚辈对长辈的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