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总裁豪门>世事心尘>第9章 家事纷争9-02

#9-02

大伯给自己亲弟弟家里买东西。大妈就不高兴。大妈也给自己亲哥哥家买东西。他哥哥在湖南。反正也是不能都便宜了你弟弟。也是搞的家里都有意见。虽说都是亲戚。但自己挣的钱也不容易。大陆的穷亲戚太多了,就像一个个乞丐在索要的东西。大白是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别人。其实他家的彩电还是旧的。

去香港是征求过二哥意见,是二哥自己不同意。看到姐姐哥哥们都分了东西。心理不平衡。时不时的指责父母偏心。在家里时不时的挑起纷争。有一次记得姐姐摔门而去。还打碎了家里那个开水凉瓶。

大伯大妈来太原只来了两次,后来只是大伯每年。有空就回来。住上一段时间。每次回来也不在带东西。带上点美金。每个人给上一些。回不来时,就托人寄些美金过来。有时会寄到大妈大陆的哥哥家里。

大概16岁就从离家出走。参加了国民党。打日本去。他对那段历史的描述。和。我从书本上学到的不一样。他说国民党在正面抗争,并不是不抵抗,共产党只是在后方打游击占地。大伯当了兵,就再也没和家里联系。转战南北。抗日结束后。又被共产党打败。到了缅甸一呆就是三年。最后才回到了台湾。大伯年轻时候长得又高又帅。本来还能升到校官,去了台湾就得了一场病,肺结核。就安排退役。给了一笔补助金。那时他已40多岁。才和大妈走到了一起。大妈是军中的护士。有大学文凭。退役后去小学当了一个老师。一直干到了退休。大伯是考自学,考上了台湾公务员。在学校做类似教导主任。每次回大陆。常常提起他那段艰苦的经历。

“为了考上公务员,我那时早晨4点就起,看书学习。吃了吃饭时间。一直学到晚上12点为止。整整两年时间才考上。”

讲这些话。一般都是他喝了酒后。滔滔不绝的讲来讲去。

大伯爱喝酒。特别是汾酒。最钟爱的还是罐装的十年汾酒。一顿能喝上三两,过了三两。大妈就不太高兴。他在台湾时,爱喝金门的高粱酒。来到大陆探亲。汾酒就成了他的必备品。每次回时总要带上几瓶。唯一感到心疼的。过海关还得补上税。所以卢维走时。有时会给他买30年的汾酒青花瓶。

一瓶一斤的汾酒,只够他喝2~3天。如果遇上来家看他的客人。他就招呼着人一起吃饭。一喝就是两三瓶。喝的走路都摇摇晃晃。讲的他那以前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可以看得出那些故事以后都是悲剧。会勾起他痛苦的回忆。

卢维上班后。自己也有了工资。每次来大伯。给卢维都不要,大伯就把钱给了妈妈。说让妈妈给你保存的,以后结婚上学用。吃饭的时候,也常常陪大伯喝上一两口。在摇摇那个酒瓶。酒瓶见底了。晚上就会带上两瓶新的酒补上去。大伯开始给酒钱。卢维从来没要过。后来也就没再给。

哥哥姐姐很少给他买买酒。很让卢维不满意。礼尚往来。不能光进不出。那不就成了口吞金钱的貔裘。记得是大班第3次探亲时。姐姐才请到搬到自己家里,做了一桌饭,叫上卢维过去,和他的公公婆婆一起。宴请大伯。卢维买了一瓶汾酒。一圈下来,酒就见了底。姐夫又去旁边的小卖铺买了一瓶,

“大爷爷真能喝,我看他快醉了,不行给酒里对点水,糊弄过去。”他儿子偷偷的说。被大伯听见了。

“你大爷爷酒量好的很。就是醉了,也能尝出水和酒的区别。”大伯说着并没有往心里去。随身掏出了100美元。给了姐夫。大伯从小无依无靠。从不想欠别人的情。人情的成本太高了。还不起。爱喝酒也是借酒消愁。80多了。心里装了多少的酸楚故事和秘密。

“我吃饱了,”卢维的外甥吃饱了,匆匆忙忙的就跑了出去,那时侯卢维家里加了宽带,卢维知道他是去姥姥家上网的。只要和大伯吃饭,特别是喝了酒。他就话特别多。一桌饭能吃四五个小时。甚至能吃到晚饭。

“大伯,我先回了。”卢维起身。

“你还没吃主食呢?”大伯虽然喝了酒。心里明白。

“来的时候吃了你几块蛋糕,不饿。”

“哦,那你走吧。你是没有机会尝尝你姐的手艺了。”大白开玩笑说。

“他家的饭不好吃。”卢维也开玩笑的说。

“不好吃你还来吃。下次别来了。”姐姐装的生气,这次请大伯吃饭,都是做他喜欢做的菜。特别是蒜苔炒肉。大伯特别爱吃。整个一盘菜几乎就是他一个人吃完的。

卢维回到家不出所料。外甥在计算机旁。他没有玩游戏。正在用qq聊着天。卢伟也没说什么。拿了一本闲书。躺在床上。看了起来。心还是有些痛的。每月月底。交电话费。又多了几笔钱。家里的以前的分机,在电信局扩容后。嗯,直接多变成了程控直拨电话。虽然没有掏初装费,每月要交一定费用,打电话上网另算。自从卢维加了宽了,安了宽带,上网聊天儿,就成了卢维外甥的另一爱好。卢维从来没说过什么,有时只是善意的提醒。

“元元别玩儿了,给姥姥给你洗了个苹果。”阿伟妈妈走了进来,手里拿了切开两半的苹果。一个给了卢维,一个给了卢维的外甥。

“我再玩一会儿。一会儿就回家。”卢维的外甥没有接苹果。

“你都玩了一个半小时。这电话费都是你四舅。出得,每月不少钱。”卢维妈妈说。

“妈让他玩吧,没事没多少钱。”卢维躺在床上又坐了起来。吃的苹果。

“钱钱钱。我有钱,我回家拿去,我一会儿给你。”已经上初一的卢维外甥,一挥手打掉了他姥姥递给他的苹果,摔门而去。

“四,上网多花了多少钱?二十,给你够了吧?”不一会儿姐姐和姐夫那个他儿子就来了。扔了20块钱到卢维的床上。

“姐,我没说啥。”卢维从床上起来。

“我说的。这么大人了,就不能说一说。”妈妈还要说被卢维挡回了家去。

一家子不欢而散。可惜了那一顿好好的宴席。

大概是70多岁时回家探亲的。那时候身体硬朗。声音洪亮。耳不聋眼不花。带着爸爸妈妈。到处游玩。边玩边给他们讲着。自己那段经历。喝醉了话更多。还唱起那是战歌。挥舞的膀臂。像个冲锋陷阵的战士。累了就躺到床上昏昏睡去。

大伯爱照相。去哪儿一般都背个相机。每次照完相就把照片洗出来。探亲时带带上。再一个一个的分出去。大伯照相的技术很高。使用的相机也是最新的。虽然不是专业相机。但在那时候。都是最好的。大伯也给。爸爸买了一个理光相机。全自动的。爸爸爱鼓捣。 为了看看相机的结构,就拆卸开了。相机的壳子上留下了拆卸时的撬了的痕迹。大伯看了都心疼。东西是自己花钱买的。有时也说爸爸几句。

爱穿白色的衣服。太原那时环境太脏。穿上一天就得洗一次。老爷子一般都是自己洗。有时候脱下的衣服忘了洗,大嫂和妈妈就帮她洗。每次都说谢谢。谢谢,两字总挂在口边,感觉就不像一家人。有点太客气。

大伯一家。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小儿子是台湾空军的飞行员。在训练时,驾驶的f104失事。赔了一大笔抚恤金。大伯大妈在台湾新竹一所小学里工作,退休后一次性领了养老金。卖了新竹的房子。又在台中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小儿子和芦苇长得很像。大妈就有手卢维做自己儿子意思,卢维爸妈倒是同意,卢维不同意,狗不嫌家贫。何况卢维就属狗。

大伯的大儿子,开了一家服装店。在乎台湾卖服装。店面不大。第1次来台大陆时,给爸爸的孙子。带了两套台湾产的。套服。一件看着比较普通的二股筋儿。标价就是200台币。

大伯一直想要一个孙子或者外孙。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只可惜大个生了4个。都是女儿,第5个是。还是个女儿。取了个名字叫智婷。大伯的女儿是个美女,嫁给了一个当兵的,潜艇兵,做到中校退役。不过落下了一身风湿病。结婚后也没生出个男孩。生了三个女儿。都是漂亮的美女。

大伯每次回来都带的台湾家里的照片。介绍的家里的情况。

大伯回了台湾,每次通过书信联系。每次接过大白的信。有时心里还夹着几十美金。爸爸收到回信。都第一时间谢了回信。还催促的卢维。也写一封回信。两封信一并寄走。每次写信卢维都拖来拖去,自己的文笔不好,字又写的歪歪扭扭。还是不愿意。但父命难违。绞尽脑汁写了一张纸。也就算交差了。

“是你就和你大哥一起去打牌的王伯伯家。把你大伯叫回来。”爸爸听说刚刚从外面逛街回来大妈说,大伯又被台湾来的王伯伯叫到他弟弟家打牌。着急的对卢维和卢希说。

上次打牌就输2000块钱,那时候2000块钱,是爸爸半个年的工资。卢维爸爸见过王伯伯的弟弟。他一家子人3打1。大伯能不输钱。大伯喝了酒也满不在乎,转眼就输光了,身上带的钱。这一次叫大妈回家。就是为了回去拿钱。

“大伯,你得回去了,学校的领导要见你。让我接你回去。”大哥编了个谎话。

说来也巧。大妈走了不久,大白的手气就好了起来。两个清一色一条龙。就赚回来一些钱。听到这儿的话。就顺着台阶下了。他也明白。王伯伯的弟弟。一加在出老千。但又不好挑明。毕竟还得看在王伯伯的面子上。王伯伯是大伯的老上级。做到少将退休。也爱喝酒。是大伯的酒友。信佛,但也不遵守佛家的清规戒律。当兵的哪个手里不沾的鲜血。他也是给自己赎罪去。

大伯带回去的酒。就是回去和老哥几个人喝酒。大伯多少还有个弟弟。好多台湾的老兵,也发了寻情信。但家里人都杳无音信。兵荒马乱的。年纪轻轻就当了兵。社会发展又快。即使还有亲人在世。只能在台湾孤独的死去。每次大伯回去时。总能听到台湾老兵逝去的信息。你年前还在一起喝酒,年后没两天就撒手而去。人生无常,自己又是怎么离开这世界的。

“我刚赢了两把。叫我回。哎呀,是不是那个杨院长。”大伯知道适可而止。正好有个台阶下。

“是啊。是那个杨院长。他出差刚回来。想见你聊一聊。一起喝个酒。”哥哥复合道。

“唉,好吧,咱们就到这里,下次再玩。”大伯就和王伯伯一起,4个人打了一个面的去回到了家去。

“老卢啊,我告诉你,别和他们玩,你不听。又输了多少。他们就是喂不饱的豺狼。”王伯伯在车上说。有些生气。

“唉,也没多少。这一次不是侄儿子叫。说不定还能赢一些。”大伯说。

“大伯,我哥在说谎。是大妈让我叫你来的。”卢维怯怯的说。

“我就知道,老婆一说话你就乖乖的回去。”王伯伯笑着说。每次喝酒都这样。

“我才不怕老婆呢。我是爱他。”大伯说着哈哈的笑了起来。随后大白就唱起了抗日时的歌曲,这个歌曲从没听过,坐在后排的王伯伯。也唱了起来。司机回头看了这两个头发须花白的老头。脸上说不出来是啥表情。

王伯伯和大伯一起回乡探亲。喜欢住在卢维家。家里地方虽然小。三居室。家里人又多。他只是想躲个清闲。就怕那穷亲戚来找他。谁的钱也来的不容易。每次大伯回家。从没有见外。该吃吃,该喝喝。就像对待自己亲骨肉一样。没有什么差异。胃肠也适合了这里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