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都市情感>长路而终>第9章 9

  往前走了一公里路,送走齐百川。

  余怀之问了问何子欣其余交换生的情况,这些孩子有大有小,他们并非都是大学生,有一些是单纯报了对接的团,校长觉得有钱可赚,才把对方接过来。

  “余教授,Alexander很受欢迎,那些小孩都喜欢。我们班还有几个女同学觉得他长得特别帅,私下都在打听他的消息。”何子欣笑着把包往上提了提,“其实Alexander真的很帅,不考虑年纪的话,我觉得他很像青春电影男主剧。”

  “是啊,他真的很好看。”余怀之从不会对别人的外貌进行这是很不礼貌的,就算对方长得好看,他也极少做出点评。

  但何子欣口中的Alexander令他年轻了20岁。

  足足20岁啊,他和这个小洋人相处起来,觉得别日子都变慢了,每一天早晨充满了期待。

  仿佛每一天他们都在等候着验证一个极小概率的课题,譬如太阳会不会从北边升起来。

  何子欣对余怀之一直抱有好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缺乏父亲关爱,她刚入职的时候被分配给于余怀之带,当时有很多男同事觉得她是女孩,又留过学,思想比较开放,在欢迎宴上开了不少颜色笑话,还有不少劝她喝酒,轮番来敬,是余怀之开口位她圆场,说对美人的欣赏应当敬而远之,若人人都欺辱一朵莲花,同池中那见不得人的淤泥又有何分别?

  英雄救美令人难忘。自那日后,何子欣对余怀之始终存了一分隐秘的爱慕,只是考虑到两人的年龄与身份,始终未曾开口过。

  一条法桐大道,宽敞地向前铺开。

  余怀之今日穿了件针织大衣,衣襟外敞,下边配了条浅色西裤,大概是被撞坏的眼睛不适合在随身携带,他甚至更换了一副平日不常见的金丝框。

  人靠衣装,眼镜一换,他这气质更加纨而儒礼,一派斯文老男人的诱态。

  这氛围实在太好,何子欣将长发勾在耳上,随手扎了个马尾,露出引以为傲的天鹅颈,增加魅力。

  肩上的女士包打个旋,磁扣打开,东西落了一地。

  “哎哟,怎么掉了。”

  何子欣上个星期才买了一块非常昂贵的粉饼,还没用就摔碎,心疼露在脸上。

  她下面穿了条黑色包臀裙,不方便蹲,余怀之现周围都是男同学、男教师,俯身将东西一样样捡起来,放回何子欣包里去。

  “小心些,这种扣很容易打开。”

  “谢谢余教授。”何子欣不知说什么好,双颊粉红,“这只包我背了挺多年,本来想更换,不舍得扔掉,就没淘汰。”

  余怀之没听她说什么,略一点头,心不在焉。

  斜对角的方向就是食堂,Alexander和几个外国小伙伴走出来,他手里一直拿着那只鲨鱼毛绒玩具,看样子是真的很喜欢。

  原本在向其他学生分享余怀之送他的玩具,察觉那头视线,他抬起眼睛,和余怀之对上眼神,很高兴地朝他招手,“hi。”

  助人为乐余怀之没有笑,看见Alexander站在清晨的阳光下冲他笑着招手,一头金发闪亮亮,手里还捏着像骂人的鲨鱼玩具,他却笑了出来。

  何子欣顺着他的目光朝那个方向看去,Alexander站在一群外国人中,兴高采烈的向余怀之挥手示意。

  他的外貌实在过于突出,就算是在同一个国家的人面前,仍有一种非常高贵的凸出感,如同沙粒中的黄金,耀眼的让人无法忽视。

  “余教授?”何子欣忽然觉得,好像余怀之和Alexander感情很好,“这才一天时间,你们就这么熟了?”

  “人在陌生环境,总会下意识亲近第一个认识的人。”余怀之目测Alexander和一群外国孩子进入教学楼,这才冲何子欣一点头,前往自己办公室,“我先去忙,有空再聊。”

  汉语言系的课程分为许多种,每个老师上课方法不同,传授的内容也不一样,但压不住爱问的学生经常来他办公室串门。

  余怀之前脚刚打开电脑,将文件录入进去,就有两个同学来找他:“余教授,我们社团举办的一次活动,想邀请您一起参加,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

  讲话的女孩叫叶玉环,古典美女,黑发及腰,是汉语言系的女神。

  他们用心制作了邀请。余怀之接过来,仔细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还没看完下面几行字,王思文胳膊肘一个劲撞叶玉环,示意她赶紧开口,别再犹豫。

  “怎么,你们两个还有别的事。”余怀之看出女孩窘迫,笑着问了一句,直接跳过正文看时间,“这次办的活动很用心,但是有些可惜,周五晚上我有约,恐怕没法到场。”

  他话没说完,叶玉环又将一本书递过来:“余教授,放寒假的时候我自费出了本书。不知道写的怎么样,只是在书店试着发行了一下,没想到销量不错。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头一版送给您,希望您不要嫌弃我文笔幼稚。”

  余怀之当教授这么多年,收到的什么礼物都有,像这样一送他一本图书还是头一回。

  “勇于尝试,很勇敢。”余怀之之前就听文学社的几个女生说叶玉环打算出一本书,只是没想到这个女孩说到做到,真的写了洋洋洒洒十万字,还自费进行出版。

  自己带出的学生,能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

  余怀之没有快速探寻正文,一本未拆封的书放在手心里看了又看,目光凝聚在封面的《玉环》二字。长久欣赏,短暂出神。他想起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出版自传的梦想,只是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写一个属于他自己生平事迹,反而文献更多,走了别人不会触碰的正道,研究文学。

  跟出版社打交道这么多年,余怀之一眼就看出这个图书属于个人制,不能算正式出版。

  现在正规的图书想要售卖,都需要先往上审批,等一个法定编号,国家这方面卡的很严,不会允许私自印刷刊物,尤其还是以盈利为目的,这抓的更严。

  年轻人总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却没有过度谨慎的脑干。

  余怀之没想打击对方,旁敲侧击普及了一下关于出版的相关法律,见叶玉环面色微赧,好像意识到这件事不太对,这才将话题转回来:“记录自己的人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你有这个讲故事的能力,可以试着写一写长篇文谈或者小说故事。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回头把稿子整理好,我看适合哪本杂志,可以试着帮你递交一下,闯闯看。”

  叶玉环一怔,和身边的王思文对个眼神。情绪起伏更加激烈。

  “这本书我会好好珍藏,将来退休,我就拿给教过的最后一届学生看,这是他们师姐的‘巨作’,让大家一览文学女将的风范。”

  叶玉环被夸得不好意思,剩下的话也说不出口,就和同伴出了办公室,揣着砰砰乱跳的心,持续品味暗恋二字的情感。

  Alexander虽然选择了汉语言系,他并没有固定教师,也没选择一个单一的系,基本哪有课就去哪听。

  整栋教学楼四个小教室,六个大教室,铃声响起时就能看见金发碧眼的少年穿梭在各层楼梯间,步速飞快,比当地学生还要勤勉,好像他真的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充满了热爱。

  他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是为了了解中国。

  但现在更重要的是——为了每天中午下课后。都能和余怀之一起去食堂吃饭。

  两人在校外是寄宿生与房东的关系,在校内,通常余怀之最后一节课看不见Alexander,就知道他一定跑去别的老师那里蹭课。

  爱学习不是一个缺点。比起这个小洋人天天黏在他课堂上眉来眼去,余怀之更希望Alexander能多方面去追求自己的求知欲。无论,这节课是不是他主讲,内容是不是他熟稔到完全不需要Alexander乱跑,在家就可以给他讲一遍。

  湖力大学上午最后一节课是十一点多,有时候早,有时候晚,取决于当天的内容。

  大学教师和高中不一样,他们不会刻意强求拖堂,把知识一股脑塞进学生嘴里。比起买情侣,更在意的是细嚼慢咽,人人学会。

  尤其余怀之,他性格本就稳重,所有内容能不能拆开是一回事,求质不求素速是他的教育信条,为了走进度推动行程不是他能做的事。

  他着实讨厌填鸭教育,也犯那些恨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急于求成的人,上他的课也不用担心留堂。因为他永远都会提前十分钟下课,方便学生提前去抢到自己想吃的饭。

  Alexander没有把文学史听完,就从后门偷偷溜出来。

  他今天听同学说余怀之在这个教室上课,于是就偷偷站在外面等待,迫不及待想和他一起去吃饭。

  铃声响起的瞬间,不同以往,那些学生没有像之前围上讲台,而是偷偷议论外面贴墙站着的外国少年。

  余怀之早就在上面听见他们在议论什么,表面不动声色,实则心脏持续地跃。

  仿佛时光倒退20年,一个非常在意他的人光明正大堵在教室外,就等他放学。

  他什么都不在意,也什么都不追求。

  他只是等待——安静地等待。

  一段在意的美好的感情,总能让人起死回生,回到过去。

  将课件保存好,余怀之嘱咐了教室里的大学生们几句,就朝教室外面走。

  Alexander没想到他这么快出来,还以为会像那天一样,一群人围着与怀之不肯放他走,争先恐后都要问一问课题之外的野史。

  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当然不知道所谓的野史什么意思。

  他唯一知道的就是好心让他寄宿的这个房东博学多识,而且他很受自己的学生欢迎,这里没有人不喜欢他,大家都喜欢余教授,自Alexander同样。

  也可以说,从另一个角度,他比他们更喜欢他些。

  不是一些。

  是,很多很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