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洪荒同人] 阵起洪荒【完结番外】>第154章 番外·城隍

  珍娘的眉峰深深蹙起。

  她本以为法海是初出茅庐不知天高地厚,但……有妖族死在他手上,她为何从未听闻?

  珍娘想到了妖皇宫中来来去去的大小妖族。妖族秩序重定,师父诸事不管,而她到底名不正言不顺,是以很多事情,都尚还未理出条陈。

  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该到有十数妖族亡于外人之手,而无妖知晓的地步。

  “……汝安敢屠妖?”

  真气萦绕,袖袍翻飞,珍娘隐而不发的怒气令吃得津津有味的扑天鹰都忍不住分出了眼神,而后同样也看到了法海身上已能见出殷红的血煞。

  不比珍娘其实一直被师父、师祖护得好好的,扑天鹰倒不是第一次见到法海这类人。但新天条是他家主人苦心孤诣数千年的努力成果,而妖族则是他交好的朋友,无论如何,他都不会选择对此袖手旁观。

  扑天鹰放下筷子,给了阆风一个眼神,让他看着点珍娘这位因果牵连深厚的救命恩人,然后便走到了珍娘身侧,为她压阵。

  法海见许宣被几妖死死盯着,心下暗自忖度今日之事恐不能善了。

  不过他只是心有顾忌,却也并非全无把握。更何况法海降妖伏魔多年,从不纵虎归山,事已至此也就不再瞻前顾后,而是当机立断地将钵盂抛出,悬于许宣头顶。

  阆风看了那钵盂一眼,没有阻拦。

  而法海自然是巴不得在场的妖族不选择一拥而上,以使他不至于面对围攻左支右绌。

  低念咒文,一道金光自钵盂中罩下,佛光大盛,将许宣完好无损地护在当中,却也禁锢了他的行动。而法海自己手上,则是换上了一根禅杖。

  “白姑娘?”许宣在听到珍娘同法海的对话时就察觉到了不对,此时被金光笼罩,更是意识到了眼前这个在他看来奇奇怪怪的和尚竟然当真是有些神通的大能。

  “这……”他伸手触碰着金光的边缘,却被一道柔和又不失强韧的力量推回,如同画地为牢,将他困在其中。

  “施主暂且安心待在佛光之下,待老衲降服妖孽,便放施主出来。”

  法海持杖之手与另一只手合十,冲许宣略微颔首以作安抚,然后就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了面前的妖孽身上。

  他见多了凡人为妖孽所迷,在他降妖时横生事端,吃过几次教训,也就不再只是单纯地保护误入的凡人,而是选择将他们圈禁在一旁。

  力沉丹田,禅杖杵地,有正统传承和西方菩萨背后相助,法海虽修行时间不长,但一身佛光倒是极为厚重。

  然则珍娘修的也是玄门正宗,自幼被天材地宝喂养着长大,又久居于真仙道场之中,论起修为术法,自不会惧一个小小的凡人。

  佛法有诸邪辟易之能,但她一身澄然清气,又岂会受制?

  珍娘并不再与法海多做口舌上的争辩,以肉掌对禅杖,周身清光莹莹,落在许宣眼中,比起那和尚口口声声所称的“妖孽”,反而更像是天上的仙人。

  法海习的是刚猛功夫,一出手便金刚怒目,以杀敌为先。而珍娘则顾忌着凡人和天规,还有法海背后不知还潜藏着什么的阴谋,袖袍随手腕而动,以柔克刚,化力于无形,欲将法海擒下;或是拖延时间,等到他背后的人忍不住出手。

  法海并不知珍娘此时并未用出全力,见自己与妖孽僵持不下,心知此妖功力深厚,绝非蛮力可以轻取。于是他借禅杖与袖袍碰撞时的劲力疾退几丈,右腿后撤半步,双脚微屈,沉身提气,以土之厚重加诸己身、禅杖,与佛光交融,远远看着便让人生出心悸之感。

  他再挥杖,大地之力随佛光蔓延而来,势沉如山,令珍娘也稍稍凝重了神情。

  驱使五行,引动地脉,借杭城乃至两浙路之人间势加诸己身……前者尚有传承在外,而后者所行法门,非圣人不可言传,更遑论为凡人所获。

  佛门中人,圣人门徒……也难怪这和尚年纪轻轻便敢被驱使着来找她的麻烦。

  珍娘知晓事涉圣人,她再如何谋划筹备也没有太大用处。想到那日刻意来“提醒”她的观音菩萨,珍娘眼神微动,再不留手,袖袍轻拂,原本悬在衣带上的玉饰便在一阵白光中逐渐变大,被她以左手横抱于身前。

  宫音为土,乃音之主;角音属木,羽音属水;木以克土,水而生木。珍娘右手扣宫、角、羽三弦,眉眼微抬,一阵清音便欲散拨而出。

  “妖皇阁下且慢。”

  杭城地脉大动,惊动的自然不会只有在场的几人。有身着紫色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头戴幞头,脚着乌皮靴的老者匆匆赶来,虽白发苍苍,但尤显精神矍铄。

  感受到老者身上浑厚的皇朝气运,珍娘拨弦的手一顿,改飞龙拿云势为鹭浴盘涡势,倒是暂且放了法海一马,只以琴音平复地脉。

  “护国安邦扶社稷,降施甘泽救生民。”

  自新天条出世,天庭所册地仙越来越无法干预人间,但经由地府承认、以凡身功德成就鬼仙的城隍却在人间王朝气运的加持下仍保有了一定的权力,被天条承认作为人间的守护者和非人事务的管理者游走于阴阳两界。

  珍娘和扑天鹰在刚进入杭州这一座大城时,就曾主动放出气息,同这位城隍打过招呼。

  那时城隍并未现身,只是默认了他们的到来。如今地脉因她与法海的交锋而动,想来这位城隍也无法再继续袖手下去了。

  城隍见珍娘收手,心下暗暗松了一口气,拱手相揖,算是谢这位妖皇体谅人间不易。然后他再看向引动地脉的罪魁祸首时,就没有待珍娘那么好的脸色了。

  钱塘自古繁华,更遑论杭城曾有小龙脉抬头。只因旧龙垂而未老,尔后渐发生机,方才未成京府之势。

  也因此,杭城地脉关系重大,他亲自坐镇,就是为了防止有心人以异术干扰大宋的正常兴衰。

  王朝国祚难以绵长,即便世出圣人,也难保帝国万世不朽。但这是他生前为之付出了一辈子努力的国家,至少不能亡于妖邪异术、奇诡手段。

  法海借地脉之力斗法,虽不至于到影响龙脉的地步,但一方城池的地脉,是千百万年来靠山水与人气滋养出来的。当年川蜀地脉被毁,有先天灵根与真仙助力,也耗费经年时光方才渐渐繁盛。法海与妖皇相斗,借用地脉,若有损耗,又待何人来补?

  “你是何人?”

  珍娘他们熟知如今的三界秩序和各色人物,可有意被隐瞒了许多信息的法海却不清楚。

  他此前游历天下,遇上的大多是没什么反抗之力的小妖。即便有在他看来的大妖殊死一搏,大多也还是被他顺顺利利地降服,不曾闹出太大动静,更不必说惊动当地城隍在他眼前现身了。

  是以法海也是第一次见到如面前这样令他觉得诧异的存在。

  若说面前之人是人族修士,他身上阳气全无,显然不该再存在于人间。然若说他是鬼修……法海接受的传承里所说的含冤或暴死,死后羁縻的厉鬼,他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曾见过。而哪怕是神志清醒的鬼怪,至少在他所认知里,也不该这样阴气浅薄到几乎不可见。

  他有一双神通眼,任何妖魔鬼怪都无法在他面前掩饰自己的本源之气,所以法海能够看破珍娘、扑天鹰的敛息之术,轻易看出他们身上的妖气。

  所以他更不明白,阳气全无,阴气几近于无的城隍,到底是依仗什么而在人世立足的。

  他志在降妖除魔,妖魔鬼怪、魑魅魍魉自然都在法海意欲为人间除去的“害”之范围内,但眼前之人,真的能算鬼怪吗?

  “吾乃杭州城隍。”城隍虽不满法海举动,但阻止及时,如今事态并未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他倒也没有怒形于色,而是平静地解答了法海的疑惑。

  “您是……刘英国公?”

  凡城隍者,必经民心所向的朝廷册封,再得地府应允,方才能拿到由天条借天地之力形成的、代表一方权柄的城隍印。

  是以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的许宣自然知晓他们所在的这方土地的城隍究竟是谁。

  说来这位刘英国公也堪称仁宗朝时的传奇人物。

  他本是官宦公子,因少时身犯宋律,虽于当朝皇太后有救命之恩,得认义子,仁宗皇帝更亲口允诺他法外开恩,却仍甘愿依律徙边关以赎己罪。

  因着这一段旧事,他与当时尚还只是开封府尹,亲自判了他流刑,其后平步青云,被世人称作“包青天”的包公结为忘年之交。包公对外从不掩饰对他的欣赏,两人一在朝中,一在边关,却不曾断了联系,而是常有书信来往。包公待他如自家子侄,而刘英国公每每提及包公,也都尊称一声“老师”。

  彼时夏贼自立,朝中文武就是战是和一事争论不休。虽仁宗皇帝力排众议,出兵伐夏,但军备废弛,武将又受制于文官统帅,往往错失战机。

  直至康定元年,金明寨一役,身在军中的刘英国公机缘巧合下识破了夏贼的诈降之计。又临阵而先,配合延州军大破夏军,给疲乏已久的宋军带来了难得的胜利。

  朝中的风声有所改变,而常年经略西北边防的武将们也突然意识到了刘英国公身份的妙处。

  他外祖是当朝宰相,父亲是正儿八经科举晋身的文官,自己又与当时已经是御史中丞,在文官中素有声名的包希仁有半师之谊。这个本该根正苗红的未来文官,偏偏又有着太后义子、官家义弟这样近似于勋贵的身份。加之阴差阳错来了边关,还因战功加官进爵,扒拉一下,未必不能拉拢到武将这边。

  不说别的,单就他在边关冒头后,于后勤物资一事上,上有当朝宰执直白撑腰,下有一向主张不分文武之异以用人的包希仁使力,后宫中还有太后放出话来。冲着这大批大批送到边关,原本不知需要他们上书多少遍,还要被克扣削减的粮草军械,武将们便是白送他功劳也愿意,更何况还是有真才实学,可以寄予厚望的可塑之才。

  [1]《国语·周语下》曰:“夫宫,音之主也,第以及羽。”

  [2]《宋史·卷一百五十三·志第一百六·舆服五》 :“公服。凡朝服谓之具服,公服从省,今谓之常服。宋因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其制,曲领大袖,下施横襕,束以革带,幞头,乌皮靴。自王公至一命之士,通服之。”

  [3]《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护国安邦扶社稷,降施甘泽救生民。统辖大兵巡世界,赏善罚恶日同明。正直公忠判生死,祸淫福善阐威灵。”

  [4]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5]包拯:“今天下不患乏人,患在不用。用人之道,不必分文武之异,限高卑之差,在观其人如何尔。必当考以应敌制胜之略,询以安边御觽之宜,观辞气之緓奇,举动之方重者,擢而用之,则取人之要无大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