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浮生寻物坊【完结】>第32章 信(14)

  上海的繁华是刘一一之前没有见过的,车水马龙的街道,随处可见的碧眼金发外国人。但她不知道,几个月后,这里将沦为枪林弹雨的战场,充斥着硝烟战火。

  方毓从火车站接到他们,梁恒住酒店,刘一一跟她回家。在方家从来不做家务的方小姐,如今成了会收拾家务的高夫人,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

  刘一一放下行李,脱去外套,习惯性地挽起袖子想找活干,方毓拦住她:“你干嘛?”

  “我……”

  “你已经不是方家的下人,坐下休息,我给你倒杯水。”

  “没事,我自己来。”

  方毓笑起来:“你知道厨房在哪儿吗?坐着。你姐夫今天当值,晚上才回来,一会儿你陪我去市场买点菜,尝尝我的手艺。晚上你想吃什么?”

  “我吃什么都行。”

  “那我做主,一会儿去了再看看吃什么。”

  方毓收拾出一间小房间给刘一一睡,又问了她在学校的事,看到那张成绩单时倍感欣慰。

  姐妹两去菜市场,经过弄堂,邻居都来了句:“高踏踏,买汰烧?”

  方毓点头答应:“是,我妹妹来了。”

  刘一一问:“他们说什么?”

  “上海话,就是买菜的意思。”

  进了菜市场,刘一一就更听不懂当地人的话,什么“俄呀”“侬呀”,就像上外国语课一样。

  “姐姐,你这么快就能听懂上海话?”

  “能听懂个大概,只是不会说。想吃鸡吗?我们再买只鸡回去?就是我不会弄,得等景明回来杀。”

  “不用了,你看已经买了鱼,买了肉,够了,不用再买鸡了。”

  “行,明天再买。差不多了,我们回去吧。”

  “嗯。”

  两人提着菜回家,晚上做饭,方毓坚决不肯让刘一一下厨,只让她洗菜切菜,打下手。

  到了晚上七点,高景明交班回到家,桌子上摆了一大桌子菜。

  刘一一局促地站着,那句“姐夫”被卡在喉咙里,愣是叫不出来。她可以把方毓方颉当作亲人,但高景明在她心里仍然是外人。她毕竟和方颉不一样,有些称呼能改,有些喊出来始终有些别扭。

  方毓说:“别站着,叫姐夫。”

  “姐夫。”

  高景明点点头,“坐,把这里当自己家就好,不要太拘束。”

  方毓嗔了他一眼,对刘一一说:“这就是自己家,你快坐下,尝尝我的手艺。”她做了四菜一汤,鲜嫩的鲫鱼豆腐汤、青椒炒肉、红烧茄子、清炒土豆丝和蒸蛋,她先盛了两碗汤给他们,满怀希望地看着刘一一尝了口,问:“怎么样?”

  刘一一点头:“好喝,我还想要一碗。”

  方毓笑起来,“没问题,多喝点。”

  高景明笑说:“你姐的厨艺我是一口一口尝过来的,最初啊……那可真是难以下咽。”

  方毓夹了一块肉到他碗里:“吃你的。”

  刘一一在一旁抿嘴笑着,没有答话。

  这样的画面她从前从未敢想过自己有一天会遇上。

  第二天见到梁恒,他直嚷嚷着方毓不疼他,只疼刘一一一个人,扔下他一个人在酒店吃那既没人气,也不温馨的西餐。

  “不行,一一在你那儿吃了一顿,至少你得补偿我三顿,必须是你亲自下厨才行。”

  “行,明天就给你做,想吃什么都行,阿颉都还没尝过我的厨艺。”

  听到这个名字刘一一的心情瞬间黯淡,但她脸上依然跟着笑。那天听梁慧贞说完,她便决定埋掉自己对他的感情,以后只做他的妹妹。

  可她能控制自己不多想,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失落。

  “你姐姐慧贞怎么样了?还是和从前一样,喜欢跟阿颉抬杠顶嘴吗?”

  “现在少了,不像以前那样见面就吵。颉哥哥忙着飞行训练,姐姐也在学校忙着写文章,组织学委会,宣传什么合作抗日的事,总之他们各忙各的,倒是比以前和谐了很多。”

  “那就好。”

  梁恒和刘一一一直在上海待到一月底,临近开学才回杭州。

  再回到学校,刘一一显得从容了许多,面对开学考也没有那么紧张了。她学习比之前更努力。她迫切地希望自己能早一点毕业,早一点报考护理学校,早一点如方颉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护士。

  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局势越来越紧张,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他们几人偶尔见面也是沉默居多,欢颜渐少。

  七月初,高景明和方覃商量,决定把方毓和刘一一送回长沙,梁泯鸿也几次三番打电话让梁恒和梁慧贞回家。

  刘一一本不愿走,但是方毓此时已经怀孕五个月,路上得有人照顾,而且方颉也希望她回去。

  梁慧贞不走,她已经是学校抗日学委会的骨干,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她和梁泯鸿双管齐下,刚柔并施逼着梁恒和刘一一她们一起回去。

  临别那一日,方颉对刘一一说:“一一,回去之后要继续你的学业,不要中断。照顾好自己和方毓,还有我那未出世的小侄子。还有,好好活着,一定要看到胜利的那一天。”

  刘一一抓着他的手说:“哥哥你也是,好好活着。我会给你写信,就和之前一样,你抽空记得回信。”

  方颉没回答。

  后来刘一一再回想起那天的情景,方颉说的话暗示着他已经做好准备,随时牺牲在某个执行任务的一天。

  刘一一回到长沙后,一个月里给方颉写了十几封信,她不知道这些信最后到底有几封能到方颉的手上。

  而她始终没能收到一封方颉的回信。

  八月十四日,她永远记得这一天。

  日本空袭笕桥,笕桥空战爆发。

  听后来亲历过空战的见证者说,那天,整个杭州上空都是交错的飞机,高低起伏的飞机轰鸣声和炮火声,震耳欲聋。

  防空洞里挤满了人,恐惧和哭喊弥漫在空气中,杭州城在哭喊声和炮火声中拼死残喘。

  远在长沙的刘一一和方毓,除了时刻关注战况,剩下能做的只有不停祈祷,祈祷家国平安,祈祷山河无恙。

  当方家接到方颉牺牲的消息,那一刻,刘一一的世界变成了黑白两色,再无一点色彩。

  方覃发来的电报上只有短短一行字:弟颉已于八月十四日牺牲。

  刘一一捧着电报浑身发抖,自读书以来她第一次希望自己不识字,就不必看到这字字诛心的电报。

  方毓哭得死去活来,刘一一却一滴眼泪也流不出来。

  她不相信,她不相信她的颉哥哥,她的方少爷就这样死了,死在那场空战里,他明明还那样年轻,那样的朝气蓬勃。

  他说的每一句话还在耳边回荡,他怎么会死?

  “姐,我要去参军,去考航校。”

  “姐夫,以后你在地上打,我在天上打,我们一起把日本人赶出去。”

  “谁说你没有家人?我和方毓就是你的家人。”

  “一一,我希望今后你能尽力用你所学去帮助更多人。”

  ……

  十一月,方毓生下一个男孩儿,小名阿杰,她说要等高景明打完仗回来再给他取大名。

  但高景明没能回来,他永远留在了十二月的南京城。

  这一年,南京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

  梁慧贞就读的大学为了避开战火,决定西迁。她回到长沙,见到方毓和刘一一,眼泪瞬间涌出来,三人相拥而泣。

  梁恒在一旁不停地揉眼圈,拼命忍着要夺眶而出的泪水。

  颉哥哥从来不会哭,他以后,也不会再哭了。

  时光还在往前走,我把回忆暂停在一九三七年,穿过刘一一记忆里的时空之轨,去到八月十四日的笕桥。

  这天上午,笕桥机场上空乌云密布,这不是一个适合飞行的好天气。

  方颉吃完午饭回宿舍,准备休息一会。他打开抽屉,里面躺了几封从长沙寄来的信。

  他拿起笔,准备回信。

  此时,九架“九六式”轰炸机正逼近笕桥机场上空。

  宿舍外空袭警报拉响。

  宿舍里空无一人,那封信还躺在桌上,旁边的钢笔刚刚旋开笔帽。

  我拿起那封信,再次穿过八十多年的回忆光阴回到浮生寻物坊。

  刘一一醒过来,她看着我,眼神是无声的询问。

  我把信递给她:“这就是他最后写给你的信,可惜他刚落笔就接到紧急起飞命令,这一飞,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封回信也没来得及写完。”

  刘一一打开信,只有八个字:

  “一一吾妹,见字如晤” 。

  她捧着信,泣不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