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49章 揭开新武举的内容,谁是第一个武状元

临到最后,秦将军在皇帝面前,赔笑的脸都笑酸了,田娃身后的把总踢田娃踢的脚都疼了。

这个不争气的田娃,还是一句话没有说出来。

好在皇帝陛下没有生气,反而一个劲夸奖田娃质朴无华,忠实可靠,是不可多得的精兵。

在等到崇祯皇帝听说,田娃在独石口堡的遭遇战中,用弓弩射杀了一个建奴的林中射手,因功已经从一个新兵蛋子升为一个小队官的时候。

崇祯皇帝更是高兴,连连夸赞不已。

崇祯将自己腰间的玉佩解下来,直接赏赐给了田娃,并称他是白杆兵中的兵王,是了不起的神射手。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田娃认为的坏事上面。

就在众人都用羡慕的眼光看着田娃的时候,崇祯向他们伸出了罪恶的双手。

大明的全民扫盲运动,从这四千白杆兵开始。

在崇祯知道了,这些白杆兵士兵,全部都不识字,甚至是那些把总、千总都不识字的时候。

崇祯表示了很大的忧虑和严重的关切,未来的大明军队要是一支掌握火器的军队,必须要识字,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

他老人家要求,白杆兵必须在今年认字一千字以上,会简单的算法。

从那天开始,崇祯从翰林院和国子监中,调来了一大批教谕,专门教导白杆兵学习文化知识。

这就是田娃和其他白杆兵噩梦的开始,官话汉话还没有说全,就要学习汉字算数,这是比让他们上战场更可怕的事情。。

其实今天要不是宫中发生了突发事件,田娃还没完成今天识字写字二十个的任务呢。

就在田娃想的愁眉苦脸的时候。

大明门正门被推开,要知道平时这正门是不开的,能进出大明门正门的只有至尊无上的皇帝和皇室成员。

这时候一个小黄门从里面走了出来,高声喊道。

“圣上有令,奉旨。

南苑的各位大人都可以带兵从正门入,率领勇卫营、白杆兵的全部人马,入宫剿灭奸臣乱党。”

一句奸臣乱党,让下面的两个太监,一个指挥使,两个武将心惊胆战。

他们不是听说,皇帝一人就把那七个刺客都宰了吗?

怎么现在还有奸臣乱党?

田娃以及下面的白杆兵,却没有听出这句话,有什么不妥?

他们只是感到了兴奋,皇宫啊,皇帝陛下住的地方。

比他们家乡的几个大寨子还要大上很多倍的。

还有里面那么多屋子,比他们家地主老财头人们还要多的仆人。

寂静的夜晚,只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通向看不到头的北方,队伍到了端门,还是一路放行。

田娃走在队伍中,没有忍住,看了一眼两边,他知道端门的两边就是社稷坛和太庙。

配享太庙,可是文臣武将最高的追求。

社稷坛,那是皇帝带领文武大臣祭拜天地的地方。

终于到了午门,队伍到底是没有走正门,而是从两侧的掖门通过。

那是只有皇帝皇后和状元郎能走的路,不知道今年的武状元能不能走上这条路,那也是大明朝第一个武状元。

以前大明朝也有武举,可是不分什么一甲二甲三甲什么的,也没有殿试。

现在崇祯皇帝都是照搬了文科举的全部模式和规模,地位。要的就是让大明的百姓,知道他这位皇帝有多么重视军事人才。

田娃心里有点非分的妄想,也许自己也有那么一天,会参加武举,当上那无限光彩的将军。

队伍过了午门,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紫禁城。

到了那皇极殿门廊那里,田娃看到了另一波人。

那是可以进入内书堂学习的一批青年武将,军中的翘楚,皇帝亲自承认,可以称呼皇帝为校长的天子门生。

这些青年武将,听说也要参加今年的武举考试。

他们也是田娃很羡慕崇拜的人。

在南苑军校的时候,就属这些青年武将最为扎眼,不过人家也是有本事,曾经有一个姓曹的武将,一个人挑了他们白杆兵二十人。

南苑军校,也是崇祯皇帝随口说出的名字,其实崇祯想起一个更好听更霸气的名字,比如大明国家军事学院,大明皇家军事学院之类的。

可是南苑军校一出口,倒是让人们都记住了。

皇上是校长,这南苑可不就是军校。

当年的武宗是喜欢当大将军,现在的崇祯是喜欢当老师,当校长。

大家都是投其所好而已,不存在什么划时代的变革,这样的大道理存在。

只有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队伍终于到了皇极殿广场,队伍挤挤挨挨的。

田娃排在前面第一排,作为小队官,他有带着一队白杆兵压住阵脚的责任。

在一阵喧哗的整理队形之后,田娃在马祥麟大人和秦翼明大人的带领下,朝着御座上的崇祯行军礼。

皇极殿广场是真大,他们石柱那里可没有这么大这么平的地方。

只是唯一不和谐的地方就是,地面上血迹斑斑,有七具尸体安安静静躺在地上。

这应该就是刺客吧。

田娃知道,这七个刺客都是崇祯杀的,皇帝也是一个很好武的皇帝。

皇帝打仗的本事,竟然比他一个小兵还要强。

认识到这一点后,田娃的心里产生了一点沮丧的情绪。

等到皇帝陛下在御座上,让他们都起来的时候。

田娃也看清了他们的皇帝陛下,那个称呼他为兵王神射手,并把玉佩赐给他,改变了他一生的男人。

田娃站得离御座很近,只是比那些有名有姓的官员将领太监,稍微远一点。

以他那神箭手的视力,即使是视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看清崇祯的模样。

他没有京城百姓那种畏惧皇权的心理,还有崇祯那次亲近自然的见面问话,深深影响了田娃对待皇帝的态度。

这样的情况下,他忘记了上司的教训,又一次直勾勾,情绪热烈地看着崇祯。

皇帝陛下似乎是不高兴,还一脸的疲惫。

这也难怪?

谁要是遭遇了刺杀这样的糟心事,谁也会是现在这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