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第329章 崇祯的回信,好好干,大胆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当然,杨爱卿,朕的这些话是口语。

你不用一字不差地记下。

要多多润色一下,保证本意不变就是。”

“喏。”

“朕接着讲啊。

朕对你,也就是孙传庭在陕西的策略还是大体赞同的。

你威逼藩王,变相收税,恢复旧制,由官府代理各地藩王家的产业。

朕不得不佩服这是一记妙招,连朕都没有想到的妙招。

朕只知道对这些藩王是直来直去的。

其实朕的做法是有隐患的。

无论是最开始对蜀王威逼他捐纳白杆兵的军饷,还是威逼叔叔福王交还张居正的家产,还有对山西两王代王和晋王的粗暴堵门。

朕都有一点悔意的。

要是知道祖制就是朝廷官府,代管各地藩王的产业。

那朕直接恢复旧制就好了。

你的做法,朕会以后的宗亲勋贵的改革中全面落实。

放心,你的政策朕支持,秦王以下敢递折子告你弹劾你,朕就全数把这些奏折转交给你,让你看着办。

你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军屯。

这一点眼界不妨再放宽点。

军屯要搞,你是为了稳定军队,其他也要搞,那是为了长治久安。

陕西地界要是被你彻底整太平了,朕不止要搞军屯,跟要搞商业,更要搞实业。

不让当地老百姓真正安居乐业,陕西这地界几十年也别想太平下来。

不过你不能小看了,陕西的极端天气。

那种极端的天气,说不定就会破坏了你的军屯计划。

朕的建议就是以工代赈,人多力量大,集中人力建造一批水利设施,保证农业的灌溉用水。

还有那些韧性极强的流寇,你也不能小视。

他们也许现在很弱小,一般的官兵就能把他们打得屁滚尿流。

可是时间一长,他们就会慢慢在战斗中成长,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心腹大患。

因此朕的建议就是,除恶务尽。

那些流寇的头目,必须杀一儆百。

比如那个诨号叫闯王的高迎祥,宁杀错不放过。

就是错杀一万人,也不能让他漏网。

好了,言尽于此。

见字如见朕。

你的父母妻儿,朕替你养之,勿念。

待到今年年底,一切诸事顺遂,情景一片大好。

朕在文华殿设宴款待,为爱卿接风洗尘,聊表衷肠。”

崇祯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

“大体记住了吗?杨爱卿。”

“回陛下的话,已经记住了。

臣会为陛下好好润色的,必定让孙大人感受到陛下的一片出自肺腑的真情。”

“好,好,好。

说得好。

你这句话真是说到朕的心里。

比这老古板的倪元璐强多了。

你是不知道,朕每次写信请倪爱卿润色的时候。

他听到朕的那些口语化严重的表达,都要摆着别扭的神情给朕看。

还少不得要谏言与朕。

现在好了,有了杨爱卿。

朕是松快多了。”

杨嗣昌面对这样有点直筒子的崇祯,他能说什么呢?

看看旁边没有任何窘迫表情的倪元璐,杨嗣昌似乎明白了一点什么。

当即也是松弛下来,笑着说道。

“微臣不想对于陛下,还有这样的功效。

微臣愿多做一些努力,只要陛下龙颜喜悦即可。”

“好,那就说定了。

接着就是给洪承畴的回信了。

你这样写啊。

朕原则上是同意你,也就是洪承畴的主张。

对待流寇就是要穷追猛打,坚决不能做那穷寇莫追的事情。

西楚霸王之于汉高祖刘邦,简直就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笑话。

咱大明朝不能学他。

流寇只要俘虏了,在不能确保能安置好,不让其再次生乱的前提下。

可以酌情考虑杀掉,其中的不稳定分子。

比如那些已经吃人的家伙,还有那些子头领。

都是必须杀掉的。

府谷县清水堡,洪爱卿一口气坑杀了两千多食人魔。

朕是举双手赞成的。

不杀他们,朕的那些官兵,虽然里面有不少贪官污吏,可也维持了当地的官府秩序。

他们岂不是白死了吗?

前元朝时期,不是有一种很仁慈的处理方式吗?

十抽一的处决战俘,一千人只杀其中的一百个人。

他洪承畴也可以这样做。

这样一边震慑了流寇,一边也全了官府的名声,堵住悠悠之口。

这上天有好生之德,朕也希望少造一些杀孽。

当然以上都是朕的建议,洪爱卿酌情考虑,也可以不听。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才是你必须遵守的第一条铁律。

另外,你的请功折子,朕也看了。

朕还是那句话,原则上只要是参将以下的军官升迁,你洪承畴都可以自专,不需事事都请示朕。

朕知道你是为人谨慎,不想落人口实。

但朕敢用你,也是相信你的为人。

延绥陕北这地界,你就大胆干,朕给你兜底。

你洪承畴,洪亨九,福建出的大能人。

朕不会给你定任何条条框框,更不会给你定什么主剿,还是主抚的狗屁平寇方略。

一句话,只要你做的事情不涉及到谋反,一切皆可。

朕在年底,若是一片太平。

还是如孙传庭的待遇一样,对他洪承畴。

这一点,杨爱卿你一样写下。”

“喏,微臣遵命。”

放权放到太平洋的崇祯,在给回信的宗旨其实只表达了一点。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放手去干,朕来兜底。

有了上面的八个字,崇祯不相信,这时候的陕西,还会是烂疮一大片。

办完两件密折的事情之后,崇祯就带着王承恩、曹变蛟和曹静照三人离开了军机处。

留下了还在当值的倪元璐和杨嗣昌。

崇祯临走前,回头看了一眼,已经低头忙碌,进入工作状态的倪杨两人,还有他们身前厚厚的文件奏折。

崇祯心里有点不安。

他琢磨着,这军机处还得添人,不然一天十二个时辰待命的中枢机构。

只有常设的三个军机处大臣,李邦华又被安排协理京营戎政了。

不久,李邦华肯定无法兼顾军机处这边,只剩下挂名了。

就剩下倪元璐和杨嗣昌两个军机处候补大臣,十二个时辰待命。

之前更是只有倪元璐一人当值,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