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耽美小说>[综]和古代名人同在【完结】>第129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6

  阿玉想要让皇帝花钱?心下又想提升工匠的福利待遇?这两个事儿其实可以结合起来干, 特别是当阿玉有着地利之便的时候,更是十分的顺手。是的,很多人或许已经想到了, 就是神机营。

  人人都说, 这中国人发明了□□, 可这洋枪洋炮却成了老外叩开中国大门的利器, 是外国人将冷兵器时代带进了热武器时代。这个话细究起来其实并不正确。真说起来,世界上第一只用□□的□□其实是中国人发明的,时间还相当的早,北宋抗金将领陈规在1126年就已经做了出来,虽然当时只是粗毛竹做的筒身,威力实在是不怎么样, 不过是当个喷火工具, 可这确实已经是一个大大的进步。后来震天雷什么的, 手榴弹的前身,也同样是北宋的拿手武器。

  就是偷学了宋人技术的金国, 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热武器帝国, 用改良后的东西大大的抵御了蒙古的入侵,真说西方怎么怎么用热武器, 那都是金国灭亡之后,蒙古人西征才带过去的, 这一算,怎么也要相差近百年。哦,或许也能这么说, 是中国人率先用火器叩开了西方的大门,哈哈,这么想是不是不那么憋屈了?嗯,自我安慰感觉良好。

  到了明朝,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最初,元朝,陈友谅,张士诚这三方的实力都比朱元璋大,为什么人家最后获得胜利了呢?这不仅仅是靠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了渔翁,武器便利也是一大原因。当时在朱元璋的账下,据说有一个叫焦玉的人,有祖传的做□□的手艺,虽不像是那些大匠之类的手艺高超,却能制作出用□□发射出石子,铁弹的枪,靠着这一份武器优势,这才以少胜多,坚持挺到了最后,这也是神机营的前身。同样这一只部队比西方依然提早了近百年建立。

  历史就是这么让人无语,小人物明明改变了历史,超越了历史,可就因为是小人物,光芒被所谓的历史大潮,帝王光环所掩盖,进而连着文明也一并被掩埋了,最后落下如此结局,你说怪谁呢?

  好吧,这样的感慨我们暂且不说,先来说说如今的神机营,所谓一个京城亲卫,还是个技术为主,体力为辅的不对,和锦衣卫一样,早就成了各家武勋子侄混出身,混资历,混官职的地方,如此一来,战斗力如何其实真的是可想而知。不过战斗力不行,不代表里头东西不行,成批的或许瑕疵不少,麻烦多多,可好歹工匠总是全国顶尖的一批吧,所以精品还是有的,发明创造也不少。

  比如说神火飞鸦这东西,就十分的有趣,看着就像是大号的窜天猴,和烟火没啥两样,可在有历史眼光的阿玉眼里,这东西,那妥妥就是小号的□□啊!你说这东西值不值得花费心思?

  阿玉要花费心思,这能靠上的粗大腿自然还是咱们的万历皇帝,只是连着几次,他这边一说,那边就立马又相应的政策,要是到了这会儿,阿玉还是一副我没猜出您是谁的模样,哎呦呦,那可就真的是假了。所以他很机灵,当他再一次遇上万历皇帝的时候,一边依然引着往自家来,一边小心的用眼睛不住的扫描,一会儿一个打量,一会儿一个激灵的,那模样怎么看怎么忐忑,怎么惊疑不定,让注意到这一幕的张诚那是捂着嘴,偷笑了好一会儿,还趁着阿玉转身之际,偷偷的在万历皇帝的耳边嘀咕。

  就阿玉家堂屋这么点地方,你嘀咕,呵呵,阿玉的耳朵什么声音听不清楚?不就是说自己可能已经看出来了嘛,不用你后头这么笑,一会儿这盖子阿玉自己就会掀开。

  “您说您这……我这眼神……”

  阿玉坐在下首,一脸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样子,也是啊,你这要是把人家皇帝当成了别人这么长时间,是个人都会忐忑,再说了,因为不能确认,又怕认错了,给人嘲笑了是小,这亵渎僭越是大,所以不敢说也是常理。

  好在万历皇帝在这么一二年的时间里,对阿玉这个小锦衣卫还是相当的满意的,所以也没有为难他的意思,顺着他的话头,轻轻地点了点头。哎呦,这就是承认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阿玉立马机灵的跪下磕了几个头,小声的喊了一声陛下。

  什么?跪不下去?亲,这是阿玉,不是头一次到古代的菜鸟,再说了,这跪下什么的,当成大唐时期的跪坐立马反应就没多少了好不。全当时给祖宗磕头也成啊,好歹隔着几百年呢,没什么为难的。

  这里磕了头,正式的将万历皇帝的身份摆到了明处,这事儿吧有利有弊,最起码这说话是不能像是以往那样随便了,当然了,阿玉也知道若是自己太拘束,其实也不成,因为皇帝不喜欢啊。看他往日听自己说话那个利索劲就知道,他对于和自己相遇,说话,那是当成听实话,听真话的一个来源,所以该表态的时候依然要表态。嗯,关心当然也要跟上。

  “陛下,您这白龙鱼服的……怎么就张叔,啊,不是张公公一个人跟着呢,这可不怎么安全。”

  “这里是锦衣卫世代延绵之地,周围都是朕的亲卫,有什么不安全的,行了,不说这个,今儿朕出来是想问问,你知不知道徐贞明这个人。”

  “徐贞民?这个人……下官还真是知道,是不是那个写了《潞水客谈》,论述北方大兴水利的好处的那个?这人兵部尚书谭纶很看中。据说顺天巡抚张国颜等人在蓟州、永平、丰润、玉田进行试验的结果很不错。万岁爷,今年三月,您不是还超迁他为尚宝司少卿,规划京东水田开水事宜嘛。怎么……他可是有什么不妥?”

  “按照他所说,按照如今的规划,若是不出岔子,到了明年,垦田四万亩还是可以有的。倒是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妥,只是……这垦田虽好,可这开垦之后的各处水利却破费人手,劳役过多,又有疲民之嫌,唉,朕也是有些为难啊,就想听听外头百姓怎么说。”

  咦,这个事儿?这个事儿阿玉知道啊,历史上这事儿确实到了明年黄了,很多史书上说,是因为太监阻止的,因为生怕妨碍了他们的利益。可就阿玉自己观察来看,屁的妨碍了太监的利益,太监在这水田上根本不搭界的好不,他们的银子不是人上供的,就是各种好处分润,就是田亩都不算多,和他们有什么大关系?所谓的利益,只怕那些南方的地主关系才大吧,这北面的水田,或者说总的田亩多了,这粮价就下来了,需要外运来的粮食也少了,那他们这些守着南面帝国粮仓的人这粮食生意还怎么做?这才是真的利益相关。

  对着万历皇帝,阿玉一项是有什么说什么,这是他给自己定的人设,轻易绝对不会动摇,更不用说是为了那些八只脚都勾不到的南方地主了,自然立马将他们卖了个干净。不但是卖干净,还将这一路粮食过来的差价,运河上各处关隘的收益,各处的夹带等等,都说了个通透,听得后头的张诚都快流汗了。丫丫的,毛头小子,这是刚知道直接一直接触的是皇帝,兴奋的有些过头了吧,怎么什么都往外冒啊。这一溜的,毁了多少人的好事儿?要是让人知道了,这小子只怕是没好了。

  这样的结果阿玉不知道?怎么可能。可他能不说?不能啊,谁让他干的就是锦衣卫呢?生来就是探子的身份呢?他就是为他们瞒了,也没人见情,既然这样他何不成全了自己。再说了,人家阿玉说的多实在啊,早给自己想好理由了。再万历皇帝有意无意的笑说他是个憨子,什么都敢说的时候,那是满含热泪,激动的说到:

  “陛下,下官这话说的,或许有些过了,或许这些人未必都是这么想的,也或许……臣这是干了件得罪人的蠢事,可臣是陛下的臣子,世世代代护卫陛下,为陛下监听天下,是我们锦衣卫世家的职责,臣不能丢了祖宗的脸,丢了咱们锦衣卫的天职。再说了,是陛下给了下官这样的荣耀身份,让臣……老秦家多少代都没有这么出息过,没有陛下,哪有臣如今的好日子,自然什么都该为陛下想,即使不能当什么谋臣重臣,作为锦衣卫,如实告知陛下所有,就是下官的职责,也是下官该有的忠心。”

  瞧瞧这话说的多好,万历再是被教导的帝王心性,多疑多思,对着这么一个接触了几年,向来忠诚国事,心怀天下,耿直敢言的小锦衣卫那也满满是欣慰高兴。心下越发觉得自己福气不差,遇上如此的良臣。甚至忍不住畅想一下,或许未来史书上,也会记载今日的这一幕,作为一段佳话什么的……

  咳咳咳,反正皇帝那是十分的满意,顺带为那些曾说过垦田不妥当人记下了一笔,准备去查查看,这几个是不是和这些粮商,运河有什么关联,若是真有……嘿,那说不得还真是让这个小锦衣卫给说准了呢,一个个都满满是私心。

  “你的忠心朕是知道的,大臣们……也是考虑的多了些,毕竟治大国如烹小鲜,谨慎为上嘛。”

  当皇帝的就是不一样啊,对着阿玉都如此,不说大臣们任何闲话,可见这肚子里的官司绝对不少,九曲十八弯都不足以形容他肠子的弯度。

  作为对皇帝这个生物有所了解的阿玉知道,不管你是不是正义,对于皇帝来说,麻烦的事儿那是越少越好,没有解决办法的情况下,提出什么建议,十有八/九不会获得什么夸赞,反而容易糟了厌恶。如今的他既然说了这些劝阻的人的坏话,那天然的就是站在了那什么徐贞明的一边,若是不能给出解决法子来,或许某一天,时机不凑巧的情况下,自己这一番话,反而会成为皇帝心里的疙瘩,从此让自己麻烦不断。

  再说了,前头不还想着让皇帝花钱嘛,不正想着怎么流通嘛,这算是瞌睡来了枕头了。所以喽,他很积极的,重新恢复了几分痞赖的,类似以往的模样,对着皇帝说到:

  “陛下,您如今……呵呵,连着几年收入颇丰,这会儿散散财其实也挺好的……哎呦,张公公,别瞪我啊,听我说完啊。您看啊,水利既然劳役不妥当,那咱们直接雇人不就成了?大明富有四海,地域广阔,每年这个灾那个事儿的,从来不缺流民,这京城附近的流民就更多了,咱们雇佣这些人干活,以工代赈,直接用原本赈灾的银子来修水利,岂不是一举两得?虽说这怎么操持比较好臣不懂,可工部懂这个人可不少,若是让他们干……”

  响鼓不用重锤,阿玉不会把自己当全能,也不能让皇帝把自己当全能,给出个似是而非,看着可行的法子,就是底线了,具体怎么做,皇帝比他明白,看,这不是,皇帝的眉头微微一皱,就散了开来,眼睛都亮了几分,可见他已经散发开来知道这事儿该怎么办了。这就成了,阿玉觉得,就这么一句话,自己已经功德无量了,其他的好处让别人取挣吧。

  至于这样一来,是不是会形成惯例,让以后朝廷在救灾上多几分心思,让流民少一些减少点民乱的可能,这个就不知道了。事在人为吧!反正他是挺看好的,谁让这个万历皇帝是出了名的抠门皇帝,爱钱皇帝呢,对于省钱的事儿,应该还是会上心的吧。

  “你小子,真真是个胆大的。”

  皇帝出门了,跟在后头的张诚临走留了这么一句话,只是这话却是笑着说的,这说明啥?说明对于阿玉,这张诚依然看好,而阿玉呢?十分机灵的对着张诚拱了拱手,在不懂声色中,和这个大太监达成了最初步的合作协议。心照不宣的两个狐狸这以后能合作多久不好说,可这会儿……应该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