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67章 打起来了

67 打起来了

开阳堡,三万齐军步兵正在毫不客气的对着城内进行密集的覆盖打击,就好像后世部队喜欢用大炮火力覆盖一个道理。

只有当阵地上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攻城才会快速有效。

可惜,弓弩的杀伤力比起大炮,导弹,还是差的太远。

最大的问题还是,射程远了,导致空中落下的箭矢,往往绵软无力,如果没有盔甲,还有不少杀伤力,但如果有人披着铠甲,或者举着盾牌,效果自然差强人意。

为啥每次农民军起义初期,都很容易被镇压,就在于农民军没时间打造铠甲进行防护,导致官军的弓弩杀伤力惊人

很明显,现在不论是吴军还是齐军,都是存在了六七百年的“老部队”,哪怕是历史沿用下来的铠甲武器,都不是后世农民军能比的。

至于为啥杀伤力不够,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范蠡所部,是在护城河以外射击的,本身护城河就要有五六米宽,再加上到城门的距离,护城河前面还要留下一大块空地,用于陈列大量填埋护城河的工程兵。

可想而知,也就吓吓人而已。

除非你力拔山兮气盖世,力量非比寻常。

反正城内的薛明,看着绵软无力掉下来的弓箭箭矢,摇摇头,齐军的骑射,估计比起草原上的那些狼崽子,都差远了,比起他们这些吴国职业军,差距就更大。

但他没有轻松,因为他只有一千万,东南西北四个卒长带着两百人,各自防守四大门,他居中机动的只有中军卒200人,这点人,添添补补,恐怕撑不了多久。

主要是兵力实在是太悬殊了。

范蠡所部,折腾了半天,以没多大伤亡的代价,就把护城河填了,其实找到方法很好做,这是山区,河水来自附近山泉汇聚的小河,只要把上游截断,把水倒入其他地方。

护城河没了来水,他们一边放水,一边掩埋。

半天时间已经足够了。

果然,不断交替掩护推进的齐军,此时兵临城下,弓弩杀伤力直线上升。

“点火,射!”很快,缺瑟冒烟的齐军,开始往城内抛射带火的箭矢,直接导致城内木质房屋,纷纷点燃。

一时间,城内害怕兵灾的老百姓也不得不逃出来,大喊“救火,快救火”,其中不少,直接被高空飞来的乱箭射杀。

他们可没有盔甲保护,别看,影视剧里面的很多铠甲,显得极为笨重,不适合战争,但是关键时候,确实能保命。

有坚固可以护住头部大部分地方的铁头盔,你就会发现,掉落的箭矢,也就砸的听个响,并不能穿透头盔。

影视剧中,一箭射穿头盔,杀死内部士兵的糟糕局面,并不容易出现。铠甲作为“盾”的一种,本来就是克制“弓弩箭矢”为代表的“矛”,如果不能克制,那历朝历代也不会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在铠甲武器上面尽可能的投入。

战役的胜利,有时候,并不是按照死多少人计算的。

田盘,范蠡所部,强攻不过两日,看见援军没来,薛明毫不犹豫带着八百多健在的部曲,毫不犹豫纵火焚城,连夜逃出开阳堡。

只留下乱作一团,四散奔逃的城内百姓。

“立即张榜安抚百姓,这帮吴人,本就是侵略者,怎会顾忌他们的死活。”范蠡冷峻的说了一句。

凑热闹的田盘点点头:“还不快去。”传令官,急忙下令。

另一边,薛明带人奔跑不过20多里,就发现有个临时营寨。

然后他的顶头上司:旅长,也在。

实际上春秋时期的周代制度编制,旅只有五百人,由下大夫率领,但吴王地还是公子地的时候,过分受现代知识影响,一律改“长”

这就是旅长的由来。自然,吴国的旅长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五百人了,最少都是两个营,而营长又被军中称之为“千人将”“千夫长”,可想而知,手下有一千兵马组成。

两个营,就有两千人。

眼前薛明的旅长叫周成,双方经过反复对口令,加上互相认识,很快会合。

薛明抱怨:“旅部,你怎么不去接应我们?”

周成苦笑:“范蠡是那么好打的,还是野战,就我这点人,连塞牙缝都不够。”这可不是他畏敌不前。

可惜,很快马蹄狂奔,后方来了一大堆骑兵,估摸着有上万人。

“不好,薛营长,等会记得给我求情。”看到来者来得是禁卫军统领法正,出了名的刚正不阿,嫉恶如仇。

周成急忙对薛明求救。

“我也自身难保,怎么救你?”薛明有丢土失地之责,确实自身难保。

“何人主事?”中年将领面色冰冷。

“旅长周成在此,请都统责罚。”周成急忙跪地。

法正面带不喜,问明缘由后,直接下令:“周成,你畏敌不前,见死不救,本该斩绝,现在贬你为先登营小兵,你可愿意。”法正本就古板的脸,确实有点吓人。

“末将不敢有怨言,甘愿先登!”先登营就是冲锋营,攻城也好,步战也好,都必须冲在最前面,死亡率也是最夸张的。

但他敢抱怨吗,杀人如麻的法正可不介意将他军法从事,直接斩首示众。

吴王地和吴国老百姓讲民主,但是在军队里面,这个词语,提都不要提。

“薛明,你临危不惧,进退有据,这个旅,就交给你带,如果此战获胜,你可转正,如果再敢不听号令,擅自撤退,两罪并罚,斩首示众”。

薛明大喜:“诺!”

随后法正带将领位居山寨,对周成的修建水平,还是可以的。

这家伙胆气不太可,但毕竟是科班出身,底子很扎实。

“范蠡远道而来,不走山下平原大道,却走山间小路,必难以久战,你我各安堡垒,拖住他,粮草断绝,方可反败为胜。”

法正很聪明,虽然他不知范蠡搞的什么鬼。

但是山区地形复杂,他们修建这种石头山寨,非常容易卡阻范蠡大军进出道路。、

果然,次日,范蠡大军吃好喝好,就很快杀到这里。

看着这里不过四五米的山寨营垒。

开始急攻。

法正看着黑压压一大片,头有点疼。

毕竟山区,山林太多,骑兵被限制的太严重,反而是步兵,更有利,可是他们能及时赶到,还得多亏了骑兵机动性强。

双方,乒乒乓乓,一通有序射击,但伤亡数字并不多,主要是铠甲,盾牌等阻挡了箭矢取人小命。

除非运气极差,箭矢弹射到了脸部或者其他没有铠甲保护的地方,受点伤。

法正和范蠡也都没有投石机这玩意。

毕竟一个是远道而来,另一个也是紧急赶来,仓促迎战。

从上午八点开打,一直打到阳光热烈在头顶给他们点着探照灯,他们才缓慢结束。

范蠡回到大营,头疼道:“守军援军估计到了,而且吴军守将绝非易于之辈”,看敌人射击的弓箭力道就能判断出,

狭窄的山间小路前面,能呆多少人啊,城下五六千,城头两三千。全靠轮换,才能让射箭的人手臂酸软后,退下来休息,吃点饭,喝点水。

如果守军不够,肯定玩不起,几轮之后,就会开始力竭。

如果不用复合弓的,就知道,拉开大弓是很消耗体力的,而且你的目的还是杀死穿着铠甲的敌军,这就需要你全力以赴,否则软绵绵的箭矢,射出去毫无意义。

为什么,很多人只带30只箭矢,还不是一场战役,用完这些箭矢,手臂基本上就没啥力气了,给多了,也没啥用。

自然,职业兵除外,就好像奥运冠军能做常人做不到的事情一样,职业兵久经训练,也会好于农民兵。

战国最强的两只职业军,很明显正在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