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59章 盖邑准备!

可惜,夫差并没有收服范蠡。

双方客套入座。

陈恒急切道:“范先生,远道而来,必然是知晓吴国抠门,意图染指我六百年齐国土地。老夫不忍看国破家亡,天下间持强临弱,道德沦丧。还请先生,务必教我。”

年纪也已经不小的范蠡,也没有曾经的翩翩公子,中老年的范蠡,留着胡须,仍然衣冠楚楚。隐约间还能看到当年的风采。

乘船而来的范蠡道:“如今,吴强而齐弱,吴意图拖着齐国陷入消耗战和拉锯战,长此以往,齐国必然被掏空,挖空。青年所剩无几。”

这也是陈恒早就看出来的问题。

当年被拖垮的越国,不就是这么被吴国玩坏的。

楚国虽然有远高于吴国的人口,但是因为历史仇恨,却被吴国轻而易举的内部分裂成好几块,然后拉一派,打一派,逐步彻底吞并。

很明显,吴国还想复制楚国灭亡的战绩。

现在扶持齐平公,就是为了分裂齐国。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如今的齐国就有两个君主。

那么臣民该效忠谁?

这种混乱,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国家意志力的破坏。

“问题我知晓,但是我没有办法解决,如果任由姜骜在南部盘踞,建立和我对抗的南部小朝廷,那么在吴国的支持下,他们会不断北上,侵蚀我的权力。”和晋国不同,晋国的四卿,都是地方实力派,你不打掉他的地方势力,光解除他在晋国职务是没啥用的。

而齐国不一样,齐国一马平川,没啥天险可守。所以内部交流顺畅,势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因此他们的斗争主要集中在首都临淄,赢了就能通杀。

更何况齐国人口高度集中在临淄,历城(济南)为首的济水流域两岸,而控制首都,就能很轻松控制齐国大部分人口。有点尼罗河三角洲和尼罗河谷地对埃及的影响。

埃及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和沙漠,控制不控制意义不大,所以古代攻占埃及,只要拿下尼罗河谷地,包括他们的冲击三角洲,就能覆灭埃及。

好处是,国力高度集中,坏处是,容易被团灭。

这或许也是吴国要先针对齐国的另一个原因。

先突袭拿下地势更高的胶东半岛,然后从东面向西俯冲。

这种压力,陈恒已经感觉到了,展如和石乞两员吴国名将,就带着八万主力,盘踞在临淄东面的杞县。

让他坐立难安啊。

远道而来的范蠡自然也早已经有了考量。

“兵法有云,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如今齐军过于集中在临淄和莱芜一线。一旦吴军成功包围。我们就有一战覆灭的危险。消耗战不能再打了。我们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以消灭吴军主要有生力量为第一原则。......”

范蠡滔滔不绝阐述了他的理念。

先进是真先进,关键齐军能否完成,连他的缔造者陈恒,都没办法确保。

“我愿意拜范先生为上将军,不知道可否统帅齐越联军,如果能夺回胶东郡,把侵略者赶走,我愿意和将军平分齐国!”陈恒这话,说的边上吃肉的田盘目瞪口呆。

就要上前劝阻,却被门客“酒徒”所阻止。

“酒徒”已经忘了名字,人们看他常年酷爱喝酒,给他起了这么一个外号。

后来他也习惯了别人叫他“酒徒”。

果然,范蠡立马起身阻止。先不说他本就淡泊名利,只是因为感恩越王勾践的知遇之恩,再加上没能一展平生所学,才在越国苦苦坚守。

更何况,这未必不是陈恒的一次试探,对他,对越国野心的一次试探。

如果他应允或者默认,恐怕陈恒接下来很可能就是对越国下狠手。陈恒这种“政客”不要脸起来,比他做的还绝!

想想,能把绿帽子主动戴自己头上的男人。这种人的隐忍和不要脸,绝对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陈恒很意外范蠡的推却,借坡下驴的让儿子田盘担任上将军,范蠡担任军师!

“盘儿,军中一切,务必以范先生为主!”

田盘也是个能屈能伸的主,立即跪倒“盘儿愿拜范先生为亚父,请范先生尊许!”

看着田家世子这么干。

范蠡都傻眼了。

急忙避开,拉扯起田盘“不可,不可,如果你想学,我教你便是”“亚父”就是第二个父亲,陈恒是首父,

范蠡不就是亚父!

范蠡可不想牵扯这么大因果。

“谢谢师父!”田盘急忙在陈恒眼色下,端茶敬上,

你来我往下,所有人皆大欢喜。

等宾客走了,陈恒才找来田盘:“好好学着点,吴王夫差和吴王地两代君主都想招揽的军事奇才,你能学到一知半点,都将受益无穷,最关键,范蠡与越国和吴国对抗了几十年,三四代人的经验,是我们没有的。正是不清楚吴国的结构,吴国人的心里,我们总是犯了轻敌的错误。实际上不是我们轻敌,而是敌人太强,太狡猾,导致输的难堪,就好像我们轻敌了一样。”免得吴国这种强国为邻居。

陈恒怎敢轻敌啊,可惜之前在胶东布局的防守在绝对实力面前,如同纸糊的窗户纸,一捅就破。

这才看起来好像轻敌了。

陈恒反复交代,兵权要牢牢掌握在手里,但是指挥,可以听范蠡的。比起能打,还是这帮越国余孽更熟悉吴国的战略思维和军队打法。

这帮人可是也让当年大败齐军的夫差直接黄池会盟后差点翻船的存在。

“孩儿明白!”两父子犹如两只狐狸的笑了。

而在另一边,吴王地做客盖邑,这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堡垒,齐平公姜骜看着灰头土脸逃回来的公孙夏等人,怒骂:“废物,寡人多年苦心经营,付之一炬啊”痛心疾首啊。

千载难逢的翻盘机会,再次丢失。

至于指望吴鲁宋卫四国联军,帮他夺回齐国江山,这明显已经不现实。

但是日子还要过。

因此吴王地的车驾抵达。

他还得洗漱干净,打扫房屋,准备迎客。

吴王地身穿黑龙蟒袍,人也已经不再是少年。

日渐威严的脸庞,也因为权势,附加了太多别样的魅力。

“大家不要气馁,叛军一定不会得逞的。我们吴国,吴军,一定会给你们主持公道!”

吴王地的忽悠,张口就来。

只有吃了大亏的公孙夏,公孙晖,高明等人不屑一顾。

吕城和莱芜各地死伤惨重的百姓,估计半个字都不会相信,如果不是吴军援军迟迟不来,来了的三国联军,出工不出力。嗯,也有可能他们尽全力了,但战斗力就这么个鬼样!现在!

但他们不敢刺破这个吴齐大联盟的政治氛围。

否则两边被夹击,就真的逃都没地方逃走。

为了安抚这帮齐国旧贵族的心,他不是亲自来了。

他来了,。鲁宋卫联军敢说撤回吗?

答案是,相比起胥门巢。吴王地的威慑力更强。

因为胥门巢不会说:“你敢撤军,就准备灭国,我三十万吴军说到做到!”但是吴王地敢。

而且每一个将领都接到了类似训话。

“撤军等于叛变,叛变等于背弃联盟,就不该存在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天下第一霸主的霸道。

鲁卫宋三国将领只能更怂。

然后按照吴王地和胥门巢策划的部署,把五万大军,排兵布阵在盖邑方圆百里土地上面、

直面不知道还剩多少的莱芜齐军主力。

鲁卫宋的君主和将领都希望齐军不要来。

只有吴王地在盖邑散布不少“好战言论”。胥门巢也是:“他们要敢来,就准备葬身在这大山里!”

唯恐齐军不乘胜追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