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30章 阳翟之战

30 阳翟之战

阳翟,作为之前韩家向河南腹地进攻的桥头堡,他自然是坚固异常,此时颍川郡北部的新城县,阳翟县,还有更北的阳城县部分居民,全部被都尉卓文兵及时撤离到了这个坚城里面。其他来不及的,要么向北撤去阳城。哪里有右相辛评调来的大量京兆府的郡兵。

很明显,这种规模的大战,仅靠一个县那两三千民兵,是完全没办法防守的住的。

于是其他各县郡兵,就得跑来支援。

他们的空缺,自然会有调来的扬州各郡郡兵接替。

实际上扬州兵还没来,淮南兵就已经抢先北上了。这个权力,虎贲军的都督麻成等人就有,而且必须做。

幸好现在秋收结束,壮丁拿着武器走了,也不会影响收成问题。卓文兵一两万青壮被他组织起来,对阳翟严防死守。

由于粮草器械优先倾斜边郡,所以他们反而并不会短期缺粮缺武器。

但是这里紧张,肃杀的气氛尤为浓烈。

经验丰富的颍川郡兵,现在被迅速赶到的晋军骑兵顶住了。

导致他们不敢出城。

郡兵可没有晋军那么奢侈的战马补给编制。

闹哄哄,人挤人的城内,此时卓文兵也不得不用军法进行管控。

这个时候,闹事,小偷小摸,抓到都是直接斩首立威。

狠辣的卓文兵可是干过锦衣卫指挥使的狠人。

所以乱了几天,就稳定下来。

逃难的大量难民,不得不和其他城内有多余房间的居民借助“挤一挤”。

为了防止他们闹事,但凡年纪超过15岁,年纪不低于50岁的非残疾男子,都被他充入军中。

导致穷兵黩武下,他的军队数量高达一点六万人。

远高于理论上的几千人。

智伯瑶得到的情报就是,卓文兵带着新城退下来的几千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撤离到了只有三千人守军的阳翟县城。

但实际上此时城内汇聚新城县,阳翟县好几万百姓。

此时的情况是,卓文兵带兵在阳翟,太守方孝若带着大量郡兵屯守南部的新郡治所,原来在许国首都许昌,现在搬到了更北方前线的襄城。襄城在汝水北面。和颖水南面的阳翟离得并不远。

太尉张道衍则退到了南部的鲁阳,也在阳翟西南,襄城正南,都没多远。

襄阳南面,鲁阳东南,就是许昌和昆阳两大军事重镇。

鲁阳南面就是伏牛山,翻过去就是荆州的南阳郡。

所以荆州兵迅速杀来,也是有原因的。

他们离战场,有时候比豫州南部各郡都要近。

这样,张道衍在鲁阳,有六万禁军,颍川郡太守带着一部分颍川郡兵屯手襄城据敌。

颍川郡都尉卓文兵在阳翟这个最重要的军事重镇,因为他的东面,就是首都陈县。

虽然中间还隔着一个军事重镇: 长平。

不是秦赵长平之战的那个长平。是位于河南颖水之畔的长平。他旁边还有个小镇,后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还爆发大战,叫做:长社。

相比起这些小镇,附近的鄢陵,才是陈县真正的门户。

此时的情况,就是掌握主动的智伯瑶,赵无恤等人会和新城的段规,张孟谈等人的军队,居然增兵到了15万。

对于只有20多万军队动员能力的晋国,可以说除了防备北方戎狄,中山国,西部的秦国,东部的齐国的少量兵器。

机动兵力,都来了吴国。

这种大战,当年晋齐的犁丘之战都没有这种规模。

也就齐国和吴国争霸的艾陵之战,才有这种规模。

可惜,相比起吴王夫差,此时的吴王地,可就要会共获人心多了。

在他的宣传性,吴国是当世霸主,天下第一,我不去欺负人,就已经客气了,现在居然被人欺负了。

叔叔可忍,婶婶不可忍!

再加上丰厚的战争奖励,以及想要跨越阶级,只能通过军功,科考这种独木桥,现在一般人真的没资格。

这个时候的大学堂,讲武堂,可不是你读几本书,就能考进去的。这些地方就是给吴国培养将军和官吏的地方。普通人连门在哪里都不知道。

古今中外,莫过于此。

实际上,十五万晋国联军会和,其实可以随意选择目标的。

虽然吴军提前“坚壁清野”

向后撤退了300里,导致晋军补给线被拉长。

但也说明了,吴军很忌惮他们。

“就攻打阳翟吧,阳翟后面是鄢陵,打下鄢陵,淮阳陈县,门户洞开。”北上攻打阳城也好,南下攻打襄城,鲁阳也好,都没有攻打阳翟的威慑力。

于是迅速行动的晋国骑兵,很快就杀到严阵以待的阳翟城下。

又三日,韩魏步兵方阵,也徐徐赶到。

次日,列阵发起进攻。

一如之前配合攻打新城。

由于太远,笨重投石机还没赶来。

但是更轻便的床弩,却可以轻松连夜组长起来。

第二日,就可以对城内发起进攻。

经验丰富的卓文兵让披甲持盾的士兵在城头驻守。

其他人都离城门城墙远远地,准备城头需要的石头,弩箭等。

自然县令也组织妇女,给他们准备饭菜。

城头悬挂的人头的警告,让所有人都规规矩矩,不敢喧哗。

但是当天空密密麻麻射来弩箭的时候。

不少人还是惊叫的往城内逃跑。

直接导致大量执法队直接开始杀人“跑什么。躲房子里去不就完了。这些房子都加固过,弩箭射不穿,只要他们不放火箭,你们就躲里面。”

最终怕死的民众,纷纷躲到附近房屋内。

卓文兵等将领,看着城内广场上有了不少尸体和鲜血。

也没办法。

愚蠢的人,遇到了倒霉的事。

早晚如此。

没有经历战火的人,是不知道经验教训的珍贵可靠啊。

晋军,还在逞威力,但城内的伤亡却反而小了。

主要是这支军队不久前还坚守过新城,对晋军的套路,很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