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141章 曾经的曾经

141 曾经的曾经

紧接着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战,打败齐国,也间接帮助陈恒一举消灭了国,高,晏等家族的十万精锐联军。

黄池会盟,吴王地都参加了,虽然还是晋国称霸,但实际霸主,谁都知道,还是吴国。晋国就得了个虚名。

谁会想到,公元前482年黄池会盟,也是历史上吴国的巅峰,如果没有吴王地改天换地。公元前473年,也就是五年前,吴国就已经灭亡了。

如今转眼,物是人非,当年那个为了求活的小子。

如今也雄霸一方。

也是一个人物了。

吴王地盘踞宛丘城,也就是陈国首都名字,也叫陈县。算县城。

在这个陈国君臣经营570多年的城池。感慨吴国创业艰难的时候。

遥远的郑国首都新政城外。

智伯瑶,赵无恤,魏驹,韩虎等人也在皱眉头疼。

齐国插一手,也就算了,如今郑国把吴国也拉进来了。

这仗就不好打了。

吴国可不是齐国,这是最近半个世纪,一直能和楚国和晋国,打得平分秋色的强国,随着牵制吴国的楚国和越国接连在乱战中消失。

吴国独霸南方的局面,已经难以改变。

韩虎还是说出很多人心里的想法;“要不,我们撤军吧。这些消耗下去,我们太吃亏”。齐国和吴国,摆明了就是想要借助郑国,宋国等的力量,消耗掉晋国力量。

你别看田盘好像很伟大。

但实际上,他的五万联军,齐军只有三万。

剩下的两万是宋国和鲁国感觉唇亡齿寒,跑来助战。

这五万人。最精锐的两万齐军,并没有进入新郑。

而是躲在陶国。也就是定陶。

田盘在城头帮助郑伯守城的三万军队,齐军只有一万而已。

哪怕晋国拼着两倍,甚至三倍伤亡灭了守城的联军。

也不过是齐国借刀杀人而已。

陈恒父子得了“慷慨大义”“助人为乐”的美名。

结果损失惨重的是抵死反抗的郑国和助战的宋国,鲁国。

人口基数决定了,齐国哪怕损失一万,也不会元气大伤,但鲁国,宋国就未必了。

因此,久攻不下的新郑城外。

晋国四大诸侯,不得不面对,进退为难的局面。

智伯瑶此时其实也没主意了。

城池攻不破,就得耗着,人家是国战,本土作战,消耗比他们低。虽然在他们劫掠下,国力损失更大。

但军事上的不胜利,哪怕国力削弱了,有什么用?

搞不好是给吴国做嫁衣。

吴王地连老丈人的陈国都敢抢。

还不敢抢非亲非故的郑国?

智伯瑶出人意料的道:“此言有理。我们撤退吧。就不知道吴齐联军如果追击,是谁最倒霉?”

韩虎立即变色。

四家领地,魏国在河东,也就是山西汾河平原一带,部分在关中。

还有部分在豫北地区,和濮阳的卫国相连。

后来魏惠王破开封,建大梁城,就是这里出发的。

而赵国和智国领地,直接就是在山西中北部和河北地区。

也就是说,吴军和齐军不论北上还是西进,倒霉的第一个,不是韩国,就是魏国。

“韩大人,退军之事,还是暂且作罢。如果任由吴国在南方休养生息,他们一旦举国北上,我们恐怕不是对手,必须乘着大好时机,把吴国,齐国狠狠地削弱。最好能把吴国势力,赶出豫州(河南)地区。”魏驹急忙打圆场。

这个可是和陈恒齐名的老阴币。

多年后,智伯瑶权柄日重的时候,原本和智伯瑶实力在伯仲之间的魏驹,就听从了谋士任章

“骄兵之策”,也就是当智伯瑶感慨晋国晋公势单力薄的时候。

他提出拿出万户食邑给晋公。

和赵无恤直接拒绝不同,任章认为,枪打出头鸟,自家拒绝,绝对吸引智伯瑶的炮火。还不如给他,让他骄狂作死。

后面的情况,就是三家攻赵。结果如日中天的智伯瑶被魏驹联合韩虎,反杀。

其阴险,也就齐国陈恒可以平分秋色。

还有,智伯瑶即位初期,实际上魏驹实力并不逊色智伯瑶的实力。

虽然都略逊色赵鞅留给赵无恤的赵国。

但其实实力,尤其是人口都在伯仲之间。

但他选择隐忍,不冒头。让智伯瑶去吸引赵无恤的火力。

实际上赵鞅执掌的赵国赵家太强了。

早已经让韩家,魏家忌惮无比。哪怕智伯瑶不下场。

他们也会联手下场,削弱赵无恤的实力。

谁叫赵无恤占据汾河中上游以晋阳为中心的山西中北部大片领地和以河北邯郸为首的河北中南部领地。

赵家太强,容易灭了其他三家,一统晋国。

就好像陈恒在齐国做的事情,当年晏婴掌权的晏家可是春风得意,比起晋国六卿还要权势滔天。但现在不还是被灭了。

三家讨论半天,还是没结果。

准备打退堂鼓的韩虎也不敢退了,这退了以后,他韩家独自承受吴齐,郑宋联军的攻击,那不得完蛋了,韩虎的河南领地统治中心就在阳翟,离新郑也才200多里啊。

作为赵无恤的小弟,两家联姻密切,韩虎不走,赵无恤也不能走。

全靠韩赵结盟,才能对抗智伯瑶和魏驹的联盟。

虽然单挑,两家任何一家,他都不害怕,但两家偏偏联合。

这就落入下风了,只能拉着最弱的韩国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