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102章 大梁会盟

第102章大梁会盟

“报,报告大王,城外吴军送来贺礼”。一名军士急报。

皇瑗打开盒子,就看见一颗人头。“哎呀”吓得不轻。很快皇非我踢开人头,拍拍兄长后背,好不容易缓过气。

宋公栾走过来一看,顿时哭了“二弟,我的亲弟呀,你死的好惨”。

众人一看,果然不是陶邑大夫公子珰秦,还是谁。

皇非我一看,脸色大变“难道陶邑也丢了,该死,看来吴国是不死不休了”。

众人脸色更加沉重,胆子小点的都准备连夜逃走。

“快,传吴国使节”皇瑗缓过气,很快反应过来,不论如何内斗,一旦于是外战,那还是需要团结的。

很快被他下入大牢的吴国使节,一脸冷哼“宋公栾,你考了好了没有,如果不十倍赔偿我国损失,你就等着灭国吧,现今我国大王倾国而战,就为报仇。”。

宋国大将褚师子服怒道“竖子敢尔”就准备拔剑。

吴使也是一个硬骨头,不知道转弯 道“今天我死在这里,你们明天,每一个,包括你们的家人,都要给我陪葬,到时候吴国百姓会怀念我,而你们会被他们砍下头颅,做成京观。”

褚师子服一听,也不敢乱来。要知道城外也不知道是十万还是八万吴军围困着,宋都虽然有些防备,但是兵马绝对不超过三万,如果强来,必然难以控制。

宋公栾也不知道是不怎么悲痛,还是其他原因,很快恢复过来“请吴使下去休息”。

“要想求和,先杀公子威,这是我们大王交代的。否则免谈”。

吴使转身离开,宋公栾更加头疼“现在,怎么办”。

“必须展开议和,同时想办法向齐晋求救”。皇瑗冷静道。能在这个乱世活下来并且壮大的宋国绝非简单。

“可是现在我们出不去”,想想都是如此,城外吴军又不是死人。

实际上,他们等了一个月,才有墨翟弟子带出书信。

可是这个月,宋国变成如何,很简单,农田被踩踏,河流被堵塞,村落被烧,人口沿着河流一路南下。

财富迅速流入如饥如渴的吴国,为此王孙雒,辛评都赶到淮南和彭城指挥搬运。

一个月,足以让六百年宋国财富迅速流失大半。

唯一高兴的只有吴国军民,尤其是一直为钱痛苦的王孙雒,没想到一次搜刮,宋国三年税收都有了。他很想多干几次,但想想这次洗劫以后宋国不如有所防备不说,就是财富也需要时间积累不是。商丘倒是有,但也得能拿下不是。

北上的莫夷和莫无痕两人乐开了花,好多壮丁,好多人口,他们船上,那是挤满了人。只要安全抵达会稽,那简直就是飞速崛起啊动力呀。

是的,三十万,三十万,全部是壮年劳力,不要残疾,不要老头老太,不要贵族无能子弟,整整三十万人,迅速被吴国川流不息的船队运入吴国各地,

各郡郡守,县令早就为了这群人打破脑袋,指望生育增长人口实在是太慢,这才是捷径吗。

一个月后,萧靖,法正告别了吴地和张道衍。

他们不在留在这里。

因为多了几十万人口的吴国,也是需要他们去安顿,如果出了乱子,那就不是福,而是祸患。

吴地让他们带走两万人押解最后一批农民南下。

汇聚的八万大军,继续围困。他们吃着宋国百姓的粮食在这里纵马驰骋。

由于宋国水师不堪一击,张道衍也让水师返回协助国内运输。剩下的都该水军为骑兵。

八万匹战马,负载着取自宋国的粮草,继续盘踞不走。

直到,吴国使臣返回,告诉他,晋国已经在大梁等候。

吴地才笑了“来人,传令,拔营北上和晋师会盟大梁”。张道衍等人呵呵笑道“如今我们是无官一身轻,也就不知宋国会如何悲剧”吴地冷笑“活该”。

月前,吴国使节来到晋国都城翼城,希望和晋国会盟宋国大梁。

此时晋国早就乘着楚国内战,夺去了徐国和蛮氏,可是叶公高留下的后手守军,也让他们吃了不少苦头,再加上他们分账一直不均,尤其是赵国无意河南土地,韩氏实力最弱占据蛮氏以后,也满意了。

最终反而是连襟的魏氏和知氏闹起来。没办法许昌太肥沃。加上人口众多,也有两三万户,要知道现在的郑国也就五万户出头,宋国是他的两倍,也就十万户出头,可想而知,为了这里,闹得有多么凶。

最终最大的许昌被知家占据,魏氏占领一些中小城池,就这样,两家也还是不爽。

赵鞅眼看着两家闹翻,自然高兴,也没有继续南下让他们实力更强的想法,哪怕今年楚国再度围攻越国的好机会,也是按兵不动。

吴使到来,让他们猛然一惊,看来楚国倒下以后,吴国又想冒头。

于是处于维护霸权的目的,赵鞅答应了。

然后四家合兵十万,经过郑国黄河北的共邑,迅速抵达大梁。

路上魏襄子魏曼多还出兵围攻共邑三天,没能拿下才悻悻离开。

可是来到宋国,他们却得到一个震惊的消息,吴国怨恨宋国处处刁难吴国,结果出兵讨伐,半数城池被吴军轻而易举占据。就是宋国首都商丘也被包围近一个月。

晋定公急忙召集四卿商议。

“吴宋大战,原本对我们有利,可是根据我们得到的消息,宋国大半城池都被吴军轻而易举的攻占。吴国为了收缩兵力,把城池焚毁,人口财富南迁,就是昔日繁华的陶邑,如今也是一座空城,死城。这次,吴国可谓让宋国元气大伤。以后宋国国力估计连郑国都不如”,赵鞅下了论断。

只要知申和魏曼多对视一眼,两人很快达成协议。

韩简子韩不信道“如此,我们要不要帮帮宋国”。他倒是一个老好人形象。

赵鞅摇头“为了宋国得罪南方如日中天的吴国,明显不智”。

他还没说完,知宣子知申就道“我也认为如此,与其帮助宋国,得罪吴国,不如和吴国一起瓜分宋国。臣请旨攻打黄池”。

魏曼多也急忙道“臣请旨攻打大梁”。

赵鞅脸色铁青,他没想到这两家如此贪婪。

但很快恢复,既然你们想削弱自己,那就去吧。

晋定公看了一下执政卿赵鞅,赵鞅点点头,于是道“宋公无道,准两位爱卿所奏。”

等吴地赶到大梁的时候,就发现,黄池已经挂起来知氏旗帜,大梁也被魏军武卒攻入,其中最为勇猛的还是魏曼多长子魏驹,这个一心打造常备军--魏武卒的魏家良驹。

说句实话,吴地有点妒忌,晋国乘火打劫,如果不是他把宋军消灭近半(被抓走了),剩下的多困在孤城,自顾不暇,晋国哪里那么容易那些这两座西北名镇,尤其是大梁,可就是后世开封,地位战略最为险要。有了这里宋国也就门户打开了。不论是知家,还是魏家都能借助两个城池,为跳板,搞死宋国。搞不好也会学吴地这一招。

看着城上刺眼的晋国国旗,吴地很快收拾心情。

会盟很愉快,吴地无心霸业,因此对于四年前晋定公霸业,他不准备挑战,而是准备两国增加贸易往来,订立一些关税同盟的。最后就是如何解决宋国问题。

赵鞅道“吴王不要生气,既然公子威得罪理你,让宋公栾处死他就好了嘛,何必如此,咱们不如商量一下,如何让宋国出点血,比如割让几个城池什么的,”

赵鞅是个实用主义,魏曼多等人也是不准备吐出来,就准备联合吴国逼迫宋国屈服,送出城池。双方一拍即合。

随后近20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再度抵达商丘。

看着吴国晋国分别包围西北和东南。

好不容易松口气的宋公栾脸色都变了。

这一次他面对的不再是吴国使节的死人脸,还有晋国贪婪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