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教

宋国

首都在商丘城,也叫睢阳城,因为在睢水北岸得名。但是他的名字更着名的还是商丘,因为宋国来自商朝移民,纣王被杀以后,周天子姬发原本让纣王儿子武庚继续在朝歌保留国祚,随后武庚造反,周公镇压,为了遵循古礼“兴灭继绝”的老传统,于是让纣王庶兄微子启分封在富饶的商丘,这里也是商朝故地,商汤迁都以前,就很长时间定都这一块。

商人善于经商,商人这个称号也是因此得来,因此宋国一直非常繁华富有。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小霸---宋襄公(前650-637年在位)那也借助齐国力量狐假虎威好多年。可惜他死的前一年,泓水之战,楚成王让他一败涂地,留下了“愚蠢的仁义的宋襄公”。这个建于公元前1114年的古国继承了商朝大量财富和特殊文化,是周帝国世代特殊存在。

而对于春秋而言,最强的的三教---道家,儒家和墨家,以及名家都是发源这里。

就在半个多世纪前,吴楚“弭兵之盟”,一次是575宋国大夫化缘完成的,另一次是546年权臣向戎完成的。固然是他们两边私交都很好,但更多还是宋国不上不下的国力决定了他说话有分量。

而此时,宋国首都商丘东北蒙邑,或者说具体一点是蒙邑东面一个不大不小的湖泊--蒙泽。

在这上面有几条不大不小的船。船上有一个年轻壮汉和两个老头子,一个和蔼可亲,衣衫整齐有利,另一个秃头,白发,拿根拐杖,不停地敲敲打打。

如果吴地在这里就会发现,这不就是后世历史教科书上面的老子和孔子吗。

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直到听了他们的谈话,你才会恍然大悟。

老子李耳老聃说“这一次,我来就希望能让你和计然子能言归于好,我愿意做这个和事佬\\u0027.

那个年轻壮汉道“当年的事,我们确实偏听偏信了,中了巫门计策,可是这种血海深仇,恐怕辛家不会就此罢休,如今他们在吴国混的风生水起,恐怕为难我墨门弟子的时间也不晚了\\u0027,如果老聃先生能说和,自然更好,如果不行,那我们墨门也就只能接招了\\\"墨翟此时年轻气盛,少年得志,并不会惧怕任何苦难。

孔子也是希望能化解道门和墨门这场积怨,于是道“要不要我出面,帮您们约到曲阜,大家好好谈谈,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冤家宜解不宜结吗”。

墨翟道“那就多谢孔先生了,如今放眼天下,我们三家独霸,可惜这个局面不会长久,巫门,鬼门,阴阳门都已经开始出手卷土重来。我们三派联手也由于内部困难重重而越来越敌对。身为墨门君子,我也是忧心忡忡”。

孔子道“当今天下,就因为礼乐崩坏,才会如此荒乱不堪,我的儒学就始终认为,必须导人向善,为政者当实行仁政”

老聃道“有些事不能逆转,就该顺其自然,你管的越多,反而越乱,无为而治最为好”。

墨翟冷笑“如果所有人都是圣人,那就好了,可惜贪婪者毕竟是多数。只能指望粗鄙者能忧国忧民,因此要让百姓兼爱,非攻才是王道”。

三人都试图说服对方,进而能让三教合一。可惜注定了只是一个悲剧。要知道讲究海纳百川的儒家都难以全盘介绍道家理念,更何况更加激进的墨家。

看见谁也说服不了,墨翟道“既如此,大家各凭本事把”。

老子点头“既如此,顺其自然,不过我夜观天象,南方有大杀气,钜子还需要多加小心”。

墨翟道“放眼天下,哪里我不能去,老聃先生多虑了”。

随后乘船快速离开。

孔子摇头道“老先生,此事也不知是福是祸,我们儒门也已经看出,宋国必有大难,只可惜力有不逮。百无一用是书生啊”,老子一身道袍随风飘舞。有点飘然若仙的感觉。道“世事无常,就看本心。既然他们选择了这条路,那就需要品尝他的艰难和甘甜,外人何必干涉”。

孔子苦笑“还是你们道门洒脱不羁。我就做不到,每日看到三恒乱政,我就痛心疾首。可惜鲁公也是力有未逮。”

“既如此,就看开点,不过我也算佩服你,有教无类,你竟然一直坚持下来了,你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孔子道“可惜我还是改变不了鲁国和宋国的命运”。

老子也没办法,道“既如此,我们再会吧”。随后也走了。

孔子摇摇头,空有一腔抱负,确无人支持赏。让他万分忧伤气愤。在弟子帮助下,也回去了鲁国,他本该知道,这就是尽尽人事而已。没想到还是无功而返。

离开的墨翟来到了商丘。

遇见了横行霸道的公子威。他有着侠义心肠,看着公子威抢劫幼女,不由提剑攻出。快如闪电却能不伤到任何人的把他们打倒,就这份拿捏准道,那也是炉火纯青。

“滚,”。公子威怒吼“你等着,你等着,你不要走”。放了狠话以后,他却在宋国王宫看到了这个青年。

宋公栾一脸尊敬道“来来了,威儿,这位是墨门钜子墨翟。那你不是说久仰他的大名,正好见见”。

公子威有些恼怒和憋屈道“此前,孩儿就见过钜子了,孩儿顽劣,因此莫先生教训一下”。

宋公栾一听,坏事了,于是道“还不赔罪”。

公子威哪里肯。

墨翟不愿意多看,道“我是来提醒陛下的,宋国不久之后必有兵祸,希望早作准备”。

说完就提剑起身,宋公栾道“什么,说清楚,”。

“我该说的说了,你好自为之把”。墨翟快速离开,宋公栾一张老脸通红,狠狠地给了公子威一巴掌,道“还不给我从实招来,”。公子威哪里敢,不断搪塞。

气的宋公栾大叫“逆子,逆子,我怎么有你这样的逆子”。

然而宋公栾不知道的是,这些年由于没有得到大美人陈嫣,他把怒火发到了吴国商人身上,导致和这些商会关系密切的吴国朝堂,那是积怨已久。由于绝大部分农民长期免税,他们的俸禄

全靠忙碌的商人赚取的巨额利润支撑,你说宋国断人财路,会让吴国上下有多么,恼怒。

商品卖不掉,工匠就拿不到工钱,因为商人没有获得利润,自然不乐意自己贴进去,最终影响到整个吴国朝堂,吴国封锁越国以后,贸易全靠三条路,一条北上去齐鲁,一条西北去宋晋,一条西进楚国,去秦国。哪一条断了的,都会影响吴国昌盛的商业贸易。进而影响吴国工人以及农民。

于是在七月吴国全面爆发旱灾,数十万老百姓必须面对下半年颗粒无收的局面,六七十万人,其中有服役的就有六七万,更何况他们还只是颗粒无收的,那些由于水不足照成的减产的也是不计其数。

结果一说要去报复宋国,顺便解决他们生计。张道衍和吴地就获得了十几万磨刀霍霍的吴国骄兵悍将踊跃参军。原计划只去禁军三万的,变成十万人,但实际上带着武器帮他们“打下手”的吴军那数量也是不计其数。和以往任何一次战争都不一样,这次,是为了所有人的生死存亡。

当吴地赶到蒙城县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一个惊人,战报。

那就是行动迅速的庄惠,竟然抢先攻占雍丘,吴地虽然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但也知道,这是吴国有心算无心和骑兵快速突击的结果。

是的,庄惠带兵两万突然闯入陈国以后,派了一个使者告诉陈公,老实点,我们只找宋国麻烦,不要只找麻烦。胆小怕事的陈公,果然很仗义的派人给他送粮食不说,还给她打掩护。

果然,当雍丘守军还在女人堆里醉生梦死的时候,庄惠大军就迅速突入根本来不及关门的城门。

骑兵嚣张彪悍的撞开还没有关严实的城门,然后一路杀入。

庄惠也没想到,当他抓到守军的时候,那人还在醉醺醺的女人堆里。

也省了他很多事,下令留下五千控制雍丘,按计划行事。所谓计划,不过就是组织雍丘百姓收割剩余粮食,然后一起被赶到附近的陈国睢水(西沙河),然后就好像当年黄池会盟时候吴地干的那样,顺江而下,然后淮南郡守卓文兵进行分布,粮食放入早就空空如也的仓库,钱财也是如此,唯一复杂的就是他需要把这些人口全部,交给吴郡太守派来的官员和士兵,然后强制迁入吴郡补充人口。

等雍丘被他们收刮干干净净,实现了所谓“三光政策”以后,一把火,然后继续北上,协助庄惠处理下一个目标。。

好像和庄惠比速度一样,不同于庄惠集中力量,对自己极为自信的巨臣三万骑兵分兵三路,一路出彭城,过萧邑,然后直扑宋国萧城,也就是后来的安徽淮北市萧县。

这个个县,也没浪费多少时间,骑兵校尉,带着一万精兵感到的时候,老远就用千里眼看到了,被吴国商人故意用马车上面摔下来的粮包堵住了随时可以关住的城门。

然后附近由于蝗灾而乞讨的百姓立即蜂拥抢走。

注:终于满了一百章,庆祝一下,也不忘新书求支持,点击,推荐,收藏,什么的,都不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