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剑术

和夫差的会晤,让吴地了解了很多以前懵懵懂懂的事情,也算是夫差一直变相的额交代传承吧。

毕竟这些估计阖闾也会和夫差说一下,就怕他惹了这些隐藏势力却茫然不知,那真心不要太作死。

最后夫差离开时也是语气沉重的说“地儿,现在你也是一国之君,你的能力,为父也看在眼里,说实话,我确实不如你,记住你的最大对手不是勾践,不是范蠡,也不是赵鞅,而是你自己,如果不能战胜自己,控制自己,最终还是会败亡,为父就是一直希望超越我的父亲也就是吴王阖闾,那个春秋霸主,一个吴国强盛的典范明君,那时候,就是晋国也不敢掠其锋芒。为父一直致力于超越他,没想到反而差点毁了吴国基业,笠泽之战以后,我都没能醒悟在,直到莫不邪的话,才让我猛然一惊。发现自己越陷越深,执念太深,泗水之战以前,就为超越父亲霸业,一心为了称霸,才给了勾践喘息,也让吴国国力虚弱,兵力疲惫。你一定要切记,引以为鉴,至于其他的,我也没什么你能教你的了,你做的都很好,让我这个父亲都很是与有荣焉,哎,也不知道我夫差是幸运还是不幸,一个父亲,一个儿子都那么有本事。”夫差语气有些自豪,也有无奈,这个时代竞争太激烈真心不好。,

吴地道“我的这些都是父王教的,只是我没什么包袱,只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这自然就变成这样了”。

夫差点头“与人为善,是个好人,也希望不要做烂好人,该杀人的时候,还是要杀人的,”

吴地急忙道“儿臣自然知道,我也就对自己人好而已,对待敌人,绝对不心慈手软”。

夫差点头。想了想道“现在我们两父子的国都都是百废待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固基业,不要着急,慢慢来,你父亲就是太着急了,结果采用后院起火的悲剧,你该缓缓的时候,绝对不要急功近利”。

吴地点头,这些都是吴国这些年的教训。

“如果没事,那就走了。”。

吴地稽首,随后对公孙雄道“大将军,你只要没死,就一直会是吴国的大将军,吴地对您的尊敬就不会减弱半分,吴地随时等着您回到江都,继续带领吴军纵横江河内外”。

大将军公孙雄抱拳道“多谢吴王陛下。”。心中的感动,那是必须的,毕竟此前的一系列行为都有点“叛徒”的味道。虽然也是各为其主。既然如今两位大王都冰释前嫌,他也高兴,估摸着也就伯噽不高兴吧。毕竟,吴地掌权以后,对伯噽真心不太好。不然这一次也不会不来了。

看着夫差,公孙雄离开,吴地看了好久,道“走吧,甘明太守,这些事你落实一下。”

随行的甘明点头。

而就在吴地快马返回金陵继续学习越女剑法的时候。

遥远的北方率先爆发蝗灾,这是旱灾导致的,可以说这一年不仅仅只是吴国降水少,可以说受太平洋季风影响的中国区域,都受到严重影响。

而刚刚经历战祸的齐国首当其冲。

临淄,相国府。

陈恒看了大量原本只有齐国国君齐平公才能看的奏折。

然后面色犹如寒冰“历城(济南)真的都是颗粒无收吗”。

济水之泮的历城如果都这样,其他各地恐怕更严重。

下手官员胆战心惊的道“旱灾都还能依靠沟渠灌溉引水解围,可是漫天而来的蝗虫,那简直数不胜数,杀之不尽,他们所过之处,无一不吃得一干二净。完全不给老百姓活路”。

官员也是悲痛。

“那怎办”。陈盘急忙道。陈恒道“天灾之后 必有人祸呀。只能共度难关了。盘儿,随时准备开仓赈灾。救济百姓”。陈恒深知如何收买人心,现在篡权,还为时太早,姜太公留下的恩义,齐人并没有彻底放下,田家突然篡权,比如反噬自己不说,搞不好还给了周边邻国借机讨伐的危险,与其如此,还不如慢慢来。

相比起夫差的急躁,陈恒一点都不着急,他还非常年富力强,并不急在一时。

陈盘也是如此,他们可不是为了齐国,不是为了姜氏。而是为了他们家族的诸侯梦。可惜这个时代,谋朝篡位绝对是要遭到全世界反对的。就说宿敌周公之后的鲁国,还有姬家头号大手和二号打手,晋国和吴国,都是天下最强的的两大诸侯。在楚国四分五裂以后,天下最强的就说吴国和晋国。齐楚又次之。楚国下降的名次最为明显和迅速。

齐国虽然也有连年内战,但如今都完成统一了,虽然实力大为衰弱,可还是整体一块不是,看看楚国,现在那个糟糕,也就知道,短期内,没可能迅速恢复统一,就是吴国占据的15县,基本上都没可能夺回来,等吴国吸纳了人口,得到了百姓忠心,楚国要想再拿回来,就不容易了。

“吴商的事情,我们怎么处理”。

一位大臣担忧的说。陈盘道

“还能如何,扣着背,现在我国缺粮草,正好急用。”陈恒一听,摇头“放他们走,现在我国虚弱,比起吴国还要不堪,如今吴国灭了越国,又搞乱了楚国,两大宿敌接连受挫,正是威武霸气的时候,我们还是不要招惹,再说,齐国数百年积蓄,并不差这一点粮草。”陈恒真心担心吴国发狠,那可是楚国都要狼狈不堪的强国,放眼诸侯,也就晋国能亚一头,但不代表齐国可以。

陈盘道“这未免太掌他人志气了,要知道宋公栾可都是敢扣押吴国商会粮草的,我们有何不敢”。

陈恒冷笑“宋公自以为是,以为吴国虚弱,借故羞辱,必然很惹毛了吴国,吴国如今盘踞长江下游,东面南面都没有强敌,只要西面北面有我们和楚国宋国,楚国内乱,已经难以牵制吴国主力,我们虚弱,又被琅琊阻挡,也是无可奈何,那么你说,如果吴国要扩张,下一个找谁,必然是惹毛他们的宋国。最关键宋国看起来军事力量强大,可是空有十万大军,却没有名将和犀利的武器。,军队战斗力连我们齐军都不是对手,更何况对战吴军精锐。你以为一同东南的吴国就会让宋国欺辱了。不要因小失大。到时候,战火一来,损失更为惨重”。他也怕了当年夫差没玩没了搞他。打又打不过,何解,人家压根不听。

你说,这种流氓能惹吗,不能。

遥远的历城也就在临淄西部,济水泮。

这里有一个吴人据点,发出飞鸽。飞鸽一路南行。

来到了彭城,彭城的徐郡郡守,萧靖的族人,萧参,举贤不避亲,萧靖还真的就没有忌讳的举荐了同族弟弟萧参,一个你能力不逊色他,但是性格更加刚正不阿的人。

由于这种性格很容易得罪人,萧靖一直不肯他去江都升迁,不然一准得罪一大片人。

“哎,天灾,来了,从历城一直往南,蝗虫估计也就半个月就会到达这里。传令全郡军民,立即抢手小麦。先别管晒干问题,先把他藏进仓库地窖,防止蝗虫来临”。

“是”,“大人,那麦子尚未完全熟去,这样未免损失”。,郡丞道。

萧参摇头,“朝廷早就有训令,一旦蝗虫南下,必须提前抢收,能争取一点是一点,这些东西存在仓库里,总能吃,可是一旦挂上了蝗虫,那就是彻底完蛋,另外通知朝廷和周边各郡县,早作准备”。

郡丞也知道此事兹事体大,如果不是朝廷高官们带头吃了一个月的蝗虫大餐,造成蝗虫被百姓纷纷猎杀捕食(他们以为是什么美味,反正价格很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就是这个道理,不管好不好吃,上面带头了,下面不好吃也得跟着)结果吴国虽然也是干旱不断,却没有蝗虫虫灾爆发,因为都被提前进了肚子。母虫死了,蝗虫想成灾,数量就难以实现。

可是这洗个办法到时候可以防住吴国的,可是架不住更北方的蝗虫长大了。聚集了。

于是不得不在齐国晋国等设立哨探,果然起了作用。

不说徐郡,琅琊,东海,淮南各郡加紧组织抢收,就是得到消息的江都朝堂,那也是吵开了。

“我的妈呀,来了,来了,快通知相国”。

王孙雒能有什么办法,“传令三军,想办法驱赶蝗虫,另外,各地郡县立即组织军民抢收粮食。不计一切代价,保护好粮草。”

太尉张道衍也是没办法,和越军战斗,还能看见对手,想点办法,对付蝗虫,那真心没信心打胜仗。但是没办法,那也得想。

此前想的各种招数,他们不得不涌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