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决战

夫差的心思,公孙雄看不出,夫差甚至为了报仇都可以葬送上下两军。只要他能杀了勾践,一雪前耻。

不一样的三年经历,让夫差改变了很多。

于是他没有选择救援两翼,而是渡河强攻越军中路。

在船上,夫差和士兵吃了一顿干粮。毕竟即将来临的大战,消耗绝对不低。

夫差出乎意料的强攻渡河。吓得文种一跳。反而是勾践,冷笑不断“传令,立即吃饱了,准备迎战,我们来个半渡而击,另外通知军师,计划有变”。

半渡而击,就是在你渡了一半的时候,给对手狠狠地一击。由于半数人还在河面上,根本难以参战,造成自己人数上的优势。

这不,渡河成功的夫差就带着最精锐的三千人抢先登陆,然后就遇上了曾经在他脚下苟延残喘的勾践带着六千人列阵相迎。

此时夜色还是漆黑,你看不清我,我看不清你。

至于如何看清对手,很简单,火箭和火堆。

勾践作为埋伏者,早就在岸边准备好了火堆,几名神射手把火箭射入,河岸立即一片光华。在大风中的火堆熊熊燃烧。

然后夫差就看见了勾践,两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君王。

相比起虎背熊腰,高大威猛的夫差,勾践显得瘦小许多。现代人一看,一个胖子,一个瘦子。很好辨认。夫差面相圆润,一张大国字脸,一目了然,一看就知道是那种严肃,古板,还有点刚正的人。

而勾践最大特点就是嘴巴尖,而脖子长。看起来身高差不多的两人,显然夫差这种面相更好相处,为何,勾践的脸,一看就属于那种“小气鬼”“吝啬鬼”形象。难怪后来范蠡说勾践“可以同苦难,不可同富贵”。从这种面相就能看出一二。

不过总的看勾践还是很好看看的。可以说在战国时代,两人都是站在最顶尖的存在。无论是身高,相貌,家世,个人才能还是成就。那都是时代的佼佼者,弄潮儿。

勾践先说话“夫差,好久不见,你可是让我想了12年。12年前,我离开姑苏,就发誓,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一无所有。”

说完,他就有着一种杀人的冲动。很显然他忍了很久很久。

夫差冷笑“蝼蚁也敢于日月争锋,既然你要找死,寡人也就成全你。15年前,你是我的手下败将,十五年后,你也是我的手下败将。”一把太阿剑缓缓拔出。

勾践手上的纯钧剑也被缓缓拉开剑鞘。

“那就今天做个了断吧,”他挥剑,但是士兵并没有冲锋,而是结阵,盾牌兵在前掩护。弓箭手和弩手,交叉开始排排射杀河面,对面的吴军。

弩箭是直线,因此平射更有效,射程也更远,弓箭是抛物线,射程更短但使用更简单。

越国六千禁军,绝对都是大力士,不然这种弓箭拉射几次,也就手臂脱力了。

、越军密集的射杀。让夫差呐喊的冲锋很快受挫。公孙雄大叫“灭火,灭火”。

由于越军看得他们一清二楚,而他们对面的越军很不了解。于是吃了大亏。

于是纷纷扑灭附近篝火。

而夫差也不得不被盾牌团团包围。

然而战争最终还是朝着吴军有利方向发展,根本就在于,吴军更多,全面登陆,六千越军压根封锁不了。

眼看着越军处处受敌、

文种急忙见议“大王,立即下令,车兵出战,直指夫差中军”。

“夫差在那里”一片厮杀混乱的战场,很快由于吴军在盾牌掩护下,和越军相遇。当弓弩来不及的时候,长矛和长枪,戈等长兵器被刺出。双方互相对刺,战术简单到了极致。,可是偏偏就是这一刺,又一刺,杀死的敌军确实最多。

自然显然吴军也是如此,这种结阵厮杀,杀敌战术简单,主要依靠配合。就看谁先倒下。

夫差并非蠢蛋,很快就让公孙雄等几员大将,各自带着一部包抄越军。而勾践不得不分兵阻拦,于是越军人少的缺点暴露无遗。

文种作为忠心耿耿的人,自然立即想到取胜之道,那就是擒贼先擒王。

杀了夫差,吴军自然崩溃。

关键是混乱漆黑的战场,并不那么容易遭到隐藏的伏击。

光秃秃的河岸边

,越来越多的尸体呈现,鲜血慢慢染红了这片土地,这一河流。

当战局持续下去以后,就会发现,原来的结阵厮杀很快就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乱厮杀。

时不时还会发生自相残杀的而悲剧。只因为杀红了眼。每个人都想活命,那么唯有杀死对手。

当勾践苦苦寻找夫差的时候,夫差也调集了大量精兵,然后寻找宿敌勾践。

终于混乱中,两人找到对手。

勾践大喜“苦成,驾我王车,突击”。苦成作为越国高手,曾经的第一高手。自从越女大师来了后,他就自觉忘记所谓第一。以免被冷漠的越女杀了。

他突然大叫“从”。然后就有三百辆战车,在战马嘶吼中,冲向了对手,上千越军,或者架马,或者射箭,或者挥舞长戈,剿灭路上的吴军。

这种狭窄的地方,最是车兵用武之地。

车兵除了车上三人威力无穷以外,他的战马狂奔带来的冲击力,堪称春秋版本坦克。

冲击力巨大,一时间吴军士兵纷纷躲避,阵型一片大乱。

东周最强武器\\u003d--战车,它包括车上三人,结阵,或架马,或者射箭或者挥戈,职能各个不同,实际上他还应该有近百个附属士兵尾随,绞杀被车兵冲散的敌军。但现在越军显然没有那么充足的尾随步兵。

即使如此这近千人的车兵,还是如坦克般,把夫差中军喝尿。

夫差没有硬抗,而是选择向沙滩退避。

相比起越国车兵,吴国本该更多,可惜吴地受后世影响,认为骑兵才是陆战之王。于是削减了车兵。可以说撤离夫差遗留的“万乘”战车,没有增加任何一架。全部都在加强骑兵和重甲步兵。

结果现在没办法硬抗越国车兵阵,被冲的七零八落。

“哎呀,坑死了。快退,快退”。

夫差实际上也是有战车的,由于吴地不重视,他弄来了近千战车,可惜渡河都没能用上都在对岸。

“大王,末将有办法”,公孙雄急忙赶来救驾。堪称忠心不二。

“根据新大王,说法,战车对公路要求极高不说,只要挑选武士把长矛插入车轮之中,战车必然翻滚。毫无作用”。公孙雄虽然当时极力反对,但由于车兵陈本高,要求高,最终还是被更优越的骑兵碾压了。

可以说吴国现在强大的骑兵,就是建立在车兵毁灭的代价上面。\\\"“好主意,你立即办”。

果然公孙雄挑选死士,很快拿着长矛杀入。他们不杀人,专门把长矛插入迅速滚动的战车轮子中。

木质圆形车轮,哪里经得起这么折腾。很快车就在战马拖拽下,不断翻滚,上面的士兵那也是七零八落。

自然冲上去的士兵,下场也没好到哪去,运气好的,就被车上面的士兵或刺死或射杀。悲剧的就直接被翻滚的战车砸死。能活下来的真心数量稀少。

不过远处的夫差却不怒反喜。这种变法果然简单有效。

更有效的是,战车滚入不太坚实的河滩泥沙里面以后,迅速沦陷,怎么都拔不出来。

这绝对属于最悲剧的。

看到不妙的苦成,立即换了一个方向攻击,不在往河边跑,怕战车深陷泥潭,那就是送死。

这不凡是被陷进去的,都被蜂拥而上的吴军迅速杀死。越靠近岸边,吴军数量越是密集。

好不容易冲出去的苦成,回禀勾践。勾践也是大怒“夫差卑鄙。”可是现在,他的手下能用的也真心不多。

推到一条战船上面的夫差,立即展开灵活指挥。调动更多兵力反击。

天色也开始透亮,尤其是苏沪一代,更是太亮的更早一点。

天亮了,还没有大雾。

夫差大喜过望。

公孙雄等人配合下,两万,恩肯定不足,姑且说是两万吴军,立即对越军展开大包围。

勾践一看。要命。

范蠡怎么还没来。

没办法,他只能在文种建议下,下令撤兵。

实际上,范蠡的计划很好,灵姑浮的下军让下游的姑曹大军就吓了一跳,出来迎敌。然后这路越军选择退却。

可是范蠡的另一路,也就是上军,却吃了亏,因为,公孙信竟然早有准备,他一出击,立即毫不犹豫冲出应在乘上河岸边的战船,然后就杀入河中,和越军鏖战。

范蠡也没想到一眨眼,两军就混战在河中,你来我往。这个时候他不可能退兵,一退兵,那就是崩溃的节奏。古时候的水战,很简单,那就是夺船战,看过加勒比海盗的电影的都知道怎回事。

战船上面,大家半斤八两,但是人数上,吴军更多,都是南方水乡士兵,水性那也是半斤八两。没看见栽入泗水河里的夫差都活了过来,那都是水性好到没天理的杰作。

相比起北方普遍旱鸭子,南方水性普遍都很好。至于原因,就在于南方的河流实在是太多了。

这么无厘头的混战半夜。

借着天亮,范蠡指挥大军撤军了。

他估摸着,勾践估计吃亏了。范蠡还是有本事的。他没有选择退回南岸而是直接沿着河流向太湖驶去。

他不知道的是,南岸还真的有人在等着听,那就是几天前匆匆秘密赶来的莫不邪,莫昧等人。

就是眼前一幕,也是他策划的。这就是变数。范蠡也根本料不到的变数。

其中王孙勇的配合那是至关重要。至于王孙勇为何配合,很简单,他是王孙雒的儿子。很自然的倒向了吴地一派。反而是公孙信被蒙在鼓里。

用望远镜看着范蠡跑了。没有战船的莫不邪也毫无办法。

“现在怎么办,太师大人”莫昧有些头疼,这个范蠡,真心难搞。

莫不邪冷笑“陛下交给我们的任务不是击败越军而是保存实力。莫夷,本帅任命你为檇李县令,接替王孙雒,”莫夷立即道“可是现在战争还没有结束”。

“不,战争已经结束了,你要做的就是带兵去檇李,然后死守哪里,就可以了,任务很简单,但如果被你搞砸了,你就自杀的了”。莫夷很怕这个老头。堪称极度危险。

果然依约南下的王孙勇没有和公孙信一样带着大军乘战船南下追杀范蠡,而是渡过南岸,在公孙信看不着的地方会和莫不邪。

“太师大人,现在怎么办”。

“你挑选五千人,交给莫夷将军,立即回撤檇李,檇李不能丢,两千人实在是太少太危险了”。

王孙勇不敢反驳,立即交割兵权,给莫夷。

檇李也有战马,加上公孙信也有,于是筹齐五千战马,莫夷拉着五千人就喜笑颜开的返回檇李,相比起凶险的野战,他们这些士兵更喜欢防守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