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历史军事>我要揍的勾践生活不能自理!>第54章 三年积蓄

第54章 三年积蓄

转眼又是春耕,吴地已经第三次带头在皇庄农作了,坚持了三年了。

相比起三年前他刚到吴国的时候,危机四伏,它实际上并没有解决多少吴国问题。

可是他很自信的认为,他解决了内部问题,百姓安居乐业,现在已经基本达到。户籍数量也明显有了上升趋势,军队数量,战斗力比三年前夫差掌权的时候,那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看着一度憋屈的粮仓日渐充实,各地沟渠越修越多。运河已经延伸到了姑苏城下。

看着这些成绩,吴地觉得自己这个董事长是成功的。大家一起发财。

吴王地三年,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吴地看了这些年报表,高兴不已。

这都是吹牛逼的材料呀。

可以说这一年,吴国已经基本上恢复元气,伤兵已经复原,国库越发充实。比起夫差几盛事情,那也是优势更多。兵更多,超过20万,户口更多,超过25万户,人口更多,已经接近130万。

仓库更多而且储备囤积的粮食更多,兵甲更多且更加犀利。

看着吴地吹牛逼,莫柔一句话就让他吹不上来“吴国是强了,可是敌人没有减少,甚至敌人也更强了”。

吴地无语,有必要那么扫兴吗。郁闷的回到他的宫殿。

自从内务府赚钱越来越厉害,除了在金陵开始修建更加广阔的高标准宫殿。那就得把现在的宫殿,好好翻修一下。

效果也是不错。有花园,有鱼池,有游泳池,反正后世富豪能有的,他都有,甚至更大。

自然他没敢花太多,毕竟一旦越国打过来,这钱就能救命。

但就是九牛一毛,也足够他过得舒舒服服的。

作为一个屌丝,这就是想要的日子。这不一晃眼,就已经到了吴王地三年。

这一年,他看看,继位的有些个什么人,或者说换了什么对手没有。

这一年是长命百岁的周天子周敬王在位41年,是老朋友鲁哀公16年,为什么先说他们,因为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而写《春秋》的又是鲁国,你说能不把他写在最前面,他们就是春秋时代礼仪最标准的存在。哪怕实力不怎么样,那也得尊重他。

自然紧接着就是实力说话,晋国是晋定公33年,果然厉害,善于平衡之术,不然下场就是齐景公后人的下场,说杀了就杀了。

紧接着是他的老对手楚国楚惠王十年。舒服了十年的楚国也算是国泰民安,实力强劲。

紧接着就是齐平公二年,前年也就是前481年年底,陈恒,也就是田常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名讳改的名字,这一年地阚止和齐简公被杀了,陈恒紧接着就立齐简公弟弟为齐平公,先把大义占据了,据说他干这一件事的时候,儒家老祖孔子都准备带着人和他干架,可惜架不住陈恒实力太强,没敢动手。

自然陈恒在琅琊也和吴地秘密会盟一次,那一次大致就是陈恒归还琅琊给莒国,两国从此各不相犯,两人各有各自一摊子事,没空理对方,因此颇为把酒言欢。

一转眼齐平公已经在位两年,晏子一族也被陈恒灭族,鲍息一族也没落得好处,被灭族。

悲愤的守旧贵族一如鲁哀公都只能乖乖看着陈恒践踏周礼,以下犯上。

就连周敬王都得闭嘴,惹不起。

这也难怪吴地在东南搞了那木多损害旧贵族的改革,最终没有被列强围攻的根源,他们压根不在乎,在乎的人压根没实力。大家都在践踏,就是看谁实力更强。

齐国倒是平静了,陈家一家独大,可是打的千疮百孔的齐国,大量人口逃走,可把附近的各国高兴坏了,比如有新政策吸引百姓的吴国,还有安定的距离近的鲁国,繁荣富强的宋国。这些都是受益人。

吴地估摸着现在齐国人口估计也就吴国水平,150万,哪已经是历史,就是临淄一把火就烧死多少人,让多少人饿死。多少年积蓄化为乌有。估计比又准备的姑苏烧掉打击还大,至少吴国此前大量人口迁走了,财务转移大部分,剩下的固定产,没办法,可是齐国那是毫无准备,粮仓都不知道少了多少。

然后是宋景公,这位长命君主已经掌权38年了,宋国实力哪已经今非昔比。尤其当他灭了曹国以后,那实力更是强上许多,赫赫有名,的陶邑就落入了宋国手里,那可是一个聚宝盆,历史上范蠡就是在这里第二次起家的。

郑国是郑声公22年,也是长命的主。燕国是燕献公14年,还忙着和塞外戎狄躲猫猫,基本上无关重要。

卫国是卫庄公元年,哈哈,赫赫有名的南子,让孔夫子发出“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感慨的着名女政治家,竟然被他儿子弄死了,这卫庄公也是狠人,杀了母亲不说,还把自己儿子卫出公(前492-前481年在位)废除了。自己上位。以前跟南子搞三p的卫灵公也没想到自己就死了十多年,儿子就和他妻子成了不死不休的对手。

对于吴地而言,这些他都懒得管,只把他当丑闻看看过个瘾。

剩下的就无关紧要了,比如老丈人陈愍公,能有这个谥号绝对是值得怜悯的存在。不过现在似乎过得很好,除了楚国传出要给陈国厉害看看以外,其他都还好,在位已经23年,乖乖,真是长寿。

和他一伙的蔡成候也已经掌权12个年头。还有楚国附属杞国17任君主叫姒维的国君(前486-471年在位)也有八年的时间了。

他到现在都没搞清楚这个国家还存在有何意义,它存在在哪里。没办法他的版图经常变迁。

其他腾国,薛国之列的,突然都懒得说。

倒是勾践已经在位19年值得一提,估计这还在和百越各部落大打出手把。这几多次使坏,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

吴地能知道这么多,全靠锦衣卫全心全意为他探消息。并且内务府有专门的人给他整理。甚至还发么黄帝纪年法给自己整理,没办法现在基督教都没影,西元纪年法自然没用,还不如用黄帝纪年法,自然记录方法尽可能学习公元纪年。只是黄帝以前那个就无关紧要,也没人考究。

当吴国史官得知吴地这一套力法以后,如获至宝,然后推算公元前2697年一月一日为黄帝纪念甲子年11月13日。

然后公元前480年为黄帝2217年,今年再涨一年为黄帝2218年。这样记录的话,阅读起来,更加方便明显,而且阿拉伯数字的优越性加上西元纪元的优越性,最终迅速成为吴国的最正统纪念法,并且流传到了越国和楚国。甚至鲁国孔子都大为赞赏,毕竟他也是写史书的,有了这套历法,那么就能清晰整理华夏这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渊源。

可惜,吴地没有往文学界发展的想法,不然一定收他为徒。

而在吴国如此迅速,全靠道家几位长老,比如计然,比如张道衍,比如辛评。加上其他人不反对,于是迅速成为最好的记录工具。

吴地很想说,两千两四百年以后,自己就用上了类似算法,小学生都能看得懂,比起什么天干地支什么的,那要简单无数倍。

看完这些情报,吴地发现“时不我待呀”。

可是说完了,他还是视而不见,继续他的小日子,这就是人,尤其是现代人的惰性。

直到有一天,锦衣卫指挥使包玉跑来给他报告,不想路上被陈嫣看见了。

然后吴地就看见陈嫣拿着那一卷被翻译过来的密信,对他说“哎呀,郎君真的好狠心,竟然把西施娘娘嫁到了秦国去了,那也太远了,还是西戎蛮荒之地”。吴地心中是有怒气的,他很不喜欢女人干涉内政。“吴喜”,跟在他身边的太监总管吴喜,是效忠吴氏的老人,是个老太监。太监是后宫地位较高的官吏的尊称和阉人并不对等,或者说他们是阉人中的高级成员。比如他的六监,基本上主事都是太监,甚至还不是总管,总管只有跟着他身后的人才是,但是他却并不负责六监任何一部门。更多的是传声筒的地位。它上面还有由宗亲担任的内务府大臣,或者由外朝大臣兼职的领内务府内大臣。领就是兼领的意思。前者是正式官职,后者是兼职。

“把包玉拉出去杖毙,”吴喜吓了一跳“为什么”。“泄露军机者,杀无赦,后宫严禁干政,两件事他都犯了,他不杖毙,难道是你”。吴喜吓了一跳,道“老奴不敢”。

陈嫣一听,也被从来不发怒的吴地吓了一跳,“郎君,哎呀大王,这不怪包统领,这是臣妾的错。不怪他的”。

吴地冷冷的看着她“下不为例。既然西王后求情,就杖打三十军棍,免除全部军职,发配琅琊为奴”。

吴喜一听,胆战心惊,这都还是求情,不是求情,那不是死定了。

急忙退出去。然后去六监传令。

陈嫣也不敢看着吴地,他发现吴地越来越有威严,王者霸气越来越盛。